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明
[摘 要]從古到今,歷來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習總書記多次談到,教育最根本的任務就是要完成好、履行好立德樹人的職責。但現(xiàn)實生活中青少年德育的缺失讓我們重新審視我們的德育教育,呼喚德育教育回歸生活。
[關鍵詞]回歸生活;意識建瓴;榜樣育人;構建體系;合力德育
[中圖分類號] G4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03-0092-02
古今中外之哲人無不以道德為重于知識者,故古今中外之教育無不以道德為中心點。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曾說: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陶行知先生說過:“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環(huán),縱然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否則,沒有道德的人,學問和本領愈大,就能為非作惡愈大?!绷暯娇倳浺捕啻沃v到,教育最根本的任務就是要完成好、履行好立德樹人的職責,培養(yǎng)造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
但在媒體上,我們經(jīng)??梢钥吹角嗌倌陮W生人格扭曲、道德淪喪的現(xiàn)象。如中央音樂學院的陳果自焚,浙江金華的中學生徐力殺母,河北大學李剛撞車………面對這些,我們不禁捫心自問,我們的德育教育怎么了?東北師范大學王奉賢教授在一次演講中曾形象的概括:“現(xiàn)在人們用錢買智育、買體育、買美育,唯獨不去買德育。智育好吃,體育好吃,美育好吃,唯獨德育無味?!睂徱暚F(xiàn)在的學校的德育教育,與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思想、生活實際相距甚遠。長期以來,脫離實際的所謂德育,培養(yǎng)出的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亡羊補牢,猶未晚矣!我們要重視德育教育,讓德育回歸生活。
一、小題大做,意識建瓴
我們每天都可以看到這樣習以為常的現(xiàn)象:早晨,家長背著書包把孩子送到校門口,千叮嚀萬囑咐,依依不舍離開,而孩子頭也不回地進校了;放學了,遠遠地就迎上去,急著接過書包。當我們詢問孩子:“每天上學和放學和長輩們打招呼嗎?”回答是沒有。“家里走到學校要多少時間?”回答幾乎都是家長接送的,但實際80%的小區(qū)離學校步行不超過15分鐘?!澳銥槭裁床蛔约罕硶??”孩子不好意思地笑了,而旁邊很多家長這樣回答:“現(xiàn)在的書包太重了,孩子小,我們習慣了……”
上學放學懂得打招呼,就會知道講禮貌,懂得要尊敬長輩;自己背書包,就是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培養(yǎng)獨立能力。列寧說過:“人要成就一件大事,就得從小事做起?!边@些是小事,但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德育的意識培養(yǎng),學校要有這樣的意識,教師要有這樣的意識,家長也要有這樣的意識。那我們不妨在德育教育中小題大做,就從身邊的這些點滴中培養(yǎng)孩子的德育意識。
二、行動實踐,榜樣育人
我們耳熟能詳?shù)摹睹夏溉w》、《曾子殺豬》等故事就是生活中的德育教育,父母是孩子的榜樣,身教重于言教。孩子需要的是自己身邊生活中的“榜樣”。地位高的榜樣都是由于他們的能力高或表現(xiàn)好才能到達這種位置的。對于大多數(shù)兒童而言,父母和老師都是地位高的榜樣?!稖肥迨宓男∥荨返淖髡咚雇蟹蛉苏f:“父母的教育對孩子品質的形成影響是極大的,人們總是責怪自己的孩子,說他們不聽話,缺點太多,甚至說他們糟糕透了,但就是不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低俗的教育只能培養(yǎng)出低俗的品質?!?/p>
一直記得小學班主任的身教:地上有一張紙屑,同學撿起一看,“不是我的,我的字不是這樣的?!比酉?,一腳踢到后面了。班主任卻撿起來,說道:“這張紙屑是我們班級的,每個人都有義務撿起來……”直到現(xiàn)在,我也一直保持著看見紙屑彎腰撿起的習慣。教師的語言是有聲的行動,教師的行動是無聲的語言,前者使學生信服,后者使學生佩服。教師以身作則,“無聲的教育”能達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這就是榜樣的力量。所以,我們說理想的德育,應該注重為學生尋找生活的榜樣,用真實、感人的道德形象激勵學生。
三、構建體系,以小養(yǎng)大
理想的德育,應該科學合理地設置循序漸進的德育目標,使其兼具現(xiàn)實性和理想性的雙維視角,形成層次遞進、不斷完善的德育目標體系。
旅行期間,韓國人的愛國教育體系讓我感受頗深。我們看到了從幼稚園到高中的學生都在免費參觀韓國的教育基地,有專人講解。經(jīng)了解,這是他們愛國主義教育的一部分。從小到大,韓國的愛國教育一直在滲透,幼稚園的孩子參觀什么樣的場館,講解什么內容,接受什么樣的愛國教育,中學的孩子參觀的是什么場館,接受的是什么樣的體驗教育,滲透怎樣的愛國主義都各有要求,各有特點。每個學校,每個年級都有相應的愛國教育內容和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和要求。導游還告訴我們:每個韓國人都有一身國家足球隊的球衣,韓日世界杯期間,60多萬人穿上球衣觀戰(zhàn),以此支持國家隊;每場比賽,隊員都是為國家而戰(zhàn)。為什么韓國人這樣愛國,我想這與他們從小遞進式的愛國教育是分不開的。
現(xiàn)在的很多學校德育教育就沒有這樣的體系,惠山教育提出德育一校一品,要求學校德育建立發(fā)展體系。如果學校德育品牌是孝敬父母,那么應該設計低中高年級達到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層次,不同的目標。德育教育可以從一個點切入,做得小一點,做得細一點,做得扎實一點,做得到位一點,做得有效一點,做得系統(tǒng)一點。其實,良好的品德是會相互影響,共生共榮的。有國才有家,懂得了愛國,也就知道了要愛家;孝敬父母的孩子,自然知道努力學習,也一定會尊敬師長。
四、三位一體,合力德育
理想的德育,應該在全社會形成“做人為本”的共識,建立起家庭、學校和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合力網(wǎng)絡,使各種力量形成時空交叉影響的德育優(yōu)勢力量。
家庭是孩子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因為兒童生下來既無所謂好,也無所謂壞,而是他自己命運的主人。一位兒童教育學家說過:“優(yōu)秀的品格,應該從孩子還在搖籃中就開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的心靈中播下道德的種子越早越好?!币虼?,父母的言談舉止,對工作的態(tài)度,都會不知不覺地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父母應該引導子女時時處處“于細微處始”,堅持從小事做起,從力所能及的事做起,使之在“點滴積累”中實現(xiàn)“質”的飛躍。
學校是德育教育的主陣地,應充分發(fā)揮學校教育功能,挖掘其包含的道德品質教育的因素,樹立良好的校風、班風,熏陶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渠道,在學科教學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同時,重視德育,從中滲透學生的道德品質教育。
社會實踐是人的品德形成的關鍵,我們可以變被動地接受社會影響為主動地利用社會的作用來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學校可以聯(lián)系或建立專門的社會教育基地,聘請校外輔導員來校對學生進行講座, 有目的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的社會意識、參與意識、交往能力有所提高,促成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發(fā)展。只有全員行動起來,形成合力,全民德育,這樣的德育效果才會更加顯著。
德育的目的簡單地說就是“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或“何謂有道德的人”的問題,是德育理論和實踐的首要問題,是整個德育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支配、調節(jié)、控制著道德教育活動的全過程,而讓德育回歸生活,就是德育教育活動最有效的實現(xiàn)途徑。
[[ 參 考 文 獻 ]]
[1] 姚淦銘,王燕主編.王國維文集[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7.
[2] 朱永新.新教育之夢—我的教育理想[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 戴爾·H.申克【美】著,韋小滿等譯.學習理論:教育的視角[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
[4] 瑞士皮亞杰著,傅統(tǒng)先,陸銓譯.兒童的道德判斷[M].山東教育出版社,1984.
[5] 親戚萬學等.道德學習與道德教育[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6.
(責編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