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徐光啟:治歷明農百世師,出將入相一個臣

2019-04-25 05:29天一
月讀 2019年4期
關鍵詞:利瑪竇

天一

上海市有一處著名的商業(yè)中心叫徐家匯,此地原名法華匯,晚明大學士、著名科學家徐光啟曾在此建農莊從事農業(yè)實驗并著書立說,逝世后又安葬于此,后人為紀念他的卓越成就,便將此地更名為徐家匯。那么,徐光啟究竟有哪些貢獻和成就呢?

從秀才到進士:漫漫科舉路

徐光啟,字子先,明代松江府上??h(今上海)人,生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此時明朝已處于夕陽西下、危機四伏之中。徐光啟的家庭并不富裕,甚至可以用貧苦拮據來形容。為了生計,他的祖母和母親早晚不停地紡紗織布;他的父親徐思成則要務農,種莊稼以自給。徐光啟年歲雖小,有時也不免要參加這些勞動,這對于徐光啟來說既是一種經歷,也是一個現實教育,使他懂得了生活的艱辛,同時豐富了他的生活經驗,培養(yǎng)了他刻苦求實的性格。后來,他自號“玄扈”。中國古代曾把督促農桑的候鳥稱為“扈”,按不同季節(jié),分為九種,統(tǒng)稱“九扈”。其中“夏扈”負責催促耕耘,因為是淺黑色的,所以又叫“玄扈”。徐光啟取此為號,顯然是受了家庭的影響,用意是要重視農業(yè)生產,同時也表現了他憂國憂民的拳拳之心。

雖然家庭狀況不好,但父母沒有耽誤徐光啟的教育。徐光啟看到自己的祖母、父親和母親日夜操勞,也受到了激勵而奮發(fā)向上。1573年,十二歲的徐光啟在龍華寺讀書。他學習勤奮,成績優(yōu)異,在學業(yè)上展露了才華。萬歷九年(1581),徐光啟考中了秀才,這一年他剛好二十歲。

中了秀才,算是踏入科舉之路的第一步,社會地位也會有所提高。當時,中秀才的人除了繼續(xù)學習準備考舉人外,還會找個村學或家館教書。徐光啟為了家庭生計考慮,自然也走了這條路。有了教學的固定收入,徐光啟一家的負擔有所減輕。

徐光啟二十歲中秀才,這比起許多考白了頭發(fā)的老童生來,應該算是幸運的。然而,此后考舉人,他卻經歷了坎坷。徐光啟的落榜,并非學問不如人,而是當時的考試是寫空洞的八股文,只重形式而不重內容,但徐光啟注重實際應用的學問,寫文章大多與現實相結合,這樣的文章很難入考官的眼。

即使這樣,徐光啟也沒有放棄科舉。萬歷二十五年(1597),他到北京參加順天府鄉(xiāng)試,這是他第六次考舉人了。當時的主考官是注重實學的焦竑。據記載,離放榜前還有兩天,焦竑仍沒有從“薦卷”中找出一份堪當第一名的卷子。于是,他要求各房從“落卷”中尋找,這才發(fā)現了徐光啟的文章,焦竑看后說:“此名士大儒無疑也?!睂⑵潼c為“解元”,即鄉(xiāng)試第一名。經歷了16年的鄉(xiāng)試,徐光啟這一次終于成功了,而這次的成功是因為他幸運地遇到了愛才識才的焦竑。

中解元后的徐光啟又參加了萬歷二十六年(1598)的會試,但落榜了。盡管如此,他以解元的身份回到故鄉(xiāng),心情是愉快的。中舉后,徐光啟的社會地位大大提高,經濟來源也有了保障,盡管還是以教書為業(yè),但對象卻換成了成年士子。

萬歷三十二年(1604),徐光啟再次赴京參加會試,這一次他考中了進士。連續(xù)奮斗23年的科舉之路,至此算是告一段落。此時的徐光啟四十三歲,算是大器晚成了。

中了進士,就有了擔任高級官員的資格和機會。徐光啟先是在都察院做見習生,后來又進入翰林院做了庶吉士,這是他政治生涯的開始。

進入翰林院的徐光啟,將其憂國憂民的意識和愛國的熱情都表現了出來。他連續(xù)上書提出一系列除弊利民、富國強兵的策略,并主張改革,充分展現了一個入世者關心國計民生的政治熱情。

三年庶吉士期滿,經過考核,徐光啟被授予翰林院檢討。

與利瑪竇合譯《幾何原本》

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明末清初西方傳教士來華是重要的事件。而明代西方傳教士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利瑪竇。利瑪竇(Matteo Ricci)是意大利人,自然科學知識非常豐富。徐光啟知道并決定拜訪利瑪竇,還得從一幅地圖說起。

萬歷十二年(1584),利瑪竇在肇慶曾為嶺西按察副使王泮繪制了一幅《山海輿地圖》,這是目前能見到的最早引進中國的新型世界地圖。1600年,利瑪竇應南京吏部主事吳中明之請,將這幅地圖重新修訂,翻刻于南京。此時,徐光啟也在南京,為的是看望他的恩師焦竑。徐光啟看到了利瑪竇的這張地圖,眼界大開,激發(fā)了他放眼世界、了解西方、尋求科學真理的愿望。于是,他決定去拜訪利瑪竇。

結果,兩人一見如故,聊得很投機。他們從天文到地理,從日食、月食到經緯度,從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到地圖的繪制和測繪學,無所不談。利瑪竇還不忘向徐光啟傳教。

三年后,徐光啟再一次來到南京,這次是專程來拜訪利瑪竇的。但此時,利瑪竇已去了北京。接待徐光啟的是傳教士羅如望。這一次,徐光啟認真地向羅如望學習了天主教教義,并受洗成為一名天主教徒。徐光啟加入天主教,一是感到傳統(tǒng)的儒家學說不能解決當時的社會問題,二是過于信任天主教的文化成分,這是他在認識上的局限所致。但其目的則是為了挽救明朝的頹勢。

徐光啟真正和利瑪竇深入接觸,是他到北京任職于翰林院的時候。通過交談,徐光啟認識到數學是一切科學技術的基礎,他提出要與利瑪竇合作翻譯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利瑪竇卻先給他潑了一盆冷水,講述了翻譯此書的困難和幾次失敗的經歷,因為中國和西方的語法、詞匯不同,許多專有名詞,漢語中都沒有現成的。但這并沒有讓徐光啟打消此念頭,他信心十足地說:“祖先有句話講‘一物不知,儒者之恥,不能知難而退。”經過幾次商討,二人決定合作翻譯此書。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年多的時間,二人翻譯完成了前六卷,徐光啟又對初稿進行多次修改,終于定稿。后因其他事情,剩下的內容沒有繼續(xù)翻譯下去,但前六卷得到了刊刻印行。

這本書的拉丁文譯本原稱《歐幾里德原本》,徐光啟創(chuàng)造性地加了“幾何”一詞,改書名為《幾何原本》?!皫缀巍北臼且粋€虛詞,徐光啟借用來代指一切度數之學,至今仍是數學領域的專有名詞。其他如點、線、面、直角、鈍角、三角形等名詞,也是經徐光啟的使用而確定下來的。徐光啟翻譯《幾何原本》,表現了他在科學領域中的獨具慧眼,他認為學習《幾何原本》能使從事理論工作的人“祛其浮氣,練其精心”。這個譯本,在十七世紀初到十九世紀中成為許多人學習數學的啟蒙讀物,梁啟超稱贊這本書的翻譯是“字字精金美玉,是千古不朽之作”。

回鄉(xiāng)守喪,撰寫三疏

萬歷三十五年(1607),徐光啟被任命為翰林院檢討。僅僅一個月后,他的父親就在北京病逝了。按照當時的禮制,徐光啟要護送父親的靈柩回鄉(xiāng),并守喪三年。

徐光啟回到家鄉(xiāng)的第二年就遇到了水災,農田多被淹沒,稻谷無收。洪水過后,就是饑荒。憂國憂民的徐光啟很著急,他想尋找一種能夠幫助農民度過饑荒的高產糧食作物,這樣再遇災害就不怕了。

正巧此時從福建來了一位客商,他告訴徐光啟福建出產一種叫甘薯的東西,不怕干旱,不怕臺風,產量比稻麥高幾倍,能解決農民半年的口糧,閩廣一帶的農民賴以為生。甘薯,就是我們今天常吃的紅薯、地瓜,大約是在十六世紀八九十年代從菲律賓傳入我國福建、廣東等地的,適合于熱帶、亞熱帶地區(qū)栽種。而上海屬于溫帶,當時還沒有人試種過。徐光啟為了家鄉(xiāng)百姓的生活,決定一試。經歷了幾次失敗,他終于成功了。為了宣傳自己的播種方法,他寫了《甘薯疏》,系統(tǒng)地總結了自己的種植經驗,這是我國最早的關于甘薯栽培和加工利用的專著。到了十八世紀中葉,甘薯的種植被推廣到整個黃河流域,徐光啟的開創(chuàng)之功不可磨滅。

后來,徐光啟又將蕪菁成功地在家鄉(xiāng)上海種植。蕪菁,俗稱大頭菜,由于產量高,也是度過災荒的作物,原來只在北方種植,徐光啟經過科學實驗,將其成功地種植于南方。為了推廣經驗,他又寫了《蕪菁疏》。

甘薯的成功北移,蕪菁的成功南移,有力地駁斥了當時盛行的所謂任何作物的生長地方是不可變動的觀念。徐光啟指出,各種品種優(yōu)良、高產的作物,如果能互相交流,廣泛種植,就不必擔心食物的不足。徐光啟關注民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展現于此。

繼《甘薯疏》《蕪菁疏》之后,徐光啟還寫了《吉貝疏》。吉貝,即棉花,又稱木棉。這是一篇總結當時種棉經驗、進一步提高棉花產量措施的文章,為植棉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

在天津進行屯田實驗

萬歷三十八年(1610),徐光啟守喪期滿回到北京,復任翰林院檢討一職。在這個職位上,徐光啟除了擔任內書堂教習,編修史書外,還在天文歷算、數學、水利學方面取得了成績,特別是他編譯出版了《泰西水法》一書。出于對國計民生的關心,徐光啟十分重視農田水利的建設。早在翰林院做庶吉士時,他就寫過《漕河議》,對水利問題有著許多精辟的見解。在家鄉(xiāng)守喪期間的農業(yè)實踐,使他對農田水利的重要性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短┪魉ā分饕榻B了西方的水利科學,這對當時中國的農業(yè)生產不無借鑒意義,因此出版后廣受歡迎。

三年后,徐光啟托病請假,到天津屯田,進行農業(yè)科學的研究,重點是進行水稻的引種。天津屯田,可以說是徐光啟第二次直接參加農業(yè)科學實踐的時期,第一次是他回鄉(xiāng)守喪之時。上海和天津,一南一北,氣候、土壤、水資源等均有不同。在江南水鄉(xiāng)和華北平原這兩個不同的典型地區(qū)進行實踐,使徐光啟的視野更加開闊,對農業(yè)科學規(guī)律的總結也更具普遍性。

在天津這幾年,他實地考察,早出晚歸,手不離鋤頭、鐵鍬,直接參與田間勞動,同時博覽古今中外各種農書,遇到問題及時解決,不斷和農民交流經驗,然后把研究成果寫成《宜墾令》《北耕錄》等著作,還存有不少調查筆記。這些材料,為徐光啟日后編寫《農政全書》提供了基礎。

通州、昌平練兵

萬歷四十六年(1618)夏,徐光啟接到緊急詔令,銷假回京復職。原來,兩年前,努爾哈赤基本統(tǒng)一了女真各部,并在赫圖阿拉(故址在今遼寧新賓)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后金”),建元天命,割據遼東。此時,努爾哈赤又以與明朝的七大恨告天,率軍向撫順等地發(fā)起進攻。消息傳來,朝廷震驚。有人向朝廷推薦了徐光啟,因軍情緊急,徐光啟被迅速召回。

此時的徐光啟雖在患病,但他懷著憂國憂民之心,義無反顧地入京了。徐光啟對軍事也是非常重視的,常常閱讀古代的兵書。一直以來,他都在宣揚使國家富強的方法,主張“富國必以本業(yè),強國必以正兵”。“本業(yè)”就是發(fā)展農業(yè)生產,“正兵”就是必須組織一支裝備精良的軍隊,具體辦法就是選將、練兵、制造軍械。此前,徐光啟一直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富國上,當前面臨強敵壓境,他開始把注意力轉移到軍事學的研究上來。

明朝任命楊鎬經略遼東。楊鎬向全國征集大軍,決定兵分四路向后金軍發(fā)起反攻。這個計劃得到了皇帝的認可,卻遭到徐光啟的極力反對,認為此法大謬。果然,最終的結果是楊鎬大敗。

遼東戰(zhàn)場上失敗的消息傳來,徐光啟再也坐不住了。他連夜奮筆疾書,向皇帝連上三疏,在表明自己“志圖報國”的決心后,提出了五個根本性的建議,即急求人才、急造兵器、急行選練精兵之法、急造炮臺、親自出使朝鮮。這些建議,根本在一個“急”字,就是不容些許耽誤。三篇奏疏,痛切陳詞,愛國之心躍然紙上。

終于,萬歷四十七年(1619)九月,朝廷任命徐光啟為詹事府少詹事兼河南道監(jiān)察御史,特命“管理練兵事務”。徐光啟接到任命后便在北京城外的通州、昌平設立新兵訓練中心,著手練兵。

然而,朝廷的腐敗是徐光啟始料未及的。練兵需要糧餉、器械、車馬。萬歷皇帝下令要戶部、工部、兵部和太仆寺供給。但這四個部門相互推諉、敷衍塞責。向戶部要糧餉,戶部說發(fā)不出來;向工部要物資、器械,工部回答說沒有;兵部招來的新兵,沒有嚴格的標準,良莠不齊,還有很多老弱和閑漢。冷酷的現實讓徐光啟一籌莫展。

不久,萬歷皇帝駕崩,其子光宗即位,年號天啟。為了加強明軍的裝備,徐光啟提出要把制造和購買火器放在首位,他甚至說:“如果這個計劃能夠順利實施,可以保國家千百年之固?!痹踔耸略獾奖可袝蘧皹s的反對,而后工部又以“興作甚煩,經費無出”為由否決了徐光啟的計劃。被潑了一頭冷水的徐光啟再也堅持不下去了,他向朝廷提出辭職。在接到準假令的當天,徐光啟就離開北京,帶著失望和憤懣直奔天津而去。

皇皇巨著《農政全書》

天啟元年(1621)年底,徐光啟決定離開天津返回上海老家。就在徐光啟返滬之前,朝中發(fā)生了一件大事,就是魏忠賢“矯旨”殺了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王安,從此魏忠賢開始結聚黨羽、攬權干政,成了歷史上臭名昭著的“九千歲”。

對很有名望的徐光啟,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最初采取拉攏的政策。早已投靠魏忠賢的魏廣微此時官居東閣大學士、禮部尚書,后又改任吏部尚書。他與徐光啟有過矛盾,但此時卻策劃起用徐光啟。天啟三年(1623),朝廷任命徐光啟為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協(xié)理詹事府事、纂修《神宗實錄》副總裁。禮部右侍郎,相當于禮部的副部長;翰林院侍讀學士,是翰林院的高級官員;協(xié)理詹事府事、纂修《神宗實錄》,則是十分榮耀的職務。然而,富有正義感的徐光啟知道魏忠賢一黨是一伙結黨營私、溜須拍馬、貪污受賄之人,他不愿意與這些蠹蟲為伍,于是以身體不適為由不肯北上就職。

這種消極的態(tài)度,讓魏忠賢一伙非常惱怒,他們指使御史智鋌上書,以“門戶”(即結黨)之名彈劾徐光啟,追究他當年在通州練兵是“誤國欺君”。奏疏中傷徐光啟表面一片熱情,實際是騙取官職、偷盜兵餉,甚至誣陷他將朝廷數萬金錢拿去供自己個人享受。這篇奏疏雖氣勢洶洶,卻拿不出任何事實根據,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最終徐光啟受到“冠帶閑住”的處分,就是免去現任官職,但可以保留官員身份,在家自省。

雖然受了處分,徐光啟卻能夠專心致志地編撰《農政全書》了。對于這部書,徐光啟醞釀了很長時間,到這時才系統(tǒng)地進行增補、審訂、批點和編排。從天啟五年到崇禎元年(1625—1628),歷時三年而成。書編成后,并未立即刊刻。直到徐光啟去世后的第二年(崇禎八年,1635),在著名文人陳子龍的主持下,又對全書做了最后修訂,最終于崇禎十二年(1639)刻印成書。

《農政全書》共六十卷,分十二門類。其中“農本”記述歷代農業(yè)生產狀況和農業(yè)政策;“田制”包括井田考和農作制度;“農事”記述耕作法、開墾、授時和占候;“水利”記述水利工程、農田水利和《泰西水法》;“農器”記述各種農業(yè)生產和農產品加工器具的圖例和說明;“樹藝”記述谷物、蔬菜、瓜果的栽培;“蠶?!卑B(yǎng)蠶、種桑和織纴;“蠶桑廣類”包括種棉和其他紡織纖維;“種植”敘述經濟作物和藥用植物的栽培;“牧養(yǎng)”記述家禽、家畜的飼養(yǎng),以及養(yǎng)魚、養(yǎng)蜂;“制造”以釀造為主,還包括建造房屋和家用工藝等;“荒政”包括備荒、救荒等。十二門類中,尤以“水利”“荒政”二門最突出,前者九卷,后者十八卷,加上農本、田制、農事十一卷,共計三十八卷,占了全書的近三分之二。這可以看出徐光啟的傾向,他認為增加農業(yè)生產和救濟災荒,以安定人民的生活,是當時急需解決的問題,所以將此列為重點。

《農政全書》大部分是征引古代農業(yè)文獻,其資料來自三個方面:一是書本知識,二是當時全國各地農民的生產經驗和技術,三是徐光啟從事農業(yè)科學研究的心得。書中屬于徐光啟自己的創(chuàng)作,大約只占全書的十分之一。但這些文字或是他對當時農業(yè)科學先進經驗的總結,或是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充分反映了徐光啟的見解,且具有科學性。所以,此書既是古代農業(yè)文獻的匯編,也是一部不朽的科學著作。這部書與以往農書的一個重要區(qū)別在于,作者徐光啟是從“農政”即國家政策的高度出發(fā),對農業(yè)生產進行考察的,目的是要從根本上尋求使國家走向富強的救世良方。書中既包含著作者憂國憂民、經世致用的思想,又體現著他勇于探索的精神。

督修《崇禎歷書》

天啟七年(1627),天啟皇帝駕崩,因其無嗣,由其弟繼位,即崇禎皇帝。崇禎皇帝即位后,當機立斷,迅速清除了魏忠賢及其黨羽;又下旨恢復徐光啟禮部右侍郎的職務,并兼任翰林院侍讀學士、協(xié)理詹事府事。徐光啟接到詔令后,立即由上海啟程赴京,此時的他已經六十七歲高齡了。

在禮部任上,徐光啟領導了一次重大的歷法改革,這在中國天文學發(fā)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原來,崇禎二年(1629)發(fā)生了日食,欽天監(jiān)按照歷法推算日食開始和結束的時間均與實際不符。在當時,日食被看作關系國家治亂興衰的大事,這個差錯讓皇帝大為惱火。于是改革歷法成為了大勢所趨,任務則落到了欽天監(jiān)和禮部頭上,而全權負責之人就是時任禮部左侍郎的徐光啟。此外,皇帝還讓李之藻及精通歷法的傳教士龍華民等人協(xié)助修歷。

中國的歷法制度源遠流長,成就也很顯著。元代時,郭守敬制定了《授時歷》;明初頒行《大統(tǒng)歷》,其實是照搬的《授時歷》。崇禎時,由于長期沒有修訂歷法,導致其誤差越來越大,才有了這次日食推算的失誤。

其實,徐光啟早有修訂歷法的想法,并為此做過一些準備工作。這次,實踐的機會終于來了。他開設歷局,制定了指導方針,即用人必須能夠實干,制造器械必求實用,經費不虛報、不冒領,修訂的時間不能太久。他還廣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見,擬定了修訂歷法的原則和綱領。崇禎皇帝批準了徐光啟的修歷計劃,并要他廣集眾長,西洋歷法不妨兼收,各家的看法也務求綜合。修歷的工作由此走上了正軌。

徐光啟領導的這次修歷,是以中國傳統(tǒng)的《大統(tǒng)歷》為基礎、并會通中西的。因為作為科學家的徐光啟認識到西歷的球面天文學公式和一些測量推算方法,具有嚴謹的數學基礎,而《大統(tǒng)歷》則很多是經驗公式,因此要熔西方歷法的材質,入《大統(tǒng)歷》的型模。但并非簡單地把西方歷法套在《大統(tǒng)歷》上,而是融會貫通,吸收西歷之長,補中歷之短,以期編一部比《大統(tǒng)歷》優(yōu)越又超過西方歷法的新歷法。由于這部歷法編纂于崇禎年間,因此被稱為《崇禎歷書》。

經過徐光啟等人夜以繼日的努力工作,歷書的編纂卓有成效,到崇禎五年(1632),已先后三次共進呈了七十四卷。不久,徐光啟入閣為大學士,參與機務。因閣務繁忙,他就利用余暇時間處理歷書事宜。此時,徐光啟的身體已經很不好了,但他仍堅持工作。崇禎六年,徐光啟因病溘然長逝。此時,《崇禎歷書》的余下卷帙他已基本審閱完畢。可以說,徐光啟晚年的主要精力和心血都用在了這部歷書之上。

風范長存

徐光啟去世的消息傳到宮內,崇禎皇帝十分悲痛,宣布輟朝一日,追贈“少保”,賜謚“文定”。

徐光啟的遺體被運回上海,但未立即下葬,直到崇禎十四年(1641)才葬于上??h城西門外十余里的土山灣西北,即現在徐家匯的徐光啟墓地。墓前立有石碑、石人、石馬、華表、石牌坊等物。石牌坊正中題“文武元勛”,兩旁對聯(lián)是:治歷明農百世師,經天緯地;出將入相一個臣,奮武揆文。這副對聯(lián)可以說是徐光啟一生事業(yè)的寫照。

徐光啟是明代后期“實學”思潮的倡導者,他注重經世致用,具有科學精神,并積極介紹西方科學知識,對扭轉明末空疏的文風和學風,有著巨大的貢獻。

作為科學家,徐光啟是一位溝通中西科學文化、并向西方尋求科學知識的重要人物。但是,徐光啟并不盲目迷信西方知識,更不照搬照抄西方傳教士的言論,而是對西方的“種種有用之學”加以理解和運用,從而彌補了中國科學知識的落后和不足。此外,他好學不倦,又積極實踐、勇于探索,從而形成了一套系統(tǒng)的農業(yè)生產理論,這對我國農業(yè)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同樣有著巨大的貢獻。

作為官員,徐光啟憂國憂民,關心國計民生,他主張發(fā)展農業(yè)、整頓軍隊,從而使國家走向富強。只可惜當時腐敗的明朝對他的建議無動于衷,徐光啟的政治抱負也未能實現。還要指出的是,徐光啟去世后,人們整理他的遺物,發(fā)現在簡陋的住所中,僅有一個陳舊的木箱,打開箱子,里面是幾件破舊的衣服和一兩白銀,此外便是大量的著作手稿。他床鋪上的墊被,已破舊不堪,暖足用的湯壺子也有滲漏,用“囊無余資”來形容他,再合適不過了。身為朝廷大學士的徐光啟,清廉節(jié)儉如此,當為后世官員的榜樣。

猜你喜歡
利瑪竇
Matteo Ricci: 利瑪竇
《天主實義》與宋明理學的關系探究
《天主實義》與宋明理學的關系探究
論黃宗羲《破邪論》及其與利瑪竇思想之比較
淺析王泮與利瑪竇之關系
西方來華傳教士利瑪竇在華的語言生活
從“記憶之宮”看利瑪竇的傳教方法
禮物與利瑪竇的傳教策略
利瑪竇的中國法律觀
從合儒斥佛到融佛疏儒
区。| 历史| 长岭县| 西华县| 灌南县| 正定县| 东平县| 鸡东县| 临朐县| 巫溪县| 蓝田县| 高碑店市| 广饶县| 滕州市| 郓城县| 岳普湖县| 泰宁县| 安达市| 景东| 色达县| 汤阴县| 姜堰市| 廊坊市| 万源市| 郎溪县| 历史| 从化市| 鸡西市| 巴青县| 漠河县| 海丰县| 罗城| 武宁县| 芦山县| 城步| 伊金霍洛旗| 澳门| 平罗县| 长丰县| 景德镇市| 扶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