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達仁
摘? 要:何培養(yǎng)小學生寫作能力是不少家長都格外頭疼的問題,孩子的作文經(jīng)常被老師說像流水賬、不知所云、沒有亮點等等,別急,這些問題都可以解決的。要學生怕作文,尤其農村學生更怕作文,城市小學生與農村小學生在習作水平上的差距是不容爭辯的事實。農村學生相較于城里學生而言,他們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鮮事物稀少,社交能力更無法與城里孩予相比;他們眼界不是很寬,互聯(lián)網(wǎng)也不普及,可供閱讀的書籍匱乏,對于這些困境和現(xiàn)狀,相信每一個在農村從事過教育工作的人都會有更多的體會。
關鍵詞:農村小學;寫作能力;提高
筆者在農村小學擔任語文教師已有20多年的時間,在作文教學中花了不少心智,可謂煞費苦心而收效平平。那么如何做到,既能夠立足現(xiàn)有作文教學理論和成功方法的同時,又能夠在這些理論和方法中尋求突破,走出一條更有助于提高農村學生作文水平的訓練方法,這就是我多年來一直努力探詢的作文教學中的“循規(guī)”與“尋變”,在此將本人的思路和經(jīng)驗提出與大家交流。
一、長篇短章,詞匯先行
詞匯積累——作文訓練的基石。引導學生積累詞匯,讓學生在習作時能做到腹中有物,以此提高作文水平,這點對于無論是城里還是鄉(xiāng)下的語文教師,已不是什么新鮮的做法。但同樣的“積累詞匯”,其實施過程城里鄉(xiāng)下卻有著本質的不同。對于城區(qū)的小學生,老師要想讓學生積累詞匯,可能只要簡單的布置和適時的檢查這么簡單,然而在農村,那可要費些心思和體力的。
首先,學生從哪兒獲得詞匯的積累?農村孩子手中可供閱讀的書籍少之甚少。在這種狀況下讓學生去閱讀,去積累詞匯,不是紙上談兵是什么?為此,我在班級中增設了“班級圖書角”,把學校閑置的舊書架拿來放在班級教室的一角,讓學生盡可能地把個人的藏書拿到這里來,此外在每年的寒暑假我都將給學生布置一道特殊的作業(yè),那就是讓家長給自己買一兩本有意的課外書籍,甚至還推薦性地開出書目,從而使家長們由沒有習慣為孩子買書變成一種自覺的習慣。通過幾個學期的堅持,圖書角里的圖書已經(jīng)相當可觀了,極大地克服了農村孩子可供閱讀的書籍少的不足。
其次,對于積累的詞匯的理解、分類、優(yōu)化和運用能力,城市孩子和農村孩子也有很大差距。由于城市家長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較高,他們在這項工作中充當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農村孩子在積累詞匯的過程中幾乎失去家長的作用,如果老師在這當中又缺少科學合理的指導和監(jiān)督力度,那么詞匯積累只能變成徒有形式的做法。因此我找到了幾個行之有效的辦法。第一,專門開設閱讀課,臨場指導閱讀;第二,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每星期、每月評出“閱讀之星”、“詞匯大王”等,同時注意遏制學生積累中的片面貪多求次情況;第三,積累的詞語佳句要讓學生盡量理解,平時通過多和學生溝通,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詞義,用自己的感情朗讀詞匯等做法,強化了學生對詞匯的理解,培養(yǎng)了語感。
二、題材拓展,寫農村之外的事
現(xiàn)階段在整個教材普遍帶有城市化傾向的形勢下,必然要求農村孩子的作文也能寫、會寫除農村以外的事物??赊r村孩子生活中接觸的新鮮事物少,眼界狹小的客觀事實,成為阻礙學生作文題材豐富性,多樣性的最大頸瓶。怎么辦?思來想去,農村孩子最熱衷的事情莫過于就是看電視。電視成為他們了解外界的唯一窗口,而新聞的價值也許正是我所尋求的拓寬學生作文題材的最好出路。
首先,培養(yǎng)學生關注新聞的熱情。經(jīng)常利用班會,自習課等時間,挑出幾條有代表性的新聞,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意見,讓學生從新聞中了解身邊的人和事。通過這些活動,密切了新聞和學生間的聯(lián)系,極大地豐富了他們的視野。
其次,老師參與其中,事半功倍。學生對于新聞的搜集不免有著方方面面的局限性,主要表現(xiàn)在:搜集渠道單一;新聞素材有些大而不著邊際,有些小而索然無味。要克服這些不足,這時教師就有必要參與其中。我經(jīng)常從報刊、電視、網(wǎng)絡中搜捕一些生活氣息強的新人新事,然后與學生交流。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以新聞的方式拓展題材的做法,已經(jīng)小有碩果,絕大多數(shù)同學都能在筆下寫出新鮮事物,這讓我感到欣慰。
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日記的內容很廣,自己的喜怒哀樂、所見所聞都可通過日記無拘無束地表達出來,可以給學生一個自由表達的空問。比如:結合農村小學生的實際,可讓他們動手養(yǎng)花、種菜,也可以飼養(yǎng)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然后把栽種或飼養(yǎng)的過程以日記的形式寫出來。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既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觀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寫起作文來有話可說、有情可抒。這樣長期訓練,學生的寫作興趣會逐漸被激發(fā)起來,寫作素材也會逐漸豐富起來。
三、堅持以“說”促“寫”,逐步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我堅信,只有會說才能會寫,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身心發(fā)展具有不平衡性,這種不平衡性表現(xiàn)在語言方面則是口頭語言的發(fā)展先于書面語言的發(fā)展。抓住這一特點,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時,要充分發(fā)揮學生說這一優(yōu)勢,讓學生先說多說,說全說細,在說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去寫。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為孩子創(chuàng)造演講的機會。教師利用每天10分鐘的早自習時間,讓學生輪流上臺“自由講話”,內容不限,所見、所聞、所感都可以。但說話時間由短到長,說話要求也是由易到難,分時問段逐步深人。通過這個活動的堅持開展,筆者發(fā)現(xiàn)班上原本內向的幾個女生到后來上臺時臉不再紅了,聲音也洪亮了,既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又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提高農村學生的寫作水平不是簡單幾句話就能辦到的,要需要我們付出諸多的努力與心血才能收效,“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鞭r村的學生并不笨。恰當?shù)剡\用適合農村小學生的作文教學方法,有效利用農村的廣闊資源。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一定能培養(yǎng)出學生對作文的濃厚興趣,提高農村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