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訴訟時效制度是民法中的一項重要制度,隨著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和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該制度也被賦予了新的涵義,它不僅可督促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利,更關系到民事權利能否得到法律的保護。1994年至2016年,《民法通則》、《最高院關于訴訟時效制度的規(guī)定》等法律和司法解釋的相繼出臺逐步構建了我國的訴訟時效制度體系制度。近年來,社會誠信屢亮紅燈、“老賴”橫生,債務人或躲或拖,債權人維權之路愈發(fā)艱難。如何更好保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成為了司法界乃至社會的關注熱點之一。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總則》對訴訟時效制度的修改成為了社會關注的一大亮點。訴訟時效的延長體現了法律對社會經濟形勢的適應及對社會良性發(fā)展的保障?!睹穹倓t》對訴訟時效制度的修改將涉及與《民法通則》和民法體系中其他部門法,新法與舊法,一般法與特別法間的銜接與適用問題。法院和法官如何根據誠信信用原則更好的保護民事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如何理解《民法總則》對訴訟時效制度修改的立法本意,如何在適用新的訴訟時效制度過程中解決法律沖突等問題的研究,對司法實務有著重要的指導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 訴訟時效 民法總則 延長 權利保護
作者簡介:安順市中級人民法院謝暉課題組,課題組成員:劉熹、陳雯貞、王爽、陳麗莎,安順市中級人民法院。
中圖分類號:D9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2.004
民事訴訟時效制度指民事權利人受到侵害后,在法定時效期限內不行使權利,其勝訴權將歸于消滅,喪失請求法院依訴訟程序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權利的制度。民事訴訟時效包括“時”和“效”兩方面,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時”是法定事實狀態(tài)的持續(xù)和法定時間的經過,“效”是基于權利人失效緩用行為產生的法律后果。本文討論的民事訴訟時效制度,屬于民事時效中的消滅時效,即因不行使權利的事實狀態(tài)達到法定期限即依法發(fā)生權利消滅或權利受到影響的法律后果。
一、我國民事訴訟時效制度價值及歷史沿革
(一)民事訴訟時效制度價值
1.有利于穩(wěn)定社會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穩(wěn)定交易安全
部分權利的長期存在容易使第三人對權利歸屬狀態(tài)產生模糊或錯誤的認識,如債權人不向債務人追債容易導致第三人誤以為債務人資產狀況良好,第三人基于對此狀態(tài)的信賴和錯誤認識作出的交易決定或其他法律行為容易使其利益遭到損失,導致社會經濟秩序的混亂。因此,民事訴訟時效制度的確立,可以避免因權利主體的模糊給第三人帶來的利益損失,不僅保障了第三人的交易安全,也保障了社會經濟的有序發(fā)展。此外,部分權利的無限期存在容易造成權利人與相對人的權屬糾紛,如用益物權等。時間越長,權利人的權利憑證、證人證言等證據滅失、遺失或死亡的風險越大。爭端訴至法院,若權利人無證據將可能承擔敗訴的風險,部分權利人可能另謀其他非法途徑保護權利,對社會安定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利用訴訟時效制度對相對人權利作出時間限定,時效經過后權利消滅,有利于減少權屬爭議、穩(wěn)定社會秩序。
2.有利于督促權利人行使權利,保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民事訴訟時效制度能夠在權利人和義務人之間實現利益平衡,為公權力對私權利提供救濟劃定了界限。確立民事訴訟時效制度,有利于促進權利利用的最大化,使權利真正分配給能夠通過行使權利帶來最大效益的權利人,提高社會經濟效益。民事訴訟時效制度有利于督促權利人重視權利的行使,不做權利上的“睡眠者”,權利人能夠及時、正確的行使權利,才能更好地保護權利人的合法權利,從法律層面懲戒怠于行使權利的“沉睡者”,實現社會資源的保護、合理配置及高效利用。
3.有利于法院公正、及時、正確地處理民事糾紛
民事訴訟時效制度一定程度上可看作一種證據代用制度,可以避免當事人舉證及法庭調查證據和固定事實的困難,使法官能夠依照法律規(guī)定,公正、及時、正確地處理部分時間較長、法律事實難以查清、證據難以固定的案件,更有利于從法律層面實現公平正義。
當然,訴訟時效制度也有其自身缺點。若人格權等部分權利適用訴訟時效制度,將會對社會秩序造成破壞作用。部分義務人惡意利用訴訟時效制度躲避義務的正當履行。
(二)我國民事訴訟時效制度的歷史沿革
我國古代法律主要是以刑事法典為主,只有一些零星的關于出訴期間的規(guī)定,如《周禮》中記載“凡治質劑者,國中一旬、郊二旬、野三旬,都三月,邦國期。期內聽,期外不聽?!薄短坡伞分袑υV權也有時效規(guī)定,如在家長及見證人亡歿,子孫幼弱的情況下,如以難明契書與之爭產,時間過20年以上者,不論,即喪失訴訟請求權;對典當的回贖也規(guī)定了“如是典當限外,經三十年后,并無契文,及雖執(zhí)文契,難辨真?zhèn)握撸辉谡摾硎遮H之限。”。《宋刑統》中有對債權債務的訴權、契約的時效的規(guī)定?!肚迓傻滟u田宅條例》也對“絕賣”作了規(guī)定。近代,在中國歷史上首次以法律形式明文規(guī)定時效制度并得以實施的是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指定的民法中的時效制度,該時效制度至今仍在中國臺灣地區(qū)沿用。
新中國成立后,受蘇聯民法的影響,我國稱消滅時效為訴訟時效且沒有明確規(guī)定取得時效。1986年4月12日于六屆人大四次會議上通過《民法通則》在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從立法上統一規(guī)定了訴訟時效制度。我國訴訟時效制度的發(fā)展具有中國國情特色,自1994年至2016年,《民法通則》、《最高院關于訴訟時效制度的規(guī)定》等法律和司法解釋的相繼出臺逐步使我國構建了以《民法通則》第七章為核心,以其他單行民事法和民事特別法中的時效制度為補充,以相關行政法規(guī)、司法解釋和地方性立法為配套的相對完整的訴訟時效制度體系。
為適應我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形勢,保障社會良性發(fā)展。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總則》對我國訴訟時效制度進行了變革和修改,與《民法通則》相比,最為突出的變化在于對訴訟時效從二年延長至三年,延長了權利人行使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除此之外,總則還從法律層面明確了法院不得主動適用訴訟時效、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請求權、訴訟時效法定,增加了一類訴訟時效中斷事由,將訴訟時效期間中斷后重新起算點從“中斷時起”改為“從中斷、有關程序終結時起”,確定了訴訟時效起算點還需考慮是否知曉義務人。
二、民事訴訟時效制度的域外比較
(一)與大陸法系民事訴訟時效制度的比較
1.德國
關于訴訟時效的適用范圍,《德國民法典》第194條規(guī)定:“要求他人作為或者不作為的權利(請求權),因時效而消滅。因家庭產生、以將來恢復親屬狀態(tài)為目的的請求權,不因時效而消滅?!钡聡鴮W者多數認為訴訟時效適用于請求權,包括債權請求權和基于物權產生的請求權。但基于親屬關系而發(fā)生的,繼承人要求分割遺產,解除共有關系的,土地登記或更正登記的請求權,人格權、支配權、管理權和形成權不適用訴訟時效。以上權利受到侵害或發(fā)生變動后產生的返還、排除侵害等請求權則可使用訴訟時效。我國與德國關于訴訟時效的適用范圍上較為類似,只是具體期間有所不同。
德國的取得時效包含動產取得時效、不動產登記取得時效和未登記不動產取得時效三類。《德國民法典》第927條規(guī)定:“對他人的不動產超過30年和平、公開、連續(xù)的自主占有,占有人可申請登記為所有權人?!钡?37條規(guī)定:“自主占有動產超過10年的人,取得所有權?!毕麥鐣r效制度則規(guī)定于《德國民法典》第194條。
2.法國
法國認為取得時效與消滅時效具相同有本質,將時效制度分為取得時效和消滅時效?!斗▏穹ǖ洹返?219條規(guī)定:“時效謂依法律特定的條件,經過一定的期間,而取得財產的所有權或免除義務的方法?!鼻罢邽槿〉脮r效,后者為消滅時效。取得時效分為兩類,一是普通時效期間30年,二是短期取得時效期間10年至20年。短期取得時效要求占有人善意占有,否則應適用30年的普通訴訟時效期間。消滅時效亦分為兩類,一是普通消滅時效期間30年,二是特殊消滅時效期間,包括《法國民法典》第2273、2277條規(guī)定的5年,第2273條規(guī)定的2年,第2272條規(guī)定的1年等。
3.日本
在訴訟時效方面,日本基本承襲了《法國民法典》的觀點,將取得時效分為長期時效與短期時效?!度毡久穹ǖ洹返?62對長期時效和對短期時效分別進行了規(guī)定:“以所有的意思,二十年間平穩(wěn)而公然占有他人物者,取得該物所有權。以所有的意思,10年間平穩(wěn)而公然占有他人的不動產者,如果其占有之始系善意且無過失,則取得該不動產的所有權。”日本還規(guī)定了取得時效的自然中斷制度。
關于訴訟時效的適用范圍,日本采用的是訴訟時效經過后的實體權利消滅主義?!度毡久穹ǖ洹返?67條規(guī)定:“債權因10年不行使而消滅。債權或者所有權以外的請求權,因20年不行使而消滅?!比毡緦W者一般認為除所有權、擔保物權及相鄰權以外的物權請求權也適用訴訟時效。而我國一般認為物權請求權一般不適用訴訟時效。
4.中國臺灣地區(qū)
中國臺灣地區(qū)關于訴訟時效制度主要參考德國民法的規(guī)定,包括動產所有權的取得時效:“以所有的意思,5年間和平、公然占有他人動產這,取得其所有權?!辈粍赢a所有權取得時效:“以所有之意思,20年間或10年間和平、繼續(xù)占有他人未登記之不動產者或動產者,得請求登記為所有人。占有動產者必須為善意且無過失?!奔八袡嘁嫱獾呢敭a權取得時效:“所有權益外的財產權取得時效適用動產、不動產所有權取得時效的規(guī)定”。臺灣地區(qū)學者一般認為部分財產權應當不適用訴訟時效,如地役權、留置權、解除權及以身份關系為基礎的權利等。消滅時效制度分為一般消滅時效期間15年,特別消滅時效期間5年或2年。
(二)與英美法系民事訴訟時效制度的比較
英美法對民事訴訟時效制度持勉強贊成的態(tài)度,故未明確的取得與消滅時效概念。英美法系關于民事訴訟時效主要有兩項制度。一是發(fā)源于英國普通法,主要適用于地役權或用益權的時效占有制度,指無權人通過使用他人土地或不動產后,取得附屬性地役權或用益權的制度。二是源于英格蘭傳統封建法的“反向占有”制度,指不享有所有權的動產或不動產的占有人,以取得所有權為目的公開、自主、連續(xù)的占有他人財產達到到法定期間后,可以取得其所占財產的所有權的制度。“反向占有”在美國各州均有規(guī)定,標的物離開該州后法定期間將停止計算,標的物回到該州后法定期間并非重新起算,而是繼續(xù)計算。一般不動產的“反向占有”期間為10至20年,動產為2至6年,各州對期間的規(guī)定各不相同,如紐約州不動產的“反向占有”期間為10年,加利福尼亞則為5年。而我國并沒有“反向占有”制度。無論占有人對動產或不動產占有多長時間,只要未經所有權人同意或所有權人變更,均不發(fā)生所有權變動的法律效果,占有人僅享有使用、占有等的權利,而不享有所有權。
三、《民法總則》與相關民事法律關于民事訴訟時效制度規(guī)定對比
(一)《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
《民法通則》中涉及訴訟時效的法律條文包括:第135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2年;第136條四種情形特殊訴訟時效為1年;第137條訴訟時效起算時間及最長保護期限;第138條自愿履行不受訴訟時效限制;第139條訴訟時效的中止情形;第140條訴訟時效的中斷情形;第141條其他另行規(guī)定。
《民法總則》中涉及訴訟時效的法律條文包括:第188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3年以及權利保護最長期限,新增訴訟時效期間起算期限條件,即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損害權利義務人;第189條新增債務分期履行的情形;第190條新增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情形;第191條新增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的情形;第192條增加訴訟時效期間屆滿后的抗辯情形;第193條明確規(guī)定人民法院不得主動適用訴訟時效;第194條明確規(guī)定訴訟時效中止的適用情形及中止后的訴訟時效何時屆滿;第195明確訴訟時效中斷情形;第196條明確列舉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請求權;第197條規(guī)定訴訟時效的期間、計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斷的事由由法律規(guī)定,當事人約定無效。當事人對訴訟時效利益的預先放棄無效;第198條仲裁訴訟時效的規(guī)定;第199條法律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的撤銷權、解除權等權利的情形。
1.關于民事訴訟時效制度規(guī)定對比
根據《民法通則》(以下簡稱“通則”)與《民法總則》(以下簡稱“總則”)相關法律條文的對比,可以看出后者關于民事訴訟時效的規(guī)定更為具體、詳實,而前者規(guī)定相對簡單粗略,兩部法律具體異同包括:
(1)關于普通訴訟時效?!锻▌t》一般訴訟時效為兩年,從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算?!犊倓t》規(guī)定為三年,對侵害之日的起算增加了“知道義務人”這一條件。兩部法律都規(guī)定了20年的最長訴訟時限。
(2)關于特殊訴訟時效?!锻▌t》中規(guī)定了訴訟時效為一年的幾種特殊情形,包括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但在《總則》中將該規(guī)定刪除了。因此新法實施后,上述情形不再適用一年的訴訟時效。
(3)《總則》新增了對于同一債務分期履行的情形,規(guī)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
(4)《總則》增加關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其法定代理的訴訟時效,自法定代理終結之日起算。而對未成年人性侵的訴訟時效,則是自未成年人滿18周歲之日起算。
(5)關于訴訟時效的終止、中斷。《總則》、《通則》的規(guī)定基本相同,但前者的規(guī)定要更為詳細,具體可以參看第194條、195條。
(6)關于訴訟時效的抗辯?!犊倓t》規(guī)定更詳細。首先是法院不能主動適用訴訟時效的規(guī)定,需當事人方提出方可適用。其次,過了訴訟時效,但當事人自愿履行的,也不能以訴訟時效過了為由請求返還,義務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為由抗辯。
(7)《總則》增加了不適用訴訟時效的情形,包括:請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不動產物權和登記的動產物權的權利人請求返還財產;請求支付撫養(yǎng)費、贍養(yǎng)費或者扶養(yǎng)費;依法不適用訴訟時效的其他請求權。
(8)《總則》明確增加了訴訟時效的期間、計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斷的事由由法律規(guī)定,當事人約定無效。當事人對訴訟時效利益的預先放棄無效。
(9)《總則》明確增加了除斥期間的規(guī)定(詳見第199條)。
2.意義分析
兩部法律屬于同一位階且并行實施,如何在司法實踐中銜接適用是一個重要問題,因此分析兩者的立法背景和現實意義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睹穹ㄍ▌t》制定于1986年,1987年1月1日起施行,2009年修訂后施行至今。根據其立法時代背景的可知,該部法律更注重公有制經濟權益的保護,具有計劃經濟時代特點,而關于訴訟時效的規(guī)定較少且適用范圍相對比較模糊,司法實踐中適用性較差。而《民法總則》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該部法律是新時代的產物,更符合當今社會發(fā)展及社會需求,關于訴訟時效的規(guī)定更為明確具體,增加數種常見社會經濟發(fā)展中的特殊情形,有利于提高司法實踐過程中的適用性。
總結而言,兩部法律最大的亮點,首先在于訴訟時效的期限從2年變?yōu)?年,以及刪除1年訴訟時效的特殊情形,從立法本意看,延長訴訟時效更有利于當事人合法權益的保護,也更能體現以人為本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不僅是單純的時限延長,更能體現法律對于社會經濟關系的調節(jié)作用。而對于刪除1年訴訟時效的特殊情形,則是根據社會需求做出的合理調整,也更能均衡保護所有的合法權益。
其次,新增的關于訴訟時效中止、中斷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請求權情形,則是大大提高了法律在司法實踐中的適用性,也統一規(guī)范了司法裁判的尺度,讓依法治國的進程更進一步。而根據社會經濟發(fā)展狀況新增的各種特殊情形,則是體現了法律與時俱進的更新以及為社會經濟發(fā)展服務的特性,法律條文的規(guī)定越具體細致,越有利于司法實踐運用及提高社會規(guī)范作用,只有不停彌補法律可能存在的漏洞,才能夠最大限度的保障社會的根本利益。
最后,從《總則》與《通則》兩部法律的對比中可以看出,前者中關于民事訴訟時效的規(guī)定是在后者的基礎上提煉升華而來,前者更加與時俱進、符合社會發(fā)展的需求,能為更好的解決社會矛盾提供法律保障,因此可以認為,《總則》比《通則》更具有先進性和適應性。
(二)《民法總則》與其他有關民事法律關于民事訴訟時效規(guī)定的對比與沖突
1.有關民事法律關于民事訴訟時效的特別規(guī)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62條:侵犯專利權及專利權人要求支付使用費的訴訟時效為二年。
(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18條: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訴訟時效為二年,超過時限且侵權行為持續(xù)至起訴前,在該注冊商標專用權有效期限內,侵權損害賠償數額應當自權利人起訴之日起向前推算二年。
(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8條:侵犯著作權的訴訟時效為二年,超過時限的且侵權行為持續(xù)至起訴前,在該著作權保護期內,侵權損害賠償數額應當自權利人起訴之日起向前推算二年。
(4)《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45條:因產品存在缺陷造成損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該請求權在造成損害的缺陷產品交付最初消費者滿十年喪失,尚未超過明示的安全使用期的除外。
(5)《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257條第2款:有關航次租船合同的請求權訴訟時效為兩年。
(6)《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258條:海上旅客運輸向承運人要求賠償的請求權訴訟時效為二年,起算時間分情形而定。
(7)《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259條:有關船舶租用合同的請求權訴訟時效為二年。
(8)《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261條:有關船舶碰撞的請求權訴訟時效為二年。
(9)《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262條:有關海難救助的請求權訴訟時效為二年。
(10)《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264條:根據海上保險合同向保險人要求保險賠償的請求權訴訟時效為二年。
(11)《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29條:因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和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的期限為四年。
(12)《中華人民共和國環(huán)境保護法》第66條:提起環(huán)境損害賠償訴訟的時效期間為三年。
2.對比沖突
《總則》中關于訴訟時效的規(guī)定屬于廣泛規(guī)定,而其他民事法律中的訴訟時效規(guī)定則視為具體權利而規(guī)定,兩者的訴訟時效起算時間、期限等存在區(qū)別,前者規(guī)定相對固定,訴訟時效均為兩年,起算時間為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受到侵害時及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損害權利義務人;后者規(guī)定視具體情形而定,訴訟時效從2年至4年不等,起算時間各不相同。以侵權為例,由于在目前的民事法律體系中存在不同的訴訟時效規(guī)定,可能存在如下沖突情形:
(1)在《民法總則》施行前已經發(fā)生的侵權行為,權利人起訴時該侵權行為發(fā)生已超過兩年而未滿三年的,是否判定訴訟時效已屆滿。
(2)一個侵權行為侵害了兩個或以上法益,且該法益相關法律規(guī)定的訴訟時效起算時間及期限均不相同,如何適用法律。
(3)在《民法總則》施行前已經發(fā)生的《民法通則》第136條規(guī)定侵權行為,權利人起訴時該侵權行為發(fā)生已超過一年而未滿三年的,是否判定訴訟時效已屆滿。
(4)訴訟時效中斷、中止等情形在《民法總則》施行前消除的,重新起算的訴訟時效期限如何計算。
四、民事司法實務中對訴訟時效制度的適用選擇
(一)《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關于民事訴訟時效規(guī)定沖突時的實務困難和沖突選擇
民法總則于2017年3月15日公布,并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民法總則施行后,民法通則并未廢止,則仍具有法律效力。兩者對訴訟時效的規(guī)定多有不同,而訴訟時效抗辯的成立與否直接決定原告的訴訟請求能否得到支持,司法實務中兩者對訴訟時效的規(guī)定發(fā)生沖突時,如何適用法律是對法官的考驗。本文以司法實踐中遇到的一些典型案例為例,對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之間的沖突解決進行探討。
案例A:民法總則實施后,依法適用一般訴訟時效的民事糾紛,原告訴至法院之日,距離其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已超過兩年,但未超過三年,被告抗辯已超過訴訟時效的,法院應如何裁判?案例B:民法總則實施后,原告因《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規(guī)定的應適用短期訴訟時效一年的糾紛訴至法院,原告起訴之日距離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已超過一年,但未超過三年,被告以超過訴訟時效為由提出抗辯,法院應如何裁判?
我國是成文法國家,對于法律沖突規(guī)則有明確法律規(guī)定?!读⒎ǚā返诎耸龡l規(guī)定:“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guī)、地方性法規(guī)、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guī)章,特別規(guī)定與一般規(guī)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guī)定;新的規(guī)定與舊的規(guī)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guī)定?!泵穹ㄍ▌t與民法總則均為我國民事領域基本法律,應屬同一位階,二者之間的沖突應適用新法優(yōu)于舊法的沖突規(guī)則。然,司法實務并不僅僅涉及簡單的沖突規(guī)則的運用,更包含對民事法律的理解適用。
如案例A,原告訴至法院時,民法總則已開始施行,則是否應當適用民法總則關于一般訴訟時效的規(guī)定,認定被告的抗辯不能成立?若該案的情形是原告訴至法院時民法總則尚未施行,法院審理過程中民法總則開始施行,是否應當適用民法總則?訴訟時效制度是利益衡平制度,目的在于督促當事人及時行使權利,保護交易秩序和安全。案例A中的原告作為權利人怠于行使權利,權利人自其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兩年內未行使權利,義務人依據民法通則已取得了訴訟時效抗辯權,已取得的抗辯權不因后施行的法律而失效。故而,案例A中被告的訴訟時效抗辯成立,應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對民法通則與民法總則關于一般訴訟時效的規(guī)定應做如下解讀:原告訴至法院時已超過兩年訴訟時效的,仍適用民法通則關于一般訴訟時效的規(guī)定,被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成立;原告訴至法院時未超過兩年訴訟時效的,適用民法總則關于一般訴訟時效的規(guī)定,被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不能成立。
案例B的法律適用問題與案例A有共同之處,應審查原告作為權利人所主張的權利是否在民法總則施行前已超過民法通則規(guī)定的一年訴訟時效,若已超過,則義務人已依據民法通則取得訴訟時效抗辯權,已取得的抗辯權不因后施行的民法總則而消滅。若,原告作為權利人所主張的權利至民法總則施行之日仍未超過民法通則規(guī)定的一年訴訟時效,則民法總則施行之日義務人尚未取得訴訟時效抗辯權,對該案的訴訟時效認定應適用民法總則。民法總則未對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延付或者拒付租金、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這四種情形作特殊規(guī)定,應理解為這四種情形不再適用特殊訴訟時效,而應適用一般訴訟時效,原告的起訴未超過民法總則規(guī)定的三年訴訟時效的,被告的訴訟時效抗辯不能成立。
(二)《民法總則》與《合同法》、《專利法》等其他有關民事法律關于民事訴訟時效規(guī)定沖突時的實務困難和沖突選擇
民法總則是我國民事領域的基本法律,擔保法、物權法、海商法、專利法等是我國民事領域的單行法律,前者與后者屬一般法與特別法的關系。但如果當前者與后者之間對訴訟時效的規(guī)定不一致時,均簡單按照《立法法》第八十三條規(guī)定的特別法優(yōu)于一般法的規(guī)則,一律適用后者的規(guī)定,也有不當。
本文以下列案例作為民法總則與民事單行法律對訴訟時效規(guī)定的沖突分析。案例C:民法總則施行后,原告因國際貨物買賣合同或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提起訴訟,被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的,應如何認定訴訟時效?案例D:民法總則實施后,原告訴被告侵犯專利權并要求支付使用費的,被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應如何認定訴訟時效?案例E:民法總則實施后,原告訴被告賠償侵犯其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的損害,原告起訴之日距離其知道被告侵權之日已超過兩年,但被告侵權行為持續(xù)至起訴前,且該注冊商標專用權有效期限內,被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應如何裁判?
《合同法》第129條對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和技術進出口合同爭議的訴訟時效規(guī)定為四年,民法通則與合同法為一般法與特殊法,故而案例C應適用《合同法》第129條之規(guī)定,訴訟時效為四年,即使原告起訴之日已超過其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受侵害之日三年,但未超過四年的,被告的訴訟時效抗辯均不能成立?!秾@ā返?2條雖規(guī)定侵犯專利權及專利權人要求支付使用費的訴訟時效為二年,但不等于民法總則施行后,所有侵犯專利權或支付專利使用費的訴訟時效均應適用二年訴訟時效。
案例D首先應審查民法總則施行前,被告是否已依據專利法取得訴訟時效抗辯,若已取得抗辯權,則應適用專利法的規(guī)定認定被告的訴訟時效抗辯成立。若尚未取得抗辯權,則不能適用專利法關于二年訴訟時效的規(guī)定。專利法、產品質量法、海商法等法律雖規(guī)定了二年訴訟時效,但對法律及法條的理解與適用不應機械、獨立,而應做體系性解讀,對專利法、產品質量法、海商法等法律規(guī)定的適用二年訴訟時效應理解為適用一般訴訟時效。民法總則施行后,一般訴訟時效為三年,則專利法、產品質量法、海商法等法律規(guī)定的適用二年訴訟時效的情形變?yōu)檫m用三年訴訟時效。案例E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18條規(guī)定的情形,該條規(guī)定侵權損害賠償數額應當自權利人起訴之日起向前推算二年,但該條規(guī)定的二年訴訟時效應理解為一般訴訟時效,民法總則施行后應為三年,此其一。
案例E屬繼續(xù)性債權引起的糾紛,損害賠償以按日形成的個別債權分別計算訴訟時效,此其二。因此,案例E以及與此類似的侵犯著作權的損害賠償案件、按日計算違約金的繼續(xù)性債權類案件,在民法總則施行前起訴的,起訴之日二年以前的債權已超過訴訟時效不予保護;民法總則施行后起訴,民法總則施行之日至起訴之日不超過一年的,超過民法總則施行前一日二年的債權不予保護,法院予以支持的債權為民法總則施行前二年至起訴之日。民法總則施行一年后起訴的,法院保護的債權范圍為起訴之日向前推算三年。
五、對我國民事訴訟時效制度的完善建議
(一)關于普通訴訟時效與短期訴訟時效的問題
《民法總則》實施以后,我國的訴訟時效制度得到了發(fā)展完善,但是由于民法總則具有的民法典性質,使得條文仍然有一定籠統性。而且我國的民法典各分則尚未制定,很多具體到債法、人格權法等的情形尚沒有作出新的規(guī)定,《民法總則》也只是規(guī)定“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這樣的指引表明對于分散于各種單行法的有關于訴訟時效的規(guī)定仍然有效,與普通訴訟時效為三年的規(guī)定仍然不同,在司法實踐中仍舊混亂。
如前文所述,我國在《海商法》、《產品質量法》、《保險法》、《票據法》、《合同法》等法律中仍然有就請求權規(guī)定了不同的、或長于或短于三年普通訴訟時效的時效期間的規(guī)定。這些規(guī)定的立法本意是使訴訟時效的長度盡可能地符合每一類特殊的民事行為。然而,民事行為多種多樣,民事主體在經濟社會生活中的行為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而變動頻繁,根本無法羅列完整,試圖對各種具體的請求權都給予一個最適合的訴訟時效長度顯然無法做到,與民法的穩(wěn)重性格也不吻合。從比法上來看,訴訟時效漸趨統一化、單一化,如德國債法現代化法即在規(guī)定三年的普通訴訟時效的同時,刪除了短期時效的規(guī)定,《歐洲合同法原則》和《歐洲示范民法典草案》僅規(guī)定普通訴訟時效為三年,例外的情形僅有一種即經判決確認權利的時效期間為十年。這些當代的規(guī)定都是意在簡化普通訴訟時效期間制度。
所以,我國的訴訟時效制度也應當簡化,在已經規(guī)定了普通訴訟時效三年的基礎上,沒有必要規(guī)定比普通訴訟時效期間更短的時效期間。這樣既有利于普羅大眾行使權利,有利于經濟穩(wěn)定發(fā)展,同時也有利于司法實踐中法律的適用,符合訴訟時效穩(wěn)定社會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穩(wěn)定交易安全的價值,也能達到督促權利人行使權利,保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的目的。
(二)關于《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的適用問題
現在,《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在我國是并行適用的,兩部法律對于訴訟時效都作出了規(guī)定,這就造成了前文中案例A和案例B所說到的實務中適用的困難。目前,立法機構尚未對于該沖突作出立法回應,所以基本上在司法實踐中遇到此類問題,只能依靠法官作出個案的選擇,最多也只能是一個法院或一定區(qū)域的法院相對地統一裁判尺度。例如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民一庭作出了關于《民法總則》施行后適用訴訟時效制度的參考意見,其中規(guī)定由于《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在效力等級上屬于同一位階的法律,所以依據新法優(yōu)于舊法的原則,普通訴訟時效按照《民法總則》規(guī)定的三年適用。但是這個規(guī)定僅僅是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民一庭的一個參考意見,對于其他地區(qū)的法院沒有必然的參考價值,仍然有很多地方的法院認為訴訟時效的適用可以按照行為時的法律適用,即行為時生效的法律是《民法通則》,那么就應當按照《民法通則》的規(guī)定來適用訴訟時效,即使《民法總則》已經生效,也不能因此適用三年的訴訟時效,這樣帶來的問題是在全國范圍內,甚至只是一個地區(qū)都可能會存在同案不同判的問題。例如甲向乙借了一筆錢,約定在2015年11月30日前償還。直到2017年11月30日,甲仍未還錢,乙于2017年12月向法院起訴。此時按照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的意見,乙的起訴沒有超過三年的訴訟時效,適用《民法總則》其訴請可能得到支持。而按照行為時的法律即《民法通則》,乙的訴訟時效已經超過了兩年,其訴請不能得到支持?;谶@個問題的存在,有關立法部門在制定頒布《民法總則》時,應當就其關于訴訟時效規(guī)定沖突的問題作出一個解釋說明,以免引起實務中的選擇困難。而鑒于全國人大對此未作說明,建議最高人民法院應當對此作出回應,出臺相關解釋。
眾所周知,因為《民法通則》中規(guī)定合同、所有權及其他財產
權、民事責任等具體內容需要在編撰民法典分編時進一步統籌整合,所以暫時不能廢止《民法通則》。那么《民法通則》和《民法總則》對于訴訟時效規(guī)定并行有效而又規(guī)定不同的問題,筆者的意見是兩部法律都是由全國人大頒布實施的民事基本法,效力等級上處于同一位階,所以依據新法優(yōu)于舊法的原則,在2017年10月1日《民法總則》施行后立案受理的案件,訴訟時效期間應為三年,對于在2017年10月1日前立案但是沒有審結的案件應當也按照訴訟時效期間三年來處理,但是如果在2017年10月1日以前立案審結的一審案件,裁判文書尚未生效,發(fā)生了上訴二審的情形,則二審按照訴訟時效期間三年來處理,如果造成一審改判,應當不認定是一審適用法律錯誤的錯案。這樣較為容易在實務中進行操作,便于普通民眾理解、記憶訴訟時效,同時也不會造成司法實踐中法官難于判斷和適用。
(三)明確對繼續(xù)行債權的規(guī)定
繼續(xù)性債權是與一時性債權相對應的一個概念,主要是指當事人在合同中以日、月或季等為單位計算違約金等債權而成立的一種合同債權。繼續(xù)性債權目前并沒有較為統一的概念,在具體的法律條文中也沒有作出規(guī)定,但是對于實務中出現的以日、月或季等為單位計算違約金等債權的形式,相當一部分法官、法院都持肯定的觀點。繼續(xù)性債權在實務中較多地體現在物業(yè)管理合同中按月收取物業(yè)管理費、供用電合同中按月計收電費、商品房銷售合同中按日計付違約金等,前文中的案例E所述的就是繼續(xù)行債權的一種形式。與一時性債權債權相比,一時性債權從約定履行期限屆滿之次日起計算訴訟時效,而繼續(xù)行債權的每個單位債權相對獨立,各自形成獨立債權,其每一個獨立的債權應當單獨起算訴訟時效。
對于繼續(xù)行債權的訴訟時效問題,實務中雖然已經得到實踐,將各個債權的訴訟時效分別起算,但是從立法的層面,并沒有做出一個表態(tài)。筆者能夠找到的僅有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分期履行的合同中訴訟時效應如何計算問題的答復》(法函【2004】23號)中規(guī)定:你院《云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繼續(xù)性租金債權的訴訟時效期間如何計算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對分期履行合同的每一期債務發(fā)生爭議的,訴訟時效期間自該期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的次日起算。這可以算是最高人民法院對實務中出現的繼續(xù)性債權的訴訟時效分別起算的一個肯定,但是在之后的立法中并沒有再進一步的規(guī)定。所以筆者建議,應當在訴訟時效的立法中對繼續(xù)性債權進行明確規(guī)定,這樣便于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選擇約定債權的計算、支付方式,指引當事人的合同行為和相關民事行為,并且規(guī)范和統一實務中法院的裁判方法和尺度,同時有利于平衡和保護債權人、債務人雙方的權利。
參考文獻:
[1]鄒開亮、肖海.民事時效制度要論.知識產權出版社.2008.
[2]楊巍編.民法時效制度的理論反思與案例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3]陳光中主編.證據法學.法律出版社.2013.
[4]楊建.我國民事舉證時限制度研究.中國知網.出版信息不詳.
[5]孫霞.我國民事舉證時限制度研究.西北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