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鑫
在這互聯網高速發(fā)展的時代,因其傳播速度快、信息量大、方便快捷等特點,使得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根據統計得出,我國互聯網用戶的平均年齡為35歲,而這其中又有45%的人群為25歲以下的青少年,所以大學生先成為了上網熱潮中的主力。在互聯網為大學生生活提供極大便利和更多娛樂的同時也在剝奪著其業(yè)余時間,削弱其自由活動的意志力。久而久之,一些從未有過的壞習慣也在不知不覺中養(yǎng)成了。一天中大部分的精力都被用在了電子熒屏里的社交和娛樂當中,長期以往所帶來的視力問題、身體機能退化、新陳代謝率下降等身體健康問題都可能在未來生活中成為人們所困擾的問題。平時的課業(yè)繁重、自身的鍛煉意識薄弱以及缺乏專業(yè)教師的指導監(jiān)督等眾多原因都直接導致大學生們忽視了至關重要的體育鍛煉,從而身體素質逐漸下降。
近年來由于信息化時代的快速發(fā)展,大學生的體育課程中,手機娛樂反而占據了大多數的課堂時間。網上沖浪、游戲廝殺代替了綠茵場上的汗水揮灑,此時學生們就好似置身于溫水中的“青蛙”,體育運動的積極性逐漸被消磨,身體健康素質也隨之下降,進而體育課本身所蘊含的意義和價值對于他們而言也就逐漸消失了。這種現象的發(fā)生正是因為互聯網的普及,那為什么不能合適的利用互聯網,更好的讓學生們學習到更多的體育知識,體會到更多的運動樂趣,把互聯網變成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進行體育鍛煉的促進力量,而不是繼續(xù)讓其成為“溫水”。
近些年中,在各地高校按照教育部所規(guī)定的“國家體制健康標準”測試中得到的數據中顯示:大學生的體測成績明顯呈下降趨勢。從各職業(yè)院校中的體育課教學統計反饋中得知,學生們上體育課時的精神狀態(tài)不佳,并且在各項體育活動中均表現出較差的積極性和紀律性,綜上得知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正呈現下滑趨勢,所以高校體育課程的創(chuàng)新必將成為大勢所趨。
針對現在大學生上課時精神狀態(tài)不佳,較差的課堂表現和積極性等問題,進行了反思并設計了一套調查問卷,并針對本校部分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主要集中在如下幾個方面:您對體育的認知、您心目中理想的體育課的樣子與您希望的上課模式是怎樣的等。
從7個班245位學生的問卷調查中得到反饋:第一,學生對體育的認知一題,將近87%的學生回答是玩、放松,而接近14%的學生回答是鍛煉身體,從中可以看出學生們對體育的認識是很空洞的。在近現代的教育中,學生們因為忙于應試從而重智輕體,在這樣教育環(huán)境下生存的學生們不能夠去充分認識和接觸最真實的體育,也不知如何去建立一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在缺乏正確體育價值觀的情況下,學生們又怎么會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呢?第二,對于心目中理想的體育課這一問題,83%的學生反饋是“自由活動”,做自己喜歡的運動,17%的學生反饋體育課是為了學習一門技能。把體育課當成是一門放松娛樂的課的學生占大多數,可往往是在自由活動的時候,卻鮮有看到同學活動在場上,更多的是坐在一旁三五成群,嬉戲打鬧或聚眾玩手機這樣的場景。這樣的現象不禁讓人深思,是同學們大都沒有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還是對體育運動壓根沒有多大興趣呢?原因究竟出在哪里呢需要深入思考。第三,對于所希望的上課模式這一問題,相較于前兩個問題相對開放一些,有55%的學生反饋希望教學時間少一點,訓練時間少一點、多一些自由活動時間。而剩下45%的學生則反饋希望體育課可以多一些選修內容,增加多樣性。
(一)“互聯網+”背景下教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受傳統教授理念的影響,高校體育教學依然是以最傳統的方式存在,課堂分為理論和實踐。理論課中以教師向學生們大量傳輸理論知識為主。實踐課中以教師先行示范相關動作,學生隨后進行動作模仿。這樣的教學方式看似妥當,實際上卻嚴重忽視了學生其自身的發(fā)展,助長了厭學情緒的產生。
以“互聯網+”為背景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以互聯網為基礎,使所有體育教學活動都可以在網上進行。例如:爾雅通識課自主學習平臺,為大學生提供更多優(yōu)質校外課程資源。網絡通識課程的模式以學生線上學習為主,教師線上輔導為輔。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們可以通過平臺上針對某些問題進行探討,探討過程中,學生們就相當于參與到了教學管理中,從而積極互動的學習氛圍也就形成了。教師們根據學生的問題反饋可以更全面的思考教學所缺并加以改善,這樣不僅增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性,教學水平方面也能得到更良好的提高。
(二)因人而異。傳統體育教學中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主,所以很難顧及到學生之間的個體化差異,因此就會產生學生群體中的兩極分化現象。并且隨著教學內容的增多和教學時間的推移,這樣的現象通常會更加嚴重?;凇盎ヂ摼W+”背景下的體育教學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向大學生授課,在打破傳統教學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的同時也可以有效減輕兩極分化的現象。
因此,教師可以更好地把握課堂節(jié)奏,例如在足球課上課之前,教師可以先將一些足球的基本內容和方法等相關教學內容通過網絡上傳到平臺上,學生通過平臺可以預習課堂內容,并對足球的相關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從而使得教學內容能夠更好的開展。實踐課中,經由教師的口頭講解和動作示范后,學生通過切身實踐進行學習。教師在旁觀察指導并記錄下學生不足之處,課后將上課記錄上傳至平臺中。課后,學生們自主登錄網絡平臺瀏覽課堂信息,并與自身比對,尋求差距,從而可以更好的審閱自身,查找不足之處,如此才能更好的完善自己。在這樣的教授和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更好的把握課堂節(jié)奏,讓學生們也能更好的吸收和消化課堂內容,并且教師能夠通過平臺對基礎薄弱的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和教學,進而更有效的減輕兩極分化的現象。
(三)“互聯網+”背景下自主學習能力的加強。高職體育教育作為大學生學習生涯的“末班車”,其不僅是要使學生們在體育方面有更良好的發(fā)展,更要培養(yǎng)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們建立起終身學習的觀念,做到好學習、會學習。
置身于“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高校,可以自主研發(fā)微課、體育視頻公開課和優(yōu)質資源共享課,倡導大學生們運用手機、電腦等網絡工具自主進行學習。例如:體操老師可以將正確的體操動作練習錄制下來,將動作要領等以文字敘述或口敘等講解方式融入其中,通過網絡平臺組成一門課程,這樣學生通過平臺就可以更好的將兩者相結合并進行練習,盡快且更完善的體操動作。
盡管全面的互聯網體育教學還未開展,但現有的教學成果已讓人們看到了其價值所在。要想以“互聯網+”為背景進行高校體育的創(chuàng)新,就需要以大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更多的參與其中、樂在其中。運用移動互聯網激發(fā)起學生們體育鍛煉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學中,更好的應用互聯網,不斷創(chuàng)新進取,更好的促進提升學生們的身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