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遼寧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三化”視域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教學實效性研究》(編號:L17WSZ004)
【摘 要】 在馬克思主義“三化”視域下,提高基本原理課教學實效性面臨著來自教學內(nèi)容、教學手段、教學對象等諸多方面的新挑戰(zhàn)。因此,提高原理課教學實效性,需要打造蘊含中國元素、時代氣息、生活趣味的教學內(nèi)容;利用新媒體新技術豐富教學手段;構建契合學生心靈、符合學生思維的話語體系;構建問題導向的授課思路,為學生答疑解惑。
【關鍵詞】 馬克思主義“三化”;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教學實效性;提升對策
馬克思主義自傳入中國之日起,便開啟了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以下簡稱馬克思主義“三化”)的進程。2017年9月29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再次強調(diào),要“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的時代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鍥而不舍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使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盵1]馬克思主義“三化”理論的提出和不斷深化,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以下簡稱原理課)的教學創(chuàng)新提供了新的視角,本文就從這一角度出發(fā)探討原理課教學實效性問題。
一、馬克思主義“三化”視域下原理課教學實效性的內(nèi)涵與表現(xiàn)
原理課教學實效性,顧名思義就是原理課教學活動對教學主體產(chǎn)生的實際效果。但是目前學術界在探討原理課教學實效性的主體時有兩種不同觀點,一種認為教學實效性其本質(zhì)“在于幫助大學生獲得理論知識,培養(yǎng)大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2]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教師和學生是原理課教學的雙主體,因此教學實效性不僅應體現(xiàn)在學生方面,也應該體現(xiàn)在教師方面。[3]那么原理課教學實效性究竟該如何界定呢?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理論指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促進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其根本目的是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馬克思主義“三化”的最終落腳點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的接收者,即廣大人民群眾,在學校就是廣大學生。從這一角度出發(fā),顯然原理課教學實效性針對的對象,應該是受教育者即高校大學生。因此,原理課教學實效性,就是指原理課教育教學活動對高校大學生思想和行為產(chǎn)生的實際效果。具體而言,主要體現(xiàn)在大學生對原理課基本范疇、原理和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程度;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原則、方法的認同與接受程度以及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想實現(xiàn)這樣的教學效果,則需要考察原理課教學過程中教學要素整合和教學過程實施的有效性,包括教學主體、教學環(huán)境、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手段是否協(xié)同發(fā)展,教學模式、授課思路、話語體系的選擇與運用是否恰當?shù)取?/p>
二、馬克思主義“三化”視域下原理課教學實效性面臨的挑戰(zhàn)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建設,在一系列重大決策和部署的作用下,原理課課堂教學狀況顯著改善,大學生學習原理課的獲得感明顯增強,但是原理課堂仍然面臨著學生抬頭率低,學習興趣缺失、聽課積極性差等問題,究竟是何因素導致了這樣的結果,我們不妨將原理課放置在馬克思主義“三化”視域下審視,進而厘清阻礙原理課教學實效性的因素,為提升原理課教學實效性指明改革的方向。
1、“歐洲風情”的課本內(nèi)容有悖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fā)展要求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新理論”。[4]從原理教材的內(nèi)容來看,它源于19世紀誕生的馬克思主義,其理論體系包括三個組成部分,其中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以闡述馬克思主義的哲學理論、方法為主的思想體系,語言比較晦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是結合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歷程,闡述馬克思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立場、觀點的學說體系,遠離中國學生的實際生活;科學社會主義則闡述了社會主義思想產(chǎn)生和在實踐中的發(fā)展進程,理論性比較強。因此從整本教材的內(nèi)容上看,充滿了“歐洲風情”,與中國的文化和思維方式有明顯差異,與時代發(fā)展和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有一定距離。同時在廣大高校思政課教師當中仍然存在照本宣科、案例更新遲緩等問題,從而在教學內(nèi)容上就不能引起大學生學習的興趣和關注的欲望。
2、依賴“PPT課件”的傳統(tǒng)教學手段有悖于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發(fā)展要求
馬克思主義時代化強調(diào)與時俱進,要求把馬克思主義同時代的發(fā)展、時代的特征結合起來,將時代發(fā)展中取得的最新科技成果用來武裝原理課的教學手段。但從現(xiàn)實的教學手段應用情況來看,當前多數(shù)高校仍然采用“PPT課件+板書+一張嘴”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這種教學手段也曾為提高原理課的教學實效性做出過巨大貢獻。但隨著科技的迅猛發(fā)展,當前微信朋友圈、網(wǎng)絡游戲、電子版小說等吸睛活動正通過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投射在學生的手機平臺,它們通過新鮮熱辣的資訊、炫目生動的視頻圖片、實時互動的感官體驗,正強勢地在課堂上與教學活動爭奪學生的關注度。面對強大的互聯(lián)網(wǎng)手機客戶端,當前的教學手段就顯得落后而刻板,缺乏新鮮感、時代化、科技性的短板暴露無遺。而且有些教師還沒有真正發(fā)揮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優(yōu)越性,只是把教材上的理論知識機械地搬到課件中,讀課件的現(xiàn)象在廣大教師中仍然存在,大大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課堂抬頭率。
3、一言堂的教學模式有悖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發(fā)展要求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就是通過多種路徑和方式,使馬克思主義為廣大群眾,在高校即為廣大學生所了解和掌握,它既強調(diào)“理論掌握群眾”的覆蓋面,又強調(diào)用群眾所喜聞樂見的宣傳路徑和方式來“化大眾”。但是當前基于學時、班型、教師素質(zhì)水平等限制,大多數(shù)教師仍采用“單向性灌輸”的一言堂式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在面對涉獵知識的渠道更多元,知識面更寬廣,對話語權要求也更高的新一代大學生時,就不怎么受大學生“喜聞樂見”了,甚至很難引起他們聽課的欲望。較之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學生們更喜歡看看手機、刷刷朋友圈來消磨上課時間。這就導致了手機與教師爭奪學生關注度的問題屢見不鮮,使原理課教學實效性大打折扣。
三、馬克思主義“三化”視域下提升原理課教學實效性的對策
馬克思主義是來自19世紀帶有濃厚歐洲風情的科學理論,若想讓這樣的理論在中國高校的大學生當中落地生根,就必須讓馬克思主義理論具有中國氣派,時代烙印和大眾味道。這是原理課教學取得實效性的必由之路,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目的和歸宿。因此,我們應該也必須從馬克思主義“三化”視角出發(fā)來探討提升原理課教學實效性的對策。
1、打造蘊含中國元素、時代氣息、生活趣味的教學內(nèi)容
如何將“一本通”的教材體系轉(zhuǎn)化成學生喜歡聽的教學體系,是提高原理課教學實效性的關鍵。其中重新整合鍛造教學內(nèi)容是重中之重。作為教師一方面要鉆研和吃透教材,破其卷,取其神,重新梳理知識點,另一方面要隨時關注國家的時事政治、時代發(fā)展的新成果、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現(xiàn)實需求,然后從中選取蘊含中國元素、時代氣息、生活趣味的恰當案例來重新包裝教學內(nèi)容,給這些來自19世紀帶有歐洲風情的知識點披上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外衣,使大學生對原理課的內(nèi)容既有親切感,又有新鮮感,從而提高大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興趣,提升原理課課堂學生抬頭率。
2、利用新媒體新技術豐富教學手段
原理課教學要取得實效不僅要在內(nèi)容上精耕細作,而且在教學手段上也要與時俱進。因此必須發(fā)揮信息化對教育事業(yè)的引領作用,將新的科技成果轉(zhuǎn)化為教學的先進手段。針對新時代大學生具有依賴手機、喜歡在虛擬現(xiàn)實中交流的習慣,開發(fā)新技術軟件在課堂上搭建網(wǎng)絡交流互動平臺,實現(xiàn)實時網(wǎng)絡互動,全員參與答題和討論,從而解決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課堂規(guī)模大、學生參與度低、課堂人數(shù)多難以把控所帶來的困境,提高學生課堂學習興趣?,F(xiàn)在有些高校已經(jīng)做了相關嘗試,但是軟件仍然不夠完善,除了造價高昂不適合全面推廣的問題,還存在有些教師過分依賴新軟件,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全部在網(wǎng)絡中進行,成為“啞巴”課堂,忽視了對學生諸如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的鍛煉,并且放任學生一味的網(wǎng)絡互動,更削弱了學生的現(xiàn)實存在感,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需要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新網(wǎng)絡平臺教學模式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在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調(diào)動學生上課積極性的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真正使學生在原理課堂上有獲得感。
3、構建契合學生心靈、符合學生思維的話語體系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只有為大學生群體所理解和掌握,才能變?yōu)橥七M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堅實力量。構建契合學生心靈、符合學生思維的話語體系才能讓大學生愛聽、想聽原理課。為此,原理課教師必須充分考慮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接受習慣,實現(xiàn)教材理論語言體系向課堂語言體系的轉(zhuǎn)化,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表達,以大眾化的語言把深刻的道理講出來,讓科學理論真正為大學生所掌握。同時新時代的大學生對話語權要求高,因此教師要建立平等交流的話語互動模式,充分尊重大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對熱點話題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引導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到事物的本質(zhì),感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魅力,真正理解和信服馬克思主義。
4、構建問題導向的授課思路,為學生答疑解惑
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就是一個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一種理論只有能夠解答人們心目中的困惑,并指導實踐解決實際問題,才能真正被人們所認同和掌握。正如馬克思所說:“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盵5]面對日新月異的社會發(fā)展,學生會對時代課題、大眾難題、自身問題產(chǎn)生很多困惑,因此教師要突出問題意識,針對新時代大學生思維活躍敏捷、社會責任感強等特點,將大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焦點或疑點問題結合教材內(nèi)容引入課堂教學,構建問題導向的授課思路,借此觸及學生的興趣點,調(diào)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并在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基礎上,引導學生用學習的理論分析社會問題,在解決學生思想困惑的同時,也提升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原則、方法的認同與接受程度,增強教學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時代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繼續(xù)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N].經(jīng)濟日報,2017-09-30(1).
[2] 徐志宏.思想理論教育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張洪兵,曹延洶.論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及實現(xiàn)途徑[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5).
[4] 秋石.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J].求是,2009(23).
[5]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簡介】
王明丹(1983—)女,漢族,遼寧阜新人,法學碩士學位,沈陽體育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講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