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說:“美育可以陶冶活潑敏銳之性靈,形成高尚純潔之人格?!睋Q言之,審美教育對學生看待事物,養(yǎng)成性格具有巨大作用。那么如何進行審美教育呢?教師要重點圍繞“個性化”進行審美教育,讓學生用自己的眼光視角,用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經(jīng)驗去欣賞、解析文章。
觀察視角是主觀的行為,也是反映一個人智慧的行為。這種行為常常出現(xiàn)在審美活動中,但由于每個人的學識、思維等都不同,視角的運用及觀察的角度,甚至審美獲得的信息都是不同的。所以,審美活動中的人必然會呈現(xiàn)“個性化”的特點。在高中語文審美活動中也是如此,每個學生都是個體的人,具有不同的情感力量和思維模式、知識儲備,所以,在面對一個客觀審美事物的時候,學生會不知不覺地應用不同的觀察視角進行某一角度的觀察,并形成區(qū)別于他人的審美感悟。但有一些學生在學習的壓力下,常常會好逸惡勞,自己不去思考,按照他人的思維軌跡去審視事物,這種審美活動是不具有價值的。所以,教師在進行審美教育時,要激發(fā)學生尋找思考路徑,運用個性化的視角去賞析文本,獲得屬于自己的美的信息。
以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為例,這篇文章很有啟發(fā)性,讓人從一個盲人的角度領悟大自然色彩的奇妙,以及對擁有光明的珍惜。它的主題積極向上,充滿濃厚的愛意,是很著名的勵志文章。但是,正如一個盲人的內(nèi)心世界具有無限性一樣,這篇文章可進入的角度也具有多種可能性。學生不能不加以思考,只從比較省力的關于“盲人對黑暗的克服,對光明的呼喚”這一個明顯的角度進入,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探究,從獨特的角度欣賞文章,感受“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傳遞出的信息。如有學生喜歡辯證思考問題,他提出:“作者是對光明有所期盼,對于我們正常人而言無法理解這種期盼的意義,所以,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從‘假如給我三天黑暗’著眼,來感受光明的意義,并理解作者為什么那么期盼光明到來?!?/p>
想象是有用的,它能將很抽象的描繪塑造成可感可看的事物。關于這一點,張愛玲給出了很好的詮釋,她說:“描繪她穿的衣服,就如看照相簿一樣。面孔已經(jīng)熟悉,只要用想象拿衣服配上去就可以了?!痹谶@里,依據(jù)衣服的樣式就可以想象一個人的面孔,為了塑造整個人,用想象拿衣服配上去就可以,這就是想象的意義。借助一點點信息,獲得對事物全方位的理解,所以,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想象,依據(jù)“一點”攻破“多點”。雖然這里的“一點”信息是確定的,但學生會根據(jù)自己“個性化”的特點進行獨特的想象,課堂上學生的想象總和就是從“一點”滋生出的“多點”,既豐富課堂,又無限地擴大文本的內(nèi)容空間。學生在想象的互補中,也能開闊自己的眼界和想象層面。
還以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為例,文章涉及到作者對恢復視力這三天的規(guī)劃:第一天去看望麥西夫人,并長時間觀察她的臉,約朋友到家里做客等,晚上回憶這一天;第二天參觀自然歷史博物館以及藝術博物館,晚上去看戲;第三天游覽紐約城,觀察生活日常,晚上看喜劇,并回憶這一天。這三天分別代表著作者的感情傾向,如第一天表達自己對親情友情的珍視。為了充分理解海倫·凱勒的規(guī)劃與她自身內(nèi)心世界的聯(lián)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想象。想象假如自己也是一個盲人,突然也獲得三天的光明,自己該如何規(guī)劃。學生在規(guī)劃的過程中會感受到三天光明的珍貴,理解規(guī)劃的困難。由于每個學生的欲求不同,所以在想象自己得到三天光明后的規(guī)劃也是不同的。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边@正是文學作品的魅力,因讀者的不同,而展現(xiàn)出不同的主題思想內(nèi)容。而真正在這些環(huán)節(jié)中起作用的其實是讀者的人生經(jīng)歷。可以說,有什么樣的人生經(jīng)歷就會以什么樣的眼光來閱讀某文本,或從文本中獲得什么需求。所以,教師要盡可能地激發(fā)學生自身潛在的經(jīng)驗能量,使其能夠駕馭這種個性化的生活經(jīng)驗去閱讀文本,將所汲取的文本內(nèi)涵與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緊密相連。
以揚子的《十八歲及其他》為例,這篇文章作者以自己十八歲的孩子作為切入點,既表達自己對孩子健康成長的欣慰,又從兩代人的矛盾、讀書的苦與樂、珍惜青春時光等角度對十八歲年齡的孩子進行規(guī)勸和激勵。有著同樣年齡的高中學生會結合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和自身的成長需求進行解析審美,并從中明白能夠影響自己的道理。例如,有學生正當叛逆期,會和父母吵架,處理不好兩代人的關系,所以,在閱讀的時候,會專注于兩代人矛盾那部分,并從中獲得“打通兩代人間的隔閡的方式——平等、對話、理解”這樣的信息。
審美教育是高中語文課堂必不可少的一項。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美育可幫助學生喚醒內(nèi)心對美的感受的靈敏度,使學生能夠在面對美之事物的時候從中獲得有價值的東西,而不至于麻木,任美好的一瞬消逝,激不起內(nèi)心的審美浪花。所以,教師要進行美育教育,而且,要將“個性化”作為其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