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蔣衛(wèi)民(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 感染科)
免疫活動期指的是HBV DNA水平較高且肝功能反復波動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發(fā)生肝硬化或肝癌的風險很高?!堵砸倚透窝卓共《局委熤改稀分赋?,對于e抗原陽性的患者,其轉(zhuǎn)氨酶水平高于正常值兩倍以上,并且HBV DNA水平≥105拷貝/ml,e抗原陰性的患者,HBVDNA水平≥104拷貝/ml的患者,建議啟動抗病毒治療。其目的是延緩疾病進程,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發(fā)生的風險,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延長生存時間。
肝功能始終正常且HBV DNA處于較高水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稱為免疫耐受期?!堵砸倚透窝卓共《局委熤改稀芬?guī)定對于免疫耐受期患者可以暫時不抗病毒治療,密切隨訪或者做肝臟活檢,如果Knodell評分炎癥分級≥G2和纖維化分級≥S2時,再考慮進行抗病毒治療。因此,許多人錯誤地認為,乙型肝炎患者只要肝功能正常,無論其HBV DNA高低如何,都無需抗病毒治療,不會導致肝硬化和肝癌。
韓國有一個隊列研究將2000年至2013年明確沒有肝硬化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為e抗原陽性,轉(zhuǎn)氨酶水平均正常,HBV DNA水平均高于105拷貝/毫升以上者413例。對照組1497例為免疫激活期患者,也就是HBV DNA水平高,并且轉(zhuǎn)氨酶水平均大于80U/ml,對照組都采用了核苷類藥物治療。兩組比較發(fā)現(xiàn),雖然轉(zhuǎn)氨酶正常組,其年齡顯著低于轉(zhuǎn)氨酶異常(對照)組,按道理年齡越輕,越不容易罹患肝癌。但不幸的是,轉(zhuǎn)氨酶正常組,由于不使用核苷類藥物抗病毒治療,其肝細胞肝癌的發(fā)生率居然高于對照組,而對照組雖然HBV DNA水平較高,并且轉(zhuǎn)氨酶水平也高于正常值,但由于堅持抗病毒治療,其肝細胞肝癌的發(fā)生率遠遠低于轉(zhuǎn)氨酶正常組。因此,對于高病毒載量但肝功能正常的人群,也要注意及時啟動抗病毒治療。
那么,是否對于免疫耐受期患者應(yīng)啟動抗病毒治療呢?事實上,即使肝功能正常,但是在高病毒載量的人群中,仍有30%~60%的人出現(xiàn)肝臟炎癥和纖維化的進展。因此,對于這一部分人群,我們應(yīng)積極動員其盡快進行肝組織活檢,以明確病理診斷。如果肝臟病理顯示其炎癥程度在2級以上(包括2級),或者炎癥加纖維化評分在4分以上(包括4分),則應(yīng)該及時啟動核苷類藥物進行抗病毒治療,無需等待。2017年歐洲肝病指南規(guī)定,對于30歲以上的免疫耐受期慢性乙肝患者,應(yīng)盡早啟動抗病毒治療。此外,對于有肝癌家族史及肝硬化家族史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筆者認為一旦出現(xiàn)HBV DNA陽性,應(yīng)盡早啟動抗病毒治療,否則患者發(fā)生肝細胞肝癌的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