毛少新
摘要:對農村小學來說,進行合唱教學是非常有難度的,如何克服困難取得農村小學合唱教學的成功,需要在課堂上的有效教學和合唱團訓練兩個方面,處理好這兩方面有利于農村小學合唱教學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童聲合唱;和聲;合唱團訓練
中圖分類號:G623.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3-0215-01
有人說:“世界上最美的聲音是童聲,其中最動人的是童聲合唱?!鞭r村小學的合唱教學前景并不樂觀,為了改變現(xiàn)狀,我著手開展了農村小學合唱教學的研究,下面,我從課堂教學,合唱團訓練來談一談合唱教學。
1.課堂上優(yōu)化教學策略
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有力地推動了合唱藝術在小學音樂教學領域中的普及和發(fā)展。農村小學的孩子音樂基礎較差底子薄弱,合唱的預備教學主要集中在節(jié)奏和音準上,解決好節(jié)奏問題也就為合唱教學的協(xié)調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歌曲的音高與節(jié)奏又是緊密相連的,解決好音高問題也就為合唱教學的和諧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1節(jié)奏訓練。
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一切知識是從感官開始。孩子的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在抽象的音符上面,只有利用有趣的、生動形象的感性認識,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欲望,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我們的生活充滿著不同的聲音、不同的節(jié)奏,把生活中形象鮮明的聲音變成有趣的節(jié)奏練習,讓善于模仿的孩子在愉快的情緒中體驗,輕松的掌握知識,從而達到教學目的。節(jié)奏訓練也應該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先從2/4拍子開始,然后3/4拍子、4/4拍子、3/8拍子……例如:2/4拍
經(jīng)過幾節(jié)課的節(jié)奏練習,學生進步很大。孩子們很有成就感,個個臉上露出了喜悅的笑容。
節(jié)奏是音樂的基礎,也是旋律的骨架,在音樂中的價值無可取代,合唱中時間的變化主要體現(xiàn)在節(jié)奏的變化中。所以,我們必須刻苦的練習并掌握它,才能更好的表現(xiàn)合唱音樂。
1.2音準訓練。
孟大鵬老師認為,這個“音準”是后天習得的,除了極少數(shù)在聽覺方面有天生缺陷的人,大部分人可以通過訓練提高自己的音準。[1]
音準是合唱最基本的要求,是合唱的必要前提。在一個合唱隊中,很有可能由于個別隊員的音準不好,然而就破壞了合唱整體的聲音效果。所以,良好的集體音準是合唱成功的關鍵。合唱中的音準分為橫(旋律音準)、縱(和聲音準)兩個方面。在合唱中,一定要做到“橫”、“縱”的各聲部音響關系的音準和諧。
所以作為音樂老師如何能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音準練習是很關鍵的。世界上最美的聲音是人聲,最美的人聲是合唱。為了使得合唱更加動聽協(xié)調,前期我們在課堂上要多多培養(yǎng)學生的音準。
1.3多聽、多看。
音樂是聽的藝術,因此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聽的能力很重要,在訓練學生節(jié)奏和音高時,多讓學生用耳朵聆聽,關注聲音的效果,然后再讓學生進行相關的練習,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聽錄音范唱,培養(yǎng)感受能力,一般來說,錄音范唱音準、音色好,伴奏豐富,表現(xiàn)力強,對學生有很強的感染力。因此,多聽錄音范唱,能增強學生對樂曲的感知能力,對音準的記憶力,有利于學生唱好歌曲,提高歌唱水平,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2.合唱團訓練
在眾多學生當中,選拔一些音準較好的,節(jié)奏感較強的孩子,參與到合唱隊的訓練,甚至有些孩子還比較小,處于低年段的,我們也可以培養(yǎng)起來,在合唱隊中,教師要有目標性,有計劃的進行訓練,使得農村小學合唱隊能夠快速發(fā)展。
2.1和聲訓練。
每一個聲部的音準到位是整體音準的基礎,一開始,孩子沒有和聲的概念,唱一個聲部沒問題,兩個聲部就很容易跑調,所以我就開始進行和聲訓練,這是合唱的基礎,沒有好的和聲概念,在以后的歌曲中,會走調,音準就破壞掉,整個合唱隊的會被帶垮。所以和聲訓練是重中之重。
首先,比如:
唱熟悉了可以加入歌詞。最后是音程練習,在音程訓練時,老師可以加入柯爾文手勢,比如左手做高聲部的手勢,右手做低聲部的手勢,因為音樂原本比較抽象,有了柯爾文手勢,學生可以直觀的看到音的高低,有利于音程唱的準確。有時候可以結合歌曲而給孩子們練習和聲,比如歌曲是小調的,那么我們就可以練習小三度的音程或和弦。
2.2呼吸訓練。
對孩子們講這些抽象的吸氣概念,倒不如對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打個比方,比如:聞花、吹氣球等等。等學生掌握呼吸的一點點技巧之后再進行發(fā)生練習。楊鴻年老師說過剛組建的合唱隊應該先練呼吸,歌唱藝術由四部分構成,氣、聲、字、腔。呼吸是歌唱的原動力,但不要以為氣吸得越多越好,吸氣要適中,最好不要用過量的氣息演唱很長的句子,對孩子們最好不要講“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聯(lián)合”等抽象的概念,只要孩子們不把肩膀提起來,都是對的。要讓孩子們具體的感覺到,吸氣像聞花,吐氣像血壓水銀柱下降,急吐氣像秤砣掉下來。[2]
2.3音色訓練。
音色與音量有著相輔相成的關系,在音色訓練的同時務必要重視音量的控制,考慮到音量對音色的影響,結合音色與音量的訓練方法才能達到理想的童聲合唱音響。在合唱聲音訓練時要明確指出群體發(fā)聲的特點,讓學生明白合唱不同于獨唱。合唱中,個人的發(fā)聲應與整體的發(fā)聲揉為一體,發(fā)出的聲音要統(tǒng)一,不要去發(fā)揮個人的聲音特點。同時,要與其他聲部靠攏,整體往一塊兒靠,根據(jù)整體所需的聲音調整個人的音量、音色。
最后是總結工作,這項工作非常有必要,及時總結經(jīng)驗和教訓有利于合唱隊整體水平的提高。
合唱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孜孜不倦地開展研究工作,因材施教并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才能從最根本上推動這一事業(yè)的發(fā)展,讓最美妙的童聲充滿校園、充滿每個孩子的心靈。
參考文獻:
[1]孟大鵬.《童聲合唱訓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
[2]楊鴻年.《童聲合唱訓練學》.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