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英
【摘 要】 文章從兩個方面分別闡述了網絡對大學生學習生活產生的影響。一方面,網絡帶給大學生豐富的知識和生活上的諸多便利,擴大了大學生的交往交流平臺和知識視野;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應和潛在危機,如:導致學生沉迷網絡聊天、游戲,荒廢學業(yè)、身心受到摧殘;依賴虛擬網絡,淡化現(xiàn)實人際關系;網絡上的欺詐誘惑陷阱使大學生深受其害;思想政治觀念模糊,價值觀扭曲等。因此,要積極引導大學生摒棄網絡的消極面,使網絡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的有力工具。
【關鍵詞】 網絡;大學生學習生活;影響;對策
生活在21世紀信息時代的大學生,其手機和電腦的擁有率是很高的,當下實地走訪任何一所高校校園,你都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人人都擁有一部手機,且都是智能手機,除此之外,很多學生都還擁有一臺筆記本電腦,無論在什么地方,他們都可以上網。可以說計算機與互聯(lián)網絡的應用,已成為當代大學生學習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影響是極大的。一方面大學生享受著由此帶來的便利,另一方面它也給大學生帶來了諸多負面效應和潛在危機,其網絡生活狀況令人堪憂。
一、網絡對大學生的積極影響
1、便于大學生學習、拓寬大學生的知識視野
互聯(lián)網絡因自身所擁有的快捷,大容量等的特點,使網絡成為一個超大型的知識數(shù)據庫。互聯(lián)網絡上,網站門類眾多,內容豐富,科目齊全。既有萬方、同方、中國知網等這樣的學術性網站;還有百度、谷歌等綜合型網站以及各種官方新聞網站、教育性網站等等。很多學術知識網站是中國網絡門戶里的學術權威,囊括了知識界研究的豐碩成果,可以為當代大學生提供知識信息,供其閱覽借鑒;同時,互聯(lián)網絡上收納儲存的知識信息,還包括國外乃至世界各地的知識文化。當代大學生可以充分利用這些互聯(lián)網絡查閱自己所需的相關知識、信息,輕松便利地了解和學習各國的文化知識?,F(xiàn)在為了便于大學生的學習,各大高校都建有屬于自己的校園網站,雖然不如其他大型的網站齊全,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和優(yōu)點。如本校的校園網,內設有全校不同學院的專業(yè)知識信息、校內優(yōu)秀教師的精品課件、還有一些關于社會政治、經濟、生活以及民風民俗的知識信息等,可供學生了解學校各專業(yè)特色,為學生下載和自主學習提供了方便,擴大了視野。
2、促進學生情感交流,緩解學習壓力
網絡溝通無極限,不僅可以結識新朋友,也可以聯(lián)絡舊朋友,在與新舊朋友的情感交流中,緩解自己學習生活上的壓力。傳統(tǒng)的人際交往,主要的是面對面的人際交流,這種當面的交際,雖然也有利于傾聽他人和表達自己,能促進情感交流和緩解壓力,但是,這種面對面的人際交往,時間限制多,空間范圍窄,且最大的不足就是因身份地位年齡不同,有些交流內容難于啟口;即使采取書信的形式,也存在中間傳送的時間差,而不能及時地了解對方,達到促進交流、緩解壓力的目的。而網絡交往不需要面對面,更不存在地位身份的差異。第一,網絡交往,不受年齡、階級、地位等差異的限制,使每個人交往的面更廣,結識的人更多,促進交流。第二,網絡的交往也沒有時間、地域的限制,具有隨時隨地域性,交往更具靈活性?,F(xiàn)實生活中很多受到挫折或感到壓力的大學生,都喜歡借助于虛擬的網絡來釋放自己的情感和緩解壓力;或者在現(xiàn)實的交往中存在交往障礙或性格內向的大學生,網絡常常能讓他們迅速走出自己的世界,實現(xiàn)情感交流。
3、彌補傳統(tǒng)教育的缺陷,提高學習效率
傳統(tǒng)的教育,一般而言僅多限于教師課堂上的講授以及書本上的知識。雖然學生可以當面與老師就疑難問題進行討論交流,但畢竟老師現(xiàn)有的知識儲備是有限的,并且傳統(tǒng)的課堂授課由于受時間和地域限制,有時是很難滿足學生學習的進度和效率要求的。同時,傳統(tǒng)紙質的書本知識,更新較慢,不易攜帶,增加了信息的利用難度。而在信息時代的教育中,計算機與互聯(lián)網絡廣泛應用于大學教學中,彌補了傳統(tǒng)教育的缺陷,改變大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了大學生的學習效率。第一,網絡是一個沒有上限的知識信息存儲的數(shù)據庫,在拓寬大學生知識視野的同時,網絡高速準確的運算和提取信息的功能,也縮短了大學生讀取和利用信息的時間,因而提高了學習效率。第二,教育中有了網絡與計算機的介入,大學生學習的方式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機械式的學習。遇到疑難問題時不只是向身邊的老師或朋友請教,更多的可以查詢網絡上的電子信息,或通過網絡求助于其他博學之人;而在與老師朋友交流討論問題時,不只限于傳統(tǒng)課堂上面對面的討論,而是可以借助于網絡上的新型交流工具,如QQ、MSN、E-mail、wechat等等,可以節(jié)省時間,也可以改變陳舊的方式,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4、為大學生找工作、就業(yè)等搭建起一個很好的信息平臺
第一,網絡能及時為學生提供準確的單位用工招聘信息。網絡普及利用的今天,大學畢業(yè)生就業(yè)應聘以及企事業(yè)單位職工招聘也都更加借助于網絡平臺了,每年企事業(yè)單位招工用工信息都發(fā)布在單位網站上或當?shù)厝耸戮志W站上,大學畢業(yè)生根據企事業(yè)單位提供的招工用工信息去應聘、應考、錄用。與此同時,社會上還出現(xiàn)了一些專門的人才招聘網站,如前程無憂、智聯(lián)招聘等等,這些都是利用網絡發(fā)布招聘信息并且收取招聘簡歷的典型??梢哉f網絡能在很短時間內,將招聘信息快速傳播,并且大范圍收納不同領域的招聘信息或者將不同的信息網站相互鏈接,特別是隨著4G網絡的發(fā)展,手機擁有與電腦同等的功能,手機更方便、快捷、準確、大范圍地傳播各企事業(yè)的用工招聘信息,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多可供選擇的就業(yè)信息。第二,網絡可以引導學生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狀況,及時充實和調整好自己的學業(yè)方向。互聯(lián)網絡更新速度快,可以快速地將社會對人才需求的標準、類型,迅速地反饋給大學生,大學生可以及時調整和應對??傊?,互聯(lián)網絡作為一個高端的電子信息媒體,信息的發(fā)布與接收可以同時出現(xiàn),既節(jié)約了信息的傳播時間,也可以及時地反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狀況。為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求,目前國內各高校都為大學生就業(yè)搭建了網絡信息就業(yè)平臺。例如本校作為地方性高等院校之一,在為學生提供就業(yè)平臺的方面,也緊跟時代的步伐。在學校內部的校園網站上,有一個專門的校內就業(yè)信息公布的網頁—就業(yè)網,囊括了各方面的招聘信息,如各地教師公招信息、企事業(yè)單位招聘信息等等,并且信息范圍廣泛,不只局限于本地或本省招聘,還有其他各地區(qū)的信息;招聘時間地點以及招聘要求都一清二楚,大學生可依次做好充分的準備,這為大學生的就業(yè)拓寬了平臺,也彌補了傳統(tǒng)的就業(yè)信息獲取方式的缺陷。
二、網絡給大學生帶來的負面效應和潛在危機
互聯(lián)網絡這一新型平臺在給大學生帶來一系列便利的同時,其負面效應和潛在危機也在隨之滋生,給大學生生活、學業(yè)等帶來許多困擾,不容忽視。
1、沉迷網絡聊天、游戲,荒廢學業(yè)、身心受到摧殘
據第42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截至 2018 年 6 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為 8.02 億,其中手機網民規(guī)模達 7.88 億, 20-29 歲年齡段的網民占比最高,達 27.9%;受過大專、大學本科及以上教育的網民占比分別為 10.0% 和 10.6%??梢姶髮W生所占的比例大,遠高于其它群體。目前, 大學生上網的交往方式主要是通過BBS、聊天室、在線聊天工具( QQ、UC、SKYPE 、wechat等)、收發(fā)電子郵件以及虛擬社區(qū)交友等方式進行的,網絡聊天已成為在校大學生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在校大學生課程相對中學生較少,空余時間相對較多,隨著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在大學校園的普及使用,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入聊天室與全國各地的網民或朋友聊天,甚至在課堂上也拿著手機進入聊天室聊天,更有入迷不能自拔者,直接逃課,通宵或整日留戀于網絡上。這樣的行為直接導致在校大學生落下學業(yè),學習跟不上,成績下降,長此以往,他們就會對學習失去原有的興趣和信心,繼而放棄學習,荒廢學業(yè)。2018年秋季開校后,我國985高校華中科技大學宣布:對本校18名學分不達標的學生由本科轉為專科。湖南環(huán)境生物職業(yè)技術學院也在2018年秋季開學后宣布:對2017-2018學年經補考后學業(yè)成績未達到要求的22名學生予以退學處理,另外40名學生留級。無論是學生本科轉專科,還是退學、留級,其根本原因不是違法亂紀了,也不是闖了大禍,道理很簡單,就是考試不及格,考試不及格的原因,在于長時間沉迷于網游,學習上無法堅持,自己完全約束不了自己,經過留級、休學后還是趕不上來,只好將學生由本科轉為專科或者退學。從走訪調查本校學生情況來看,在學習成績下降的學生中,有近80%的學生是因過度迷戀網絡而導致的,其中有10%的學生因無節(jié)制上網導致課程不及格而補考或重修,近4%的學生因網絡成癮導致學業(yè)荒廢而被休學。
大學生過度沉迷網絡游戲,也給自己的身心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危害。在互聯(lián)網絡迅速普及的今天,大學生玩網絡游戲已成為時下流行的一種風氣,他們已把網絡游戲作為自己最主要的休閑活動。以計算機為媒介的電子游戲多種多樣,主要分為單機游戲和網絡游戲兩大類。單機游戲模式多為人機對戰(zhàn);而網絡游戲是區(qū)別于單機游戲而言的。網絡游戲多種多樣,有休閑網絡游戲,如傳統(tǒng)棋牌、各種桌游改編的網游,包括三國殺、UNO牌、大富翁等等;也有網絡對戰(zhàn)游戲,如CS、星際爭霸、魔獸爭霸等等;也有角色扮演類大型網上游戲,如大話西游、傳奇等等;還有功能性網游,即非網游類公司發(fā)起借由網游的形式來實現(xiàn)特定功能的功能性網游。如光榮革命(用于軍事訓練)、清廉戰(zhàn)士(用于反腐保先教育)、學雷鋒(教育網游)等等。對于大學生來說,網絡技術應用嫻熟,網絡游戲不論多么復雜也能盡快上手,并且越有挑戰(zhàn)性的游戲會讓他們越有動力和成就感。走訪本校學生的調查顯示:有90%左右的大學生都不同程度地接觸過網絡游戲,超過一半的大學生每周網絡游戲時間在10個小時之上,而其中部分學生對網絡游戲達到癡迷的程度,且多是逃課玩游戲。適當?shù)膴蕵房梢跃徑庾约?,而長期的沉迷、甚至不分晝夜地玩網游,身體缺乏鍛煉,免疫功能降低,會引發(fā)心血管病、胃腸病、緊張性頭疼、焦慮、憂郁等多種疾病。同時,沉醉于虛幻的網游世界而難分現(xiàn)實社會與虛擬世界,容易使大學生產生自閉傾向,甚至會患上“電腦自閉癥”。
2、依賴虛擬網絡,淡化現(xiàn)實人際關系
雖說互聯(lián)網掙脫了時間、地點的局限,把認識的或不認識的人都能集結在一個平臺交流,但長期依賴網絡進行人際交流,就會淡化現(xiàn)實人際交往。走在時代前端的大學生群體,網聊成為了他們熱衷的方式,日常生活中他們把大量的時間都花費在網絡平臺中,特別是一部分內向不善言辭的大學生,更是把時間花在網絡交流中。個體只要進入網絡,就進入了“人——機——人”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中,使得他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與他人、與社會接觸的機會。大學生長期沉溺于網絡世界,沉溺于虛擬空間,不主動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交流、來往,與親屬、鄰居、同學之間的感情聯(lián)絡就會淡化,與現(xiàn)實中的生活也產生了距離感。經過調查分析發(fā)現(xiàn),有20%左右的大學生因為醉心于網絡中的虛擬交往,而忽略現(xiàn)實的人際交往,出現(xiàn)逃避社會人群、畏懼言談與交往等一系列問題,最終淡化現(xiàn)實人際關系。當他們從網絡走出來的時候,面對不理想的社會現(xiàn)實感到悲觀失望,并導致情緒緊張、孤僻、冷漠以及其他不健康的心理問題。
3、網絡上的欺詐誘惑陷阱使大學生深受其害
生活在信息時代的人們,很多事情都可以通過網絡平臺來完成,比如:購物、訂票、訂餐、看電影等,這些看似復雜的大小事情通過網絡就可以安排妥當。然而,網絡在帶給人們巨大便利的同時,也給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網上詐騙案件種類繁多,呈日趨頻發(fā)的態(tài)勢,如網絡游戲詐騙,即利用網絡游戲裝備和游戲幣的買賣,與玩家通過銀行匯款的方式進行交易,或者騙取玩家的詳細資料,而盜取玩家的賬號,造成經濟損失;QQ視頻詐騙,即通過黑客技術竊取事主的QQ密碼,并利用事主的QQ與其QQ好友聊天,并借口各種原因騙取錢財;網絡購物詐騙,即利用互聯(lián)網絡購買商品而進行詐騙,表現(xiàn)形式有多次匯款、鏈接虛假網頁、拒絕安全支付、收取定金騙錢法、約見匯款、以次充好等等;“網絡釣魚”詐騙,即利用欺詐性的電子郵件和偽造的互聯(lián)網站進行詐騙活動,獲得受騙者財務信息進而竊取資金;“酒托”詐騙,即犯罪分子專門挑選男性網友,利用其尋找“對象”、“情人”、“一夜情”等欲求心理,利用曖昧網名并通過網絡聊天引誘其見面消費,使其不知不覺落入圈套,被迫進行高額消費;網上代考詐騙,即犯罪分子通過偽造網站,在各種網絡論壇、博客上發(fā)布各種虛假代考信息,利用目前社會上對文憑的畸形需求,誘騙廣大學生群體上當受騙。還有近年來讓大學生深受其害的校園貸(在校學生向各類網絡借貸平臺借錢的行為)等都不同程度地給一些學生帶來了危害。2015年,中國人民大學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調查了全國252所高校近5萬大學生,并撰寫了《全國大學生信用認知調研報告》。調查顯示,在彌補資金短缺時,有8.77%的大學生會使用貸款獲取資金,其中網絡貸款約占一半。只要你是在校學生,網上提交資料、通過審核、支付一定手續(xù)費,就能輕松申請信用貸款。大學生金融服務成了近年來P2P金融發(fā)展最迅猛的產品類別之一。校園貸者背負上巨額貸款無力償還,給自己家庭帶去困擾,造成極大精神壓力,有的學生因此走上了絕路。2017年8月24日消息,武漢某大學大三學生因欠下“校園貸”4000元,一年時間滾到50余萬元。2017年9月7日,華商報報道,21歲的陜西大二學生朱毓迪貸款20多萬,用于同學聚餐以及償還貸款等,當無力償還時跳江自殺。足見危害之重。
4、思想政治觀念模糊,價值觀扭曲
網絡是一個知識文化相互碰撞的開放性平臺,囊括了不同國家、不同領域的思想文化、政治觀念以及個人價值,當大學生在利用網絡開拓自己的知識視野時,也很容易在網絡上接觸到西方資本主義所鼓吹、宣傳的西方政治思想文化等,其人生觀、價值觀極易發(fā)生傾斜,從而滋生全盤西化、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潮。第一,西方資本主義思想政治觀念的廣泛傳播,使得大學生開始質疑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崇尚西方的政治文化,導致政治觀念的模糊和政治理論的動搖,最終使得大學生思想觀念混亂。第二,網絡上傳播的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腐朽思想使大學生深受影響,扭曲其人生價值觀。金錢至上的拜金主義,使得大學生只看到金錢、地位等物質方面的東西,而忽視了精神方面的追求;極端的個人主義,使得大學生只看到個人的利益以及個人的重要性,以自我為中心而脫離團體,背離了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享樂主義則使大學生形成貪圖享樂,安于現(xiàn)狀,得過且過,不思進取的一種人生態(tài)度,進而缺失人生的價值追求。
總之,網絡是一把雙刃劍。面對互聯(lián)網絡的負面沖擊,我們應加大對大學生的教育力度,構筑抵制沖擊的“防火墻”,防范于未然,使大學生既能從互聯(lián)網絡的發(fā)展應用中大受裨益,又能很好地應對互聯(lián)網絡帶來的負面挑戰(zhàn)而不受傷害。
【參考文獻】
[1] 2018-08-20.中國網信網.
[2] http://edu.sina.com.cn/gaokao/2018-10-15/doc-ihmhafir8319389.shtml
[3] 海南高?!靶@貸”泛濫 曝收款人向學生“直播討債”[EB/OL].鳳凰網,2016-11-05.
[4] 湖北大學生網貸4000一年滾成50萬.警方控制暴力討債者.大事記,2017-09-07.
[5] 借貸校園貸20余萬21歲大學生溺亡漢江[N].華商報,2017-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