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齊
【關鍵詞】文體知識;文本;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03-0059-01
1.基于文體進行文本閱讀。
文體是指獨立成篇的文本體裁(或樣式、體制),是文本構成的規(guī)格和模式。課堂上教師對文體知識的指導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專項寫作水平,深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呈現(xiàn)文體的基本特點,讓學生根據(jù)文體特點來進行文本閱讀。例如,統(tǒng)編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中《美麗的顏色》一文是一篇人物傳記文章,這篇課文在文體知識上需要學生掌握的是人物傳記的特點和主要寫法?;诖?,筆者在教學時首先將人物傳記的主要特點簡練地告訴學生,之后圍繞文體特點,筆者組織學生展開對文本的閱讀。學生有了對人物傳記文體的初步印象,在閱讀文本的時候更容易抓住重點,很容易就通過文章的典型事例,完成對文本中居里夫人從外而內的全面認識,且課堂精彩不斷,學生對知識的習得豐富而清晰。
2.讓學生在閱讀中把握文體特點。
語文課堂教學中,文本與文體是緊密相連的,很難做到拋開文本談文體或是拋開文體談文本。因此在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幾個交織點,讓學生在對文本的閱讀理解中把握文體特點。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植樹的牧羊人》是一篇小說,在教學時,筆者把文體作為教學突破口,引導學生細讀這篇小說,圍繞“牧羊人”這個形象,理順故事情節(jié),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時,筆者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分析、歸納出細節(jié)描寫的幾種方法、小說的要素,讓學生了解小說這一文體,之后筆者組織學生活學活用,自己嘗試寫一篇小說。這樣,教學中學生既把握了文章的主題,又習得了文體知識,實現(xiàn)了課堂效益的最大化。
3.比較不同文體,深化學生認識。
不同的文體,語言風格是不同的。教師在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更深入的了解一種文體的特點,可以呈現(xiàn)不同文體的文章進行對比,讓學生在對比中掌握文體知識。如傳記文學因為在記述事件時,主要讓人物的言行“自行”展現(xiàn)出他們的思想情感、性格特點等,所以不一定要像散文、小說那樣多地對人物做細致入微地描摹,只要記錄典型語言和重要行為,往往就能達到所需要的表達效果。在《美麗的顏色》一課中,作者對居里夫人的描寫并不多,有時通過想象稍加點染,如“頭發(fā)被風吹得飄起來”“輕輕地笑了笑”等詞,就能表現(xiàn)出居里夫人作為科學工作者的獨特的個性氣質。而散文語言則有一種豐沛之美,不僅帶給我們美的享受,更令我們對美產生一種追求。這時,教師就可以呈現(xiàn)朱自清的散文《春》,讓學生品味散文語言的美。通過對比,學生對不同的文體特征會掌握得更深刻。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新海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