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杏妹
【摘要】對于低年段學生而言,進行課外閱讀不僅有益于積累優(yōu)美詞句、提高寫作能力、拓展知識面、開拓學生的視野,還有助于學生培養(yǎng)學習興趣、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得到學校領導、任課教師和學生家長的高度重視。本文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的閱讀目標,在培養(yǎng)低年段學生自主閱讀的方法上進行了探索,筆者認為可在文章書目的推進、閱讀方法的指導、多種活動的推動和交流展示的促進這四方面激發(fā)低年段學生自主課外閱讀的興趣,并形成良好的自主課外閱讀習慣。
【關鍵詞】自主 課外 閱讀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1-0079-02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明確指出,“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chuàng)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并且規(guī)定小學一至六年級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筆者認為學生只有自主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才能完成新課程標準要求和目標。為更深入地探究培養(yǎng)低年段學生自主課外閱讀的方法,從2016年7月起,筆者進行了立項課題研究,并認為文章書目的推進、閱讀方法的指導、多種活動的推動和交流展示的促進這四方面對低年段學生自主課外閱讀的培養(yǎng)起積極作用。
一、教師應結合低年段的實際情況,為學生和家長進行文章書目推薦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筆者觀察到有位剛升二年級的學生小昊在閱讀《紅樓夢》,通過對小昊的訪談發(fā)現(xiàn)學生并不喜歡閱讀,原因在于她根本就讀不懂。通過分析可見,學生不喜歡閱讀的根源在于學生家長沒有專業(yè)的閱讀判斷,給學生選擇了一本難度高于自身閱讀能力的書籍,并要求學生完成閱讀,從而導致學生對閱讀的扭曲認識。俄國著名文論家別林斯基曾說過:“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碧K霍姆林斯基認為:“給孩子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是教育者極重要的任務?!币虼?,作為學校的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和家長選擇課外讀物有責無旁貸的責任。如小學一二年級學生,因為識字不多,拼音不熟練,教師應為學生和家長推薦讀以圖為主、大字體、內(nèi)容相對簡短的課外讀物,除此之外,還可推薦童話、神話故事書以及繪本這類低年段感興趣的課外書。
課題研究中筆者運用觀察法和訪談法,并結合自身語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筆者推薦的文章和書目深受低年段學生的喜愛。筆者所在小學每學年的課外讀物是通過語文科組商議共同確定文章和書目,通過幾年的探索,所選讀物都深受學生和家長的喜愛。此外,語文老師還會通過指導學生、家長選書,為學生以后自主選書奠定基礎。如:一年級選擇:《阿羅系列》、《猜猜我有多愛你》、《爺爺一定有辦法》、《恐龍的溫馨故事繪本》、《小企鵝心靈成長故事》等;二年級選擇:《文字的奧秘》、《小豬唏哩呼?!?、《安徒生童話》、《成語故事》、《成長吧!少年》(第二季)、《小學生必備古詩七十首》等都是低年段學生極感興趣的課外讀物。
二、教師應結合低年段的實際情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方法指導
著名語文特級教師于漪曾精辟地闡述了閱讀方法指導的問題:“讀有字書,精讀博覽,廣為采擷;讀無字書,汲取生活之水,開闊視野。”可見教師要善于從課內(nèi)向課外延伸,從書本向生活拓展,培養(yǎng)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開掘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閱讀的接納與喜愛,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筆者借用學校每周一節(jié)的閱讀課,指導低年段學生有方法地進行閱讀,使其在閱讀中找到興趣點,樂于閱讀。
1.指讀法:指讀法,就是將書放平,左手按書,右手指字,逐字逐行地進行誦讀的方法。經(jīng)過本校語文科組的探研指讀法十分適合一年級的課內(nèi)外閱讀。因為指讀法能夠有效地集中兒童注意力,利用兒童較為發(fā)達的聽覺、視覺記憶能力,通過訓練兒童用手指字,建立自然數(shù)序與所讀詞匯間一一對應的關系,靠自身所有的語言能力和記憶力,在朗讀過程中形成暢通的語言流,借以衍生識記范圍,從而加深對文字的印象,加強對文句意義的感知和理解,強化和擴展自己的語言能力。
2.朗讀法:朗讀法,就是有感情地出聲誦讀文章的方法。課堂教學中,朗讀法是一種常用的方法。筆者在課堂教學中靈活選用齊讀、領讀、分角色讀、比賽讀……教會學生如何通過“讀”來領悟語言的魅力,達到“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的效果。課外筆者則通過要求低年級學生繼續(xù)采用朗讀法閱讀課外讀物,這對學生鞏固拼音、識字和家長檢查課外閱讀都起到積極作用。
3.默讀法:默讀法,就是一種不出聲的讀書方法。筆者對二年級下學期的學生進行課上指導和訓練默讀的方法,做到不發(fā)聲讀,不動嘴唇,不用手指著讀,邊讀邊思考,邊讀邊圈畫。二年級學生在剛運用默讀法時,較難把握需要圈畫內(nèi)容,教師應以某一讀物為樣本給學生進行示范,帶動學生有效默讀。以《成長吧,少年》這一讀物為例,筆者給學生進行示范默讀法,學生對筆者所畫的四字詞、比喻句等恍然大悟,懂得畫優(yōu)美的短語、擬人句、精彩對話、感興趣的知識、成語古詩歇后語、名人名言、好的開頭結尾的詞句。在引導學生進行默讀時,要指導好學生運用不同的標記對所讀的優(yōu)美詞句、重點字詞,帶有疑問的內(nèi)容進行標識,并引導學生大聲朗讀和分析標記的理由,使之學會邊讀書邊思考,更深層次地理解作者寫作的意圖和意境。
三、教師和家長應適時引導學生結合多種活動推動課外閱讀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認為課內(nèi)閱讀的功效占30%,課外閱讀的功效占70%。也就是說上好語文課本,只是完成了30%的任務。筆者認為教師和家長應在學生一年級開始就通過開展多種課外閱讀活動,推動學生自主課外閱讀。
1.親子閱讀。吉姆·崔利斯《朗讀手冊》提出:“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珠寶與一柜柜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边@里道出了父母重視閱讀的重要。親子閱讀能夠引領孩子進入知識的殿堂,為孩子打開智慧之門,更為孩子的自主閱讀保駕護航。筆者在課題研究中,嘗試在學期初,給低年段學生布置親子閱讀的任務:一年級每天閱讀20分鐘到30分鐘,二年級每天閱讀40到60分鐘,每周完成一張親子閱讀記錄卡,記錄卡猶如閱讀打卡簽到,記錄閱讀的書名、閱讀時間、家長評價。從記錄的情況看,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越來越長,家長對孩子課外閱讀的評價越來越高。每月完成一張親子閱讀卡(寒暑假是每周完成一張)。孩子用圖畫來表達讀書的感受,并告訴家長,家長幫忙寫在圖畫下。一副圖文并茂的親子閱讀卡,記錄了學生課外讀書的腳印。親子閱讀任務結束后,筆者進行整理總結,發(fā)現(xiàn)親子閱讀對低年段學生的自主閱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師生共讀。筆者在課題研究中,通過對二年級第二學期的學生進行《成長吧,少年(第二季)》共同閱讀,師生共讀一本書,除了給學生以一種榜樣的力量,還營造讀書氛圍,并在閱讀過程中滲透閱讀方法,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筆者在帶領學生進行共讀一段時間,發(fā)現(xiàn)學生總是試圖努力超越老師的閱讀速度,與老師形成競賽,閱讀氣氛形成以后,教師適當引導,學生的閱讀興趣很容易就培養(yǎng)起來了。
3.主題閱讀。主題閱讀的研究者劉憲華曾說過:“現(xiàn)在的兒童是讀什么書比讀不讀書更重要”。她認為主題就是一種思想,主題就是一種情感,主題就是一面旗幟,主題就是兒童眼里的一個世界。有主題的閱讀,與隨意讀,泛泛而讀,效果是大不一樣的。它保證了閱讀內(nèi)容的健康、高雅和示范性。主題閱讀可以將已知與未知、課內(nèi)與課外、文本與生活等充分融合,從而建構起屬于學生自己的精神家園。作為低年段教師可以在學生寒暑假期間,給學生確定不同的主題,指導學生充分利用寒暑假時間進行課外閱讀。筆者通過課題研究發(fā)現(xiàn):一年級寒假選擇友愛類書籍;一年級暑假選擇孝順類書籍;二年級寒假選擇仁愛類書籍;二年級暑假選擇夢想類書籍,分主題為學生推薦自主課外閱讀,效果顯著。分主題進行課外閱讀還要注意為每次閱讀制定方案,學生根據(jù)方案讀書、制作讀書卡、學唱主題歌曲、組建匯報小組,確定匯報篇目……每學期開學初組織隆重的匯報展示活動。形成寒暑假主題閱讀和成果匯報的系列。
四、教師應注重課外閱讀的交流展示促進
展示交流是課外閱讀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是調(diào)動學生主動閱讀的最有效手段?!罢故尽本褪菍W生在課外閱讀的基礎上,在課堂上將自己在課外閱讀的閱讀所得、所思通過語言或者作品呈現(xiàn)出來?!敖涣鳌本褪菐熒⑸蛯W生“展示”的課外閱讀作品或所思所得進行點評、討論。展示交流是為學生搭建課外閱讀的分享平臺,促進自主課外閱讀。
1.每天一次小百家講壇。小百家講壇是學生自己準備好一個故事、三個問題、三件小禮物。每天利用語文課五分鐘開展“小百家講壇”,一個同學講故事,其他同學認真聽。講完后提三個問題,答對問題的獎勵小禮物。這個活動不僅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還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傾聽的習慣。
2.每周一節(jié)閱讀課。課外閱讀的課型分為閱讀推薦課、閱讀指導課、閱讀鑒賞課、閱讀交流課四種。筆者在課題研究中,嘗試在二年級第二學期每周一節(jié)的閱讀中根據(jù)不同的內(nèi)容進行閱讀推薦、閱讀指導和閱讀交流。在閱讀推薦課中教師應注意給學生推薦好書或者引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如當筆者給低年段學生和家長推薦《成長吧,少年》時,部分家長和學生都表示較難接受,筆者則引導其選讀片段閱讀,在推薦課時間選讀片段,在他們最想繼續(xù)聽的時候打住。閱讀指導課上重點指導學生讀書的方法,如:指讀法、朗讀法和默讀法。閱讀交流課上,給學生提供交流的“手腳架”:除了可以復述文章還可以按“課外閱讀分享卡”來講述。閱讀課將課內(nèi)外結合,既有閱讀方法的指導又有閱讀情況的檢查,閱讀成果的交流,使得課外閱讀落到實處,促進學生自主課外閱讀。
低年段是學生自主閱讀的起步階段,培養(yǎng)低年段學生自主課外閱讀,應聚焦在如何讓學生喜歡和能讀的方法研究上。教師在引導低年段學生自主閱讀時應注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享受閱讀樂趣上,因此,教師必須結合自身的閱讀教學經(jīng)驗,有目的地教會學生有效的閱讀方法和技巧,令學生可以有選擇地運用多種方法進行自主閱讀,從而提高低年段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
參考文獻:
[1]曹利娟.小學語文課外閱讀課型研究[M].黑龍江:黑龍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16:6.
[2]黃永紅.小學生課外閱讀方法指導與實踐研究[M]. 廣州.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第1版,2015.
[3]孟亞利.培養(yǎng)郊區(qū)低年級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方法與途徑[J].小學教學研究,2014:66.
[4]吳里.淺談培養(yǎng)小學課外閱讀習慣的有效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5:9.
[5]上官亮榮.小學低年級學生課外閱讀初探[J].教師,2017: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