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高中思想政治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在課堂實施中需要融入新的教育資源和教育空間。時政資源作為一種特色的課程資源,是教學內容的補充,與思想政治教學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密切聯(lián)系。如何恰當引用時政資源,巧妙銜接課堂內外,也就成了廣大思想政治教師必須關注的話題。文章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對時政資源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旨在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時政資源;課堂教學
作者簡介:賈佳辰,廣東省廣州市第九十七中學教師。(廣東 ?廣州 ?510260)
中圖分類號:G63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1-0568(2019)10-0104-03
高中思想政治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目的,是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學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綜合型、活動型課程?!镀胀ǜ咧兴枷胝握n程標準(2017版)》中明確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與初中思想道德與法治、高校思想政治理論等課程相互銜接,與時事政治教育相互補充,與高中其他教學和相關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承擔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的任務。”[1]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校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將時政教育與高中政治教學相結合,不僅可以補充和豐富高中政治教學的課本內容,還可以提高學生對國家和國際大事件的關注度,對思想政治教學大有裨益。
一、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應用時政資源的現(xiàn)實意義
1. 有利于培育時代新人。準確把握時代脈搏,才能培育時代弄潮兒。教師恰當引用時政資源,巧妙銜接課堂內外,有助于學生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做時代的奮進者、開拓者和奉獻者。教師要將時政教學策略與課堂有效教學相結合,引導學生勇?lián)厝危c人民一道拼搏,自覺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2. 有效補充和豐富教材內容。教材文本有相對滯后性,但時政教育不能滯后,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引入時政內容,可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增強思想政治教材的實用性。習近平同志指出:“馬克思主義不是書齋里的學問,而是為了改變人民歷史命運而創(chuàng)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實踐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實踐中豐富和發(fā)展的,為人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币龑W生體會實踐性這一馬克思主義理論區(qū)別于其他理論的顯著特征,思想政治課堂必須較之其他學科更加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
3. 有助于推動良好師生關系。師生關系是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和人際關系,包括彼此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tài)度,良好的師生關系更能體現(xiàn)教育教學活動的價值和生命意義。在高中課時緊張、高考升學壓力大的現(xiàn)實情況下,受傳統(tǒng)“填鴨式”“灌輸式”教學思想的影響,一些地方性的思想政治教學依然存在著教師“上課劃重點,下課背大題”的“背多分”式的僵化訓練。這種急功近利的教育通常是以教師喪失教學樂趣、學生喪失學習興趣作為代價的,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傷害師生關系。將熱門時政內容融入當前的教學之中,師生一起選題、一起探討,實現(xiàn)實際生活與知識的有效結合,既是時代所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師生教學相長的必然要求。
4. 與高考命題緊密聯(lián)系。就近年來高考真題而言,不論是選擇題還是材料分析題,其中的命題材料都是從時下熱點新聞著手,將情境與材料相結合,讓學生通過所學知識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解答?!疤N涵著高級思維的試題,不僅要求學生準確理解書本理論知識,而且要求學生深刻領會相關理論知識的本質,要求學生將書本知識與不同的材料相結合能夠創(chuàng)生出書本中沒有表述過的新表述,這是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需要。”[2]若課堂教學不能補充新鮮時政材料,學生很難真正學好政治,在今后也很難實事求是地參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及生態(tài)文明的建設。
二、時政資源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具體運用策略
1. 設時政類情境課堂,用“小課堂”小問題,闡述“大社會”大道理。教師有效運用情景教學能使課堂擁有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師以問題為鏈接,將教材內容與時政資源進行有效結合,指引學生在時政情境之中研究問題,使學生學以致用,從而實現(xiàn)時政資源的有效運用。
比如,在教授“多變的價格”這一知識點時,筆者將2018年國家新能源汽車補助、各地“汽車下鄉(xiāng)”新政策、2018年廣州車展資料等材料引入課堂,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
減免購置稅會使此車輛的需求曲線往何處移動?
豪車降價會使車輛需求量發(fā)生怎樣的變化?
盡管國慶節(jié)購買車輛的優(yōu)惠政策遠超過之前商家的零星促銷活動,但仍有很多消費者在待購,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
經營糧食店的老陳見對面4S汽車店在進行打折后銷量增加不少,也進行效仿,開展大米、雞蛋等商品打折活動。你認為老陳的銷售策略會有良效嗎?為什么?
你認為今年豪車價格波動很大的原因是為何?此現(xiàn)象對于豪車生產商而言有什么啟發(fā)?
請你就大眾新能源車的成功思考企業(yè)應如何讓自身得到發(fā)展?
……
以上問題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一經拋出,便引發(fā)了學生極強的求知欲,學生不僅在課堂上積極發(fā)言,課下也興致勃勃地投入到研究經濟生活的行動中去。學生周末積極走訪汽車4S銷售店,寒假去老家還會積極調查農村汽車市場。時政情境教學將實際生活中的熱點新聞與教材的知識點有效聯(lián)系起來,幫助學生解決了“小課堂”中的“小問題”,帶領學生接觸廣闊的“大社會”,明白“大社會”中的“大道理”。
2. 探究時政話題,用課堂活動小角色,培養(yǎng)社會領域大擔當。角色扮演教學法源于美國社會學家范尼·謝夫特的《關于社會價值的角色扮演》,是在教學之中創(chuàng)設或擬定一定的實際生活片段,讓學習者扮演角色,讓扮演者將角色的表情、言辭、行為方式和內心世界充分表達出來,以學習新的行為或解決問題方法的教學方法。
比如,在教授“人民代表大會”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先讓學生聚焦“兩會”,觀摩全國人大的詳細流程及會議內容,然后讓學生扮演國務院總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記者等角色,使學生明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其他國家機構由其產生,受其監(jiān)督,并對其負責。
“從人的成長角度來看,一個人發(fā)展的根本任務就是實現(xiàn)社會化。而一般意義上的社會化有三項基本要求,即學會基本生活技能、學會社會規(guī)范和承擔社會角色?!盵3]角色扮演教學法與時政教學的有效融合,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參與的激情,還有助于學生了解時政、探究國情、感受民情。教師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指引學生親身感受政治、經濟、文化領域的各種責任擔當,有利于學生理清錯綜繁雜的種種社會關系,堅守政治態(tài)度,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與價值判斷,做一個有責任感、有使命感的社會公民。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前為學生提供一些熱點時政新聞資料,提前了解學生對此類熱點事件的觀點和看法,有利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教學。
3. 梳理時政專題,運用豐富多彩的小課堂,銜接蓬勃發(fā)展的大時代。教師在進行高中政治時政教學時,應對國家社會熱點新聞、國家方針政策進行專題梳理。
比如,在教授“新時代的勞動者”這一知識點時,筆者要求學生以“新時代”和“勞動者”為關鍵詞梳理時政材料,引導他們先將搜索到的“新時代的就業(yè)市場矛盾”“現(xiàn)階段國家就業(yè)指導政策”“習總書記的青年觀和勞動觀”等資料梳理出一條“新時代的勞動觀——新時代的就業(yè)觀——新時代應如何維權”的時政專題,上課時再與課本上“勞動——勞動觀——就業(yè)——就業(yè)觀——就業(yè)之后——勞動者維權”的知識線索一一對應分析,如此雙線交織的課堂,既能拓寬學生視野,又有利于學生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下的勞動觀與就業(yè)觀,使課堂教與學都有了廣度和深度。
時政專題不僅能運用于新課程教學,還能運用于綜合探究課、復習課之中。人教版思想政治教材必修部分一共十六個單元,每個單元在體例編排和呈現(xiàn)方式上大致相同,各單元后面的綜合探究和前面的課文同屬于課堂教學的內容?!熬C合探究之所以在教材整體設計中被當作一個重要視點,除了目標設置本身的意義之外,還在于它具有展現(xiàn)相關單元中主要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幫助學生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的功用”,此時梳理時政專題,對實現(xiàn)綜合探究功用確實大有助益。在上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單元綜合探究課“感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時,筆者就引入了“家風建設”的時政專題。在此專題中筆者融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等時政內容,這些內容與“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在指導地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課本知識進行有效連接,有助于學生結合當前時代要求進行綜合探究,充分理解發(fā)展社會主義文化的含義,進而理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是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黨必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牢牢掌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領導權等內容。
4. 重視時政分析主體,培養(yǎng)課堂的主人就是培育時代弄潮兒。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事,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勵?!苯處熢诮虒W過程中應重視學生對于時政學習主體的認識,通過激勵手段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時政資源,促進學生發(fā)展其自主學習思維和探究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還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趨勢,及時了解學生反饋的學習狀態(tài),給予學生一定的激勵和評價。
筆者曾提倡學生制作新聞冊,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盡可能多地讀報或關注一些主流媒體微信公眾號,要求學生每周把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剪貼在制作的新聞冊上,并利用所學知識進行解讀。在制作新聞冊過程中,筆者要求學生對時政材料進行篩選,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知識邏輯或問題邏輯對材料進行再次組織,最后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并加以論證分析。剛開始時,學生可能會感覺較困難,但是長此以往,學生就能找到規(guī)律,并樂在其中。筆者還會挑選時機來展示優(yōu)秀新聞冊,每位學生都是一個珍貴的資源庫,教師在批改和評價新聞冊的過程中也會受益頗多。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時政資源豐富多樣,時政素材浩瀚如煙,教師一人之力是有限的,因此,教師應教會學生自主獲取時政信息,對篩選的素材加以簡單的論證分析,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方不知老之將至。時政資源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至關重要的課程資源之一,研究如何開發(fā)和應用時政資源的確是件極有趣的事兒。教師應該有新風貌、新姿態(tài)、新方法、新作為,精心組織課堂、用心研究教學,只有這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會在一代代青年的不懈奮斗中變?yōu)楝F(xiàn)實。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 徐光宇.深度學習:政治課教學的應然要求[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8,(5):51.
[3] 李忠強,王慧.服務社會 課即人生[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8,(4):56-57.
責任編輯 ? 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