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洮北區(qū)文物管理所
2018年6 月,白城市洮北區(qū)文化新聞出版和體育局向吉林省文物局匯報了白城市洮北區(qū)德順鄉(xiāng)雙塔村北發(fā)現(xiàn)古代遺跡被破壞情況,隨后吉林省文物局指示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派員進行現(xiàn)場調研并進行搶救性發(fā)掘,清理出清代建筑址一處,現(xiàn)簡報如下。
該建筑址位于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區(qū)德順蒙古族鄉(xiāng)雙塔村東北的高崗上,雙塔遺址保護碑(舊)的北側,坐落于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雙塔遺址內。建筑址南距洮兒河約4公里,北側為洼地,現(xiàn)地表植被為草甸。建筑址東南距清代雙塔及蓮花圖廟舊址約700 米,故推測建筑址應與清代雙塔和蓮花圖廟有關(圖一)。
本次發(fā)掘因建筑址倒塌形成土丘較為明顯,且經過盜擾,故采用十字分割法以土丘為中心將建筑址分割成四部分,逐次發(fā)掘,最終全面揭露建筑址。遺址地層較為簡單,由上至下可分為數(shù)層。
第1 層為表土層,灰黃色沙質土,土質松軟,厚5~10 厘米,包含少量植物根系,少量陶片。
第2 層為清代及以后堆積,灰黑色土,土質較松軟,厚20~60 厘米,包含大量碎磚,其下疊壓清代建筑址。而清代遺跡下為青銅時代文化層及新石器時代文化層。因位于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雙塔遺址范圍內,未受嚴重破壞,完整性較好(圖二)。
本次發(fā)掘清理出清代建筑遺跡一處,編號2018TSJ1(以下遺跡遺物均省略年份信息),因遺跡經過多次盜擾,形成大量擾坑,發(fā)掘中擾坑編號為r,正式發(fā)掘的探溝編號為TG1(圖三)。
清代建筑址TSJ1 由內側土坯砌筑壇體和外側青磚壘砌的墻體兩個部分構成,兩者之間形成一周凹槽。凹槽寬20-40厘米,現(xiàn)存最大深度約50 厘米。凹槽內有火燒痕跡,凹槽內出土大量獸骨,其中的部分羊肩胛骨上有墨書經文。
內側為土坯砌筑的壇體,因中心有盜洞破壞,無法確知是否為實心壇體。中心側土坯平面多橫向砌筑,外側土坯多豎向砌筑。剖面上可見上下層之間有錯縫?,F(xiàn)存土坯為6-7 層。土坯層下有一層厚約10 厘米的夯墊平整層,該層內出土清代黃釉彩繪瓷片。
外側墻體整體呈圓形。為青磚壘砌,直徑約980、殘高約60 厘米。磚圈外側東南銜接有兩個近方形的磚鋪類“踏道”結構,“踏道”寬約165、長約110 厘米。在墻體外還發(fā)現(xiàn)一曲尺形石構件,其上有直徑約12 厘米的圓形凹坑。該遺跡所用青磚為遼金墓葬墓磚,完整者較少,部分磚上帶有壁畫紅彩,且有部分帶彩繪的磚彩繪面被砌于側面或內面。少部分尚保留仿木構建筑結構形狀。另有部分青磚上還刻劃有棋盤及卐字圖案。
磚圈下有不規(guī)則的基槽一周,基槽深約60-70、寬約130-140 厘米?;蹆忍盥翊罅克榇u。磚圈外側有圍繞磚圈的踩踏面。踩踏面上的倒塌堆積內出土錢幣5 枚。
本次發(fā)掘出土的遺物較少,主要有墨書羊肩胛骨、錢幣和彩瓷片三類,另外還出土了破碎的動物骨骼若干。
本次發(fā)掘出土墨書羊肩胛骨7件,編號TSJ1:1—7,分別描述如下:
TSJ1:1,墨書羊肩胛骨,個體較小,未經修整,無鉆、灼跡象。正面及反面均有墨書蒙文,整體保存較好。經辨識,初步認定內容為佛教六字真言,又稱六字大明陀羅尼、六字箴言、六字大明咒、嘛呢咒。長約9.6、寬約5.3 厘米(圖四)。
TSJ1:2,墨書羊肩胛骨,未經修整,無鉆、灼跡象。邊緣處有殘損及火燒跡象,正面及反面有墨書蒙文,文字內容不清。長約13.6、寬約6.8 厘米(圖五)。
TSJ1:3,墨書羊肩胛骨,未經修整,無鉆、灼跡象,一側邊緣處有殘損,正面及岡面有墨書蒙文,文字內容不清,長約15.5、寬約9.5 厘米(圖六)。
TSJ1:4,墨書羊肩胛骨,未經修整,無鉆、灼跡象,一側邊緣處有殘損。正面及反面有墨書蒙文,文字內容不清,長約13.3、寬約7.7 厘米(圖七)。
TSJ1:5,墨書羊肩胛骨,殘損嚴重,一面有墨書蒙文,文字內容不清(圖八)。
TSJ1:6,墨書羊肩胛骨,未經修整,無鉆、灼跡象,邊緣處有殘損及火燒跡象。正面及岡面有墨書蒙文,文字內容不清,長約14.5、寬約8.2 厘米(圖九)。
TSJ1:7,墨書羊肩胛骨,未經修整,無鉆、灼跡象,卜骨中部有殘損,正面、反面及岡面有墨書蒙文,字跡保存略差,文字內容不清,長約10.5、寬約6.5 厘米(圖一〇)。
本次發(fā)掘出土錢幣5 枚,編號TSJ1:8—12,分別描述如下:
TSJ1:8,方孔圓錢,正面鑄有“乾隆通寶”四字,順讀,背面鑄有滿文,直徑2.9 厘米。
TSJ1:9,方孔圓錢,錢文銹蝕嚴重無法辨識,直徑1.6 厘米。
TSJ1:10,方孔圓錢,正面鑄有“道光通寶”四字,順讀,背面鑄有滿文,直徑2.6 厘米。
TSJ1:11,方孔圓錢,正面鑄有“道光通寶”四字,順讀,背面鑄有滿文,直徑2.1 厘米。
TSJ1:12,方孔圓錢,正面鑄有“嘉慶通寶”四字,順讀,背面鑄有滿文,直徑2.9 厘米(圖一一)。
本次發(fā)掘還出土黃釉彩瓷片3件,屬同一器物,編號TSJ1:13,黃釉瓷器口沿殘片,白瓷胎,胎體較薄,上刻畫花草紋,花草紋上繪褐、綠、白三彩,其上為亮黃釉(圖一二)。
本次發(fā)掘清理出的清代建筑址形制結構特殊,且臨近于清代雙塔,“雙塔原名保安塔,建自清初,塔后為‘十五旗葛根廟前址’”①,遺址內出土的墨書經文的動物骨骼同樣顯示出該建筑可能具有宗教功能。綜上,該建筑址似是一處清代附屬于蓮花圖廟的宗教祭祀類建筑。
執(zhí) 筆:孟慶旭 陳 爽 于 丹
魏佳明 巨賽男 王冠嬌
注釋
①陳相偉、李殿福主編:《洮安縣文物志》,1982年,第50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