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陽先 商艷萍
[摘要]目的 探討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在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40例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入院時間先后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7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方法,實驗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加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比較兩組的護理效果。結果 兩組給予不同的護理措施干預后,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3.14%,高于對照組(78.57%)(P<0.05);實驗組的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且實驗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護理中介入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可有效地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早期康復護理干預;高血壓性腦出血;功能恢復
[中圖分類號] R473.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9)4(b)-0249-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A total of 140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7 to June 2018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 The control group (70 cases)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methods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70 cases) was given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he different intervention of different nursing measure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3.14%,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8.57%) (P<0.05), the scores of daily living ability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nursing of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daily living ability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which is worthy of widespread application in clinic.
[Key words]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Functional recovery
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壓力也越來越大,作息及飲食不規(guī)律不均衡而導致的高血壓疾病越來越普遍[1]。高血壓最嚴重的并發(fā)癥就是高血壓性腦出血,其發(fā)病率高、致殘率高、后遺癥發(fā)生率及死亡率也高,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質(zhì)量[2]。目前針對高血壓性腦出血的主要護理常規(guī)是臥床休息、維持呼吸道通暢、吸氧、鼻飼、對癥治療、預防并發(fā)癥及病情的觀察等,卻忽視了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后遺癥的康復。對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越早介入康復護理干預其療效越顯著[3],并減少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質(zhì)量。為了探討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本研究比較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干預與常規(guī)護理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40例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高血壓性腦出血診斷標準;②所有患者均意識清醒、有吞咽功能障礙、語言功能障礙等高血壓性腦出血偏癱患者。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心、肝、腎、肺等嚴重原發(fā)病;②有明顯意識障礙患者;③合并有聽力障礙、聾啞患者、精神疾病患者等無法配合本研究。按入院時間先后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70例。對照組中,男47例,女23例;年齡48~78歲,平均(61.5±6.4)歲;入院時巴氏(Barthel)指數(shù)評分(56.82±6.93)分;病程1個月~3年,平均(2.50±1.15)年。實驗組中,男48例,女22例;年齡49~82歲,平均(62.5±6.8)歲;入院時Barthel指數(shù)評分(57.66±7.29)分;病程1個月~4年,平均(2.45±1.17)年。兩組的年齡、性別、日常生活能力、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后實施,所有患者均知曉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包括臥床休息、保持安靜,吸氧、鼻飼、控制血壓,控制腦水腫,降低顱內(nèi)壓等對癥治療,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病情變化情況,及時清理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定時為患者翻身,指導患者咳嗽、拍背,預防深靜脈血栓、吸入性肺炎、壓瘡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做好心理護理。實驗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措施,主要措施如下。
1.2.1肢體功能護理 患者由于長時間臥床,肌肉沒有條件運動和刺激,逐漸產(chǎn)生肌肉萎縮,有些患者可能連最基本的自我控制能力都沒有,如無法自己翻身,長時間沒有改變體位,會讓局部皮膚受壓,缺氧,出現(xiàn)壓瘡。因此強化患者的肢體功能,幫助患者康復,對患者肢體功能進行一系列的康復護理尤其重要。如在早期協(xié)助患者做好偏癱肢體的良肢位擺放相當重要。仰臥位時,將患者患側(cè)肩胛骨向上向外托出,并在患側(cè)肩下方墊置軟墊,肩胛骨保持前伸,患側(cè)上肢平放在體位枕上,上臂外展、肘、腕關節(jié)伸直,掌心向上,手指伸展?;紓?cè)下肢可用大浴巾卷成卷,墊于大腿至小腿外側(cè)。穿踝足矯形器,預防足下垂導致跟腱攣縮?;紓?cè)臥位及健側(cè)臥位,均按照良肢位的擺放方法擺放。每2小時幫患者翻身更換體位1次,并檢查受壓皮膚情況。家屬或陪護可在康復治療師的指導下對患者的四肢肢體進行被動運動,2~3組/d,每組30 min?;顒禹樞蚴窍茸鼋?cè),后做患側(cè),從大關節(jié)到小關節(jié)循序漸進?;颊咭部芍饾u練習握拳、伸手等動作,待患者病情穩(wěn)定,應盡早開始坐位訓練,利用可調(diào)式斜床或搖高床頭將患者上身及頭部抬高,從30°逐漸增加到90°直坐位?;颊呱眢w情況允許下可指導患者在臥位下或坐位下練習上肢的控制功能,如Bobath握手上舉后并向左右擺動、聳肩、患側(cè)上肢負重、肘伸直下肩前屈訓練等。下肢進行被動伸展運動,慢慢到下肢的踝關節(jié)、膝關節(jié)主動運動,如橋式運動、臥位下屈髖屈膝擺動雙膝、踝背伸、屈膝及下蹲訓練?;颊咧w功能有一定的恢復后可指導患者進食、洗澡、修飾、穿衣、控制大、小便、如廁、床椅轉(zhuǎn)移、活動、上下樓梯等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4-7]。
1.2.2大便護理 多數(shù)患者由于長期臥床,運動量不足,腸胃蠕動減弱,極易出現(xiàn)便秘[8]。針對便秘的護理,患者進行養(yǎng)成按時排便的訓練,形成定時排便的規(guī)律性;并且配合食療來解決。讓患者食用膳食纖維,幫助腸胃消化。但有些患者可對食療無明顯效果,針對直腸排便遲緩的患者,可采用遲緩性大腸訓練方法;針對直腸排便出現(xiàn)宿便失禁的患者,可采用反射性大腸訓練方法;通過以上兩種腸道康復護理訓練方法來幫助患者減少便秘及大便失禁的發(fā)生。
1.2.3吞咽護理 患者受腦出血影響,在吞咽功能上有一定的問題,首先進行早期吞咽障礙篩查[9-10],對有意識障礙的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留置鼻飼管。對神志清醒、病情穩(wěn)定有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給予適量的流質(zhì)飲食,采用間歇性經(jīng)口(鼻)插管喂食。對進食中易發(fā)生嗆噎的患者,指導其進行吞咽功能訓練。通過口腔周圍肌肉的運動訓練、寒冷刺激法(用棉棒刺激軟腭部),吞咽醫(yī)療操等方法來恢復患者的吞咽功能。在沒有咀嚼、吞咽功能障礙、無嗆噎的情況下,再進行飲食訓練。在飲食訓練中應選取流食和易消化的食物。
1.2.4語言功能訓練 當患者病情穩(wěn)定時可行語言功能訓練。日常語言功能訓練中包括口形訓練、聽理解訓練、口語表達訓練、閱讀理解訓練、書寫訓練等。首先指導患者行唇、舌功能及單字音節(jié)的發(fā)音訓練,2組/d,每組30 min,從字到詞,再到短句和長句,循序漸進地練習。也可根據(jù)電視或電臺語言節(jié)目練習語言表達,鼓勵患者開口講話,即使講得不清晰或不流利,也給予表揚和鼓勵,以增強患者的自信心[11-12]。
1.2.5小便護理 多數(shù)患者會出現(xiàn)泌尿系統(tǒng)問題,最常見的是無法控制尿液排放,或有部分尿液無意間遺漏,如果不及時清潔,患者極易因尿液影響而產(chǎn)生細菌感染。因此每天除常規(guī)護理外,對尿失禁患者,應盡早行排尿訓練,如盆底肌肉訓練、尿意習慣訓練、激發(fā)技術等康復訓練,使患者保持規(guī)律排尿,減少泌尿系感染率,保護腎臟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1.2.6心理護理 在住院期間,心理護理是必不可缺少的。早期患者會否認、怨恨、不接受;后期則會急于求成;還有些患者會出現(xiàn)失望、悲觀、焦慮、沮喪、抑郁情緒[13]。因此,心理護理在整個康復過程中相當重要。先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建立良好醫(yī)患關系。采用心理安慰、啟發(fā)、疏導、暗示、支持等心理技術,以及開展集體座談,同類病友現(xiàn)身說法和娛樂活動等,及時給予患者心理安慰。責任護士與患者共同制定切實可行的康復目標,督促指導患者訓練,使患者不斷進步,增強康復信心,積極參與自我康復訓練。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采用Barthel指數(shù)評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根據(jù)Barthel指數(shù)計分,將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分為良、中、差三級。Barthel指數(shù)計分項目包括進食、洗澡、修飾、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如廁、轉(zhuǎn)移(床椅)、活動(步行)、上下樓梯。總分100分,總分≤40分,表示差,為重度依賴,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完全依賴他人完成;總分41~60分,表示中,為中度依賴,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大部分依賴他人完成;總分≥61分,表示良,為輕度依賴,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少部分依賴他人完成[13]。患者分數(shù)越低,代表日常生活能力障礙越嚴重,反之則表明其日常生活能力越好。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主要包括深靜脈血栓、吸入性肺炎、壓瘡、泌尿系感染等。
效果判定標準?;颊咦≡?周期間,分別觀察并記錄兩組的Barthel指數(shù)計分情況為護理效果評價提供依據(jù)。分析兩組Barthel指數(shù)計分結果將其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顯效、有效和無效。評分≥61分,為輕度功能缺陷,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后效果明顯改善,達到顯效程度,為顯效;評分41~60分,為中度功能缺陷,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后效果存在改善,但未達到顯效程度,為有效;評分≤40分,為嚴重功能缺陷,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后效果無明顯改善,各方面情況不佳,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并發(fā)癥發(fā)生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護理總有效率的比較
實驗組護理總有效率(93.14%,65/70),顯著高于對照組(78.57%,55/7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Barthel指數(shù)評分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比較
不同護理措施干預后,實驗組Barthel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3討論
高血壓性腦出血是高血壓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由于高血壓病導致腦底的小動脈發(fā)生病理性變化,最突出的表現(xiàn)是在腦底小動脈的管壁上發(fā)生玻璃樣或纖維樣變性和局灶性出血、缺血和壞死。當情緒激動、過度腦力與體力勞動或其他因素引起血壓劇烈升高,導致已病變的腦血管破裂出血所致。其發(fā)病率、致殘率、后遺癥發(fā)生率極高,是一種危害人類身體健康的常見全球性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質(zhì)量。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給予不同的護理措施干預后,實驗組的臨床總有效率(93.14%)顯著高于對照組(78.57%)(P<0.05),實驗組Barthel指數(shù)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實驗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的護理應當盡早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的主要目的是幫助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有效的恢復,有效地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減少對家人的依賴,更好地回歸家庭、回歸社會[14-15]。
綜上所述,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在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中應用,既有利于患者的肢體功能、吞咽功能、語言功能、大小便、心理等日常生活方面的康復,也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對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有重要意義,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陳愛清,陳妙霞,胡細玲,等.腦出血術后患者早期康復治療的效果觀察[J].現(xiàn)代醫(yī)院,2015,15(8):88-89,91.
[2]李莉.康復護理干預在高血壓腦出血后遺癥患者中的應用[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5,13(32):126-127.
[3]孫耀霞,周艷偉,常田田,等.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肢體功能恢復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6,19(9):132-133.
[4]李超,宋志悅,吳丹,等,早期康復治療對高血壓腦出血患預后影響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35):72-73.
[5]陳凱玲.綜合康復護理在針灸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后肢體偏癱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7):11-13.
[6]萬寶珍,徐雪梅.高血壓腦出血后肢體偏癱患者早期肢體康復訓練及護理效果觀察[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5,7(33):45-46.
[7]王天舒,謝玉環(huán),相艷艷,等.高血壓腦出血術后早期康復訓練介入的療效觀察[J].安徽醫(yī)藥,2016,20(9):1797-1800.
[8]李秋玲,張文文,雷海優(yōu).腦梗死患者便秘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13(10):111-112.
[9]柏慧華,姚秋近,祝曉娟,等.腦出血患者術后早期吞咽障礙篩查及康復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學,2013,48(4):299-301.
[10]王海英,譚媛,李麗嬋,等.循證護理對高血壓性腦出血并吞咽障礙患者護理的影響[J].中外醫(yī)療,2010,30(17):168-169.
[11]覃壯玲,劉宏艷,張莉紅,等.運動想象療法在高血壓腦出血術后運動性失語患者康復訓練中的應用[J].右江醫(yī)學,2017,45(6):683-685.
[12]蔡麗嬌.音樂療法在腦卒中運動性失語癥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6,22(8):1101-1103,1104.
[13]陳君霞,王慧梅,劉楊君,等.綜合護理干預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康復和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6,54(8):146-149,153.
[14]王國芳.早期康復護理措施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生存質(zhì)量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3,20(24):1304-1304.
[15]吳繁香.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早期康復護理的效果觀察研究[J].中外醫(yī)療,2015,34(36):136-138.
(收稿日期:2019-01-21 本文編輯:崔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