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峰
班會課是學校開展德育工作的重要窗口,也是班級日常德育活動的主陣地。班會課對學生道德的培養(yǎng)和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義。過去由于種種原因,班會課大多停留在任務布置、口號宣講或者相關文字材料的流水展示等方面,其形式較為機械刻板,缺乏與學生的交流互動,不利于發(fā)展學生內心的道德體驗。而“德育主體原則”是基于學生自身的道德發(fā)展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而提出的重要理念,班會課的設計與實施均以學生為主體,符合年齡特點,設計適合學生參與的體驗式活動,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思考感悟,結合表現予以積極的評價,從而發(fā)展學生內心的道德體驗,幫助其道德水平實現由他律向自律的過渡,真正體現班會課的育人價值,使其更具實效。
一、活動主題的確立
要有針對性地確立班會主題,就需要教師深入學生,善于觀察學生的日常生活,特別是在行為習慣方面所表現出的一些問題和困惑,認真了解和傾聽他們的心聲。
初一學生融入校園生活三個月后,對學校各方面的生活較為熟悉、適應,但在學習上較開學初會明顯呈現出懈怠,其主要表現是不能很好合理地安排學習時間,經常出現各種浪費時間的行為。在一次班干部會議上,大家都反映出一個共性的問題,就是同學做事的速度變慢了,而且自習課發(fā)呆、不專注,課余時間完全放松,沒有合理安排等。因此,我確立本次班會課的主題:做時間的主人。
二、活動的前期準備
班會課的開展離不開前期準備,其主要內容是相關素材的收集整理和主要環(huán)節(jié)的策劃方案。這些如果都由教師單方面進行準備,難免會脫離學生的實際,違背“德育主體原則”,使班會課的育人效果大打折扣。
上課前,我將相應的任務分配給學生,要求他們利用周末回家的時間完成,并且后續(xù)會評選出效果最佳的創(chuàng)意。內容包括:找到在一分鐘之內自己可以完成的事,制作一張屬于自己的時間管理卡片,利用網絡收集關于珍惜時間的經典事例,評價自己在某一時段時間利用的效果,等等。從實踐來看,在形式內容沒有硬性約束的情況下,學生各顯其能,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創(chuàng)意才能。這些準備為班會課的順利進行做好了鋪墊,同時調動了他們的參與熱情。
三、活動的具體開展
1. 趣味聯想,引發(fā)思考
想象一下:有一家銀行每天早上都在你的賬戶里存入1440元,可是每天的賬戶余額都不能結轉到明天,一到結算時間,銀行就會把你當日未用盡的款項全數收回。這種情況下你會怎么做呢?
看到這個有趣的材料,學生紛紛展開思考。
甲:哇!有這么好的事,當然是把每天的錢全部取出來呀!
乙:這樣的話,一定要想辦法努力花錢,要不然浪費了多可惜!
……
其他學生也紛紛表達了類似的想法。大家的熱情被調動了起來,接著我引導學生思考:“當然,每天不留分文地全數提取是最佳選擇。但你可能沒想到,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一個銀行,她的名字是——時間!”這時大家都若有所思:“是啊,1440元就代表著一天有1440分鐘可以利用,如果換算成秒的話就是86400秒,真可以稱得上是一筆巨款,而且今天的時間不能保留,明天又是一個新的開始?!?/p>
此環(huán)節(jié)通過選取切合學生特點的趣味材料,從另一角度引發(fā)了學生關于時間的思考,包括時間的價值以及時間不可重來、不可預支、不可貯存的特點,進而營造了惜時氛圍,自然引導學生進入下面的環(huán)節(jié)。
2. 感受時間,體驗價值
畫面出示一個鐘表,當計時開始便會走動,并配有滴答的指針聲音。這時我要求所有學生低下頭,閉上雙眼,認真聆聽,靜靜感受一分鐘的長度。一分鐘后,讓他們即刻分享自己的感受。
丙:好慢啊,真的沒感受過一分鐘這么漫長!
丁:感覺平時的一分鐘很快就會過去了,今天什么都不做,感覺過得很慢。
……
我說:“剛才大家都感受到了一分鐘的長度,看來我們完全可以在這看似短暫的時間里有所作為,那到底一分鐘的價值有多大呢?我們不妨也來一個比拼,看看一分鐘之內,自己能做完哪些事情。下面老師來計時,我們進入一分鐘大比拼!”
這時學生們都躍躍欲試,想在一分鐘之內一展身手。一分鐘后,我逐一展示大部分學生的成果:有的寫了一段美文隨筆,有的背下了英語文章的一段,有的畫了一幅生動的漫畫,有的做完一道數學大題,有的創(chuàng)作了一小段樂曲,并為大家哼唱……展示期間,掌聲、笑聲、感嘆聲不絕于耳,大家體驗到了收獲的快樂,更加明白了珍惜時間的現實意義。
3. 材料分析,學會惜時
我播放視頻《放學以后》,展示了初一學生小明放學后一系列的時間安排,最終由于安排不合理,他很晚都沒完成作業(yè)。視頻播放完畢后,我以表格呈現小明的時間安排,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組內討論,談一談如何看待小明的時間安排并給出自己的建議。
學生很快圍繞這一時間安排表格展開熱烈討論,在發(fā)言期間,他們出現了意見上的分歧,這時我便因勢利導,給他們充分的辯論機會,得出更加合理的時間安排方案。最后大家基本上達成了共識:學習要勞逸結合,適當的放松和休息是必要的,但要把握好尺度;要學會統(tǒng)籌方法,合并可能完成的事項,可同時推進;完成學習任務時要注意力集中,爭取最大限度地提高時間的利用價值,等等。
4. 我思我悟,內省提升
“在對視頻材料分析的基礎上,請大家結合自身實際,談談自己在時間利用方面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同時存在哪些不足需要改進。”全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暢所欲言,分析自身表現,并傾聽他人對自己在時間利用方面的評價,并作適當地記錄。
經過充分的討論交流,大家進行了反思,并真誠善意地為對方提出了建議。
戊:以前我進入教室以后總喜歡發(fā)呆,到處張望,然后才進入學習狀態(tài),這樣無形中浪費了時間,也讓自己的學習效率打了折扣。不過我早上到教室還比較早,這一點要保持。
己:我習慣于周末回家之前在學校提前完成作業(yè),覺得這樣回家就沒那么大的作業(yè)壓力了。上完這節(jié)課想想,又覺得時間分配不夠合理,不利于合理安排周末時間。
……
學生們分享完畢后,我讓他們結合自己的收獲感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制作出時間管理卡片,將內心體驗圖文并茂地展示出來,激勵自己積極上進,做時間的主人。
以上班會課的設計緊緊圍繞學生的實際需要,從設計到實施始終貫徹以學生為主體這一主旨,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可見,“德育主體原則”是班主任設計實施班會課時應遵循的重要理念。班主任要轉變教育觀念,遵循德育規(guī)律,真正把學生內在的道德品質發(fā)展作為德育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將主題班會開展得更具實效,更加出彩。
本欄責任編輯 王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