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國強
【摘要】在小學語文課本教材的每篇課文之后,都有對應的練習試題,這些試題是課文的基本需要掌握的知識內(nèi)容的一個訓練,并且也表明了老師進行教學的主要目的和基本的思路,但是某些語文教師總是會將這些關鍵的資源忽略掉。本文就如何充分發(fā)揮“課后練習”在教學當中的功能進行闡述,以期提高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成效。
【關鍵詞】發(fā)揮;語文教材;小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課后練習,讓教學過程更優(yōu)化
(一)以讀為本,夯實基礎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有利于學生的口頭表達,有利于深入體會課文的內(nèi)容和思想感情,也是培養(yǎng)語感的重要途徑。因此,在語文教材中,很多課文后面都設置了“朗讀”和“默讀”的練習。以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為例,課后練習中無一例外都有朗讀的要求。
如:“聽老師講雷鋒的故事,再朗讀這首詩歌,注意有問有答的特點?!保ā独卒h叔叔,你在哪里》)此處讓學生朗讀詩歌,意圖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理解詩歌內(nèi)容,并了解詩歌的特點?!袄首x課文。說說孩子們找到的春天是怎樣的?!保ā墩掖禾臁罚┩ㄟ^朗讀來理解課文內(nèi)容。諸如這樣的語文練習試題有不少,這些都是以“讀”作為主要的練習試題,表現(xiàn)出了《語文課程標準》對于現(xiàn)在語文的提出有了非常明確的要求——語文教學,我們要讓學生進行“讀”的練習,多關注“讀”的指導和相關的訓練,讓學生在進行閱讀的時候理解文章的意思,在閱讀中不斷累積相關的知識。
(二)抓住重點,提高效率
一篇課文里,需要探究的問題很多,而課時又是限定的,教學時不可能面面俱到,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學會舍棄,抓住重點,尋找一個好的切入點,而“課后練習”就成了許多新課的切入點。如課文《大青樹下的小學》的課后習題:這所學校有哪些特別的地方;你的學校又是什么樣的?同學們在學校里做些什么?選一個場景說一說。在教學時,教師就可以以此為切入點,設計本課的核心問題:(1)大青樹下的小學有什么特點?(2)我們的學校有哪些特點?通過對比,學生能準確知道學校的特點。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也知道了在寫學校這類文章時,最好突出學校的特點。抓住了教學重點,這樣啟發(fā)學生圍繞主題,抓住重點潛心會文,使教學的脈絡清晰,閱讀的整體更為凸顯,課堂效率也就提高了。
(三)品味語言,習得方法
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我們還應該關注學生的閱讀方法的指導,讓他們在主動積極的思維感情活動中,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學時,我們可以把“課后練習”融入其中,引領孩子細細品讀、感悟,獲得方法啟迪。如《搭船的鳥》的課后習題,讀下面這段話,注意加點的詞語,想象翠鳥捕魚的場景?!拔艺胫?,它一下子沖進水里……不見了??墒?,沒一會兒,它飛起來了,紅色的長嘴銜著一條小魚。它站在船頭,一口把小魚吞了下去?!痹诮虒W時,教師有意將這一練習引入課堂,先讓學生邊讀邊想象,接著可以播放翠鳥捕魚的視頻,加點字是動作詞,這一系列的動作詞用得非常準確,充分說明翠鳥捕魚的速度,也顯示出翠鳥的靈敏。通過品味語言,品析動詞,學生真切地體會到作者用詞的精妙,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四)擴展遷移,鍛煉寫作
為了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遷移的能力,教材在練習中安排了相關的訓練。目的是為了通過學習課文,習得寫作的方法和技巧,并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如《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課后練習中,讓學生把自己上學或放學路上所看到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并附上了“閱讀連接”。教師可以適當總結方法,在寫景的文章時,讓學生到一個地點,讓他們找到這個地點中的景物都有什么,再說出這些景物的特點,并將之描述下來,這樣學生就有的可寫了,練筆就會有了方向。
二、課后練習,讓作業(yè)更加豐富
一直以來,一些比較機械的、單調(diào)的作業(yè),讓小學生產(chǎn)生出對于小學語文的不感興趣,怎么樣有效提升學生對于語文作業(yè)的寫作興趣,增強語文作業(yè)的有效性,已經(jīng)成為語文教師需要立馬解決的一個主要問題了。“課后練習”卻有許多創(chuàng)新之處。作為語文教師,要與學生的實際聯(lián)系起來,對他們實施比較合理化的“加工處理”。如此,才能有效地將“課后練習”試題的作業(yè)彰顯出來,發(fā)揮它們的有效作用。比如說,《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課后練習中,讓學生畫出紅頭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線,并把故事講給其他人聽。學生為了徹底弄清紅頭的“旅途”也會認真地理解課文,有的為了能準確畫出牛胃在牛肚子里的排列狀況,還會上網(wǎng)收集資料。
三、課后練習,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需要充分利用課后練習題,基于此,學生才能真正掌握課文中的基礎知識。根據(jù)新課程標準可知,學生的學習逐漸朝著自主性學習發(fā)展,因這種方式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所以,這種方式受到大多數(shù)學校的青睞。就新課標而言,其十分注重練習的設計,其體現(xiàn)顯著的特點,即彈性、開放性等,這就為老師提供了靈活的空間在處理練習上。老師在選擇處理辦法的時候,應該結合各種教學環(huán)境、各種教學對象來進行,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就課后練習題分析,其包括以下幾類:
其一,積累性的練習。諸如“讀一讀,寫一寫”,這屬于最基本的題型,每一篇現(xiàn)代文閱讀的課后練習均設計了這種練習。老師在語文教學中往往比較關注這些基礎知識方面的練習題,同時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使其以這些練習題為知識要點,另外學生借助自己手中的工具書來查找這些字詞的音、形、義等,基于此,學生更好地把握此部分內(nèi)容。其二,拓展性練習,基于此來不斷充實學生的基礎知識,使學生真正得益于課后練習。如在教學四年級上冊《寓言兩則》的課后拓展性作業(yè)“思一思,做一做”時,因這一課的詞匯量比較多,因此老師積極鼓勵學生“吃自助餐”,每一個人根據(jù)自己的需求來做,同時給小學生也提出了一些要求,也就是要讓他們結合自己的實際狀況,去完成這些課后作業(yè)。例如,可以讓小學生抄寫字詞幾遍,或者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想象,以及把一些字、詞進行連綴,之后將之變成一段文字寫下來,也可以將書中的一些字詞全部摘抄在本上。也就是每一個學生結合各自的興趣與實際來選取練習的形式,使其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課后練習”作為小學語文課本教材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是編輯人員按照小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語文教材的知識內(nèi)容進行的編寫,為老師的教學指明了方向,作為語文教師,必須要將這些練習題的特點進行把握,挖掘出里面的教學價值,才能更好地增強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黃桂梅. 把握學習目標,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部編教材課后練習的教學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7(4).
[2]黃玉平 . 聚焦核心能力,精彩課后練習[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7(7).
[3] 徐美勤.從課后習題中把握統(tǒng)編語文教材新方向[J].教學與管理,2018(32).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