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秀瑩
早想去孫犁故里看看的。
大約,不單是因為孫犁先生的文采、人品和聲名,也不單是為著,我也是河北人,燕趙大地的慷慨悲歌,滹沱河水的日夜流淌,都在我的魂里夢里了。然而,這心愿卻是早就種下了的,埋藏了多年。丁酉年秋初,終于去了孫遙城村。
一路上,過藁城,經深澤,往安平。只覺得故鄉(xiāng)遼闊,山河浩蕩。想起少年時代的很多往事,如在昨日。而今,竟忽然走到了人生的中途。那些曾共一段歲月的人,不知都去了哪里。
盛夏已逝,秋天降臨了。天空高遠,蒼茫。天底下,是大片的田野,色彩濃郁,質感粗糲,宛如顏料任性潑在畫布上。田野里的莊稼成熟了,等待著收割??諝饫锪魇幹锏臍庀ⅲ枬M的,豐盛的,甘美的,仿佛是一個孕婦,安靜而滿足,帶著沉甸甸的歡喜,還有微微的幸福的倦怠。有幾塊閑云,悠悠地飛過來,飛過去。這是北中國的秋光呀。
村子不大,有一種日常的悠長的散淡和靜謐。三五村人在自家門口坐著,說閑話。見一干人來,竟然態(tài)度自如。人家院墻上寫著幾個大字,孫犁故里。不知道誰家的花生已經收獲了,在街邊晾曬著,濕漉漉的,沾著新鮮的泥巴。我們順手抓一把,剝開殼子就吃。也沒有人管。新花生的滋味,仿佛這新秋,豐美的,芬芳的,飽含著汁液,不是多么熱烈,有一種羞澀的柔情在里面。走著走著,迎面便是一座青磚院落,看上去,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北方民居的風味,黑的大門,門楣上書幾個大字,孫犁故居,是莫言的手跡。進得門來,迎面是一個影壁,影壁前面種著一叢荷花。這個時節(jié),荷花已經謝了,那荷葉倒是高高下下,青翠宜人,亭亭的,在風中微微搖曳著。叫人不由地想起那荷花淀上的盛景來,還有孫犁先生的名篇《荷花淀》里,那些純樸勇毅的鄉(xiāng)村女子們,有俠骨亦有柔腸,到底是燕趙大地哺育的女兒。
房子的格局是外院套著內院。外院有牲口房、磨房、門房、大車棚,還有孫犁先生的著作碑林。進了二門,便是內院了。內院有正房三間兩跨,東西廂房,是極具中國風味的庭院。院子里種著兩棵樹,一棵石榴樹,一棵棗樹。屋門旁立著一只大甕,是北方鄉(xiāng)村常見的那種,黑色,有點笨拙,多用來盛水,也有人家用來盛糧食。這樣的院落,這樣的樹,這樣的青磚瓦房,秋風吹過,一院子樹陰光影搖曳,恍惚間好像是回到了我的芳村。中國北方的鄉(xiāng)村里,有多少這樣的院落呢。那么親切,那么熟悉,一股溫情的潮水襲來,又甜蜜,又酸楚。我不知道,這親愛的鄉(xiāng)村院落,是不是會感受到,一個鄉(xiāng)村游子內心里劇烈的搖晃。
北屋正房,迎門的條案上擺著孫犁先生的半身銅像。墻上是一幅中堂花鳥,一只五彩斑斕的雄雞,單足著地,抖著火紅的雞冠子,回首凝視。兩旁貼著對聯(lián):荊樹有花兄弟樂,硯田無稅子孫耕。
臥室在里屋。炕是那種北方鄉(xiāng)村特有的土炕,鋪著家織的粗布炕單,藍白相間的格子,樸素而明快??簧蠑[著一張小炕桌,上炕的人須得盤腿而坐??还裆戏胖鴰状脖蛔?,疊得整齊清爽。也是藍白格子粗布被面,白被頭。也不知道,這被子是不是就是主人當年的舊物。這種家織的粗布,我是熟悉的。那時候,鄉(xiāng)下的女子,誰不會紡棉花織布呢。我很記得,母親就有一雙織布的巧手。那種古老的織布機上,牛角梭嘩嘩嘩嘩飛來飛去,是那種民間勞作的歡騰和熱鬧。布匹下了機子,還要染色。這種藍白格子,是最經典的圖案。幾年前,我從老家?guī)硪粔K,一直放在北京家中的衣櫥里。那是母親在世時親手織的,帶著她的手澤,還有流年的消息。我常常拿出來,看一番,念一番。北方的鄉(xiāng)村女性,雖說是荊釵布裙,卻細膩幽微。一顆蕙心一腔柔腸,怕是都在這飛針走線的經緯之間了。難怪孫犁先生筆下有那么多好女子,叫人心心念念難忘。炕旁邊的桌子上,是一面老式鏡子,底座上雕著花紋,同我家當年的一樣。窗子是那種老式的格子窗,糊著粉連紙。陽光透過窗子照進來,落在炕上,落在對面墻上的鏡框里。鏡框里是一些老照片。孫犁先生不同年代,跟家人的合影。那些好時光,都被定格在滔滔歲月里的某一瞬,沒有色彩,沒有聲響,只留下黑與白的剎那,剎那便成了永恒。照片下面的柜子里,是孫犁先生的一些舊物,穿過的棉襖,戴過的帽子,那副著名的套袖,藍色的舊套袖,鐵凝曾在一篇文章里寫到過。而今,他們安靜地在這老屋里守候著,仿佛是在等待著有一天,舊主人風塵仆仆歸來。
窗前的花池里種著一大叢花,灼灼的開得正盛,卻叫不上名字。石榴樹上結滿了果子。累累垂下來,把那枝條都墜彎了,只好用幾根竹竿支撐著。棗樹上也結了很多棗,繁星一般,在枝葉里閃閃發(fā)亮。河北鄉(xiāng)下有句話,七月十五紅半圈兒,八月十五棗落竿兒。那棗們雖剛紅了半圈兒,卻又甜又脆,十分饞人。微風吹過,有熟透的棗落下來,噗的一聲。
樹猶在,而人已遠行了。滿樹的繁華一院子的秋色,叫人莫名的惆悵,莫名的傷懷。
秋風浩蕩,吹過村莊,吹過田野,吹過這簡樸的農家小院。中國有多少這樣的村莊呀。多少小民百姓在村莊里,世代更替。永世的悲歡,隱秘的心事,都終被秋風吹散。散了,再也尋不到了。而文學,是抒發(fā),是想象,是銘記。是我們曾來過這人世一遭、不容篡改的憑據(jù)。這普通的北方鄉(xiāng)村的院落,簡樸,恬淡,沉默,然而,它注定是要留在中國文學史的書頁間了。
想起來書房里,孫犁先生手書的那塊匾額:大道低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