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璐
哈金是美國藝術文學院院士,也是第一個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的華人作家。早在20世紀80年代,哈金申請到美國布蘭迪斯大學英語系的獎學金。
初到美國,哈金暫時租住在學校附近的一間公寓里,這里各方面的條件都挺好,但有一點讓哈金隱隱感到一絲別扭——哈金經常與朋友們通信,可是他發(fā)現(xiàn),每次房東送來的信似乎都有拆開過的痕跡。他雖然有疑惑,但僅僅憑借封口處的凸凹不平似乎并不足以形成證據。
哈金把這個苦惱告訴朋友之后,朋友給他支了一招:在與朋友往來的信件中,放一個很細微、不起眼的東西,然后相互告訴對方,如果這個東西沒有了,那就說明自己的信被人拆開過了。哈金聽后連連點頭。
幾天后,朋友找到哈金,皺著眉說:“信件發(fā)出去了嗎?其實那個方法并沒用,因為你需要在信里告訴對方你的意圖,但是如果有人偷看信件的話,他也會知道這個約定,如此一來,豈不是白費力氣?”
哈金眨了眨眼睛,神秘地笑著說:“其實很有用的?!闭f著,他打開剛收到的一封信,發(fā)現(xiàn)里面果然有一根頭發(fā)。
“這說明房東沒有偷看你的信?”朋友疑惑地問。
“不,恰恰說明房東偷看了?!惫鹦χ忉尩?,“我在信里告訴朋友,為了防止有人拆信,我在信封里放了一根頭發(fā),但其實,我根本沒有放。而現(xiàn)在,多出來了一根頭發(fā),那肯定是房東放的無疑了。”
朋友聽后哈哈大笑,直夸哈金高明。后來,在強大的證據下,房東不得不承認自己的錯誤,此后哈金的信件再也沒有被人拆開過。
有時候,面對一些可能有漏洞的方法,我們不妨反其道而行之,也許就能收獲意想不到的效果。
(摘自《演講與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