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俠平 蘇林紅 歐陽欽
原發(fā)性膽汁性膽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又名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是一種緩慢進展的、自身免疫紊亂相關(guān)的慢性膽汁淤積性肝病,血清學檢查多個抗體尤其是抗線粒體抗體M2型(AMA-M2)陽性,肝功能異常以堿性磷酸酶(ALP)、γ丙氨酰轉(zhuǎn)移酶(γGT)、黃疸升高為主,免疫球蛋白M(IgM)多下降,最終部分患者可進展至肝硬化失代償期或肝衰竭[1]。熊去氧膽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是目前治療PBC的一線藥物,但多個研究指出約三分之一PBC患者對UDCA應答不佳,且加大UDCA劑量也不能增加療效[2]。UDCA應答不佳的PBC患者,肝衰竭及肝移植率將顯著提高,此類患者的補救治療措施的選擇尤為重要。PBC多伴有脂質(zhì)代謝異常,故本研究選用非諾貝特聯(lián)合UDCA治療UDCA應答不佳PBC患者,并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分析與總結(jié)。現(xiàn)報道如下。
表1 兩組原發(fā)性膽汁性膽管炎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血脂比較
表1 兩組原發(fā)性膽汁性膽管炎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血脂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ALT:谷丙轉(zhuǎn)氨酶;AST:谷草轉(zhuǎn)氨酶;ALP:堿性磷酸酶;γ-GT:γ 丙氨酰轉(zhuǎn)移酶;TBIL:總膽紅素;TC:總膽固醇;TG:甘油三酯;對照組采用一般治療,并口服熊去氧膽酸,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chǔ)上加用非諾貝特膠囊
組別治療組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n ALT(U/L)AST(U/L)ALP(U/L) γ-GT(U/L)TBIL(umol/l)TC(mmol/L)TG(mmol/L)15 74.50±38.27 32.32±17.69*△84.24±46.37 42.32±23.94*△283.33±79.31 134.08±29.67*△262.42±168.48 98.08±78.34*△48.32±28.92 31.06±17.68 6.12±1.54 3.23±1.16*△2.70±0.88 1.36±0.42*△15 62.36±33.67 36.25±18.48 74.67±36.86 52.75±37.75 262.87±84.25 158.58±72.30*206.68±146.12 110.83±53.83*52.48±32.89 47.45±36.13 6.37±2.40 5.03±1.68 2.21±1.32 1.78±1.04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浙江省溫州市中醫(yī)院肝病科門診及病房診治的UDCA應答不佳的PBC患者30例,均為肝硬化代償期,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15例。本研究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患者及家屬自愿參加本實驗,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入組、排除標準 入組標準:診斷符合美國肝病協(xié)會(AASLD)2009年制定的PBC診斷指南標準[3],曾口服UDCA最少1年,仍未符合巴黎標準I[4],診斷為UDCA應答不佳者。排除標準:(1)肝硬化失代償期,肝衰竭,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損害,肝臟惡性腫瘤;(2)資料不全,不配合隨訪,依從性差;(3)嚴重心肺腎功能不全或精神障礙患者;(4)近1個月內(nèi)使用其它藥物治療PBC,影響試驗結(jié)果的患者;(5)對試驗所用的藥物過敏的患者。
2.1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一般治療,即戒煙、戒酒,清淡飲食,適當休息,避免重體力勞動及避免服用損肝藥物。對照組給予口服UDCA(商品名:優(yōu)思弗,規(guī)格:250mg,批號H20100502,德國Losan Pharma 1GmbH制藥公司),按體質(zhì)量1次10mg/kg,分2~3次口服。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chǔ)上,加用非諾貝特膠囊(商品名:非諾貝特,規(guī)格:160mg,批號H20059148,上海愛的發(fā)制藥有限公司),1次160mg,1天1次,口服。療程共6個月。
2.2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治療前后的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血脂、肌酸激酶、免疫球蛋白M(IgM)、γ球蛋白比例等。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的觀察,如嚴重肝功能不全、肌肉酸痛、胃腸功能紊亂、皮疹等。
2.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或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nèi)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治療組男3例,女12例;年齡 37~72 歲,平均(53.77±11.58)歲;病程 3~8年,平均(5.62±1.76)年;合并高脂血癥 10例。對照組男 1例,女 14例;年齡 42~68歲,平均(55.25±6.50)歲;病程 4.6~9 年,平均(5.62±1.76)年;合并高脂血癥1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3.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血脂比較 治療后,對照組 ALP、γGT 有改善(P<0.05);治療組谷丙轉(zhuǎn)氨酶(ALT)、谷草轉(zhuǎn)氨酶(AST)、ALP、γGT、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均明顯下降(P<0.05),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總膽紅素(TBIL)較治療前有下降,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IgM與γ球蛋白比例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IgM與γ球蛋白比例相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IgM與γ球蛋白比例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IgM與γ球蛋白比例比較
注:IgM:免疫球蛋白M;對照組采用一般治療,并口服熊去氧膽酸,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chǔ)上加用非諾貝特膠囊
組別治療組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例數(shù)15 IgM(g) γ球蛋白比例(%)2.83±1.3 2.53±1.24 21.96±1.99 20.23±2.79 15 4.78±2.97 4.43±2.93 23.90±2.14 21.59±2.99
3.4 安全性評價 本研究共納入30例患者,均按要求完成治療,治療組1例患者因運動后出現(xiàn)肌酸激酶輕度升高,無明顯肌肉酸痛,休息后復查降至正常。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常規(guī)、腎功能均無明顯異常,不良反應發(fā)生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PBC患者淤積的細胞毒性膽汁酸會引起肝細胞增殖、損傷,最終導致肝細胞凋亡、膽汁性纖維化、肝硬化[5]。其治療目的是逆轉(zhuǎn)損傷膽管炎癥,緩解癥狀,減輕生化學異常,阻止疾病的進展。UDCA是PBC的推薦用藥,作用機制有以下幾點:(1)降低膽汁酸的毒性,減少膽管上皮細胞中疏水性膽汁酸的濃度;(2)刺激膽汁酸和膽汁分泌;(3)誘導膽汁酸的細胞凋亡,保護肝細胞[6]。但臨床仍有部分患者對UDCA應答不佳,病情快速惡化進展,補救方案如何選擇成為當前研究熱點。
非諾貝特是常見降脂藥,是人工合成的過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體α(PPARα)的配體,作用機制涉及到各種脂質(zhì)和蛋白表達的調(diào)節(jié),包括(1)激活PPARα,增加磷脂進入膽汁,減少疏水性膽汁酸的細胞毒性,減少膽管上皮細胞的破壞,從而減輕炎癥,保護肝細胞[7];(2)下調(diào)膽固醇7α羥化酶(膽汁酸合成的限速酶),影響膽汁酸的代謝;(3)使血漿INF-γ、TNF-α水平及CRP含量明顯下降[8],發(fā)揮抗炎功效;(4)通過自噬途徑的銜接蛋白p62誘導Keap1的降解和 Nrf2 活化,抗氧化應激[9];(5)降低 IL-1β 誘導中性粒細胞趨化因子(IL-8和ENA-78)的產(chǎn)生,發(fā)揮抗炎作用[10]。
本研究結(jié)果中,對照組ALP、γGT下降,考慮與療程延長,UDCA持續(xù)作用,影響膽汁酸代謝、調(diào)節(jié)肝臟免疫從而發(fā)揮療效有關(guān);治療組ALT、AST、ALP、γGT、TC、TG 均明顯下降(P<0.05),考慮與非諾貝特減輕細胞炎癥、抗氧化、調(diào)節(jié)脂質(zhì)代謝有關(guān),TBIL較前有下降,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此研究中,兩組患者治療前后IgM、γ-球蛋白比例改善均不明顯,可能因療程較短,免疫調(diào)節(jié)功能未能完全顯效,仍需繼續(xù)監(jiān)測。
綜上所述,對UDCA應答不佳PBC患者而言,聯(lián)合非諾貝特治療療效優(yōu)于繼續(xù)UDCA單藥治療。但仍待臨床進一步擴大病例數(shù)及延長治療時間加以證實。此外,能否早期就選擇非諾貝特聯(lián)合UDCA治療PBC患者,早期聯(lián)合能否提高應答率,這些都值得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