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春光
心流理論(flow theory)是由美國學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所提出的一種心理學理論,屬于積極心理學范疇,涵蓋三個核心詞匯:一是幸福,二是最優(yōu)體驗,三是精神熵。幸福是人們全身心的投入一樁事物,達到忘我的程度,并由此獲得內心地秩序和安寧時的狀態(tài)。區(qū)別于建立在單純的簡單享樂基礎上的享樂主義,此處的幸福是要尋求內心的秩序。它也不是一般意義上對物質和利益的追求,是指人的意識,人的意識可以是雜亂的,也可以是有序的。內心秩序是人的意識的有序活動,可以使人們有條不紊地分析大腦所關注的事物并作出正確的判斷,最終追求積極的結果。其追求的是精神層面的升華,是個體不斷超越直至創(chuàng)造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體驗者能夠體會到的內心升華所帶來的滿足感,關注個體精神層面的內在生命進程。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認為精神熵就是內心失去秩序,也就是失去了追求幸福的能力。精神熵的反向就是最優(yōu)體驗,也被稱為心流。也就是說,最優(yōu)體驗是內心的穩(wěn)定的秩序感及對事物的反應。心流隱含的意義就是許多人形容自己表現(xiàn)最杰出時那份水到渠成,不費吹灰之力的感覺,也就是運動家所謂的處于巔峰、藝術家所說的靈思泉涌(孫天穎、于津,等2017)。卡爾(Carr 2004)認為,心流是指人們對某一活動或事物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并能推動個體完全投入某項活動或事物的一種情緒體驗。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心流即個體完全陶醉并享受自己正在從事活動的積極的情緒體驗,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和身邊的其他事物的存在狀態(tài),從中獲得巨大的喜悅和滿足感,并始終樂此不彼地從事該項活動。
處于心流中的個體具有如下特征:首先,注意力高度集中,自我意識缺失,如體會不到時間流逝,忘記身份、地位及一切瑣事。其次,技能和挑戰(zhàn)的平衡,即只有技能與挑戰(zhàn)程度相當時,心流值才最高。當人們覺得自己的能力不可能完成某種任務時或難度太低時,很難產生心流(Hoffman,Donna L.et al 1996)。再次,當從事的活動具有明確的目標時,參與者容易感受到心流體驗。最后,能及時得到結果反饋,即當體驗者能立刻知道自己的行為是被肯定的,這種行為就會被延續(xù),當行為不被認可,就會摒棄自己的行為。
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創(chuàng)始人孟萬金(2011)在國內率先提出了幸福學校、幸福課堂等理念,奏響了中國幸福教育的樂章。他在“幸福學校國際聯(lián)盟宣言”中概括幸福課堂的標準為“愛教愛學、會教會學、教會學會”。教會、學會可以說是在任何時候、任何一堂課上教師和學生都想達成的目標,如何達成這個目標,就要靠教師的教學理念,加之具體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課堂,積極參與并學有所獲。本文研究如何打造幸福英語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中產生積極的情緒最優(yōu)體驗——心流,從而在課堂中真正體驗幸福。
幸福英語課堂即在教師設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后,通過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搭建新、舊知識的之間的“支架”,讓學生全身心投入課堂,掌握部分有難度的語言知識,完成課堂學習目標,避免或者盡可能減少產生精神熵,獲得最優(yōu)體驗。幸福英語課堂是通過活動更好地促進學生全情投入,對所學知識進行積極、主動的內部構建。
由于中考指揮棒的導向作用,教師往往重視學科知識的傳授,不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體驗,認為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得高分,課堂教學重點應為邏輯化、系統(tǒng)化的應試考點知識。而幸福英語課堂致力于通過各種教學方法,讓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降低內心的無序感,從而產生幸福體驗。
在幸福初中英語課堂中,學生能夠體會到自我效能感的實現(xiàn)。自我效能感是個體對能否達成目標的一種推測與判斷,是對自身能否實現(xiàn)目標的一種自信程度,也是影響主觀幸福感的因素之一。當挑戰(zhàn)與任務難度匹配度高時,如果個體估測自身的能力與目標行為匹配程度相當,這種效能感將會成為執(zhí)行任務的動力,成為內在動機的一部分,從而產生較高水平的心流。如果個體認為目標高出自己的能力,那么自我效能感就成為一種完成任務的阻力。因此,幸福英語課堂要求教師適度制訂教學目標,讓學生認為目標既具有挑戰(zhàn)性,又可以通過努力達成。
在幸福英語課堂中,學生樂于接受挑戰(zhàn)。一旦學生能夠從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就會專心致志地投入課堂,努力將課堂內的目標各個擊破,使內心處于一種平穩(wěn)、有序的狀態(tài),從而增強自我效能感并樂于接受挑戰(zhàn)??傊?,這樣的積極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全情投入的基礎上的,即心流產生后沉浸式地完成學習任務,從而培養(yǎng)運用英語語言知識的能力。
幸福初中英語課堂對教師的教學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最優(yōu)體驗,讓學生產生心流,探尋具有實用性、科學性、藝術性的幸福教育方法。
語言的學習不僅僅是習得知識,更是學會交流。語言源自生活并服務于生活,教師需想盡辦法創(chuàng)設較為真實的情景,讓學生愿意嘗試,對目標有合理預期,避免學習過程中的焦慮、迷失、不確定等內心無序的狀態(tài),降低精神熵,從而幫助學生增長技能,感知、追求和體驗幸福。
例如,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 6 I a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 的主要目標是運用將來時be going to 談論學生的未來生活。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創(chuàng)設未來逼真的情景,讓學生根據(jù)創(chuàng)設的情景運用目標語言說出自己未來想從事的職業(yè),從而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幸福初中英語教學設計要有一定的梯度,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在教學過程中,個體如果感知到挑戰(zhàn)水平超過自身的技能水平時,就會變得很焦慮;個體如果感知到技能水平超過挑戰(zhàn)水平時,就會放松,然后變得厭煩?;诖耍谛腋3踔杏⒄Z課堂中,教師應平衡學生技能與教學任務的關系,設計有梯度的教學任務,使個體進入心流狀態(tài)。一般情況下,英語課堂教學設計需兼顧教學目標與學生的接受程度,將課堂目標拆分成若干個部分,構建起內部合理的聯(lián)系,遵循從易到難,從簡到繁,從低級的單一目標逐步過渡到高級的綜合運用目標,使學生根據(jù)自身的層次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同樣的角色扮演任務,基礎薄弱的學生可以選擇原文扮演,而基礎好的學生可以進行情景的再創(chuàng)造。這樣,不會讓基礎好的學生無法感到挑戰(zhàn)而覺得無聊,也不會讓基礎差的學生自我否定而使自身意識雜亂,內心處于無序狀態(tài)。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How do you make banana shake?一課時,教師可以拆分教學目標,先讓基礎較差的學生學會運用first,next,then,finally 等詞匯來表達事件的順序,然后讓基礎較好的學生運用以上連詞自編對話,激發(fā)其表達的欲望,拓展其思維空間。
幸福初中英語課堂要留給學生適度的自主創(chuàng)造空間。這要求教師摒棄傳統(tǒng)的課堂模式,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需求,適度為其提供自主創(chuàng)造的空間。在對學生的一次訪談中,當問及“你是否愿意在課堂中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自我創(chuàng)造”時,大部分學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學生認為,當他們可以自主地決定運用所學知識時,不僅有話說,還可以感受到自己控制學習;當問及學生“喜歡哪種類型的教學活動”時,學生比較喜歡討論、動手實踐和總結等,并表示“在這些活動中積極性和主動性會大大增強,更容易產生最優(yōu)體驗”。雖然英語課堂教學不能夠完全讓學生自主,但可以設置靈活機動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部分自主。當學生有了自主的感覺時,就能有責任感。
例如,在教學完方位描述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描述自己家到學校的路線,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全情投入,當描述內容得到大家的認可后,就會產生最優(yōu)體驗,并將該情緒傳遞給其他同學。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恰當?shù)剡\用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在幸福初中英語課堂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及時的多元化評價。愛、尊重、自我實現(xiàn)是學生在任何時候都想得到的最優(yōu)體驗,也是產生心流的主要因素。在傳統(tǒng)初中英語課堂中,教師習慣運用終結性評價方式,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幸福初中英語課堂中,教師應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且更加重視過程性評價。在過程性評價過程中,教師應從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課堂表現(xiàn)、作業(yè)完成情況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
另外,多元評價能夠讓學生通過評價量表和教師給出的評價結果,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結果,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自己的學習過程,提高學習效率。在這一過程中,部分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及時了解并改進自身的學習,從而提升學習效率;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能夠及時了解自身的優(yōu)勢,產生最優(yōu)體驗,產生心流。
在幸福初中英語課堂上,教師應轉變觀念,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多角度、多方面幫助學生產生心流,體驗幸福,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更積極地投入學習,進而提升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