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穎華
內容摘要:陶淵明《飲酒(其五)》是山水田園詩的經(jīng)典代表作,其中“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重點詩句,是課堂的教學重點。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把這句詩所體現(xiàn)的“物我兩忘”“物我交融”和“以物觀物”教授給學生,但這是帶有道家哲學思想的美學概念,學生很難理解,甚至有時候教師本身也未必能參透。本教學設計視圖轉換視角,拋開傳統(tǒng)的教學“切口”,專注詩歌所傳遞的美學概念,讓學生真正理解這首詩的“真”之美。
關鍵詞:陶淵明 物我兩忘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了解詩眼、物我兩忘的中國傳統(tǒng)詩歌美學概念;2.學會判斷“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的詩歌;3.把握詩歌及其他類型文學作品的評價最高標準是“真”(即“物我兩忘”的境界)。
教學重難點:“物我兩忘”的審美概念與判斷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中華古典詩歌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瑰寶。今天就請同學們跟隨老師的步伐,進入古代詩歌的奇妙世界!
活動一
1.尋找心中的詩人
提問:說說你喜歡的詩人是誰,如果能吟誦一句你印象最深的詩句就更妙了。請用“我最喜歡
的詩,他的作品中我印象最深的句子是? ? ?”的句式說話。
(設計意圖:通過簡單回顧古代詩人及其經(jīng)典名句,營造古詩氛圍;通過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回答并吟誦名句,激發(fā)學習興趣。)
活動二
2.尋找中國第一大詩人
提問:中國排名前幾位的古代詩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陸游、陶淵明、曹操、李商隱等,請你猜猜這中間世公認排名第一的詩人,是無爭議的第一人哦!(展出問卷星二維碼,讓學生掃碼投票)
預設:大部分學生會選擇李白與杜甫,教師揭曉答案——“陶淵明”。
(設計意圖:用掃問卷星二維碼的方式讓學生投票,比用課堂舉手的方式更高效,且大大提高學生投票參與度,解決了堂上很多學生不愿意舉手表達立場的問題;設置讓學生大跌眼鏡的答案,可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探索答案的熱情。)
為什么陶淵明能排在“古代詩人榜”的榜首呢?讓我們從他的經(jīng)典作品《飲酒(其五)》中去尋找答案。
活動三
1.齊讀詩歌,感受詩歌的味道。
提問:如果用一兩道菜品來形容這首詩,你覺得會是哪道菜?(教師PPT上展示菜品選項,學生可從選項中選擇,也可以另外說菜品。)
預設:陶淵明這首詩像是清淡口味的菜品,比如清蒸豆腐,水煮白菜。雖淡,但卻不是淡而無味,是淡中有原味。有點像廣東人對白切雞的最高評價是——“這雞有雞味!”
(設計意圖:讓中職學生說出“沖淡”“恬淡”等表示詩味的詞是有困難的,即便少數(shù)能說出,也未必是真正“品”到了詩味。本環(huán)節(jié)運用類似“通感”的手段,讓學生用菜品比喻陶詩,直觀生動,由淺入深。)
2.詩人簡介
陶詩為什么這么清淡呢?可能因為太窮了,吃得很寡淡,所以詩歌也變得“淡”了——開個玩笑。
陶淵明,字元亮,又名潛,世稱靖節(jié)先生。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zhèn)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過上了清貧自由的日子。陶詩的“淡”實則為其向往田園生活,厭惡官場逐利的高潔人格的表現(xiàn)。
1.結合課下注釋和譯文,自由練習朗誦。
提問:在了解詩歌大意和自由朗誦的過程中,你們覺得哪里才是“詩眼”?(詩眼:作品中點睛傳神之筆。它有兩種表現(xiàn)形式,一種是詩詞中最精煉傳神的某個字,一種是全篇最精彩和關鍵的詩詞句子,是一篇詩詞的主旨所在。)
明確:“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被颉罢妗?。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詩眼的概念,摸索尋找詩眼的方法。)
活動四
2.“真”在何處?
(1)頭腦風暴:用“真”字組詞
預設:真人、天真、真實、真相、真理、真味、真真假假、真誠、真命天子、返璞歸真……
(2)從同學所組的詞中選適合的詞來形容《飲酒(其五)》。
預設:真實、真誠、真心、天真、真味、返璞歸真等
(3)哪些句子讓你覺得很“真實/真誠/真心/天真/真味/返璞歸真”?
預設:“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薄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边@些沒有夸張、比喻的手法,沒有渲染、鋪陳,也沒有細節(jié)刻畫,就是平淡地說他看見的事物。
(設計意圖:“真”是一個比較難的概念,讓學生組織語言去解釋,難度相對較大,容易讓課堂“冷場”。因此筆者在此處轉換方式,先用頭腦風暴的游戲方式讓學生盡可能多地組詞搶答,讓課堂熱起來,再讓學生從中選擇合適的詞語來形容本詩歌,最后再去找詩中匹配這些詞語的句子。從“字”到“詞”再到“句”,環(huán)環(huán)緊扣,步步深入,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3.“真”從何來?
點撥:“真”是評價文學作品的最高標準,中國從古至今都非常崇尚“真”。帶有“真”字的形容詞基本都是褒義詞;我們從“寧做真小人,不做偽君子”這種極端的言論也可以看“真”的可貴。
那真從何來?王國維《人間詞話》對本詩高度評價,認為這首詩是有“無我之境”的絕妙好詩?!罢妗本蛷摹盁o我之境”而來。無我之境就是“物我兩忘”,意思是沒有了我,我和物已經(jīng)融為一體,不是我觀物,而是物觀物。
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說這首詩“無我”,請同學們找找看,詩中到底有沒有“我”。
活動五
1.找找看,哪句話前面可以加主語“我”?
預設:我結廬在人境、我心遠地自偏、我采菊東籬下、我悠然見南山、我欲辨已忘言
2.思考:明明就有很多“我”,為什么說是“無我之境”(物我兩忘)?王國維先生是不是搞錯了?
預設1:可能是搞錯了。
預設2:可能這個“我”不是指我這個具體的人吧。
(設計意圖:“物我兩忘”“無我之境”是詩學概念,筆者通過加主語“我”的方法,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物我兩忘”“無我之境”中的“我”不是指“我”這個“人”的概念。)
3.無我之境,物我兩忘
點撥:“唯美之為物,不與吾人之利害相關系,而吾人觀美時,亦不知有一已之利害,何則?美之對象,非特別之物,而此物之種類之形式;又觀之之我,非特別之我,而純粹無欲之我也。夫空間時間,既為吾人直觀之形式;物之現(xiàn)于空間皆并立,現(xiàn)于時間者皆相續(xù),故現(xiàn)于空間時間者,皆特別之物也。既視為贊別之物矣,則此物與我利害之關系,欲其不生于心,不可得也。若不視此物為與我有利害之關系,而但觀其物,則此物已非特別之物,而代表其物之全種?!保ㄍ鯂S)
看事物帶著“功利”“欲望”的眼光,就是“有我之境”。不帶著個人的“利害”關系的思考的“我”,就是一個無欲的純粹的“我”,用這樣純粹的“我”來關照事物,“我”就好像是鏡子,因此就可以看見與還原事物最本真的狀態(tài),看見與還原事物的“真美”。
活動六
4.判斷哪個是“有我之境”,哪個是“物我兩忘”?
(1)看偶像:鹿晗、孟美岐和趙麗穎,其中有你喜歡的嗎?
預設:學生有表示是其粉絲的,也有批評其缺點的。
(2)看圖片:古青銅器與仿古寶劍。更喜歡哪個?
預設:學生更喜歡值錢的股東。
(3)看視頻:《青蛇》許仙初遇白娘子片段。兩人中誰是“有我”,誰是“無我”?
預設:白素貞認為許仙老實好相處,是從自身利害考慮,這便是“有我”;許仙上船無意撞見白素貞,事前沒有利害的思考,純粹地被美所吸引,這便是“無我”。
(4)看詩文:“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和“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
預設:帶著自己傷春悲秋等的情感去觀物就是“有我”,純粹寫出了自然之純美的為“無我”。
活動七
5.玩味“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句中的“見”字。
提問:此句“見”好還是換成“望”好?
預設:“見”好,“見”有無意間看到之意,是“無我”的狀態(tài),“無我”就會有“真”。
明確:“見”乃無意間看到的,既然是無意,那就無欲,沒有帶著功利的眼光去看,體現(xiàn)一種物我兩忘的無我之境?!巴笔怯心康膶iT去看的,是動了“欲望”的、有“功利”思考的,此是“有我之境”。就像老師剛才播放的《青蛇》片段,白素貞撞入了許仙的眼簾,南山也是一樣,撞入了陶淵明的眼簾,沒有雕琢的痕跡。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認為無我之境的詩詞更好,因此這里用“見”字更好。(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在傳統(tǒng)語文課堂中是重點講解的部分,是課堂的核心內容。但根據(jù)筆者的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學生對“見”與“望”的區(qū)別理解不深,為什么“無意”比“有意”就好,大多學生對此的掌握只是停留在在考試的時候可以背出老師的課堂筆記。在本課的設計中,為了考查學生是否真正理解并體悟到這種區(qū)別,是否已經(jīng)初步掌握了對詩歌的審美判斷能力,把這個內容作為最后的考查。讓學生運用前面所學的一些中國古代傳統(tǒng)詩歌美學的知識,解決眼前的具體問題,同時還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
中國傳統(tǒng)的詩歌美學崇尚“真”“無我之境”“物我兩忘”“物我合一”等概念,其實是對純粹的無功利眼光的審美情趣的崇尚。愿同學們在鑒賞文學作品的時候,能夠逐漸學會品讀這種“真”、這種“物我兩忘”。
[1]王富仁.魯迅小說選讀[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150.
[2]陳良運.中國藝術美學[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08:8-12
(作者單位:廣州市司法職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