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有國
摘 要:教育,是國家之本,民族之基,是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教師是教育的直接參與實施者,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知識與文明的傳播者,隨著改革開放,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社會各種觀念和思想的日新月異,當下社會教師的“師道尊嚴”如何呢?
關鍵詞:教師的現(xiàn)狀;“師道尊嚴”的重塑
一、當下社會教師的現(xiàn)狀
(一)教師生存狀況尷尬無比,里外不是人。有人聽到這句話,便覺得好笑,如今的教師是何等威嚴,高高在上,咳嗽一聲,家長都要抖一抖。事實并非如此,因為如果學生在學努力,教師盡責,家長配合,那就是師生和諧,家校和平。如果有些學生,不寫作業(yè),違反課堂紀律。對這些學生,教師痛心,家長痛苦,教師管吧,這些學生不受管教。惹急了還能和教師吵上一架,更嚴重的是家長來了,領導來了:學生永遠是對的,錯的便是老師!打?根本不敢!因為,《教育法》《教師法》等明文規(guī)定,教師不準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如果是情緒失控,失手打了學生,無異于捅了馬蜂窩,領導責罵,家長討伐,甚至動手毆打教師的事件,屢見不鮮。若是不管,家長嫌老師不管學生,不教學生,不負責任。領導批評老師教學不力,效果不明,混天度日混飯吃。所以教師就在這雙方夾層中工作,尷尬無比,漸漸成為“弱勢群體!”。
(二)職稱評比無可奈何
提起職稱,教師們都覺得這是個很敏感的話題,心中百感交集。因為職稱是教師努力工作的體現(xiàn),是教師自我追求的認同。是教師提高待遇,改善自身物質生活水平的唯一途徑。教師沒有福利,車補等,只有通過競聘職稱才能實現(xiàn)這些。設立職稱競聘制度的本質就是體現(xiàn)“多勞多得”,激發(fā)廣大教師對工作的積極性,把“教書育人”作為一生崇高的追求。但現(xiàn)狀是職稱競聘制度初衷并沒有在教育實踐中發(fā)揮出來,甚至成為教師隊伍積極性的障礙,迫使得不少一線普通教師對職稱競聘已經(jīng)失去了信心與希望。在如今的教師隊伍中,職稱好像成為部分教師群體的”專利“,無論他們怎么努力的提高教學能力與教學成績,總會因為某些”特殊“的原因而落選,每次職稱競聘都是信心滿滿,但最后都是落敗而歸。面對職稱競聘中的”不公“、”非透明“現(xiàn)象,只能心里有不滿,行為上也無法左右。
(二)教師“負擔重”
目前,大多教師脫離一線教學,在社會上扮演著各種角色,承擔著各種社會責任。慢慢喪失了本來職責。
首先,承擔各類社會性監(jiān)考:在大多數(shù)周末負責社會性考試的監(jiān)考任務,比如成人高考、研究生考試、教師資格證考試,事業(yè)單位招聘考試等等。
其次,各類無關緊要的培訓,大多數(shù)培訓,完全是“形式主義”,勞民傷財,連視頻都不看,然后還有做題、還要交作業(yè)、考試。。
(三)教師“表哥”“表叔”泛濫
現(xiàn)在很多學校大把的時間不是用在研究課準備教學器具,而是用在對付表格、應付考評上,很多明知就是應付應付,做與不做于教育大計無礙的事情,但是由于各種原因,老師還是不得不硬著頭皮做。教師還有大量的考評、評估工作。還面臨大量比賽,如青年教師大比武、教壇新秀、基本功大賽、說課大賽、優(yōu)質課……不管什么類型的比賽,準備起來都要讓人褪層皮。
二、如何重塑教師的師道尊嚴”打開百度App,看更多圖片
面對教師們的“千瘡百孔”,我們怎樣重塑教師的“師道尊嚴”?
(一)首先提高教師地位,我覺得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最關鍵。否則,出臺再多的文件,唱出再高的調(diào)門都沒有實際意義。說來說去,就是一條,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當教師的一切合法權益都能得到落實,一切侵害教師合法權益的行為都會受到法律的制裁的時候,根本不用去喊什么尊師重教,全社會都會很自然的尊敬教師。 其次,社會上對于教師權益的侵害也沒有受到及時而嚴厲的打擊。侮辱、毆打、誣蔑教師的行為幾乎沒有什么違法成本,踐踏教師尊嚴似乎已經(jīng)形成了破窗效應,誰都敢對教師指指點點,甚至揮舞拳頭。不說家長了,就連未成年的學生當中也開始彌漫輕賤教師的氛圍了。所以說,全面依法治教才是恢復教師應有地位的治本之策!
(二)要切實為教師們減負,全面清理和規(guī)范學校的各類檢查、考核、評比活動,實行目錄清單制度,未列入清單或未經(jīng)批準的不準開展,要把教師從“表叔”“表哥”中解脫出來,更不能隨意給學校和教師搞攤派。要把時間和精力還給教師,讓他們靜下心來研究教學、備課充電、提高專業(yè)化水平。
三、全社會傳承和發(fā)揚尊師重教的傳統(tǒng)美德。
中國具有八千年的悠久歷史文化,從“天地君親師”到“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從古至今,歷代都把“尊師”放在重要位置?!白饚熤亟獭弊鳛橹腥A名族的傳統(tǒng)美德,歷來被許多志士仁人,文人騷客,帝王將相所推崇。
教師本身要有過硬的專業(yè)“尊嚴”即專業(yè)素質,這種內(nèi)在的底氣不是與生俱來就有,而是在自身“積淀”,內(nèi)在“修煉”,平時教育教學中自我反思,教育反思得來的。同時還有“言傳身教”的人格魅力,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要發(fā)揮榜樣作用,示范效應。要以身作則,言行一致,潛移默化的教育學生。要做到“學高稱師,身正為范”,做一名有素養(yǎng),有尊嚴的優(yōu)秀教師。
所以,新時代的我們應該從多角度,全方位重塑“師道尊嚴”,重啟“科技興國”的強國之夢。做一名品德高尚,氣度優(yōu)雅,人民滿意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