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彬
【摘 要】 目的:探討介入治療腦動脈瘤中依托咪酯乳劑復合瑞芬太尼全憑靜脈的麻醉效果。方法:選取來我院接受介入治療的78例腦動脈瘤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對照組與觀察組,各有39例,對照組行丙泊酚復合瑞芬太尼全憑靜脈麻醉,觀察組行托咪酯乳劑復合瑞芬太尼全憑靜脈麻醉,對比兩組的麻醉效果。結(jié)果:觀察組喚醒時間、拔管時間以及定向力恢復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兩組治療前平均動脈壓、心率無顯著差異,治療后觀察組的變化較對照組小,差異顯著(P<0.05)。結(jié)論:依托咪酯乳劑復合瑞芬太尼全憑靜脈麻醉在介入治療腦動脈瘤中應(yīng)用效果顯著,對患者動脈壓以及心率的影響較小,可在臨床推廣應(yīng)用。
【關(guān)鍵詞】 依托咪酯;瑞芬太尼;丙泊酚;腦動脈瘤
【中圖分類號】
R181.3+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7-252-02
腦動脈瘤是指腦內(nèi)局部動脈壁發(fā)生的病變,動脈壁易發(fā)生破裂出血,致死率及致殘率較高,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針對該病臨床多采用介入治療,其是在數(shù)字血管減影造影機的指導下進行動脈瘤填塞的方式,安全性高、不良反應(yīng)小,效果較為顯著。但該手術(shù)對麻醉的要求較高。本研究就就依托咪酯和丙泊酚聯(lián)合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進行了對比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2-2018年3月來我院接受介入治療的78例腦動脈瘤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jīng)臨床檢查確診,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署合作同意書,排除肝腎功能障礙及精神疾病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為39例。對照組39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9例,年齡26-68歲,平均年齡(48.21±5.57)歲。觀察組39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28-67歲,平均年齡(49.54±6.0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在術(shù)前禁食禁水,在進入手術(shù)室之后給予各項檢測,于患者左上肢建立靜脈通路,在麻醉誘導之前快速輸入5ml/kg復方電解質(zhì)注射液,左側(cè)擾動脈穿刺監(jiān)測動脈血壓,連接麻醉監(jiān)護儀檢測 BIS 值。觀察組患者采用50μg/kg咪達唑侖、0.6mg/kg舒芬太尼、0.2mg/kg羅庫溴銨、0.4-0.8mg/kg依托咪酯乳劑進行麻醉誘導,麻醉維持選擇0.6-1.2mg/(kg·h)的咪達唑侖;對照組患者采用50μg/kg咪達唑侖、1mg長托寧、0.02mg/kg芬太尼、4-8mg/kg丙泊酚進行麻醉誘導,麻醉維持選擇2-4mg/(kg·h)的丙泊酚。兩組在上述藥物使用基礎(chǔ)上均使用40-80mg/(kg·h)靜脈持續(xù)泵注。術(shù)后停藥,給予0.5mg 阿托品拮抗麻醉中使用的肌松藥,在符合拔管指征后常規(guī)拔管,蘇醒后送入病房。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喚醒時間、拔管時間、定向力恢復時間以及兩組治療前后平均動脈壓、心率的變化。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系統(tǒng)對本次研究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以P<0.05顯示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觀察兩組喚醒時間、拔管時間、定向力恢復時間比較
對照組39例,用藥后平均喚醒時間為(10.78±4.97)min,拔管時間為(13.49±3.54)min,定向力恢復時間為(16.57±5.04)min;觀察組39例,用藥后平均喚醒時間為(18.34±7.04)min,拔管時間為(20.24±6.41)min,定向力恢復時間為(25.87±5.41)min;結(jié)果顯示,對照組喚醒時間、拔管時間以及定向力恢復時間明顯短于觀察組,差異顯著(P<0.05)。
2.2 兩組兩組治療前后平均動脈壓、心率變化
對照組39例,治療前平均動脈壓為(124.67±7.84)mmHg,心率為(84.87±10.97)次/min;治療后平均動脈壓為(111.97±8.21)mmHg,心率為(74.74±9.54)次/min;觀察組39例,治療前平均動脈壓為(124.73±8.01)mmHg,心率為(85.61±10.17)次/min;治療后平均動脈壓為(123.97±9.21)mmHg,心率為(83.82±10.21)次/min;結(jié)果顯示,兩組治療前平均動脈壓、心率無顯著差異,治療后觀察組的變化較對照組小,差異顯著(P<0.05)。
3 討論
腦動脈瘤介入手術(shù)屬于微創(chuàng)的治療方式,其療效顯著,對患者的傷害較小且不良反應(yīng)較低。其在治療過程中易出現(xiàn)動脈壁突然破裂的情況,因此患者血流動力學的穩(wěn)定至關(guān)重要,為此需要保證麻醉用藥的安全性。全憑靜脈麻醉是指在靜脈麻醉誘導后復合使用多種阿片類鎮(zhèn)痛藥物,通過調(diào)控給藥速度及劑量來控制血流動力學變化,具有誘導迅速、患者疼痛輕、蘇醒快等特點。臨床常用的靜脈全身麻醉藥物有丙泊酚及依托咪酯,前者屬于一種新型的靜脈麻醉藥物,其起效及退效都比較快,可有效保護缺血組織再灌注損傷,但易引起患者體內(nèi)血流動力學的變化,對于維持患者生命體征的穩(wěn)定效果不佳。后者是一種強效的非巴比妥類催眠麻醉藥,其不具備鎮(zhèn)痛作用,靜注后一次臂腦循環(huán)起效,重復給藥無蓄積現(xiàn)象,對患者影響較小,主要用于全憑靜脈的麻醉誘導。瑞芬太尼在則是人工合成的阿片受體激動劑,其在進入人體內(nèi)1分鐘左右就能達到血腦平衡,鎮(zhèn)痛效果明顯。為探討這兩種麻醉藥物復合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本研究對接受介入治療的78例腦動脈瘤患者分別兩組進行對比分析,結(jié)果顯示,對照組喚醒時間、拔管時間以及定向力恢復時間明顯短于觀察組,差異顯著(P<0.05)。兩組治療前平均動脈壓、心率無顯著差異,治療后觀察組的變化較對照組小,差異顯著(P<0.05)。綜上所述,依托咪酯乳劑復合瑞芬太尼全憑靜脈麻醉在介入治療腦動脈瘤中的麻醉效果更為明顯,但相對蘇醒時間較長,可在臨床中推廣應(yīng)用。
參考文獻
[1] 李建平,陳森林,蔡青.依托咪酯乳劑復合瑞芬太尼全憑靜脈麻醉的臨床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6,22(18):132-133.
[2] 白瑤,洪飚,劉玉琴.丙泊酚注射液與依托咪酯脂肪乳注射液的配伍穩(wěn)定性研究[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6,13(02):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