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法醫(yī)病理學 交通事故 摔傷 撞擊傷 碾軋傷
作者簡介:李迎,北京市紅十字會急診搶救中心。
中圖分類號:D91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6.147
(一)簡要案情
某男,28歲,某日凌晨在某高速出城方向駕駛摩托車高速逆行于最內(nèi)側車道時,與一輛正常行駛的黃色面包車正面相撞,被摔出數(shù)十米后,又被另一輛小型轎車碾軋,后當場死亡。
(二)法醫(yī)學尸體檢驗
尸體解剖檢驗所見,其額部、面部、頸部及上胸部可見廣泛性融合性挫傷及挫裂創(chuàng)一處,口唇黏膜破損;口鼻腔溢血;左側外耳道溢血。腹部可見挫擦傷多處呈散在分布,腰背部可見挫傷一處,臀部及會陰部可見挫裂創(chuàng)一處,右前臂可見開放性骨折一處;雙肘關節(jié)、雙前臂及雙手背可見挫傷及挫裂創(chuàng)多處呈散在分布,右腿前內(nèi)側可見廣泛性融合性挫傷伴小腿閉合性骨折,左下肢前內(nèi)側可見廣泛性融合性挫傷伴小腿開放性骨折一處,右顳頂部可見頭皮下局限性出血。雙側顳肌、帽狀腱膜、顱蓋、顱底、面顱、硬膜外、硬腦膜及硬膜下均未見明顯異常。大腦右額葉上部可見小片狀腦挫傷伴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腦血管、小腦、腦干、腦垂體、各腦室均未見明顯異常,頸部皮下組織、大血管、甲狀腺、頜下腺、舌骨、甲狀軟骨、環(huán)狀軟骨、會厭、咽喉及扁桃體均未見明顯異常。椎前筋膜廣泛性出血;頸椎于第6、7間橫斷伴脊髓完全性斷裂。
胸骨未見異常。右側第6-9肋橫斷骨折,錯位不明顯,伴周圍軟組織局限性出血;左側鎖骨近端骨折伴周圍軟組織及胸鎖乳突肌局限性出血。右胸腔下部胸膜可見破裂口。雙側胸腔可見血性液體。胸腺萎縮??v隔下部可見片狀薄層出血。心包完整,心包腔未見異常。心臟外觀正常;心前壁外膜可見片狀薄層出血;心內(nèi)膜可見疑似小條片狀出血。心肌、心腔、三尖瓣、肺動脈瓣、二尖瓣、主動脈瓣、大血管、冠狀動脈均未見明顯異常。氣管、雙側支氣管未見明顯異常。雙肺下葉均可見大片狀出血及破裂口,以右肺下葉為著,質(zhì)軟,切面少血。腹壁未見異常;右側腹膜后可見大面積出血;腹腔可見血性液體。大網(wǎng)膜上移,各臟器位置正常。食道內(nèi)可見少量胃內(nèi)容;胃內(nèi)容物為稠粥狀,胃粘膜未見異常。腸管多處可見漿膜局限性出血;腸系膜未見異常。胰腺頭尾部均可見局限性出血,切面少血。肝臟右葉右側可見多處綻裂口;左葉可見局限性挫裂口;切面少血。膽囊未見異常。脾臟門側可見兩處破裂口,被膜皺縮,體積變小。左腎脂肪囊可見局限性出血;右腎門部及脂肪囊可見局限性出血;被膜均未見異常。腎上腺未見異常。膀胱空虛;睪丸及附睪未見異常。
其他:雙側小腿中段前側均可見皮下組織挫碎,皮膚與肌肉骨骼分離呈囊腔狀,脛腓骨均呈粉碎性骨折。
(三)影像學檢查
尸檢當日行CR片檢查可見:頸椎第6、7節(jié)骨折;左鎖骨骨折;右側肋骨第6-9骨折;骨盆右側坐骨骨折;右股骨干骨折;雙側脛、腓骨骨折。
(四)車損情況
摩托車前輪爆胎,前車后移。黃色面包車,前保險杠掉落,前風擋粉碎。小型轎車左前保險杠碎裂,底盤螺絲釘處掛有牛仔褲碎片。
(五)鑒定意見
根據(jù)尸檢所見及車損情況綜合分析,認為其符合外傷性頸椎伴脊髓斷裂、胸腹腔多器官損傷導致創(chuàng)傷性休克死亡。
1.本例尸體檢驗中,死者頸椎及脊髓斷裂之損傷符合其在高速運動時突然靜止后頸部過伸所導致的牽拉性損傷,當車輛在高速(如每小時60公里以上)行駛中緊急剎車時,或車輛尾部受撞擊發(fā)生急劇的加速運動時,由于車體和人員軀干的突然變速以及頭部的慣性作用,造成頸部急劇的過度伸展與過度屈曲所致。其胸腔和腹腔多器官損傷及骨盆骨折均具有“一側性”和“外輕內(nèi)重”之特點,符合在撞擊后摔跌形成,由于摩托車駕駛員在事故中向前拋出從而造成撞擊性損傷及拋擲性摔跌傷,因發(fā)生事故時車速較快其拋力較大,導致較重的內(nèi)臟損傷。右大腿骨折為典型“楔形骨折”,楔形骨折形成因暴力沖擊長骨形成的骨折。多見于交通事故造成的股骨或脛骨楔形骨折。暴力作用于長骨時,骨干沿著力軸方向彎曲,凸處骨質(zhì)受到拉應力,凹處受到壓應力,骨折首先在拉應力最集中處出現(xiàn),然后向壓應力分布的邊緣裂開,故成楔形骨折。 一般外力作用點在楔肜底邊側,頂點指向力的方向,此案中楔的尖端指示著汽車前進的方向,其楔底為撞擊點。根據(jù)尸檢所見及結合案情綜合分析認為其上述損傷特點符合一次性受到鈍性物體外力沖擊形成,其損傷程度已構成絕對致命傷。
2.其雙小腿皮膚、皮下組織及骨骼的損傷為皮膚組織與肌肉深筋膜之間撕脫分離,形成囊腔樣改變及皮膚破裂撕脫,雙脛、腓骨骨折均為粉碎性骨折,其損傷特點均符合車輪碾軋旋轉(zhuǎn)時對人體形成的撕脫傷及粉碎性損傷。但在此次事故中其碾軋損傷程度相對較輕,不能導致傷者當成死亡,故此損傷為非致命傷。
3.綜合上述損傷及整個車禍過程綜合分析認為,某男在駕駛摩托車與黃色面包車相撞后被小型轎車碾軋所受損傷以撞擊傷及摔跌傷為主,其損傷程度已構成絕對致命傷,其碾軋傷相對較輕如單獨存在不會致其當場死亡。
在道路交通事故案件的處理中,現(xiàn)場調(diào)查的重點是發(fā)現(xiàn)、搜查及提取能判明事故原因和責任的痕跡、物證。傳統(tǒng)法醫(yī)病理損傷檢驗技術是法醫(yī)鑒定過程中的重要一環(huán),可為交通事故死亡案件的調(diào)查處理提供方向和證據(jù)。但現(xiàn)階段要求法醫(yī)在掌握現(xiàn)場勘查和案情的基礎上,對傷亡者損傷進行全面細致的檢驗,綜合全面情況進行動態(tài)分析,從而為今后提高此類事故調(diào)查準確性提供可靠依據(jù)。
本文基于交通事故死亡的法醫(yī)檢驗進行分析,先概述了交通事故死亡的法醫(yī)檢驗,然后重點探討了法醫(yī)檢驗在交通事故死亡中的應用。本例所報道的情況在交通事故中比較常見,因在交通事故發(fā)生過程中可能對受害者造成多種損傷,在本例中主要分析了揮鞭樣損傷、撞擊傷、摔傷及碾軋傷的損傷特點及對絕對致命傷的分析。在尸檢過程中解決上述損傷問題對于交通警察處理此類案件時對如何分則至關重要,如遇上述類似事故應仔細檢查,縝密分析,為辦案單位提供科學依據(jù)。
參考文獻:
[1]王志軍,王廣東.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死亡823例法醫(yī)學分析[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12).
[2]吳金火,程姜云.有關交通事故死亡的法醫(yī)檢驗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7(74).
[3]張益鵠.德國道路交通事故損傷的法醫(yī)學鑒定[J].法律與醫(yī)學雜志,1994(4).
[4]王伯平,喻漢華,付存菊.114例道路交通事故致肋骨骨折的法醫(yī)學分析[J].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2003(3).
[5]本刊記者.2005全國道路交通事故概況[J].道路交通管理,2006(1).
[6]劉桂法.去年全省道路交通事故情況分析[J].山東勞動,1998(7).
[7]楊成龍.城市道路交通事故致因分析及管理研究[J].商,2016(22).
[8]上海市公安局交警總隊事故防范處.2014年上半年上海道路交通事故簡述[J].交通與運輸,2014(5).
[9]孫云,高天培,林華.道路交通事故的心理援助策略研究[J].職業(yè)時空,2013(11).
[10]周峰,周順福,楊斌杰,蘇慧佳,周德定.2002~2007年上海市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分析[J].環(huán)境與職業(yè)醫(yī)學,2009(3).
[11]李琴,陳艾倫.道路交通事故頜面部損傷的法醫(yī)臨床學應用的相關問題研究[J].法制博覽,2018(12).
[12]任禮,楊志紅.淺述在道路交通事故現(xiàn)場調(diào)查工作中法醫(yī)、痕跡技術的綜合應用[J].法制博覽,2018(11).
[13]趙軍峰.209例道路交通事故法醫(yī)傷情鑒定分析//法醫(yī)臨床學專業(yè)理論與實踐——中國法醫(yī)學會·全國第二十屆法醫(yī)臨床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7(8).
[14]Research on Relief Right of ?Road ?Traffic Accidents[J].Lihong Li,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