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
舞獅是我國古老的民間藝術,也是中華民族民間喜聞樂見的一種娛樂活動,每逢佳節(jié)或集會慶典,都少不了精彩的舞獅表演來助興。在舞獅表演中,獅子道具的作用至關重要。河北省正定縣的王家龍獅道具造型活潑可愛,色彩艷麗持久,其制作技藝自清代道光年間開始,至今已傳承6代。作為“北獅”的代表滄州舞獅的道具就來源于此。正定龍獅道具制作技藝,2011年被列入石家莊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2012年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現(xiàn)年55歲的馬小增,是正定龍獅道具制作技藝第六代傳承人,從事舞獅道具制作已有30余年。他說,舞獅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把舞獅道具制作技藝發(fā)揚光大,傳承下去。
舞獅耍獅頭,舞獅道具制作工藝的關鍵在獅頭
河北正定縣王家龍獅道具制作技藝的第六代傳承人馬小增,生于1963年。馬小增的岳父王增明,是家族祖?zhèn)髯鳊埅{道具的第五代傳承人。1987年,馬小增和妻子王京結婚后,他平時在工廠里上班,下班后就到妻子家,給岳父搭把手制作獅頭,漸漸入了行?!皬闹谱黝^坯,到用柳條做骨架、刮膩子、上漆、組裝等工序,學了3年,才算知道了個大概?!瘪R小增說。
上世紀90年代,工廠不景氣,馬小增下崗了,此后他便跟著岳父王增明專門制作獅頭。那時恰逢民間娛樂活動不斷豐富,舞獅又是各地必備的傳統(tǒng)項目,所以獅子道具銷量不錯。得益于在工廠做過鉗工的優(yōu)勢,加上聰明好學,馬小增對于造型、做模型得心應手,逐步掌握了舞獅道具制作的技藝。岳父見他喜愛這一行,便毫無保留地把這門手藝傳給了他。
“舞獅耍獅頭,舞龍看龍斗?!蔽瑾{道具做得好不好,關鍵在獅頭。相對于南獅的花哨秀氣,北獅有著威武雄壯的特點。做一套獅子道具,獅頭最費時,占了工時的一半。馬小增說,首先要做泥模,制作前就要考慮獅頭的每個部位,如眼睛、鼻子、獅頭上的發(fā)髻等。待泥模做好后,接下來就要用特配的乳膠,把桑皮紙和布一層一層嚴密粘貼上去,其中桑皮紙要貼16層,布要貼兩層。待紙布牢固后,再進行晾干、齊邊、脫模、拋光、畫紋路、上漆,獅頭的基礎造型就出來了。接下來就是描色、打孔,制作眼睛等工序。每進行一次涂色,大概有8道漆,都要晾干。整個流程下來,制作一個獅頭短則一個月,若趕上陰雨天,則需3個月。
在獅頭的造型上,馬小增花的功夫最大。“過去老輩傳下來的獅頭造型,橫眉立目,看起來兇猛有余而親和不足,而年節(jié)的日子里,人們更喜歡喜慶的造型?!痹鯓硬拍芗韧溆稚鷦樱R小增發(fā)現(xiàn),獅眼的定位十分關鍵,眼睛往上有喜感,同時必須保持好兩只眼睛的距離,離得近了是對眼,離得遠了是散眼,這個比例掌握好之后,遠看這獅子是在瞇瞇笑。他還給獅眼設計了能開能合的眼皮,表演時藝人從頭殼里邊一拉繩子,獅子就做出眨眼的動作。經(jīng)過馬小增改進后的獅頭,不僅端莊大氣,而且不失歡快,因此他做的獅頭有了“笑臉北獅”的美稱。
一套舞獅道具60多道工序,為確保質(zhì)量堅持采用傳統(tǒng)材料
除了獅頭,舞獅道具還包括獅皮、獅褲、獅褂和獅鞋,每一個組成部分都有特別的設計。而尤其珍貴的,要數(shù)獅子渾身的皮毛,它是用青海的牦牛毛做成的。從高原運過來的牦牛毛,要經(jīng)過清洗、晾曬、捋順、染色等諸多環(huán)節(jié),最后用手工把同檔長度的毛用一根繩子編好,這才可以往獅身布上縫制。整個獅皮有2米長,縫上毛后有6斤多重,需要四五頭牦牛尾巴上的毛才夠。如此做出來的獅毛非常漂亮,但制作過程卻漫長而枯燥,非??简炈嚾说哪托?。
做一套舞獅道具的60多道工序,除了獅衣部分使用縫紉機,其余工序全部由手工完成。
馬小增做舞獅道具,特別講究質(zhì)量,用他的話說就是“做工和選料好”,所有的原材料都使用環(huán)保材料。
馬小增做獅頭所用的桑皮紙,必須是河北遷安生產(chǎn)的,因為這種桑皮紙結實、有韌性,而且比較寬松,乳膠能均勻滲入,使其緊密相貼。近年來,制作獅頭的主要原材料桑皮紙價格不斷上漲,不少塑模道具企業(yè)選擇新型玻璃鋼材料為替代品,但馬小增還是堅持用傳統(tǒng)材料。因為紙和布做出的獅頭不但重量輕,只有6斤左右,而且韌性好,關鍵時刻還能對舞獅藝人起到保護作用。傳統(tǒng)獅頭不管怎么摔,不會粉碎,而玻璃鋼是會粉碎的。“耍獅子又上樁又踩球,動作危險,沒有一個強韌的頭殼作保護是不行的。”馬小增說。
馬小增制作舞獅道具的獅毛必須是耗牛毛,曾有人建議他用人造纖維代替牦牛毛,不但能降低成本,還能減少工序?!叭嗽炖w維當然效果不如牦牛毛好,愛斷?!瘪R小增對于有損品質(zhì)的事兒,總是斷然拒絕。舞獅道具的獅牙,馬小增是用實木手工制作的,絕不用塑料替代。
創(chuàng)新造型改進制作工藝,使北獅道具達到國內(nèi)頂尖水平
馬小增對舞獅道具所有的設計,都十分在意使用者的舒適感。比如,他對獅頭圈口直徑和后腦隆起的角度,都有嚴格的尺寸要求。在一些細節(jié)上,還依照工程學原理進行設計,便于藝人演出時靈活操作。
產(chǎn)品的品質(zhì)是耐心打磨出來的?!耙胱龀錾虾玫奈瑾{道具,最重要的就是有一股子耐心和鉆勁兒。”馬小增坦言,華麗的產(chǎn)品背后,其實是枯燥的工作和繁瑣的工序,不靜下心來是做不成的。
正定王家龍獅道具制作工藝,在馬小增手上得到發(fā)揚光大。經(jīng)過潛心研究,馬小增將傳統(tǒng)的工藝作了一些合理的改進,制定了更為規(guī)范的制作工藝,而且創(chuàng)新造型,增加產(chǎn)品的觀賞性、耐用性,使制作的北獅道具,無論是外觀還是內(nèi)在質(zhì)量都達到了國內(nèi)頂尖水平。
因為質(zhì)量上乘,貨真價實,馬小增制作的舞獅道具,不僅在民間的節(jié)慶、舞臺表演上受到歡迎,而且在香港回歸慶典、國慶60周年慶典、北京奧運會火炬?zhèn)鬟f儀式及開幕式等大型活動上頻頻亮相,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前幾年,有舞獅隊伍戴著馬小增制作的獅頭到南方比賽,被一個回鄉(xiāng)探親的華僑看到了,那個華僑通過舞獅隊伍聯(lián)系到馬小增,專門定做了幾只舞獅道具帶出國。
在技藝傳承方面,馬小增也傾注了不少心血。他說,和從前“傳內(nèi)不傳外”的傳統(tǒng)保守做法不同,他堅持“開放式傳承”,無論是誰,只要是真心熱愛這門技藝,都可以來學。現(xiàn)在,馬小增的舞獅道具作坊共有七八名工人,都是招聘來的,大家合作很愉快。在馬小增看來,舞獅這種民間藝術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符合現(xiàn)代人的欣賞需求,舞獅道具制作技藝雖然古老,但市場潛力很大。他表示,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讓這門技藝傳承下去,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