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東盟人文交流新突破

2019-06-25 02:13張成霞羅希唐穎
世界教育信息 2019年9期
關鍵詞:東盟中國

張成霞 羅希 唐穎

摘? ?要:人文交流是各國外交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與東盟關系中,人文交流已經(jīng)成為第三大支柱,對服務雙方政治安全合作、經(jīng)濟合作,推動雙方開展民間友好往來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2008年7月,首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在貴州舉辦,至今已連續(xù)成功舉辦了11屆,成為中國—東盟人文交流的主要平臺和經(jīng)典品牌。文章通過文獻研究及調研,介紹了交流周的起源、發(fā)展歷程、板塊架構,分析其在推動中國—東盟人文交流方面取得的成效與存在的不足。對如何將其打造成為中國與東盟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教育合作、人文交流的重要平臺,打造特色鮮明的人文交流品牌活動提出建議與展望。

關鍵詞:中國—東盟;人文交流;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

一、引言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在世界范圍內(nèi)得到各國積極響應,中國和“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既要有基礎建設等“硬合作”,也要重視人文方面的“軟交流”。人文交流與政治安全合作、經(jīng)貿(mào)合作一道構成現(xiàn)代國際關系的三大支柱。與后兩者相比,人文交流的基本內(nèi)涵就是以和平的方式,推動各國文明和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與共同繁榮,為深化雙多邊合作奠定堅實的民意基礎和社會根基[1]。習近平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全面闡述了人文交流的內(nèi)容,“深入開展教育、科學、文化、體育、旅游、衛(wèi)生、考古等各領域人文合作,加強議會、政黨、民間組織往來,密切婦女、青年、殘障人士等群體交流,形成多元互動的人文交流格局”[2]。人文交流內(nèi)涵不斷豐富,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其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架設了民與民之間情感溝通和心靈交流的橋梁,系牢了國與國之間加深理解與增加互信的紐帶。

周邊地區(qū)是中國對外戰(zhàn)略的重要依托,周邊外交在中國總體外交布局中處于首要地位。長期以來,我國在周邊外交上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突出體現(xiàn)親、誠、惠、容的理念。中國與東盟的人文交流是一件關系19億人口未來的大事。我國西南地區(qū)在地理位置和文化上與東盟國家關系密切,從國家周邊外交工作布局來看,積極開展富有成效的雙邊人文交流具有深遠意義。

二、交流周的緣起與發(fā)展

2003年,中國—東盟戰(zhàn)略伙伴關系建立,雙方合作日益密切,交往不斷深化,以教育為主的人文交流成為雙方交流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為不斷深化雙方務實合作,增進民心相通,搭建教育交流合作平臺,2008年7月26日-8月1日,中國外交部、教育部、貴州省人民政府在貴州共同主辦了首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以下簡稱交流周)。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開啟了中國—東盟教育合作的新篇章。

交流周以政府搭臺、官方合作、民間交流為辦“周”特點,獲得了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和指導,贏得了中國與東盟教育機構、高校、企業(yè)、民間組織和媒體等各方的關注和積極參與。迄今,交流周已經(jīng)成功連續(xù)舉辦了11屆,吸引了來自中國及東盟國家的參會者近3萬人,參會學校及教育機構近4900所,在交流周上成功簽署了1500余份教育合作協(xié)議或合作備忘錄,舉辦了教育部長圓桌會議、大學校長論壇、學術研討會、教育資源展、學生技能賽、專題研修班、青少年文化節(jié)、學生夏令營等277項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的活動。

當前,交流周已成為中國與東盟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教育合作、人文交流的高端平臺,成為互學互鑒、合作共贏的特色品牌。即將舉辦的第十二屆交流周將主題確定為“深化務實合作 共享發(fā)展成果”,更加突出交流周致力于推動務實合作,面向中國和東盟開放共享成果的原則。

三、交流周的特點

自2008年首屆“交流周”舉辦以來,秉持“平等互信、開放創(chuàng)新、互學互鑒、合作共贏”的辦“周”精神,不斷加強平臺建設,把服務中國與東盟人文交流支柱、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服務貴州全方位對外開放作為辦“周”目標,交流周已成為雙方教育領域機制化程度最高、輻射影響力最大、務實合作成果最多的平臺。[3]

(一)平臺機制化程度高

交流周活動從2008年開始,在內(nèi)容內(nèi)涵、參與范圍、活動空間和時間等方面不斷探索與創(chuàng)新,形成了較為成熟的辦“周”機制。

在平臺內(nèi)容方面,從單一的教育合作平臺,發(fā)展成以教育為主,輻射其他人文交流領域的合作平臺,打造了一批涵蓋教育、科技、文化、衛(wèi)生、體育、旅游、青年等內(nèi)涵豐富、形式多樣的特色項目,充分發(fā)揮教育在各領域人才培養(yǎng)方面的基礎性先導作用,實現(xiàn)平臺的多元化創(chuàng)新發(fā)展。

在塑造品牌方面,已形成中國—東盟百名校長牽手未來系列活動、中國—東盟青少年交流系列活動、中國—東盟職教博覽會、中國—東盟人文交流系列活動、“一帶一路”合作系列活動、中國—東盟教育合作與人才培養(yǎng)系列活動六大精品項目。

在拓展空間、延展時間方面,除了每年在貴州舉辦為期一周的主體項目外,在中國和東盟多地推出了全年不同時段異地舉辦活動的開放辦“周”機制,形成了“開幕期”和“全年期”兩大活動板塊,有效整合中外資源,豐富平臺建設,進一步擴大交流周的品牌影響力。

在參與國別方面,由中國—東盟(10+1)合作,引入特邀伙伴國機制,發(fā)展成以中國和東盟合作為主線,輻射其他“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10+1+N)合作模式,有力促進了中外人員交流和資源共享。

在國際參與方面,交流周組委會秘書處與中國—東盟中心、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等區(qū)域性國際組織保持緊密聯(lián)系,利用“共商共建共享”的三方合作模式,不斷提升交流周的國際影響力和輻射面。

在社會參與方面,交流周采用自主承辦項目招競模式,面向中國和東盟社會開放,有效調動企業(yè)、媒體、社會團體參與的積極性,服務產(chǎn)教融合。同時,除了專業(yè)性內(nèi)部會議,交流周面向社會開放部分活動,為當?shù)厝罕娞峁┙逃Y訊。

經(jīng)過不斷打磨和歷練,交流周具備包容化、務實化、體系化等特點,已成為服務中國—東盟人文交流的重要平臺。

(二)主題緊扣時代背景

如表1所示,每屆交流周都具有一個緊扣時代脈搏、特色鮮明的主題,活動內(nèi)容緊緊圍繞主題開展,更加突出服務中外人文交流、服務貴州教育對外開放的使命。

(三)品牌項目發(fā)展日趨成熟

1.教育官員高端論壇成為主體

各屆交流周舉辦的高層對話和磋商論壇是活動的主體和亮點。舉辦活動包括中國—東盟教育部長圓桌會議、中國—東盟教育部長講壇、中國—東盟教育高官對話、中國—東盟大學校長論壇、中國—東盟教育行政官員研討等。上述活動的演講者和參與者多為中國與東盟各國的教育部長、司局級官員、外交使節(jié)、地區(qū)性教育部門官員、高校管理者等,他們從頂層設計和高層管理的角度分享了雙方教育領域合作的新理念、新舉措以及積極推動雙方教育交流的真知灼見,成為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合作的風向標和活指南。此外,每五年舉辦一屆的中國—東盟教育部長圓桌會議已成為雙方教育部共識,中國—東盟百名校長牽手未來系列活動成為交流周開幕期的重頭戲。

2.人文學術研討助推交流合作

人文學術交流是教育國際交流的重要內(nèi)容,不僅能推動學術發(fā)展,而且成為了專家和師生交流學習的平臺。交流周舉辦的人文學術研討活動內(nèi)容豐富、特色鮮明。具體包括中國—東盟環(huán)境教育論壇、中國—東盟人文學術研討會、中國—東盟跨文化交流論壇、中國—東盟少數(shù)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與傳承研討會等。其中,中國—東盟茶文化論壇、中國—東盟醫(yī)學教育論壇等已經(jīng)連續(xù)多年舉辦,在交流周平臺上形成項目品牌。

3.青少年交流搭建友誼之橋

青少年交流是人文交流領域,尤其是教育交流合作的熱點。中國與東盟各領域的合作日趨活躍,使得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希望學習和了解對方國家的語言、文化和歷史,“漢語熱”和“東盟潮”已經(jīng)形成[4]。每一屆的交流周均舉辦青少年文化、體育、藝術交流活動,現(xiàn)已形成中國—東盟青少年交流系列活動品牌項目,具體活動包括中國—東盟青年營、中國—東盟學生職業(yè)技能賽、中國—東盟大學生足球友誼賽、中國—東盟大學生旅游形象大使選拔賽等。參與活動的中外青少年們在文化差異中碰撞友誼火花,進一步加深彼此的了解和認識。

4.教育資源、文化藝術展示突出特色

教育和文化的展示與互動,開啟了各國人民了解他國文化的窗口。在11年中舉辦過的活動有中國—東盟教育展、中國教育資源展、東盟10+3“了解中國”項目、“我的中國和東盟”多媒體藝術系列展覽、國際教育裝備研討會暨展覽會、中國—東盟職業(yè)教育博覽會等,為參會單位提供了展示的機會,讓參與者在中外文化和教育的差異中尋找合作契機。

5.項目推薦、經(jīng)驗分享及成果展示傳播信息

交流周積極發(fā)揮平臺作用,為與會中外嘉賓提供一個促進相互了解、共享信息資源、推動務實合作的機會。例如,中國—東盟教育交流信息分享會、中國—東盟中心教育項目推介會、中國—東盟教育培訓中心推介會、中國—東盟合作辦學經(jīng)驗分享會、中國—東盟教育合作成果交流展示、中國—東盟職業(yè)教育成果展示等活動面向所有參會者開放,信息得以廣泛傳播,觀眾反響熱烈。

四、交流周促進中國—東盟人文交流

的成效與影響

為促進中國與東盟的教育交流,外交部、教育部和貴州省人民政府在政策、資金、機會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交流周的舉辦得到了中國和東盟的認可和重視,于2018年被正式寫入《中國—東盟戰(zhàn)略伙伴關系2030年愿景》和《瀾滄江—湄公河合作五年行動計劃(2018-2022)》。11屆交流周的舉辦取得了中國與東盟人文交流史上的巨大成就,產(chǎn)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一)搭建了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

11年來,中國、東盟10國及特邀伙伴國的教育管理部門、國際組織、高校、教育機構、企業(yè)、媒體、外國駐華使領館、中國駐東盟及特邀伙伴國使領館積極參與其中。交流周連續(xù)成功舉辦,不僅深化了中國與東盟及特邀伙伴國有關高校、教育機構的合作關系,推動了雙方師生的相互接觸與交流,增進相互了解,共享經(jīng)驗。同時,更加增強了中國高校在東盟國家及特邀伙伴國的知名度與美譽度,促進雙邊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雙方教育部門、高校、企業(yè)等參與單位簽訂的協(xié)議,內(nèi)容涉及學歷互認、學分互換、師生交流、校企合作、教育資源共享、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為師生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益處,為高校拓展了國際化辦學的空間,有效增進了雙方民間交往和人民之間的友誼。

(二)交流周提升雙邊合作層次

交流周平臺上已成功舉辦了兩屆中國—東盟教育部長圓桌會議。2010年,在首屆中國—東盟教育部長圓桌會議上,中國教育部與泰國教育部、印尼教育部分別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泰王國教育部關于相互承認高等教育學歷和學位的協(xié)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印度尼西亞教育部關于教育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通過了《中國—東盟教育部長圓桌會議貴陽聲明》,一致同意繼續(xù)創(chuàng)新中國—東盟人文交流合作機制,建立高層磋商機制,積極落實2020年東盟來華留學生和中國赴東盟留學生均達到10萬人的“雙十萬學生流動計劃”。2016年,第二屆中國—東盟教育部長圓桌會議通過了《關于中國—東盟教育合作行動計劃支持東盟教育工作計劃(2016-2020)開展的聯(lián)合公報》,進一步加強雙方在教育領域的合作。中國—東盟教育部長圓桌會議是近年來中國—東盟合作框架下在教育領域舉辦的級別最高、層次最高的關鍵會議,已成為推動中國與東盟國家在教育領域發(fā)布合作信號、指明合作方向的重要平臺,標志著中國—東盟教育的合作與時俱進,合作內(nèi)涵不斷深化。

2016年8月1日,以“互聯(lián)互通互信·相知相識相親”為主題的中國—印尼副總理級人文交流機制第二次會議與第九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同期舉行。該機制涵蓋教育、科技、衛(wèi)生、文化、旅游、體育、青年、媒體8個領域,對在交流周平臺上開展中國和東盟國家人文交流具有借鑒意義。

首屆交流周上啟動了中國—東盟教育信息網(wǎng),第六屆交流周上啟動了“貴州省外國留學生獎學金”,以實際行動推進落實“雙十萬學生流動計劃”,第十屆交流周宣布啟動中國—東盟雙十萬學生流動計劃升級版,實現(xiàn)雙方學生流動總規(guī)模到2025年達到30萬人次的目標,發(fā)布了由中國政府設立的中國—東盟海上絲綢之路獎學金。交流周平臺上先后成立了中國—東盟教育培訓聯(lián)盟、中國—東盟工科大學聯(lián)盟、中國—東盟職教合作聯(lián)盟、中國—東盟軌道交通教育培訓聯(lián)盟、中國—東盟旅游教育聯(lián)盟等十大聯(lián)盟,成立了中國—東盟研究中心、中國—東盟清鎮(zhèn)職教中心、東盟留學生服務中心(中國·貴州)、中國—東盟幼兒教師發(fā)展中心等五大中心,推進資源共享和專業(yè)化合作。這些項目和平臺成為雙邊教育合作及人文交流的載體和保障。

(三)有效服務“一帶一路”倡議

東盟作為“一帶一路”重要合作區(qū)域,使得交流周這一中國與東盟國家人文交流的主要平臺,成為了“一帶一路”民心相通的重要平臺。在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未來五年規(guī)劃(2018-2023年)中,明確服務好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是舉辦交流周的根本目的之一。在交流周的各項活動中,加強“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參與,積極開展“一帶一路”國家間的教育合作,交流周不但為“一帶一路”民心相通架設人文交流橋梁,更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交流周還突出了地方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的主體性、支撐性和落地性。貴州省作為交流周舉辦地,利用“內(nèi)陸開放型經(jīng)濟試驗區(qū)”和“陸海新通道”建設等機遇,充分發(fā)揮其區(qū)位優(yōu)勢和地方特色,將交流周打造成為服務貴州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軟資源”。

五、經(jīng)驗總結與質量提升

交流周推動了中國—東盟雙方在學分互換、學歷互認、國際學生雙向流動、人才聯(lián)合培養(yǎng)、青少年友好交流、智庫聯(lián)合科研等方面的務實合作。11年耕耘、11年收獲,交流周走過了初創(chuàng)和發(fā)展,逐步走向成熟,并將不斷提升其質量、品牌和影響力。

(一)注重宣傳效果,提升影響力和吸引力

11屆交流周均在貴州舉辦,雖已成為貴州省內(nèi)教育系統(tǒng)的一大盛事,但宣傳效果和范圍卻有限,交流周期間形成的亮點和取得的成效沒有能夠在全國范圍內(nèi)廣泛宣傳,在東盟國家更無法體現(xiàn)其成效。因此,一方面要利用國內(nèi)大型外事活動平臺,如博鰲亞洲論壇、中國—東盟博覽會、生態(tài)文明貴陽國際論壇、貴陽國際大數(shù)據(jù)產(chǎn)業(yè)博覽會等大力推介交流周;另一方面要利用在國外舉辦活動的機會,如留學中國教育展等,通過國外的教育機構、國際組織、媒體、網(wǎng)站等渠道宣傳交流周,在更高的平臺和更大范圍內(nèi)提升交流周的知名度、影響力、吸引力。

(二)做好頂層設計,精心打造品牌項目

交流周的活動豐富多彩,但是持續(xù)舉辦的單項品牌項目不多,因此很難形成強大的影響力。交流周要根據(jù)中長期規(guī)劃做好頂層設計,精心打造并完善效果好、認可度高的項目,使其成為每屆的保留項目,形成品牌。例如,貴州大學的中國—東盟茶文化論壇、遵義醫(yī)科大學的“留學中國夢”留學生征文大賽和中文演講比賽、遵義師范學院的東盟留學生漢字聽寫大賽等。每屆交流周都邀請了諸多政府官員、大學校長、知名學者參會,應通過他們的影響力和感召力,樹立交流周品牌質量和形象,成為人文交流領域的著名平臺。

(三)認真總結經(jīng)驗,重視活動后續(xù)實效

雖然貴州省內(nèi)外的許多學校參加了多屆交流周活動,但存在著獲得感不強、后續(xù)成果不明等情況。例如,借助交流周平臺,中國與東盟的高校和教育機構簽訂了許多合作協(xié)議,但活動結束后沒有繼續(xù)跟進落實,未真正實現(xiàn)校際間的務實合作與交流,導致交流周的部分成果流于形式。交流周主辦方應加強總結每屆活動的成功經(jīng)驗和不足之處,形成年度報告,尤其重視各項活動取得的成果和發(fā)揮的效應。實時跟進交流周平臺所簽協(xié)議的落實情況,針對交流周成果落實情況進行調研,收集參會各方對活動的反饋意見以及提升辦會成效的建議。因此,建議在每屆的活動舉辦期間,召開中外雙方交流周成果推進和經(jīng)驗分享會,評價合作成效,為交流周的持續(xù)舉辦提供理論依據(jù)和實踐經(jīng)驗。

參考文獻:

[1]邢麗菊.何以人文:中外人文交流的意義[J].世界知識, 2017(23):20-22.

[2]共產(chǎn)黨員網(wǎng).齊心開創(chuàng)共建“一帶一路”美好未來——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EB/OL].http://www.lxycjy.gov.cn/v-1-1379.html,2019-02-24.

[3]田學軍.在第十一屆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開幕式上的致辭[R].貴陽:貴州省人民政府,2018.

[4]梁恒貴,張艷.中國—東盟人文交流合作成果斐然[EB/OL].http://news.cri.cn/gb/27824/2010/07/30/106s2938812.htm,2010-07-29.

編輯 徐玲玲? ?校對 呂伊雯

猜你喜歡
東盟中國
中國和東盟經(jīng)貿(mào)關系前景展望
中國—東盟物流便利化研究綜述
中國與東盟紡織品出口競爭力比較分析
中國—東盟背景下廣西地區(qū)大學英語教師教育與發(fā)展的問題和對策
“一帶一路”戰(zhàn)略對東盟旅游業(yè)帶來的機遇探討
我國警衛(wèi)反恐怖斗爭對策研究
淺析當代中國社會發(fā)展的代價問題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國”調子
印尼與中國能源進出口貿(mào)易市場研究
宜城市| 潮州市| 余干县| 福建省| 通辽市| 凤城市| 司法| 济宁市| 土默特左旗| 聊城市| 新和县| 个旧市| 盐边县| 根河市| 明水县| 桦南县| 固镇县| 泸溪县| 南充市| 隆子县| 广南县| 灵山县| 宜城市| 宿松县| 文安县| 木里| 岗巴县| 阳山县| 阿城市| 玉树县| 喜德县| 启东市| 尼玛县| 河津市| 巴南区| 浦江县| 六盘水市| 龙江县| 余江县| 东至县| 济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