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保興
(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江蘇南京 210023)
晚清外國圖書館學譯介史料主要分散于那時的譯作、游記、日記、報紙和雜志之中??傮w而言,目前學界對晚清外國圖書館學報刊譯介史料的挖掘和整理不足,相關(guān)的研究尚待深化?!秷D書館學論文索引》收錄清末外國圖書館學報刊譯介文章14篇[1]。在辛亥革命前的十年里,有關(guān)西方圖書館學著譯和報刊論文數(shù)量有20篇以上[2]。我國“最早專文介紹美國圖書館學教育概況者是李大釗。”[3]筆者認為,研究晚清外國圖書館學譯介史,一方面可以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新史料,為學界提供學術(shù)參考;另一方面,有助于增進我們對外國圖書館學早期在華傳播歷史的認知。在此,本文通過對《晚清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和《瀚堂近代報刊數(shù)據(jù)庫》有關(guān)外國圖書館學譯介史料的梳理,論述晚清外國圖書館學報刊譯介史,旨在將這一領(lǐng)域的研究引向深入。
梳理這一時期外國圖書館學報刊譯介史料,筆者整理出1840至1899年外國圖書館學譯介成果(表1)。
從上表可知,這一時期的譯介者,既有署名者,也有佚名者。署名者主要有映堂居士、韋廉臣、林樂知、袁竹一、東海居士、古城貞吉、蔡芝紱、葉慶頤和朱樹人。映堂居士,又名梅輝立,英國人,原名威廉·弗雷德里克·邁耶斯(William Frederick Mayers),曾任英國駐華使館漢務(wù)參贊。韋廉臣(Alexander Williamson)為英國倫敦布道會傳教士。美國傳教士林樂知(Young John Allen)享有“教會報人”之譽。古城貞吉(Kozyo Satakichi)又名古城坦堂,為日本漢學家。袁竹一是晚清著名文士和翻譯家。蔡芝紱,即蔡爾康,編輯兼翻譯家。葉慶頤,字新儂,晚清日本研究者。朱樹人是法國文學翻譯家。
連同未署名者一起,他們譯介的32篇外國圖書館學文章,發(fā)表在18種報刊。譯介內(nèi)容涉及歐洲和日本圖書館的創(chuàng)立年代、建筑特色、圖書借閱、藏書量、書籍采購、管理人員、書款捐贈等。如《法國書樓毀》一文稱,法國“士打剌士畢城”萬國書樓因戰(zhàn)火被焚,后政府復(fù)購書籍。英京書籍博物院創(chuàng)于公元1761年,后復(fù)建新堂。屋頂是玻璃,弓式釜形,皎潔光明,可容300名讀者。藏書100多萬卷。每年進書不下數(shù)千卷。館內(nèi)工作人員達300余人[4]。據(jù)《建院藏書》介紹,“現(xiàn)聞紐約省瑪?shù)纳胤接幸徊W大書院,名曰瑪?shù)纳鷷?。近有一大富人慨捐現(xiàn)洋百萬元作為存款,以便買書。另外又捐出洋十五萬元,建造高大儲書之屋,以供給該書院之用云?!盵5]《書籍源流》一文,講述自古以來的藏書史,稱英國倫敦擁有61萬藏書,德國巴陵王宮50余萬,俄羅斯聚書47.5萬。《藏書卷數(shù)續(xù)志》談及奧地利、法國、意大利、普魯士、挪威、英國、俄羅斯的圖書館及其藏書量。其中,奧地利擁有577座圖書館,藏書547萬6千冊,為海外各國藏書最多。其次為法國,圖書館達500座,擁有459萬8千冊圖書[6]。
英、法、德、美國的圖書呈繳制是這一時期譯介內(nèi)容之一。“溯前此二百二十年,經(jīng)英國議政院定章,凡書局印售新書,無論何類,皆必先擇一紙墨精佳者,呈存英廷內(nèi)庫,例不取值。”[7]這里所說的“二百二十年”,即1709年英國頒布的《版權(quán)法案》。它明確規(guī)定,圖書館肩負保存英國出版的呈繳樣書的重任。德國規(guī)定,凡是書肆新出書籍,必捐官立圖書館和大學圖書館各一部。法國要求呈繳一部,但美國規(guī)定新出圖書須繳二部。
《設(shè)學堂教人管理書藏》譯自1898年9月27日美國紐約的《格致報》,凡1101字。在未署名的譯者筆下,杜威被譯為“羊路委路釣義”。關(guān)于他創(chuàng)立的圖書館學校,其中如是寫道:“昔日曾充科侖比亞大書院之總掌書藏人,乃于一千八百八十七年正月五號,創(chuàng)設(shè)一書藏學堂,取名紐約,與該書院相輔而行。此是天下書藏學堂之鼻祖。其所收學徒,系教以掌管書藏之法。凡受業(yè)于此門,即能知古今書籍之源流,并時務(wù)要書之旨趣,并知檢點書籍之善法,學成后,即可往充各公家書藏管理人。”[8]文中所述的“書藏學堂”,即是圖書館學校。1889年,該校隨杜威赴紐約州立圖書館而遷至奧爾巴尼。當時學生只有20人。入圖書館學校者,需要考試,通曉英文、拉丁文、法文、德文、各國史記,交納學費。學習課程分為淺學課程和深學課程。前者包括列書單、識書目、檢點書籍、訂議釘裝工價等。后者包括圖書館藏書沿革和書籍源流。修完這些課程后,學生還要到圖書館參加實習。由于工資低,美國女子在圖書館工作,男子一般不愿就任此職。此文也反映了杜威圖書館學校辦學思想,譬如,圖書館工作是一種專門的職業(yè),圖書館學理論必須與實踐相結(jié)合,女子宜入圖書館學校學習。從筆者目前掌握的史料看,《設(shè)學堂教人管理書藏》是我國最早介紹美國圖書館學校教育的一篇專文。
作為專業(yè)術(shù)語的“圖書館”一詞,出現(xiàn)于那時出版的《時務(wù)報》和《清議報》。《古巴島述略》譯自8月26日出版的日本《新報》。該文稱,自1827年哈瓦那大學創(chuàng)立后,古巴建立了女子學校、音樂學校、農(nóng)藝學校、博物館和圖書館?!墩搱D書館為開進文化一大機關(guān)》一文,原刊于日本的《太陽報》第九號,主要闡述圖書館的文化教育功能,指出圖書館與學校相輔相成,能使在校青年學子獲得輔助知識,使不受學校教育者得到知識,使學者獲得參考,使讀者隨意研究學問,利用貴重圖書,速知各國近況,不知不覺養(yǎng)成人才。
1900至1911年,外國圖書館學報刊譯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這從下列筆者匯編的這一時期外國圖書館學譯介成果(表2)可見一斑。
表2 1900至1911年外國圖書館學譯介成果
1909日本竹貫直人建置兒童圖書館議何棫譯預(yù)備立憲公會報2卷5期設(shè)立兒童圖書館辦法蔡文森教育雜志1卷8期圖書館孫毓修教育雜志1卷11-13期;1910年2卷1期,8-11期藏書樓與學堂之聯(lián)絡(luò)佚名教育雜志1卷1期富翁慷慨佚名教育雜志1卷7期1910歐美圖書館之制度服部孝文著;蔡文森譯教育世界2卷5期世界圖書館小史王國維譯學部官報1909年91-92期,1910年110,114-120,116-131,133-135期日本帝國圖書館高等官官等俸制佚名憲志日刊11月14日第14號圖書館教育戶野周二郎著;謝蔭昌譯四川教育公報7-9期日本圖書館之盛況佚名教育雜志2卷4期歐美圖書館談佚名圖書匯報2期兒童圖書館佚名教育雜志2卷2期1911紐約圖書館落成佚名教育雜志3卷6期世界最大藏書樓佚名新聞報6月1日10版美國注意藏書樓佚名廣益叢報;左海公道報272期;11期?
上表顯示,這一時期譯介的外國圖書館學文章大多也不署名。署名者可以分為兩類,一是中外合譯者,如林樂知、季理費、范祎。季理斐(Donald MacGillivray)是加拿大長老會來華傳教士。在與林樂知、季理斐合譯的中國人中,范祎無疑是最出色的譯者之一。他原名叫范子美,號皕誨,1902年任《萬國公報》編輯。1902至1903年,他先后在《萬國公報》發(fā)表《記藏書樓》《珍藏圖書》和《藏書紀念》。他還與林樂知合譯《記藏書樓》和《英國博物院之大藏書樓》。二是留日學生、晚清翻譯家和學者,如樊炳清、孟昭常、何棫、蔡文森、孫毓修、王國維和謝蔭昌。孟昭常,江蘇武進人,1903年留學日本法政大學,為清末法學家。何棫、蔡文森、謝蔭昌、王國維都有留日經(jīng)歷,或為政治家,或為教育家,或為國學大師。孫毓修是20世紀著名翻譯家、藏書家和圖書館學家。
除了前期《萬國公報》《清議報》《集成報》等相同報刊外,這一時期還有36種新的報刊,總共發(fā)文53篇,譯介數(shù)量較之前期有了明顯增加??堑淖g介文章,既有綜述,又有國別專論,主要介紹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奧地利、日本等國圖書館及其藏書量,側(cè)重于世界圖書館藏書量的排行,如法國、英國、俄國、德國、奧地利各1家,美國4家。名列前3名依次為巴黎國民圖書館、英國博物館圖書館和俄國圣彼得堡帝國圖書館。巴黎國民圖書館藏書300萬冊,英國博物館圖書館藏書200萬冊,俄國圣彼得堡帝國圖書館藏書150冊[9]。美國國會圖書館與德國柏林圖書館藏書量都是100萬冊,并列第4。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藏書91萬冊,為那時唯一上榜的大學圖書館。波士頓公共圖書館和紐約公共圖書館分列第7和第9名,藏書量為71萬余冊和61萬冊。
除了官立、公立和私立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學校圖書館、輪閱圖書館等外,兒童圖書館的譯介格外引人矚目?!督逃澜纭贰稘蠀R報》和《大陸報》登載的《記美國少年圖書館》《美圖書館》和《少年圖書館》,皆述美國各州設(shè)立的少年圖書館。此類圖書館往往選擇良好的教育家掌管,館內(nèi)有書籍、新聞雜志、地圖和彩畫。凡少年不知所借之書名,館員負責答復(fù),讀者高興而來,滿意而歸。那時日本興辦兒童圖書館,走在我國前列,引起了留學日本的何棫和蔡文森的關(guān)注。他們在《預(yù)備立憲公會報》和《教育世界》,分別發(fā)表《日本竹貫直人建置兒童圖書館議》和《設(shè)立兒童圖書館辦法》。這兩篇譯文涉及日本兒童圖書館的藏書、典藏數(shù)量、圖書陳列法、閱覽規(guī)則、開放時間、圖書經(jīng)費等。它們都出自日本圖書館學家竹貫直人之筆。
《歐美圖書館之制度》講述德國圖書館、美國圖書館、瑞士蘇黎世市圖書館、英國倫敦小學校圖書館。以德國為例,當時國內(nèi)有官立圖書館、準官立圖書館、大學圖書館、各學校圖書館、小學校圖書館、盲人圖書館、教員圖書館、城鎮(zhèn)鄉(xiāng)圖書館、巡回圖書館、農(nóng)工商會議所附屬圖書館及私立圖書館等。1905年,德國柏林官立圖書館成立的圖書館通信所規(guī)定,凡是無法查尋的圖書,只要出資五分,即可幫助查找。該所編制國內(nèi)外圖書館總目,政府為此每年撥款15000元,從經(jīng)費上予以保障。從1908年開始,德國圖書館會議每年舉行二次,討論館中重大問題。圖書館會議規(guī)定委員四名,委員長為柏林官立圖書館館長。
日本帝國圖書館實行高等官官等俸制,將圖書館人員分為館長和司書官兩類,根據(jù)官級劃分不同工資等級。“圖書館職員,其屬于高等官者,曰館長,敘三等以下六等以上高等官。俸分七級,一級二千五百圓,二級二千二百圓,以下逐級遞減二百圓。曰司書官,敘六等以下八等以上高等官。俸分六級,一級千二百圓,二級千圓。以下級逐遞減一百圓云?!盵10]這是晚清專述日本圖書館薪金制的譯介文字。
在民間人士為圖書館捐款的譯介文章中,熱心圖書館公益事業(yè)的美國鋼鐵大王卡耐基(Carnegie),是當時舉世聞名的慈善家。1885年2月19日《字林西報》(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首次提到他的名字,稱“匹茲堡鋼鐵制造商、百萬富翁安德魯·卡耐基已經(jīng)擁抱社會主義”。1901年5月22日《字林西報》發(fā)表《卡耐基先生的慷慨之舉》,稱卡耐基捐出200萬,資助蘇格蘭等地的大學生。在晚清報刊中,他的中文譯名有卡匿奇、克尼直和高尼基等。他的感人事跡頻見于報端,如美國巨富克尼直捐出51596963美金,創(chuàng)設(shè)1800家圖書館。在英國創(chuàng)設(shè)329所圖書館,分館59所。在加拿大建82所圖書館,分館5所[11]?!懊绹谝磺Ь虐倭阋荒昝耖g捐助學校之款,共計有美金一百二十四兆元,以為增添各種學校經(jīng)費之用,內(nèi)三十大書院得美金四十二兆五十萬元,并有十五人合捐美金十五兆元者。各處藏書樓中之捐款,得美金十二兆八十八萬零五百元。按藏書樓為富商高尼基所建立者甚多。”[12]
當時譯入我國的還有日本和美國的圖書館協(xié)會。1900年,日本京都大學堂圖書館長島君文二郎,與京都及大阪府名儒協(xié)商,創(chuàng)設(shè)圖書協(xié)會[13]。美國于1876年始有“圖書公會”(圖書館協(xié)會),研習目錄學,創(chuàng)設(shè)圖書館,設(shè)立總會和分會,會員逾萬人[14]。1890年,美國21個聯(lián)邦成立“圖書館進行會”,委員由公舉產(chǎn)生,為地方選定圖書。委員必須支付百元以上美金,承買書之責。
上述晚清外國圖書館學報刊譯介情況,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外國圖書館學早期在我國的傳播史實,從中我們可以窺見如下譯介特點。首先,從譯介者來看,當時我國已形成了一支由中外人士共同參與的外國圖書館學譯介隊伍。除了佚名外,正式署名的譯介者至少17人,分為外國譯介者和本土譯介者兩類。就譯介語而言,映堂居士、韋廉臣、艾約瑟、林樂知、季理費、袁竹一、蔡爾康、孫毓修等人為英文譯者。古城貞吉、蔡文森、謝蔭昌、孟昭常、何棫、葉慶頤等人是日文譯者,朱樹人為法文譯者。在譯介方式上,有的是獨譯,有的是獨介,有的則為合譯,但尚無組織性和規(guī)范性,處于一種零散而無序的自由譯介狀態(tài)。
從譯介數(shù)量來看,晚清報刊至少發(fā)表85篇外國圖書館學譯介文章。這一數(shù)字明顯多于我們學界已有的研究結(jié)果。從譯介內(nèi)容來說,它們主要涉及外國圖書館的藏書、兒童圖書館、圖書館學教育、圖書館教育、圖書館制度與協(xié)會、圖書館史、圖書館捐贈和各類圖書館等。從國別看,它們分為國別專述和多國綜論兩類。國別專述是指專門論述一國圖書館學的文章,主要國家有日本、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古巴、印度、古埃及。其中,日本最多,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次之。多國綜論是指一篇文章同時論述多國的圖書館事業(yè)。需要指出的是,晚清報刊的譯介文章存在一文多刊的現(xiàn)象,如《濟南匯報》的《美圖書館》,《大陸報》的《少年圖書館》,《教育世界》的《記美國少年圖書館》,雖然篇名不同,但內(nèi)容相同。不僅如此,譯介文章篇幅長短不一,如《泰西藏書考略》1630字,《世界圖書館小史》約52000字。晚清報刊登載美國、法國、英國圖書館的照片,如《華盛頓圖書館》《紐約公共藏書樓》《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之景》《巴黎國民圖書館總管處攝影》《巴黎國民圖書館繕錄處攝影》和《英國惡斯佛古書樓》。此外,晚清報刊還登載圖書館統(tǒng)計表,如《日本府縣郡市町村各學校公費合幼稚園圖書館等(是表據(jù)明治三十二年決算)》《日本帝國圖書館閱覽人員及貸附圖書》(表格)和《日本:官公私立圖書館》(表格)等。
從譯介載體來看,晚清刊載外國圖書館學的中文報刊有54種。從創(chuàng)辦者來分析,它們可以分為六類:(1)在華傳教士創(chuàng)辦,如美國傳教士林樂知主編的《教會新報》,宣傳基督教教義。1874年9月5日《教會新報》改為《萬國公報》,介紹西學知識,評論時事。(2)外國商人所辦。《字林滬報》為上海第二大商業(yè)日報,由英商字林西報館所辦的一份中文報紙。(3)洋務(wù)派創(chuàng)辦?!稌r務(wù)報》《新知報》《嶺學報》《廣智報》《知新報》等,鼓吹維新變法,宣傳西洋思想。(4)晚清政府主辦。1902年在天津創(chuàng)立的《北洋官報》是我國第一份政府官報,介紹外國新思想和新知識。(5)出版機構(gòu)創(chuàng)辦?!督逃s志》《東方雜志》《圖書匯報》為商務(wù)印書館發(fā)行的專業(yè)刊物。1901年羅振玉在上海創(chuàng)辦的《教育世界》是我國最早的教育雜志。(6)海外中國人主辦。1903年江蘇同鄉(xiāng)會在日本創(chuàng)辦的《東京》和《江蘇》,灌輸新思想和新學說。上述外國圖書館學譯介文章,主要是通過宗教、經(jīng)濟、政治、教育、藝術(shù)、出版等報刊傳播的,那時國內(nèi)尚無專業(yè)的圖書館學雜志。
最后,從譯介影響來說,晚清外國圖書館學的譯介產(chǎn)生了正面的良好影響。任廷旭、蔡文森、何棫、孫毓修等譯介者,在譯文后發(fā)表感言,呼吁按照西方圖書館模式創(chuàng)建新式圖書館。林樂知、范祎指出,中國有志之士應(yīng)當仿行西法,提倡在北京或上海建立圖書館[15]。謝蔭昌在《圖書館改組系統(tǒng)辦法議》中,提倡高尚民間讀書趣味,主張開展圖書館教育,講授圖書館學。在羅振玉、端方、徐世昌等人看來,凡是對近代圖書館建設(shè)有價值的經(jīng)驗,皆可拿來參考和利用。在創(chuàng)建圖書館摺和制定的圖書館章程中,他們的主張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敖諝W美各邦,競尚文化,一國之內(nèi),藏書樓多至百數(shù)十所。卷帙宏富,建筑精良,于以盡圖籍之大觀,資學人之參考,洵盛事也。”[16]“近百年來歐美大邦興學稱盛,凡名都巨埠,皆有官建圖書館,閎博輝麗。觀書者日千百人,所以開益神智,增進文明,意至善也。”[17]當時各地在制定圖書館章程時,已經(jīng)認識到中外國情的差異?!巴鈬鴪D書館章程,凡來閱者每月均須繳納銀元,補助館中費用。”[18]為了開通風氣,體恤寒士,云南圖書館在制定的章程中明確規(guī)定,不向讀者收取費用。這種對待外來文化持開放和借鑒的精神,又能結(jié)合國情采取靈活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