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瑩
[摘要]目的 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在焦慮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焦慮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護理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45例。對照組患者實施基礎護理服務,實驗組患者應用基礎護理聯(lián)合心理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滿意率、環(huán)境護理質量評分、人文關懷評分、護士態(tài)度評分、護理前后匹茲堡睡眠質量總分及催眠藥物使用率。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的環(huán)境護理質量、人文關懷、護士態(tài)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前,兩組患者的匹茲堡睡眠質量總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的匹茲堡睡眠質量總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的催眠藥物使用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基礎護理聯(lián)合心理護理干預在焦慮癥護理中的干預效果確切,可減少催眠藥物使用率,為患者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和增強人文關懷,改善患者睡眠質量,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關鍵詞]心理護理干預;焦慮癥患者;睡眠質量;影響
[中圖分類號] R749.4?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9)2(b)-0226-03
睡眠是身心健康的重要指標,也是評估患者健康與否的標準之一。焦慮癥是常見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加羞@種疾病的患者通常會出現(xiàn)嚴重的焦慮癥狀并伴有抑郁癥等負面情緒,且焦慮癥可嚴重影響和降低睡眠質量。多數(shù)研究顯示,焦慮癥患者常伴有睡眠障礙,如入睡困難,覺醒和睡眠時間短等,不良的睡眠質量反過來加重了焦慮癥狀和社會功能損害,積極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對改善病情和提高生活質量非常關鍵[1-2]。本研究選取選取我院收治的90例焦慮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在焦慮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焦慮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護理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45例。實驗組中,男31例,女14例;年齡21~73歲,平均(51.24±2.88)歲;受教育程度:小學程度9例,初中15例,高中10例,高中以上11例。對照組中,男31例,女14例;年齡21~72歲,平均(51.10±2.23)歲;受教育程度:小學程度10例,初中15例,高中10例,高中以上1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及同意,患者均知曉本研究情況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符合焦慮癥診斷標準者;②患者有良好的認知狀態(tài);③患者可配合本次研究。排出標準:①合并嚴重器質性疾病者;②合并嚴重精神疾病者。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基礎護理服務,常規(guī)給予日常護理,如皮膚護理、飲食護理等。實驗組應用基礎護理聯(lián)合心理護理干預。①支持性心理治療:給予支持性心理治療,耐心傾聽患者的抱怨,盡可能滿足患者需求,對患者的內心困惑做出科學解釋,使醫(yī)務人員與患者之間的距離更近。對患者保持足夠的耐心,微笑服務,鼓勵患者表達情緒和宣泄,并采取不同的護理措施,減輕患者的心理障礙,使其積極配合治療。②健康教育:大多數(shù)焦慮癥患者都是敏感,頑固、完美主義者,教育的重點在于提高其對焦慮癥的認知和明確失眠的原因和機制,提高對治療措施的認知和遵醫(yī)行為。③生活任務設置:安排適合患者愛好的日常生活任務,如除草、種菜等作業(yè)療法和寫作、聽音樂等方式訓練,使其在活動中減輕焦慮癥狀,獲得成就感。還可做適當?shù)捏w育鍛煉和勞動鍛煉來分散注意力,增加身體疲勞感,減少日間睡眠時間而促進夜間睡眠質量提高。④音樂放松療法:在患者入睡前,護士打開背景音樂治療系統(tǒng),播放催眠音樂,促使患者放松和冥想。⑤環(huán)境干預:患者在住院期間應盡可能控制病房的溫度和濕度,保證室內通風良好,安靜無噪音,無異味。⑥家庭護理:患者的家屬可以適當參與護理,加強家屬對患者的情感支持[3]。上述干預時間為1個月。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滿意率、環(huán)境護理質量評分、人文關懷評分、護士態(tài)度評分、護理前后匹茲堡睡眠質量總分及催眠藥物使用率。兩組患者的環(huán)境護理質量、人文關懷、護士態(tài)度評分采用自制量表進行評估,量表滿分100分,分值與環(huán)境護理質量、人文關懷、護士態(tài)度成正比。匹茲堡睡眠質量總分0~21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患者的睡眠障礙越嚴重。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
2結果
2.1兩組患者滿意率的比較
實驗組患者滿意44例(97.78%),對照組患者滿意36例(80.00%),實驗組患者的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233,P<0.05)。
2.2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匹茲堡睡眠質量總分的比較
護理前,實驗組患者的匹茲堡睡眠質量總分是(11.13±2.96)分,對照組患者的匹茲堡睡眠質量總分是(11.11±2.45)分。護理前,兩組患者的匹茲堡睡眠質量總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422,P>0.05)。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的匹茲堡睡眠質量總分是(5.56±0.11)分,對照組患者的匹茲堡睡眠質量總分是(7.56±1.81)分。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的匹茲堡睡眠質量總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412,P<0.05)。實驗組患者護理后的匹茲堡睡眠質量總分低于護理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421,P<0.05)。對照組患者護理后的匹茲堡睡眠質量總分低于護理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244,P<0.05)。
2.3兩組患者環(huán)境護理質量、人文關懷、護士態(tài)度評分的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環(huán)境護理質量、人文關懷、護士態(tài)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2.4兩組患者催眠藥物使用率的比較
實驗組患者使用催眠藥物2例(4.44%),對照組患者使用催眠藥物9例(20.00%)。實驗組患者的催眠藥物使用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誘發(fā)焦慮的原因有很多,例如遺傳因素,環(huán)境、工作壓力、用藥、自我調節(jié)因素等,這些因素可導致患者內分泌異常,導致神經(jīng)遞質失衡,從而引起一系列如心悸、緊張等焦慮癥狀。焦慮癥不僅會影響健康,還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4-5],需要多加注意。焦慮癥是一種痛苦情緒的體驗,可出現(xiàn)難以入睡等睡眠障礙,需要采取措施改善睡眠質量,以阻斷惡性循環(huán)[6-9]。近年來,焦慮癥治療中,心理護理近年來受到關注,心理護理是指通過各種方式和手段(包括應用心理學和技術)對護士進行心理治療,積極影響患者的心理活動,達到護理目的。
心理護理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心理護理基于心理支持,結合健康教育、觀念糾正和行為糾正等,充分調動患者的心理支持資源,減少抑郁和焦慮等負面情緒,將消極態(tài)度轉變?yōu)榉e極態(tài)度,建立科學認知,可提高患者遵醫(yī)行為,建立堅定的信念[10-17]。一般來說,在進入患者的角色后,由于疾病的折磨,醫(yī)院醫(yī)療環(huán)境的陌生以及新的人際關系的出現(xiàn),健康人經(jīng)常會有一系列獨特的心理活動。心理護理的任務是采取一系列良好的心理護理措施,以影響患者的感受和理解,改變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幫助患者適應患者的心理活動和反應特征。新的人際關系和醫(yī)療環(huán)境將為患者盡可能地治療和康復創(chuàng)造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使他們盡快恢復健康。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模式的轉變,心理護理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心理護理作為一門實踐科目,已在臨床護理實踐中得到廣泛認可和廣泛應用。作為現(xiàn)代護理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護理應實施臨床護理的全過程,涵蓋護理實踐的各個方面。做好心理護理,掌握和提高溝通技巧,做好心理護理工作。
心理護理的意義在于,由于心身疾病的治療和結果與心理社會因素密切相關,患者的情緒狀態(tài)和心理變化直接影響疾病的治療效果和康復,因此,心身疾病的心理護理尤為重要。主要目的如下:①緩解患者的緊張,焦慮,悲觀,抑郁等情緒,增強對抗疾病的信心。②正確及時的健康教育將使患者能夠盡快適應新的角色和住院環(huán)境。③幫助患者建立新的人際關系,特別是醫(yī)患關系,以適應新的社會環(huán)境。一個人生病后,他的社會角色會發(fā)生變化。由于患者角色的突然變化以及生活環(huán)境和人際關系的變化,患者通常難以立即適應并出現(xiàn)一些心理問題。這需要心理護理,以幫助患者創(chuàng)造治療和康復的最佳心理狀態(tài)。心理護理不僅有益于患者的康復,還可以改善整個護理對患者的護理效果。改善臨床治療效果并使患者很快康復也是有益的。
本研究中,對照組患者實施基礎護理服務,實驗組患者應用基礎護理聯(lián)合心理護理干預。結果提示,實驗組患者的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的環(huán)境護理質量、人文關懷、護士態(tài)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前,兩組患者的匹茲堡睡眠質量總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的匹茲堡睡眠質量總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的催眠藥物使用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心理護理干預在焦慮癥護理中有良好的作用,可幫助患者更好減輕不良情緒對睡眠的影響,優(yōu)化護患關系,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和更好滿足患者需求。
綜上所述,基礎護理聯(lián)合心理護理干預在焦慮癥護理中的干預效果確切,可減少催眠藥物使用率,為患者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和增強人文關懷,改善患者睡眠質量,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廖盈盈,單年齡,趙莉,等.心理護理干預聯(lián)合親情護理對老年廣泛性焦慮患者的效果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5,42(6):137-140.
[2]秦瓊.綜合護理干預對焦慮癥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8,26(2):182-185.
[3]張丹,周素筠.聚焦解決模式在焦慮癥住院患者心理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J].臨床醫(yī)藥實踐,2018,27(6):466-468.
[4]張艷,徐立凱,尹菁.心理護理對焦慮癥病人睡眠質量的影響分析[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A3):20 301,20 303.
[5]唐瑛.心理護理干預改善焦慮癥患者睡眠質量的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50):174,178.
[6]高丹.膝骨性關節(jié)炎伴焦慮癥患者實施心理護理的效果評價[J].當代醫(yī)學,2018,24(5):161-163.
[7]尚文娟,焦寧波.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廣泛性焦慮癥患者病情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7,2(30):153-154.
[8]吳靜,王錦渝.心理護理對更年期焦慮癥患者各項評分及生活質量的研究[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7,14(14):2134-2136.
[9]陳新國,周長甫,劉楊,等.老年焦慮癥及其臨床干預措施探究[J].心理技術與應用,2014,(5):41-44.
[10]隋延輝,劉靜,趙美華.心理護理干預在改善焦慮癥患者睡眠質量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5,27(24):124-125.
[11]倪靜.心理護理干預對焦慮癥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31):26,31.
[12]謝粉艷,孔彩虹.心理護理在焦慮癥患者管理中的應用[J].中醫(yī)藥管理雜志,2017,25(12):68-69.
[13]朱政仁,羅俊梅,喻露楊.心理護理干預對焦慮癥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研究[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5,19(34):4841-4842.
[14]雷翠萍,楊柳,鄭芳芳.心理護理干預對焦慮癥患者睡眠質量的影響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7,23(15):151-152.
[15]袁茵,盧蓮,魯娓.焦慮癥患者心理控制源與應付方式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4):495-497.
[16]高秀君,金曼,張麗華.認知干預對焦慮癥伴發(fā)功能性便秘患者生活質量、神經(jīng)遞質、括約肌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7,14(31):171-174.
[17]楊莉.親情護理在焦慮癥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7,7(19):161-163.
(收稿日期:2018-07-16? 本文編輯:孟慶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