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卉,王道清,史東星,楊世彤,程留慧(通訊作者)
(河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放射科 河南 鄭州 450000)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RA)指病因不明的以炎性滑膜炎為主要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該病早期病理改變不明顯,僅依靠臨床表現(xiàn)及實驗室檢查結果診斷困難,而X線、MRI是臨床常見診斷方法,為探討MRI在RA膝關節(jié)炎軟骨病變診斷價值及對病情程度的評估價值,現(xiàn)對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73例患者進行研究總結,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類風濕性膝關節(jié)炎患者73例為研究對象,男性35例,女性38例,年齡41~77歲,平均年齡(59.02±4.73)歲;病程時間2~17年,平均病程(9.53±0.57)年;累及部位:左側膝關節(jié)25例,右側膝關節(jié)28例,雙側膝關節(jié)20例。
所有患者首先行膝關節(jié)X線平片掃描,后行MRI檢查,采用荷蘭Philips 1.5T磁共振成像儀,選用膝關節(jié)線圈?;颊呷⊙雠P位,伸直膝關節(jié),行MRI平掃。掃描序列:矢狀位T1WI、冠狀位STIR、橫斷位T2WI。掃描參數(shù):矢狀位T1WI及橫斷位T2WITR/TE分別為24∶11和4000∶90,F(xiàn)OV分別為120mm和140mm;冠狀位STIRTR/TE164∶16,F(xiàn)OV140mm。MRI掃描層厚1.5mm,無間隔,矩陣356×512。MRI平掃后靜脈注射10~15ml釓噴酸葡胺注射液,后行膝關節(jié)矢狀面、冠狀面T1加權掃描。
研究中計數(shù)資料經(jīng)SPSS21.0軟件處理,用率表示,t檢驗,當P<0.05時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73例類風濕性膝關節(jié)炎軟骨病變,經(jīng)MRI檢出69例,診斷準確率94.52%,經(jīng)X線檢出55例,診斷準確率75.34%,兩種檢查方法診斷準確率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490,P=0.001)。
MRI在類風濕性膝關節(jié)炎軟骨病變Ⅰ、Ⅱ期中診斷準確率為23.19%,明顯高于X線10.91%(P<0.05),MRI與X線在類風濕性膝關節(jié)炎軟骨病變Ⅲ、Ⅳ期中診斷準確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表 MRI與X線檢查在不同疾病分期中診斷準確率對比[n(%)]
RA是臨床常見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對稱性、慢性、滑膜關節(jié)炎及關節(jié)外病變?yōu)橹饕R床表現(xiàn)。膝關節(jié)是RA累及的常見位置,膝關節(jié)受累后造成滑膜增生,形成血管翳,且覆蓋于軟骨,導致軟骨無法從滑膜液中吸取營養(yǎng),促使軟骨表現(xiàn)發(fā)生糜爛和潰瘍[2]。
X線檢查是診斷類風濕性膝關節(jié)炎的首選方法,X線檢查可清晰顯示膝關節(jié)骨骼系統(tǒng),在骨質(zhì)增生、骨贅、關節(jié)間隙改變中診斷準確性高,但由于X線穿透性不強,因而對早期軟骨病變診斷敏感性不高。MRI通過多序列平面成像,可清晰顯示膝關節(jié)內(nèi)及其周圍結構的細微改變,同時對于關節(jié)軟骨、半月板、軟骨下水腫、肌腱、韌帶均能清晰顯示,增強掃描后還能顯示膝關節(jié)周圍血管及神經(jīng),為類風濕性膝關節(jié)炎軟骨病變診斷提供了依據(jù)。本研究結果提示,MRI在類風濕性膝關節(jié)炎軟骨病變中診斷準確率為94.52%,明顯高于X線檢查,提示MRI在類風濕性膝關節(jié)炎軟骨病變中診斷價值更高。原因是通過MRI加權成像可顯示滑膜增生及血管翳形成情況,從而判斷軟骨病變情況,且對于不同類型血管翳,MRI加權成像信號不同,炎性血管翳,T1WI表現(xiàn)為低信號,T2WI呈不均勻高信號;纖維化血管翳,T1WI和T2WI均呈低信號[3]。本研究結果提示,MRI在類風濕性膝關節(jié)炎軟骨病變Ⅰ及Ⅱ期中檢出率顯著高于X線,而兩種檢查方法在Ⅲ及Ⅳ期中檢出率對比方面并無明顯差異,提示MRI在早期類風濕性膝關節(jié)炎軟骨病變中診斷價值較高,且能判斷疾病分期。
綜上所述,MRI是診斷類風濕性膝關節(jié)炎軟骨病變的可靠方法,又能判斷疾病分期,可在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