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泳有利于對文章的整體把握,有利于規(guī)范學生的語言,有利于語言的積累。相較于一般的現代文,古文的學習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是以“涵泳”的方式來教學無疑是促進學生提升文言文閱讀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途徑。在實施的層面上需要教師結合文本特點及學生基礎,設計涵泳的指導方案,引導學生通過涵泳解決存在的困難,層層深入文本,探尋文章的核心價值。
“讀過去”即讀通順,體現在能讀通句子,始終緊扣“究竟寫了什么”熟讀文章,以至暢曉大意。《周亞夫軍細柳》是選入部編版八年級語文教材第六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既然這篇課文姓“自”,就應充分信任學生利用“閱讀提示”進入文本,借助注釋疏通文意。
1.全面的感知
直接地進入文本,強化學生與文本初識的感性認識。語文教學要以讀為本,以讀攻讀,反復誦讀是語文教學的基本途徑??刹扇≌n堂上先請一位學生讀課文,其他學生糾正其在讀音、語句節(jié)奏上的問題,根據課堂呈現的情況調整教學策略,如發(fā)現朗讀的問題比較多,句子讀得磕磕絆絆,字音多有錯誤等,這就需要教師給予更多的時間讓學生放聲通讀全文、以至讀通課文。
2.理解文章的基礎
理解文章的基礎是更深層次感受文本的前提。文章讀不熟,一切的理解也是生硬的,是強行地嫁接,是生拉硬拽,在這樣的情形下,無疑學生是在被老師牽著鼻子走,失去了自讀的權利和自我思考的空間,也失去了這篇自讀課文作為教材的根本意義。
3.在讀中掌握文意
了解文章層次,從讀的過程中厘清文章的脈絡。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生生對話,解決朗讀中的疑難,根據困難程度適時適當進行點撥,如組織學生結合預習卡中預習積累的成果及文下注釋,逐字逐句翻譯課文,讓學生充分思考,獨立翻譯,并選擇一些難點句進行檢測。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簡要復述故事情節(jié)。通過學生之間復述情況的對比及相互的評價,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文章的重要內容及主要脈絡,即記敘一件事:天子勞軍;刻畫一個人:周亞夫。
“讀在此”即讀疑難,體現在能讀有所思,始終緊扣“怎么來寫的”細讀揣摩,以至興味盎然。個性化閱讀應讓學生傾聽文本聲音,在語言的叢林里散步,或駐足觀賞,玩味咀嚼,或閑庭漫步,心心相印。《周亞夫軍細柳》一文極為奇巧,語言形式的特點極為突出,表現在全文主要通過側面比襯來突出周亞夫“真將軍”的形象,而正面來寫周亞夫的內容卻不多,這既是司馬遷寫人藝術的體現,又是這篇文章的核心價值所在,當然也是學生需要仔細研讀品味的一個關鍵切入點。
1.抓住文本語言形式上的特點
反復涵泳,問題在心,越讀越明。譬如,可直接扣住作者表現人物手法上的特點設計問題:“既然文章主要刻畫了周亞夫這一形象,那么直接寫他的句子有哪些呢?這些句子寫出了周亞夫怎樣的品質?”這個問題的提出,既明確了文章可以通過直接描寫來表現,也能通過間接描寫來突出人物,并把學生的思維角度始終把牢在“一事一人”這個方向上。
2.探究文本的關鍵字句的妙處
讀在此,思在此。如文中直接描寫周亞夫的一個句子:“亞夫乃傳言開壁門?!边@里哪個詞要重讀?讀這句話的語速是怎樣的?為什么?“乃”是“才”的意思,這個字怎么讀涉及到文章情節(jié)的前后聯系,更涉及到對人物形象的品鑒。在多次的讀與思之間,豁然開朗,一個“乃”字表現了周亞夫恪盡職守的品質,不僅要重讀該字,整句話要讀得平緩,體現周亞夫處變不驚,從容鎮(zhèn)定的真將軍風范。
3.走進文本中人物的內心世界
扣住“你會怎樣想”來讀,以心契文,深層浸潤在文字中,讀出個性化的認識。如文中通過“群臣皆驚”來襯托周亞夫治軍嚴謹、忠于職守、剛正不阿的品質,可以讓學生在品讀中揣摩玩味“驚是何意?”“驚在何處?”“你能用第一人稱來說說群臣驚什么嗎?”等問題,將學生思維扎根一處深入,并結合上下文,進行多個維度的思考與感悟。
“讀出來”即讀感受,體現在能讀出理解,以至深讀體悟。涵泳品味是在誦讀吟詠基礎上的潛心專注的研讀方法。通過對文章句子的品味,再反復通讀全文,讀出節(jié)奏、讀出感情,把對人物的理解放進去讀,在學生一次一次讀的過程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從而將對詞句的感悟融合升華為對文本的核心價值的準確理解。
1.“讀出來”是對“眼”的體悟
在“讀在此”的層面,學生通過對文句的品玩與鑒賞,對周亞夫形象的認識變得豐厚起來,立體起來,此時,引導學生朗讀天子之嘆:“嗟乎,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尤其應扣住“真將軍”“若兒戲耳”“可得而犯邪”,注意矣、耳、也、邪及標點符號,反復誦讀。這樣既讀出了“文眼”所在,也理解了“文眼”所指,周亞夫的一系列品質不就是一種“真將軍”的品質嗎?
2.“讀出來”是對“面”的關照
如:司馬遷選擇側面描寫的對象是有精心的選擇的,從匈奴壓境的大形勢到大漢的“軍”“君”“臣”,可謂是既成就了多個側面的烘托,又不失層次感,姑且不論著墨的多寡,其中或背景或人物皆一目了然,鮮明可照,這些文字寫得越是明了,就越凸顯出周亞夫,仿佛漆黑夜幕之下眾星拱月,其境何其清爽,其勢何其明朗。如作者為什么正面表現周亞夫是略寫的,從側面卻是詳寫的,從而悟出側面描寫也是為表現周亞夫真將軍的品質服務的。又如為什么在側面表現的方面,天子勞霸上軍和棘門軍,以及群臣的表現是略寫的,而勞細柳軍卻是詳寫的?這是因為寫細柳軍的軍紀嚴明、戒備森嚴、雄壯威武,能充分地、毫無置疑地確證周亞夫治軍有方。
3.“讀出來”是對“點”的關聯
如“將以下騎送迎”一句,天子駕到,固然有相關的迎送禮儀,為何此刻棘門和霸上軍的做法卻不合時宜?學生在深讀感悟之后,會立刻聯系到“匈奴大入邊”,一個“大”字體現了邊境告急,這一句話自然也為表現人物提供了一個宏大的背景。如寫天子勞細柳軍的一段,兩次不得入(依筆者看來竟有三次不得入,其中一次可能為司馬遷有意省去,以求行文之簡練),及不聞、不得、不拜,作者何以如此不惜筆墨,恐怕不外乎層層蓄勢,都是為把周亞夫的形象推到至高的位置。
在當前統(tǒng)編版教材加重文言文課文比例的前提下,文言文教學在方法形式上如何進行有效的探索。從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角度,以及提升學生文言文閱讀能力的要求來看,涵泳之于古文教學的價值在于細品慢悟,是扎根語言文字,根據語文學科的本質,遵照學生循序漸進的學習規(guī)律,以語文的方式來教語文,這固不失為一種指導學生學習文言文本然的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