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文第 尹占軍
[摘要] 中醫(yī)文化與廉政文化同屬中華傳統(tǒng)文化范疇,是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代表和重要組成部分。中醫(yī)高等院校創(chuàng)新廉政文化內涵建設必須突出中醫(yī)特色,要從弘揚和傳承中醫(yī)文化入手,利用中醫(yī)文化與廉政文化目標一致、原則趨同、理念互通、方法契合等特點,借鑒中醫(yī)學的“天人合一”“治未病”“大醫(yī)精誠”和“生命至上”等理論思想及“三因制宜”“辨證論治”“司外揣內”等治病救人的診療方法,豐富和發(fā)展新時代下中醫(yī)院校廉政文化建設的工作模式和操作方法,創(chuàng)建風清氣正的育人環(huán)境,為黨和國家培養(yǎng)合格人才。
[關鍵詞] 中醫(yī)文化;中醫(yī)思想;廉政文化;高校內涵建設
[中圖分類號] G6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9)04(c)-0169-05
Promoting cultural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clean government innovat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FU Wendi1 YIN Zhanjun2
1.Research and Propagation Cent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150040, China; 2. Discipline Inspection Commissio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rbin 150040, China
[Abstract] The cul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culture of clean government both belong to the categor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hich are the representative and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excellent culture. It is necessary to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innovate cultural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clean government in higher institutions of Chinese medicine that is started from carrying forward and inheri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It makes 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istency of the goals of TCM culture and clean government culture, the convergence of principles, the communication of concepts and the correspondence of methods. The theories of "integration of nature and man"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virtual of great physician" and "life-paramountcy" and diagnostic treatment techniques such as "three causes and measures"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governing exterior to infer interior", etc are used for reference. We should enrich and develop the methods of work and operation modes of building a clean and honest culture in TCM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create a clean and honest education environment, and cultivate qualified talents for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oughts; Clean government cultur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廉政文化是以廉政為思想內涵、以文化為表現(xiàn)形式的一種文化,是人們關于廉政的知識、信仰、規(guī)范和與之相適應的行為方式、社會評價等總和[1]。中醫(yī)文化是中國人對生命、健康和疾病所特有的智慧成果和實踐概括,是中國人對人、自然和社會整體的、辨證的理解和認識,是中國人樸素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中華文化核心體現(xiàn)[2]。中醫(yī)文化與廉政文化有很多相似、相通和借鑒之處。通過弘揚中醫(yī)文化,吸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髓和營養(yǎng),可以豐富中國特色廉政文化內涵,創(chuàng)新廉政文化實踐。
1 新時代下我國廉政文化建設面臨的新形勢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以零容忍態(tài)度懲治腐敗,不斷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3]。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廉政文化建設要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還要不斷深化改革,多點突破。
1.1 我國廉政文化建設取得的成績
在廉政文化建設中,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結合國情,批判地繼承中國傳統(tǒng)廉政文化,形成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廉政文化架構[4],在理念上,提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實施民主監(jiān)督,從嚴治黨,艱苦奮斗和克己奉公等;在策略上,注重廉政文化的過程建設,要素建設和社會生態(tài)分析;在學術研究上,借鑒學科交叉和知識遷移理論,提出古代廉政思想、中外廉政文化比較與借鑒等,豐富、發(fā)展廉政文化既有理論和操作模式[5]。
1.2 我國廉政文化建設面臨的挑戰(zhàn)
我國廉政文化建設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但在理論研究、政策落實、方法創(chuàng)新、監(jiān)督實踐和宣傳教育等方面還有待機一步加強和完善。具體說,一是,廉政文化建設與制度建設脫節(jié),導致廉政文化形成的長期性與急功近利的目標間不統(tǒng)一;二是,廉政文化內在的價值觀與當前社會風氣不協(xié)調,主體與對象“錯位”,知行不一;三是,傳統(tǒng)的“官文化”與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不和諧,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度不高;四是,在學術研究方面臉譜化化、概念化,對廉政文化建設的理論構建、方法創(chuàng)新、評估體系等研究甚少[6]。
1.3 我國廉政文化建設發(fā)展的方向
近年來,國外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討腐敗發(fā)生學的文化因素和人性因素[7],從權力、現(xiàn)代化、體制改革和薪酬等視角開展廉政研究,可概括為,分權控權的政治文化,崇法守法的法制文化,平等自由的社會文化,宗教倫理的道德文化,公平競爭的經濟文化等[8]。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廉政文化建設需要我們學習、借鑒國外依法行政、民主執(zhí)政的先進廉政意識和責任意識以及公民的權利意識和監(jiān)督意識等,同時,也要防止對西方廉政文化盲目崇拜的新教條主義傾向[9],要堅決貫徹十九大報告提出的“破除一切不合時宜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吸收人類文明成果,構筑系統(tǒng)完備、科學規(guī)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3]。
2 中醫(yī)藥文化與高校廉政文化的通約性
中醫(yī)文化與廉政文化同屬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范疇[10]。中醫(yī)藥文化倡導“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審證求因”的思辨觀、“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預防觀和“標本兼治”的中和觀[11]與高校廉政文化提出的“教育是基礎,法制是保障,監(jiān)督是關鍵”[12]等內涵建設具有高度關聯(lián)性,與其目標、原則、理念、方法等高度契合。
2.1 目標一致
中醫(yī)主張“扶正祛邪、熟醫(yī)自檢”與廉政文化講求“懲惡揚善”,樹立“新風正氣”相一致。中醫(yī)認為,疾病發(fā)生就是正邪兩種力量互長及相互抗爭的過程。《素問遺篇·刺法論》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不足是疾病發(fā)生的內在根源。腐敗形成的機理與中醫(yī)學正邪理論相似。正氣好比黨的建設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反腐倡廉工作,抓得實、抓得牢,抓得到位,正氣就充足,歪風邪氣就會被人們所唾棄,就沒有了生存和發(fā)展的土壤。學校各部門正氣充盈,就能夠抵擋一切不正之風和腐敗因素的干擾,辦好黨和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
2.2 原則趨同
中醫(yī)提倡“整體觀”和“辯證論治”與廉政文化中“講大局”和“區(qū)別對待”相統(tǒng)一。中醫(yī)認為,同一疾病在不同的發(fā)展階段,可以出現(xiàn)不同的證型;而不同的疾病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又可能出現(xiàn)同樣的證型,因此,在治療疾病時就可以分別采取“同病異治”或“異病同治”的原則[13]。高校廉政文化建設中表現(xiàn)出的問題和形式多種多樣,但問題的核心和實質是統(tǒng)一和一致的,加強高校廉政建設可以借鑒中醫(yī)“同病異治”“異病同治”思想,抓住問題實質和核心,辯證施治,這樣才能政令暢達,協(xié)調一致,形成廉政文化建設的整體效果。
2.3 理念互通
中醫(yī)堅持“治未病”原則與廉政文化“防患未然,治病救人”醫(yī)理相通。中醫(yī)“治未病”的思想理論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后防復”。《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提出:“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體現(xiàn)著預防為主、防勝于治的基本原則和思想?!爸挝床 敝拔床∠戎?、固本強根”的防患性理念與黨風廉政建設中提出的“教育強根、制度固本”預防性理念相通;“治未病”之“祛邪防控、及時調理”的調理性理念與黨風廉政建設“懲防并舉、防微杜漸”控制性理念相同;“治未病”之“重病特治、嚴防反復”的治療理念與黨風廉政建設“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懲救并重理念一致[14]。
2.4 方法契合
中醫(yī)學以臨床望、聞、問、切四診和參為診療手段與高校廉政文化建設中的自檢、自警、自省、自律等“四自”運行手段相統(tǒng)一。高校廉政文化建設要始終堅持育人為本,教育強國的辦學理念,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在“望”上,要明確工作目標和要求,“護好頭”,保持頭腦清醒;在“聞”上,要學會傾聽,了解廉政建設情況,“擦亮眼”,認清廉福貪禍的道理;在“問”上,要俯下身子,舍下面子,尋求解決問題良策,“養(yǎng)好心”,始終慎權淡利;在“切”上,要找準學校廉政建設存在的問題癥結所在,對癥下藥,“邁開腿”,走好廉潔之路[15]。
3 運用中醫(yī)思想,創(chuàng)新高校廉政文化內涵建設
廉政文化建設是一項多層次、多領域、多對象的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16]。借鑒和運用中醫(yī)思想,從廉政文化建設的對象、目標、原則、措施、方法和評價等方面入手探索中醫(yī)理論與廉政文化建設的關聯(lián)性,貢獻中醫(yī)智慧,把握廉政文化體系構成要素,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推動廉政文化內涵建設。
3.1在工作目標上,要突出“天人合一”
《靈樞·刺節(jié)真邪》強調人“與天地相應,與四時相符,人參天地”?!饵S帝內經》認為,“天”作為獨立于人的精神意識之外的客觀存在與“人”作為具有精神意識的主體有著統(tǒng)一的本原、屬性和結構,遵循著共同的規(guī)律。“天人合一”包括天人相應、天人感應、天人合德等。它告訴我們人與天是一個整體,息息相通,息息相關,同心同體,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廉政文化建設的目標與黨和國家要求、人民群眾企盼、各級領導干部及人民群眾奮斗目標一致,努力方向一致,追求的效果一致,高校廉政文化建設也要體現(xiàn)“天人合一”。人才培養(yǎng)、教育教學等中心工作與學校廉政文化建設要和諧統(tǒng)一。
3.2 在工作對象上,要體現(xiàn)“蕓蕓眾生”
“蕓蕓”出自《老子》第十六章:“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氨娚背鲎浴抖Y記·祭義》:“眾生必死,死必歸土”。莊子也在《莊子·德充符第五》中說到:“人莫鑒于流水而鑒于止水,唯止能止眾止。受命于地,唯松柏獨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堯舜獨也正,在萬物之首。幸能正生,以正眾生”?!笆|蕓眾生”泛指世間眾多的普通人。廉政文化建設的對象是全社會的每個公民,覆蓋面廣,沒有死角,沒有特殊人群。高校廉政文化建設不僅要觸及學校機關及相關處室,還要涉及有關學術單位和服務部門,要使所有教職員工人人參與學校廉政文化建設,人人為學校廉政建設盡一份力量,不能有特殊人物和特殊人群。
3.3 在工作原則上,要貫徹“三因制宜”
三因主要指因人、因地、因時,見于《素問·五常政大論》《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素問·異法方宜論》《靈樞·五變》等篇。中醫(yī)認為,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與轉歸等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如時令氣候、地理環(huán)境、體質強弱、年齡大小等,尤其是患者個體的體質因素,對疾病的影響更大,因此,在治療疾病時,必須把這些因素考慮進去,對具體情況作具體分析,區(qū)別對待。高校廉政文化建設也要遵循因人、因地、因時等制宜原則,按照黨和國家對廉政建設的總體要求和部署,結合高校工作特點和實際,遵循教育規(guī)律和人才培養(yǎng)規(guī)律,按照黨和國家要求,因人、因地、因時開展工作。
3.4 在工作方法上,要用好“治未病”
“上醫(yī)治未病”最早源自于《黃帝內經》所說:“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中醫(yī)“治未病”理論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愈后防復”等三大主題。一是未病先防,治在未病之先。中醫(yī)主張“正氣內存,邪不可干”。強調人們在沒有患病的時候,要積極預防疾病的發(fā)生;二是既病防變,治在發(fā)病之初?;疾∫院?,要積極采取措施預防疾病加重,做到早診斷,早治療;三是除邪務盡,病愈防復。病愈或病情穩(wěn)定后,要注意預防復發(fā),時刻掌握健康的“主動權”[17]。中醫(yī)治未病思想與高校廉政文化建設高度契合,高校廉政建設,防止腐敗,猶如人患病、治病和康復保健等全過程,其思想、理念及治病原則與操作方法對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具有高度的關聯(lián)性和借鑒價值。
3.5 在工作手段上,要做到“辨證論治”
辨證論治是中醫(yī)最具特色的學術精髓,是中醫(yī)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是中醫(yī)學對疾病的一種特殊的認識和處理方法[18]?!氨孀C”就是分析、辨認疾病的證候,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質、部位以及邪正之間的關系,進而概括、判斷屬于何證;“論治”是根據(jù)辨證的結論,確立相應的治療方法,并選方用藥[19]。辨證和論治是診治疾病過程中相互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是中醫(yī)診療疾病的一大特色。高校廉政文化建設也要借鑒中醫(yī)的“辨證論治”思想,理清廉政要求和不廉界限,根據(jù)具體問題提出針對性解決辦法,辨證清晰、明了,論治才能準確、有效。
3.6 在工作措施上,要遵循“司外揣內”
《靈樞·外揣》曰:“故遠者,司外揣內,近者,司內揣外,是謂陰陽之極,天地之蓋,請藏之靈蘭之室,弗敢使泄也?!薄鹅`樞·本臟》曰:“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臟,則知所病矣?!薄兜は姆ā房偨Y說“欲知其內者,當以觀乎外;診于外者,斯以知其內。該有諸內者形諸外。” 司外揣內法,是指通過觀察事物外在表象,以揣測分析其內在狀況和變化的一種思維方法。高校廉政建設可以借鑒中醫(yī)這一思想,通過分析廉政與非廉政具體和典型表現(xiàn),探究其思想變化脈絡、行為根源和發(fā)展趨勢等,通過各種現(xiàn)象,分析問題根源所在,對癥下藥,治病救人。
3.7 在工作保障上,要推行“醫(yī)者仁心”
《孟子·離婁上》曰:“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於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南朝·梁)陶弘景《周氏冥通記》卷二曰:“涉乎仁心者必宜斷之以成性。”醫(yī)生要有慈悲同情之心,不避忌艱險,全心全意地去救護患者,這樣才能稱作百姓的好醫(yī)生。做廉政工作的人,也要有醫(yī)者的“仁心”,要從治病救人等廉政建設的本源出發(fā),對待犯錯誤的人要象對待患者一樣,對所犯的錯誤要按有關政策和要求嚴肅對待,同時,對待這些人也要在生活上關心愛護,在工作上不嫌棄他們,幫他們找準問題根源,真心幫助他們改正錯誤,而不是一味地以懲治為主,一棍子打死。
3.8 在工作修養(yǎng)上,要踐行“大醫(yī)精誠”
《大醫(yī)精誠》出自唐代孫思邈著作《備急千金要方》第一卷。“大醫(yī)精誠”論述了有關醫(yī)德的兩個問題:一是“精”,亦即要求醫(yī)者要有精湛的醫(yī)術,認為醫(yī)道是“至精至微之事”,習醫(yī)之人必須“博極醫(yī)源,精勤不倦”;二是“誠”,亦即要求醫(yī)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養(yǎng),以“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發(fā)“大慈惻隱之心”,進而發(fā)愿立誓“普救含靈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譽”“恃己所長,經略財物”?!按筢t(yī)精誠”明確地闡明了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醫(yī)生,不光要有精湛的醫(yī)療技術,還要擁有良好的醫(yī)德。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工作者在高校廉政文化建設上也要踐行“大醫(yī)精誠”精神,要做到廉政工作業(yè)務精湛的同時,也要個人品德高尚,把廉政對象當親人,把違紀、違規(guī)同志當患者,救人為先,育人為本,這樣才能在教職員工中樹立威信,學校廉政工作才能卓有成效。
3.9 在工作評價上,要倡導“生命至上”
“生命至上”就是指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以人為本、尊重生命是中醫(yī)醫(yī)德最重要的思想基礎和最突出的人文特征?!饵S帝內經》指出:“天復地載,萬物備悉,莫貴于人”。蕭綱《勸醫(yī)論》寫道:“天地之中,惟人最靈,人之所重,莫過于命”。唐代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強調“人命至重,有貴千金”。強調做為醫(yī)生一定要對生命高度尊重和倍加珍惜,須知人命關天和責任重大,決不可草率從事和等閑視之。提出要對所有的人予以關愛和尊重。高校廉政文化建設工作要以培養(yǎng)人、塑造人和發(fā)展人為根本,懲治是手段,是震懾,不是最終目的,挽救人才是廉政文化建設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廉政文化建設的最終目的就是使高校每名教職員工得到充分發(fā)展,培養(yǎng)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4 小結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20]。高校廉政文化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除了遵循自身政策要求和工作規(guī)律外,還要主動吸收其他領域的成功經驗和成熟理論為其所用,這樣才能豐富建設內涵,受到良好效果[21]。在新階段廉政文化建設中,要積極借鑒中醫(yī)文化的思維方法和道術仁理念,豐富、發(fā)展新時代廉政文化。
以中醫(yī)智慧為引領,豐富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思想。一是要堅持全員、全程和全方位的“以人為本”的“整體觀”,使廉政文化建設伴隨高校改革發(fā)展全過程;二是要貫徹“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愈后防復 ”預防為主的“治未病”思想,使廉政建設貫穿反腐倡廉各個階段;三是要落實因時、因地、因人的“道法自然”的“三因制宜”策略,治病是手段,救人才是最后目的,以反腐敗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zhí)著,推進高校廉政文化建設[22]。
以中醫(yī)思想為指導,創(chuàng)新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行動。一要“明德”。從理想信念入手,喚醒廉政自省,挖掘中醫(yī)文化中的醫(yī)乃仁術、大醫(yī)精誠等價值觀,培育廉政文化積極向上的價值體系;二要“明法”。從廉政文化制度建設入手,健全、完善新時代廉政文化創(chuàng)新準則和各項要求,遵循文化發(fā)展規(guī)律,以中醫(yī)“發(fā)皇古義,融會新知”精神,構建反腐倡廉制度體系;三要“明業(yè)”。從搭建文化平臺入手,豐富我國廉政文化形式,通過開展多層次、多角度、有新意的廉政文化活動,造聲勢、建陣地、樹典型,營造風清氣正的廉政文化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 張海娜,杜玉華.當前我國教育系統(tǒng)廉政文化建設的實證分析[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34(4):66-70.
[2] 傅文第.兼容并蓄豐富中醫(yī)藥文化內涵和實踐[N].中國中醫(yī)藥報,2017-12-13(03).
[3]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01).
[4] 李進宏.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機制構建[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2(4):539-542.
[5] 曲曉楠.廉政文化建設研究綜述[J].教育教學論壇,2014, 8(35):137-138.
[6] 蘇日沙,王勁松.關于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思考——以高校紀檢監(jiān)察“三轉”為視角[J].法制博覽,2016,31(3):40-42.
[7] 張震.國內外廉政文化及其建設研究綜述[J].生產力研究,2014,28(1):128-133.
[8] 江偉.中西廉政文化對比與互補[J].人民法治,2017,24(3):36-38.
[9] 秦馨.我國廉政文化建設現(xiàn)狀述評[J].廣西社會科學,2011,26(8):105-108.
[10] 孫光榮.黨風廉政建設要猛藥去疴、刮骨療毒[N].中國中醫(yī)藥報,2015-01-23(01).
[11] 孫光榮.反腐敗應扶正祛邪不能養(yǎng)癰遺患[N].中國中醫(yī)藥報,2015-01-16(01).
[12] 郝身沛,魏建克.論中國共產黨廉政文化理念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16,35(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