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
摘 要:《詩經(jīng)》來自于民間,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成果,它不僅僅是一部文學(xué)著作,對當代來說還有更大的文化價值。將《詩經(jīng)》中的女性與新時代的女性作對比,可以看到女性獨立意識的覺醒源頭,體現(xiàn)在家庭和社會兩個方面,女性社會地位在不斷提高,更能從兩個時代的女性身上折射出周文化和新時代的文化,將女性美的姿態(tài)與審美標準也呈現(xiàn)出來。探究《詩經(jīng)》中的文化,給新世紀的女性一個正確的審美觀念。
關(guān)鍵詞:女性獨立;審美標準;新時代女性;女性美
《詩經(jīng)》始于西周初年,一個禮樂制度剛剛建起尚不嚴苛的朝代,因此在《詩經(jīng)》中,我們能看到兩個影子:一是中國古代以夫為天的被壓抑的女性;二是在相對寬松的環(huán)境中,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在我國古代,性別是一種等級的象征,在這種狀態(tài)下,女子敢于向男子提出挑戰(zhàn)是一種進步。此外,《詩經(jīng)》把女性的氣質(zhì)以別樣美的姿態(tài)刻畫出來,一種優(yōu)美女性的標準也呼之欲出,這種標準是經(jīng)過沉淀積累而來的,代表的不僅僅是某一朝代,還是中華民族對美的欣賞,甚至在今天的審美標準中,我們都能看到《詩經(jīng)》女性美的影子。本文就將從女性內(nèi)外在形象兩個方面把《詩經(jīng)》中的女性形象同當今的女性進行對比。
一、女性體態(tài)之美
《詩經(jīng)》中所記錄的反映周代女性的詩篇,給我們塑造了一個個人性美與藝術(shù)美相結(jié)合的生動形象。[1]《衛(wèi)風(fēng)·碩人》中有“碩人其頎”“碩人敖敖”,碩人指高大白胖的美人,莊姜夫人的高大修長之美,與我們今天所說的小巧玲瓏正好相反,這與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息息相關(guān)。當時社會女性也需要體力勞動,需要強健的體魄,碩人之美就成了一條美的標準;國家稱霸吞并其他國家就需要將士,人口的需求變得格外明顯,生兒育女就要求女性健康高大;人們還沒有意識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思想仍然停留在改造自然的層面,為了與自然作斗爭,高大健美就成為一種健康的美的形象,不僅男性是“頎而長兮”,女性也是如此。我們可以看出,由于生產(chǎn)勞動和生育傳承所需,《詩經(jīng)》中的女性美既不是男性的高大威猛,也不是楊玉環(huán)的體胖無力、豐肉微骨,而是高大健壯的美,是一種麻利潑爽之美,是一種獨具女性魅力的健康美?!八扔袆e于漢以后的古代女性美,也不同于當代的女性美,但卻折射出周民族特有的文化內(nèi)涵?!盵2]而如今社會,女性的美有了新的標準。女性地位在上升,晚婚晚育、尋求更多自己的空間成為了女性追求的主流,思想上有更多的自主性,使女性對美有了新的衡量,男性對女性有了不同的看法,促使審美標準發(fā)生了變化。同時,“女為悅己者容”變成了為自己的美而美,這是中華民族新時代的文化內(nèi)涵。美的標準沒有對與錯之分,都是依據(jù)每一個時代的社會背景歸納出來的,是為當時社會所需要的。抽離出外在美的表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時代的文化發(fā)展狀態(tài),新時代,美的背后是女性獨立的進步,是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另一種表現(xiàn)。隨著女性在科技等方面的貢獻越來越大以及更加獨立,女性的自主權(quán)將會擴大,直到消除重男輕女的思想。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頸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边@一美人的形象一直被當作范本傳頌,也被今人所效仿與贊美,成為當今女性在外貌上期望的最高目標,錢鍾書先生在其《管錐編》中曾說:“衛(wèi)、鄘、齊風(fēng)中美人如畫像之水墨白描,未渲染丹黃?!盵3]這是五千年文化中中國人共同認可的美,對于今天來說是具有進步意義的。
二、女性的品德
女性的美不僅在外貌上,也在品德思想上。從古至今優(yōu)秀女性的品質(zhì)定義也在不斷變化?!多嶏L(fēng)·女曰雞鳴》“女曰雞鳴……將翱將翔,弋鳧與雁”,描寫賢德的妻子催促丈夫起床,愛惜丈夫的同時提醒他不要忘記肩上的責(zé)任;《鄭風(fēng)·有女同車》“彼美孟姜,德音不忘”,形容孟姜美好的品德聲譽;《邶風(fēng)·靜女》“靜女其姝”,“靜女其孌”,先形容女子貞靜嫻雅,其次才是面目姣好。朱熹《詩集傳》云:“靜者,閑雅之意?!盵4]可見在當時對女性要求:一則為德,二則為美。德不僅指美好善良盡守婦道,還包括一名妻子的職責(zé),輔助督促丈夫為國家鞠躬盡瘁,不忘肩負重任,如若丈夫在服役,那么妻子要料理好家務(wù),照顧好家人。從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到今天,社會對女性的要求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德才兼?zhèn)涫切碌臉藴?。追求高學(xué)歷是女性意識的覺醒,“才”是女性邁入社會的門檻,是自力更生的基礎(chǔ),但是在這之前,不僅僅是女性,所有人都必須先有德。
德是亙古不變的要求,良好的德行比美貌才能都重要,女性要依靠道德力量的約束,做到恪盡職守,但是當今還是有一小部分的女性忽略了道德對于女性的要求,把外貌放在德行前面。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不應(yīng)該把它作為衡量女子的首要標準,在德這一方面,我們將其從古代繼承,這不是一種退步,而是中華美德的傳承,說明德行的這種美是我們民族沉淀下來的女性標準,應(yīng)該踐行。進步的地方是才的標準,這是社會對女性的要求,在很多職業(yè)中,女性和男性取得了同樣的地位,在職場生存下去,知識就是必需品。周文化中的男尊女卑,女子離開丈夫就無法生活的悲慘命運將一去不復(fù)返。
我們傳承了《詩經(jīng)》中女子面貌之美的評價標準,選擇性地吸收了對于女子品德的標準,并在此基礎(chǔ)上提出了新的要求。隨著幾個世紀的演變,關(guān)于美有不同層面的變化,可以看出《詩經(jīng)》的文化對于我們今天來說仍具有指導(dǎo)意義,奠定了我們的審美標準。文化是我們時代進步的標志之一。
三、女性意識的覺醒
據(jù)《周禮·地官司徒·媒氏》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書之。中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盵5]這種強制性的自由相會,在一定程度上為女性的擇偶提供了相對寬松的空間。因此有了我們今天所讀到的《陳風(fēng)·澤陂》中“寤寐無為,涕泗滂沱……寤寐無為,輾轉(zhuǎn)伏枕”,女子跟隨自己的本心大膽而又火熱地將自己的思念發(fā)而為歌,毫不掩飾自己的愛慕;《鄭風(fēng)·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你要是愛我,那就立刻提起衣裳的前后襟,趟過這寬闊的溱河來看我,這是開篇第一句,讀起來就有一種干脆利落的感覺,“子不我思,豈無他士?狂童之狂也且”,這三句話讓讀者看到了女子的爽快與幾分狡黠。同為思念,主人公卻沒有像其他女子一樣將感情藏掖在心中,也沒有用一系列的外景做鋪墊,而是開門見山地抒發(fā)自己的情感,一個豪爽的女子形象躍然紙上。文中的女子,她其實是悲涼的,因為這個男子還沒有來看望她,女子雖狂妄又心直口快,但又有倔強女性的影子,少了一些古代女子應(yīng)有的哭哭啼啼,這是女性意識的初步覺醒。
《詩經(jīng)》中明顯的女性意識在《邶風(fēng)·柏舟》中可看出:“我心匪石,不可轉(zhuǎn)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儀棣棣,不可選也?!边@是典型的女子控訴詩,由于侍妾們的中傷詆毀,妻子失去了丈夫的寵愛,女子并沒有低聲下氣地求丈夫,在向兄長哭訴無門的情況下,柏木一樣美好的女子選擇了離開夫家。在今天看來,女子是軟弱的,殊不知,在那個禮樂朝代,不順從已經(jīng)是最大的反抗了,受制于人的弱女子,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中有如此不屈服于封建禮教的倔強性情足以讓人欽佩。失去丈夫的寵愛,失去了地位,離開家庭,無論自身有沒有錯,都會遭人非議,但是女主人公并不懦弱,面對丈夫的無情,她沒有留戀,而是敢于直言控訴對方的錯誤。古代女子未嫁前生活在家中,以父為尊,嫁人后以夫為尊,她們的生活離不開家庭,或者說她們的生存離不開家庭,可見她邁出門的一剎需要多大的勇氣,這在周文化中是最大的反抗。不同于今天,女子有自主選擇的權(quán)利,在戀愛中懂得爭取主動權(quán),婚姻也比較自主,在各個方面都有法律的保障,即便是在沒有男性或者離婚的情況下也能獨立生存下去。如果遭遇家庭不公,當今女性會做出更大的反抗。從不順從到明確知道保護自己,是女性意識的進步,但是這并不代表周代的女性觀念必然落后。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自己的文化,文化不是獨立存在的,要促進國家發(fā)展,文化必然要與社會潮流相適應(yīng)。
四、從勞動分工看女性地位
勞動增添了女性的美麗,如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讀者試平心靜氣,涵詠此詩?;新犔锛覌D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繡野,風(fēng)和日麗中,群歌互答,余音裊裊,若遠若近,忽斷忽續(xù),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曠,則此詩可不必細繹而自得其妙焉?!盵6]從《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到《邶風(fēng)·綠衣》“綠兮衣兮,綠衣黃里……綠兮絲兮,女所治兮”,女子的工作主要是采摘和縫制,相應(yīng)的男子負責(zé)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勞動,在男女分工上相對來說不存在歧視問題,這是根據(jù)性別的特質(zhì),社會上自然形成的。
女子的另一地位是家庭的軸心與基礎(chǔ),在戰(zhàn)火不斷的年代,沉重的兵役使得丈夫常年在外,與妻子聚少離多,家中繁雜事物自然落到女性身上,而妻子只得徒勞思念,翹首企盼丈夫回歸,可見,女子的辛苦不比丈夫少。
祭祀是古代一項莊嚴的活動,是由女性主持,《小雅·楚茨》“執(zhí)爨踖踖,為俎孔碩,或燔或炙,君婦莫莫”,廚師們恭敬敏捷,裝肉的器皿碩大無比,有人燒肉有人烤炙,主婦們心懷敬畏,舉止有儀恭謹。可見,不論地位的高低,周代家庭中隆重的祭祀之事都是由婦女主持的,在封建迷信的神權(quán)時代,婦女能承擔(dān)如此重任,不能不說當時某些方面還是遺留著母系社會時代的痕跡。[7]
總之,女性的地位是在不斷進步,《詩經(jīng)》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詩歌,還有美學(xué)價值、文化價值等。透過詩篇,我們可以看到中華民族長久以來積累下來的女性魅力和力量以及審美標準的進步和退步,這些對于今天來說都具有可考究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陶琳.《詩經(jīng)》中的女性形象[C]//夏傳才.第六屆詩經(jīng)國際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學(xué)苑出版社,2005:739
[2]柏俊才.由《詩經(jīng)》中的女性描寫看周民族的文化特征[J].山西師大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6(2):46.
[3]錢鐘書.管錐編(第一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6:92
[4]朱熹.詩集傳[M].北京:中華書局,1958:26.
[5]李學(xué)勤.十三經(jīng)注疏·周禮注疏·地官·媒氏[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360.
[6]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M].北京:中華書局,1982:9.
[7]馬瑞芳.詩經(jīng)的女性世界[D].西北大學(xué),2012.
作者單位:
牡丹江師范學(xué)院文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