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個瞬間,你覺得自己長大了?
六月是熱鬧的月份,打頭陣的六一,讓很多活躍在網(wǎng)絡(luò)上的年輕人為自己過節(jié)。除了表達無所畏懼,追隨天性的率真,還是因為少年時代讓每個經(jīng)歷過又脫離于此的人們無比懷念。高爾基在三部曲中回憶:“青年時代,我把自己想象成蜂房,而各種各樣平凡的、默默無聞的人,猶如蜜蜂將蜜源源不斷儲入蜂房那樣,各盡所能、毫無保留地將生活知識和思想傳授給我,豐富著我的心靈。這種蜂蜜常常夾雜著污垢,含有苦味,但無論是什么樣的知識,歸根結(jié)底還是蜜。”
在薦書短文里抒發(fā)我對父親的愛,我猜想這種暴露自我的方式,實在太幼稚。我猜想我的爸爸,此時一定不能看到這些。
隔過芒種的一周,便是父親節(jié)。很多作家都寫過自己的父親,安妮寶貝在《薔薇島嶼》里也寫了。寫這書的當(dāng)口,她的父親去世。父親的離開,讓安妮對愛與生死的問題,重新產(chǎn)生反省。對于父親的懷念,變成另一種廣博而沉默的慈悲。倔強的父女,彼此都是善良的人,卻彼此都不認輸,幻想對方有一天能為了自己妥協(xié)。結(jié)果她放逐自己遠離父親千里之外,而父親,這個從來沒有擁抱過她、沒有帶她看過電影的隱忍的男人,56歲這年用突發(fā)腦溢血喚回了自己的女兒。
沒有暑假的日子里,神游是一種生存技能。
6月21日,夏至。這個時節(jié)對學(xué)生來說,是暑假的前奏。而對上班的人來說,可能不過意味著地鐵車廂里的氣味變得更加一言難盡。搬磚沒有假期,神游簡直是一種生存技能。坐在辦公室的漫漫長日,如何才能高質(zhì)量偷閑?你需要卡爾維諾這樣的一位旅伴。如果你還不曾讀過這位意大利小說家的小說,不如就從《收藏沙子的旅人》這本非虛構(gòu)作品開始認識他。去蓬皮杜中心看展覽,在莎士比亞書店挑新書,游玩日本、墨西哥和伊朗,這些路線已經(jīng)沒什么稀奇,但如果是和卡爾維諾一起走過,便能在非凡想象力之中超越現(xiàn)實的局限,收獲多重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