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當今社會,明星越來越多了,追星也成為一種很普遍的現(xiàn)象。在我們身邊,就存在不少“追星族”,他們不遺余力地收集明星的資料,他們諳熟明星的身高體重、衣著服飾、飲食習慣、興趣愛好……他們模仿明星的言行舉止,更有甚者,明星走到哪兒,他們就會想方設法追到哪兒,只為見明星一面。那么,中學生到底該不該追星呢?
今天,我們就這個話題好好探討一下。
“今日頭條”(2018.5.16) 據(jù)新浪財經(jīng)微博消息,有二十多名粉絲為了追隨自己的偶像,買全程票追蹤,堵在登機口,拍偶像的一舉一動,導致航班延遲起飛超過兩小時。起飛后,在經(jīng)濟艙的粉絲又沖向頭等艙,航班落地滑行時不顧勸阻,堵在出艙口。警方表示,像這樣的追星行為已經(jīng)屢見不鮮。2017年,首都機場有粉絲警情記錄的就有20起,今年4月更是有多達千人的粉絲組團為偶像接機,給機場警方造成巨大壓力。如此瘋狂的追星行動讓人驚訝,不僅影響別的乘客出行,還影響機場的正常工作和飛行安全,如此引來的風波只會給自己的偶像抹黑。
“中國江門網(wǎng)”(2018.10.17) 近日,本報(《江門日報》)在“江門日報青蘋果”微信公眾號開展了關于“青少年關注度”的問卷調(diào)查。調(diào)查顯示,有62%受訪者稱家里孩子課業(yè)外最關注娛樂明星,只有7%的受訪者表示孩子最關注科學家或科研學者等主流人士,青少年追星由此成為不少家長頭疼的問題。對此,相關教育人士認為,該現(xiàn)象容易使青少年的價值觀取向發(fā)生扭曲,從而丟失文化上的自我認同、個人精神上的剛強自信。記者在采訪中也發(fā)現(xiàn),當前我市絕大部分學校均意識到相關問題的存在,均在使用更科學、更接地氣的方式引導青少年形成更健康的社會價值觀。
對此,湖北省襄陽市第四十二中學展開了一場以“中學生追星的利弊”為主題的辯論會?,F(xiàn)摘錄部分精彩發(fā)言,以饗讀者。
正方一辯:大家好。我方認為中學生追星利大于弊。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英雄與偶像,明星之所以能成為明星,其背后肯定少不了艱辛的付出。明星迎難而上,努力拼搏,為了夢想、為了作品永不言敗的優(yōu)秀品質(zhì)以及他們身上所展現(xiàn)出來的氣質(zhì),所展現(xiàn)出來的才華,都值得我們學習。
追星,能夠讓我們學到如何在歷經(jīng)坎坷后重建自信,學到如何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示給大家,學到如何奉獻愛心,學到明星身上的很多優(yōu)秀品質(zhì)。真是好處多多呀!
反方一辯:中學生追星有好處,我們認同,但中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中的大部分人的認知、鑒別、控制能力均不強,他們會盲目地追星,以致耽誤學業(yè)、花費家中的錢財、出現(xiàn)心理問題,有極端者甚至會上演輕生的悲劇。凡事都有度,過猶不及,一些人因為追星而妨礙名人生活或者產(chǎn)生強迫癥傾向,就證明了過度追星的壞處。某些人還可能患上“名人崇拜綜合癥”,其癥狀是陷于偶像崇拜完全令其難以自拔,就像酒鬼和癮君子對酒精或毒品上癮一般。
綜上所述,中學生追星弊大于利。
正方二辯:但是,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某些明星不正是中學生學習的榜樣嗎?再說了,中學生追的“星”也不一定都是娛樂明星呀,在各行各業(yè)做出特殊貢獻的人都可以成為追逐的對象啊!比如追一些科學家、詩詞達人等,在“追星”的過程中,你會對那些明星產(chǎn)生敬慕之心,從而不由自主地去學習他們身上的優(yōu)點。例如他們敬業(yè)愛業(yè)的精神以及刻苦奮斗的優(yōu)秀品質(zhì)等。
主持人:以上幾位同學的論述簡明扼要地闡明了自己對中學生追星的觀點,不知道其他人對此有什么看法呢?接下來,是自由討論時間。
同學A:我來發(fā)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據(jù)報載,為了和吳亦凡見上一面,很多初中或高中生在早上6點25分之前就趕到機場,他們拿著粉絲棒、大幅海報、手工制作的禮物等候明星。記者詢問后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都是吳亦凡的狂熱粉絲。這樣狂熱追星,怎能不耽誤學習?
同學B:我認為在中學生追星族中,很少有追星追到癡迷的。追星很多情況下是感情上的需要,把“星”當作知心朋友傾訴心聲。追星,我們可以學習他們身上的優(yōu)點,以“取人之長,為己所用”,從而讓自己更加出色!我看了央視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就被上海復旦附中的武亦姝征服了,從此,她就成了我的偶像。我時時刻刻以她為榜樣,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優(yōu)秀。所以我覺得追星還挺好的!
同學C:能以明星為榜樣,學習他們的優(yōu)點固然好,但中學生的辨別能力往往不強,容易“愛屋及烏”,對明星的生活習性、愛好、穿著,甚至寵物都盲目地喜愛、追求、模仿。比如追星族們刻意模仿明星們的發(fā)式、衣著,到處打聽明星們的嗜好,自己也學著去做。有一個少年聽說某明星不愛吃某種菜,自己也就不再吃。這種盲目地模仿,會讓中學生誤入歧途,不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
同學D:我認為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追星還是有益的。事實上,有很多追星族本來性格挺內(nèi)向的,正是因為有了追逐的對象,認識了很多同為追星族的人,才慢慢地敞開了自己的心扉。事實上,一部分追星族本來成績不怎么好,正是因為有了偶像,有了自己奮斗的目標,從而激勵自己去奮斗、去進步。
2018年9月,江蘇衛(wèi)視《一站到底》第五季“世界名校爭霸賽”正式收官,來自芝加哥大學的于千帆脫穎而出,登頂總冠軍。正是于千帆把前幾期節(jié)目中的佼佼者當成自己的偶像,時時鞭策自己,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
以上幾位同學的發(fā)言都很精彩。其實,“追星”是一把雙刃劍,既有好處,也有壞處。追星有利于樹立遠大目標,培養(yǎng)自身興趣;同時,也有可能會導致盲目崇拜,浪費錢財,把大量心思花在偶像身上,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就像反方一辯所說的“凡事都有度”,追星只有適度,才會有利于自己的成長;相反,如果過度,追星則會有害。如果追星是有目的性的,即我們喜歡明星不只是因為他們美和帥,也不只是因為他們會唱歌,會表演,而是因為他們的氣質(zhì)以及他們歷經(jīng)磨難最終成功,那么,追星就是有益的。
我相信,同學們一定能理性追星,樹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