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穎 夏帆 朱建龍
摘要:紗籠作為緬甸服飾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研究紗籠在緬甸特色民族服飾中的應用對服裝行業(yè)有較大的研究價值。文章通過分析紗籠的制作、結構、特征,探討紗籠在緬甸特色民族服飾中的應用。通過這幾個部分對緬甸民族服飾紗籠的研究,可以挖掘出紗籠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較大的設計創(chuàng)新空間。
關鍵詞:緬甸 民族服飾 紗籠
中圖分類號:S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 (2019) 02-0084-02
引言
在緬甸,紗籠作為男女的正式裝扮,在廟會、宴會、婚禮等重要場合穿著,亦可作為日常和家居服飾。紗籠整體成管狀,長至末端縫合,緬甸男女通常用鉤子或帶子將其纏繞系緊在腰上或胸前的部分,其余則垂至足邊或膝部。紗籠有多種穿著方式:吊帶式、斜背式、半穿式等,主要取決于所在地區(qū)的傳統(tǒng)服飾樣式。
紗籠一般都長至腳背,小腿到腳踝那部分也不能露出來。直到今天為止,緬甸女子穿太短的裙子、褲子都會被旁人所詬病。在廟會、宴會、婚禮等重要場合的時候,男女都要穿統(tǒng)一式樣,即較緊身的右衽和對襟上衣,紗籠和拖鞋。尤其是緬甸婦女,除了要統(tǒng)一著裝外,腰上還會緊緊纏繞著紗籠,這樣可以體現(xiàn)出她們纖細的腰姿以及美麗的身形輪廓。
一、緬甸紗籠的歷史概述
緬甸民族服飾的產生,和其他民族一樣,首先是一種生理需要。起初,緬甸人們在天冷的時候用毯子圍裹用以取暖,天熱的時候,男女用布片遮蔽下身,女的會用披肩等遮蔽胸部而且在脖子上面帶各種飾品。在老撾交界地區(qū)的皮通鑾人,無論男女皆赤裸上身,長期用各種樹葉(后來加以少量的布匹)遮蓋自己的下體,又被稱為“黃葉人”[3]。這些證據(jù)證明,緬甸民族的服裝和其他服裝一樣,最初的功能都是用來擋住私處,保護隱私。緬甸民族服飾的功能除了用來遮蓋私處,還可以用來抵御冬天的寒冷,遮蔽狂風大雨與夏日的驕陽,免于人們被蚊蟲叮咬皮膚等功能,它的功能概括來說是避免外界自然環(huán)境中對身體所造成的傷害。
1950年以前,緬甸人的紗籠被稱為“尾?!保拔册!焙臀覈臒艋\褲很像,只不過它沒有將布片縫合,只是用布片進行對下體的纏繞和包裹,最后塞帶腰背處進行固定,變成了“尾幔”。“尾?!钡拇┐鞣绞阶钤缭谖覈酥苓_觀撰寫的《真臘風土記》中有過記載,真臘“自國主以下,男女皆椎髻,袒裼,止以布圍腰;出入則加以大布一條,纏于小布之上?!盵5]紗籠是緬甸人的民族配套服飾。在緬甸,男子穿著的紗籠被稱作籠齊,大多使用帶有格子圖案的布制作而成。女子穿著的紗籠被稱作塔梅,大多用帶花色的布制作而成。緬甸平民穿著由粗布面料制成低級的紗籠。緬甸的宮廷和貴族一般穿著用綢緞制作的高級紗籠。在古代,緬甸宮廷每年都要消費大量絲綢做紗籠。目前在緬甸,一件用料好、做工好的紗籠的價錢抵得上一個中等收入者一個月的工資,很多平民一般用粗布購買或者制作紗籠?;\齊既可作褲子或裙子穿,又可以用來擦汗或者洗澡后擦干身體。在古代,宮里的女子穿的塔梅是很長的開叉的,有一定長短的部分會拖在地上,款式和如今的拖地長裙類似?,F(xiàn)代女子穿的塔梅很薄,而且配有底裙,有的還系上銀腰帶或按上鈕扣進行裝飾,以表美觀。
緬甸男子穿紗籠時會注意上衣和拖鞋的配套。在正式場合,緬甸男子一般頭戴崗包,上身穿緬式外套,下身穿紗籠,腳登拖鞋。前總理吳努曾經(jīng)破例穿皮鞋和緬式裝束,出現(xiàn)在國際場合。老百姓則比較隨便,平時穿襯衫和紗籠;天熱穿背心和紗籠;農村男子則干脆光著膀子,只穿紗籠。農村婦女則把塔梅扯上纏住胸口在田里干活,或在江邊洗澡。
二、緬甸紗籠的基本結構
(一)紗籠的基本結構
東南亞各國因語言之別,紗籠的稱謂也有別:緬甸統(tǒng)稱“籠芝”,而男子“籠芝”稱“步梭”,女子“籠芝”稱“塔米”或“塔明”,均是紗籠Ⅲ。紗籠是中國人對于東南亞筒裙的統(tǒng)稱,據(jù)說這種叫法來源于緬甸華僑于對緬甸語的中文直譯。紗籠的制作方法類似于傣族的筒裙。紗籠是用一塊布縫制制作而成,布料大概長三米,寬一米左右。而傣族的筒裙有特定的用料稱為娑羅布,筒裙有長筒裙和短筒裙兩種樣式,長筒裙的長度到腳背位置大約0.3米,短筒裙的長度到膝蓋位置大約0.2米。紗籠和筒裙兩者除了樣式和用料不同,但都為桶狀,這是兩者的相同之處。
(二)紗籠的形體結構
紗籠的形體結構形成于穿著者的形體結構之上,穿著者的形體結構是生下來就有的,紗籠的形體結構是通過人的思維創(chuàng)造然后通過人制作的。紗籠的樣式和圖案的選擇也和穿著者自身的選擇有關。在緬甸穿紗籠的男女很常見,是他們的常服。紗籠的制作十分簡單,它不需要將面料進行裁剪,只需要將面料卷成一個布筒,然后將身子套進去,然后左右手聯(lián)合收緊布筒,最后在左邊將外邊與布筒相貼合,將布的邊角塞進腰處固定就可以了,也可以反過來按照步驟將布的邊角塞進右腰固定。紗籠的穿著方法實質只有三個部分,纏繞——包裹——固定。這樣的穿著與制作方法實質上是一種以筒形布來“包裹”身體的裙式下裝,符合人的行為活動規(guī)律,簡潔實用,得體大方,故而這種服裝之美被稱為紗籠美[2]。紗籠的樣式和圖案常常因為穿紗籠的人的性別,所處的環(huán)境,所在的民族等不用,表現(xiàn)出不同的樣子。
(三)男用紗籠和女用紗籠的不同之處
緬甸男子穿的紗籠和女子穿的紗籠在圖案和服飾配套上會有一定的差別。緬甸男子頭上會帶白色或者淡黃兩種顏色的帽子,男子的配套上衣是白色的,下身紗籠的顏色和圖案都比較淡雅,體現(xiàn)出男子翩翩君子的樣子,頗有瀟灑、自如的體態(tài)。緬甸的女子頭上會用飾品進行裝飾,身上身著白色上衣,上衣是透明的,內搭紫色或者玫瑰色的胸衣,胸衣上面常常會繡有不同的花卉,下身會穿著相對應的紫色或者玫瑰色的紗籠,表現(xiàn)出女子纖細的體態(tài)。而緬甸的年輕女子穿著更加美麗,她們常常會用一些紗籠裹住腰部,展現(xiàn)出盈盈一握的纖細腰肢。緬甸女子身上的紗籠恰到好處地體現(xiàn)了她們胸部,腰部和臀部的曲線。紗籠的用料一般比較輕薄,圖案和繡邊更加別致,給旁人一種俏麗可人的感覺。緬甸男子和緬甸女子的紗籠不同在給人的感覺不同,即全在紗籠的視覺效果有所體現(xiàn)。
三、紗籠在緬泰民族服飾的應用
緬甸民族服飾——紗籠,它的形成與大自然有很大的關系。緬甸民族歷來使用紗籠制作的面料、制作工具、染布的材料、裝飾紗籠的靈感往往來自于自然界中。緬甸地區(qū)地處熱帶附近,炎熱多雨,非常適合棉花、亞麻或者黃麻作物的生長,這些作物在緬甸容易存活,耗費的成本較小,所以常常用來作為紗籠布片的紗線以及制作紗籠的原材料。不同的民族會從不同的作物中提取植物染料作為紗籠布片顏色的染料。許多民族都有傳統(tǒng)的織布機,無論是背帶式織布機、還是框架式織布機,都是用當?shù)爻R姷哪静幕蛑褡又谱鱗4]。經(jīng)過一系列信息表明,緬甸地區(qū)紗籠的產生不是特定的,是緬甸人們自然選擇的結果。
紗籠的制作極其簡單。紗籠整體為矩形,分為裙頭、裙身和裙尾,三個部分由三幅寬度不同的織錦帶組成。紗籠的制作同時也與當?shù)氐纳a環(huán)境和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紗籠有長有短,生活環(huán)境較險惡的地區(qū),緬甸女子會選擇短紗籠,短紗籠適合爬山,行動方便。而在日常生活中,長紗籠會比短紗籠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它不僅可以當做服飾,還可以當作被子、袋子以及嬰兒的包被等,有些地區(qū)還將紗籠兩端綁扎在樹干等作為嬰兒用的搖籃。對于緬甸女子而言,紗籠陪伴著她們長大、變老。小時候紗籠往往會顯得過長,緬甸女子就把紗籠折疊幾層,穿在身上,隨著后面逐漸長高,她們把紗籠之前過長的部分一點點翻出來,這樣紗籠的長度便可以隨著她們身高的漸長而逐漸伸長。緬甸地區(qū)經(jīng)濟不發(fā)達,對于緬甸人民來說,制作一件紗籠需要耗費很大的財力,有些窮苦的家庭甚至買不起紗籠的原材料。而且從布片到成衣,里面還包括刺繡部分,制作一件紗籠還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所以人們把紗籠看得很珍貴。
緬甸紗籠的圖案多種多樣,他們崇拜天、地、山林、植物等,而且認為一切物種都有靈性。[6]紗籠上面的部分比較簡單,以單色不做紋樣或者以橫著的線作為紋樣。紗籠的中部和下部會比上面的部分復雜點:紗籠的中部會用一條很多顏色的緞帶來進行裝飾,緞帶上面往往會繡上精美的花紋,花紋包括五顏六色的圖案,這個圖案會與紗籠整體的配色風格相一致。紗籠下面的部分會織有大面積的具有特色的圖案,下部的上下兩邊會橫向織上有間隔的花紋。往往紗籠的下部長度最長,織繡的東西最多,緬甸女子走路的時候因為身體的搖擺而形成紗籠下部的搖擺,顯得紗籠搖曳生姿,很是好看。紗籠自上而下有很多圖案,每個圖案都不簡單,有些地區(qū)為了讓圖案有所突出,讓紗籠具有節(jié)奏感,還會在花紋上面用“牽”的手法,即是在織好圖案后,還會用相應的針法,用彩絨沿著圖案的邊緣再繡一遍。運用彩絨進行輪廓的刺繡。這些設計積淀了多少代緬甸兒女對于吉祥幸福安康的祈福和祝愿[6]。
結語
在人們融人大自然,融入社會,以及裝飾自己等現(xiàn)種種象之下,緬甸民族服飾得到了蓬勃的發(fā)展,在緬甸民族社會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緬甸的紗籠在滿足人們的基本需求之外,也體現(xiàn)了緬甸民族民族文化,體現(xiàn)了,人們交流和傳播民族文化的過程,制作精良的紗籠和紗籠上精美的圖案更是緬甸勞動人民的汗水和智慧的結晶。緬甸紗籠經(jīng)過一些織錦傳承人的努力學習,擴展眼界,繼承傳統(tǒng)的同時又加入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想象,也設計出一些生活化的花卉和人物圖案。[6]緬甸各地區(qū)的人文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都有所差異,這樣讓緬甸各地區(qū)的紗籠呈現(xiàn)出不同的式樣。通過不同的紗籠式樣,可以辨別緬甸人們所住的位置是的地理環(huán)境或是經(jīng)濟狀況等信息,這些信息在緬甸的社會環(huán)境中起著重要作用。不同地區(qū)的紗籠還體現(xiàn)了不同地區(qū)的歷史傳承,這對于研究緬甸的歷史也有著很大的作用,它代表了緬甸不同地區(qū)的紗籠制作和紋樣的傳統(tǒng)的繼承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林錫星緬甸紗籠[J]世界知識,1981 (21):14
[2]帥民風因紗籠美而言說體性結構——東南亞美術現(xiàn)象研究(之七)[J]美術大觀,2012 (07):93
[3]王虎漫談“碧紗籠”[J]文史雜志,2009 (02):62-63
[4]季蘭萍“碧紗籠”與“砍腦殼”[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5 (03) 84
[5]井菲,段智毅,桂宇淺析傣族傳統(tǒng)筒裙與泰國傳統(tǒng)筒裙的藝術研究[J]西部皮革,2018,40 (02):8
[6]向致寰,王羿云南西雙版納水傣傣錦中的象紋樣探源[J]設計2017,(09),47-48
[7]馮茹,何頌飛,基于服務設計方法的傳統(tǒng)民族產業(yè)創(chuàng)新設計——以金秀瑤族織產業(yè)創(chuàng)新為例[J]設計,2017,30(3):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