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艷
【摘 要】目的:探究腫瘤化療患者PICC置管后常見并發(fā)癥原因及其護理對策。方法:隨機抽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接收并予以化療治療的PICC置管腫瘤患者74例,對其治療期間并發(fā)癥情況予以記錄分析,并針對并發(fā)癥提出相應護理干預對策。結果:本研究患者治療期間發(fā)生穿刺點滲血5例、導管堵塞1例、靜脈炎2例、導管脫落2例。結論:在腫瘤化療期間患者PICC置管后可出現(xiàn)一系列并發(fā)癥及不良事件,因此在護理過程中應予以預防措施,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關鍵詞】腫瘤;化療;PICC置管;并發(fā)癥;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5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6--02
PICC靜脈置管化療期間具有可反復、留置時間長、可間斷應用等優(yōu)點。且在置管期間可不對患者活動進行嚴格限制,因此對其生活及工作均無較大影響,屬于安全、便利且有效的靜脈治療方式,可進一步提升患者滿意度及生活質量[1]。但就實際情況而言,PICC置管依舊存在一定危險,易出現(xiàn)導管脫落、靜脈炎等嚴重并發(fā)癥,因此可在患者治療期間實施護理干預,以確保治療效果。本研究主要探討腫瘤化療患者PICC置管后常見并發(fā)癥原因及其護理對策,現(xiàn)將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接收并予以化療治療的PICC置管腫瘤患者74例,對其治療期間并發(fā)癥情況予以記錄分析,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35例,年齡47-81歲,平均年齡(63.50±17.50)歲;疾病類型:淋巴癌5例、食管癌12例、乳腺癌11例、腸癌9例、肺癌20例、胃癌17例;72例患者一次置管成功,一次置管成功率為72/74(97.30%);患者導管留置時間為40-200d,平均留置時間(120.50±79.50)d;患者及家屬同意并簽訂知情同意書,及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針對不同并發(fā)癥,予以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
1.3 觀察指標 對其治療期間并發(fā)癥情況予以記錄分析,并針對并發(fā)癥提出相應護理干預對策。
2 結果
本研究患者治療期間發(fā)生穿刺點滲血5例(6.76%)、導管堵塞1例(1.35%)、靜脈炎2例(2.70%)、導管脫落2例(2.70%),穿刺點滲血發(fā)生幾率較高,所有患者經后續(xù)治療后均有效好轉,未出現(xiàn)其余嚴重并發(fā)疾病。
3 討論
3.1 穿刺點滲血 原因:穿刺點滲血一般出現(xiàn)在穿刺后1月內,主要原因為患者穿刺點局部受到壓迫后止血壓力不足,或患者穿刺肢體活動過于頻繁?;熎陂g患者出現(xiàn)凝血功能障礙等,易引發(fā)出血。護理對策:在置管前對患者機體情況予以充分評估,對其凝血功能功能等進行了解。穿刺結束后使用無菌紗布予以覆蓋,在采用醫(yī)用彈力繃帶止血。穿刺結束后囑咐患者5d內避免大幅度活動,或過度用力。若患者滲血較多,在必要時可給予少量凝血酶。
3.2 導管堵塞 原因:若導管出現(xiàn)完全堵塞可知是封管方式與沖管方式不規(guī)范導致,或護理人員定期對導管予以維護,導致導管變形、扭曲,藥物出現(xiàn)沉淀現(xiàn)象,進一步可導致導管錯位,出現(xiàn)贅生物,若導管為部分堵塞,主要由于導管尖端產生纖維鞘包裹所致。若導管內部出現(xiàn)纖維鞘包裹可對輸液速度造成影響,還可促進細菌滋生,在導管沖洗操作時細菌會進入人體,進行血液循環(huán),若導管兩側均在纖維鞘包裹可導致藥物外溢現(xiàn)象。護理對策:輸液期間仔細觀察藥物流速,確保藥流順暢,避免導致出現(xiàn)曲折、扭曲等情況。在應用粘稠度較高的藥物后,需及時對導管進行沖洗后在作封管促操作。患者治療期間每周需至少沖洗導管一次。若導管的發(fā)生呢過堵塞,可使用注射器回抽,將凝血塊吸出,保持導管順暢。
3.3 靜脈炎 原因:①血栓性靜脈炎:血管大小與導管型號不符,或護理人員在哎穿刺操作時封管方式不規(guī)范所致。②機械性靜脈炎:其屬于無菌炎癥,在穿刺后3d后發(fā)生率較高,與以下因素均具有重要關聯(lián)。其一患者頭靜脈由上至下逐漸變細,存在較多靜脈瓣,且易受外部因素影響;置管后導管在血管內反復移動所致;護理人員穿刺技術不成熟或多次穿刺、穿透血管;惡性腫瘤晚期患者靜脈壁修復能力及抵抗能力均較弱;置管前患者穿刺肢體或部位運動過量,后續(xù)活動過多的導致導管與血管擔負摩擦,使得血管內膜受到損傷[2]。護理對策:在正式置管前對患者血管情況予以有效評估,一般情況下均選擇右側路徑,因該路徑彎曲較少、長度相對較短。在實際操作時可有效避免對血管內膜造成損傷;在操作時護理人員速度不宜過快,應勻速進行,在送管時若感受到阻力,不可強行送管,應對造成阻力的原因進行評估,尋求有效的解決措施。護理人員需告知患者置管5d內需避免置管部位過度活動,以降低靜脈炎發(fā)生幾率。
3.4 導管脫落 原因:患者活動頻繁、活動幅度過大,護理人員操作不規(guī)范,未對導管予以有效胡定固定等。護理對策:護理人員對自身操作能力進行有效提升,冰渣在置管結束后,及時告知患者避免置管部位過多活動,在日常生活中可穿寬松衣物,或使用護膝等物品對穿刺部位予以保護。
綜上所述,PICC置管雖在一定程度上為腫瘤化療患者提供了有效治療方式,且降低了治療難度,緩解了持續(xù)靜脈穿刺所帶來的疼痛,確保了治療安全,但在治療期間還需注重導管的保護,避免并發(fā)癥發(fā)生。
參考文獻
馬俊麗. 腫瘤化療患者PICC置管后常見并發(fā)癥的原因及護理對策[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16, 16(80):256-257.
宮新玲, 姜麗燕, 劉玲玲. 腫瘤化療患者PICC置管后常見并發(fā)癥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探討[J]. 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 2016, 8(10):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