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人的動作發(fā)展規(guī)律、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身體發(fā)育規(guī)律、身體素質發(fā)展敏感期、運動技能形成規(guī)律以及體育課程教學實踐的需要等,提出了動作技能學習“窗口期”的概念;建構了動作技能學習“窗口期”理論框架,包含存在形式、本質特征、內部規(guī)律三層結構體系,其中,存在形式是年齡段即窗口期,本質特征包含穩(wěn)定性、遞進性和疊加性,內部規(guī)律包含穩(wěn)定性是按發(fā)展匹配度確立,遞進性是據動作難易度排列,疊加性是依功能重合度定位。動作技能學習“窗口期”及理論為破解一體化體育課程體系建設的理論難題提供指導,為進一步深化體育課程教學一體化改革提供理論保障。
關? 鍵? 詞:學校體育;動作技能學習“窗口期”理論;一體化體育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7116(2019)03-0008-06
Abstract: Based on human movement development laws, cognition development laws, body development laws, physical quality development sensitive periods, movement skill formation laws, and the needs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teaching practice, etc, the author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the “window period” of movement skill learning; established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window period” of movement skill learning, which includes a structural system with three layers: the existence form,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nal laws, in which, the existence form is the age group, i.e. the window period;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include stability, progression and superposition; included in internal laws, stability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development matching, progression is arranged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movement difficulty, superposition is oriented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function coincidence. The “window period” of movement skill learning and its theory provide guidance for solving theoretical conundru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grated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assurance for further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teaching integration.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theory of the “window period” movement skill learning;integrated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大中?。ㄓ祝┮惑w化體育課程的構建,是推動體育學科發(fā)展的重要且關鍵性理論體系建設。在建構過程中,當設置課程內容的時候,尤其在試圖把各運動項目安排到各學段與年級中去學習的時候,突然遇到一大難題:從哪兒開始排列?先安排哪些內容?意味著不知道哪個運動項目應該從哪個年齡段進入課程。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后續(xù)的哪個學段、哪個年級學什么,先學什么、后學什么,學到什么程度等一系列問題都無從談起。查閱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發(fā)現“素質發(fā)展敏感期”研究[1-12]和“運動員選材”研究[13-21]等相對較多,動作技能學習“窗口期”的研究目前尚無人問津。然而,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技能,體育課上學生是按動作技能進行學習的,僅有身體素質發(fā)展敏感期等理論,依然無法徹底解決哪個學段學什么的問題。后續(xù)走訪學校體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包括從事多年的體育課程教材研究的專家,有著豐富經驗的體育特級教師、教研員,還對國家隊個別項目教練、運動員進行了訪談,大家一致認為:一是動作技能學習應該存在“窗口期”,但一直是一項理論空白;二是為了更科學、更精準、更有效地開展體育教學與訓練,急需這項理論成果。一體化體育課程建設團隊現已啟動了該項研究,不僅要深入探討“窗口期”的內涵與外延,要確定各專項運動的動作技能學習“窗口期”,還要系統(tǒng)分析動作技能學習“窗口期”理論的結構體系。本研究率先提出動作技能學習“窗口期”概念,創(chuàng)建“窗口期”理論架構,將為后續(xù)完善各專項運動的動作技能學習“窗口期”的建設做好基礎性研究和方向性引領。
1? 動作技能學習“窗口期”的內涵
動作技能學習“窗口期”,既是一個重要的創(chuàng)新性學術觀點,更是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重大理論問題,也是體育課程建設與順利實施的“關卡”,是學生參與什么樣的內容學習與鍛煉,促進健康與技能掌握的最主要依據。那么,什么是動作技能學習“窗口期”呢?是指專項運動的動作技能學習開始的最適宜年齡段。該“窗口期”不是泛泛地指開始接觸某一項目,更不是將某項目所使用器材“游戲化”或“操化”,而是正式開始學習某專項運動的動作技能。這里必須強調的是:非建立在動作技能學習的游戲化教學與建立在動作技能學習的游戲化教學有著本質區(qū)別,前者是以游戲為主,為游戲而游戲,如幼兒啟蒙期的游戲化[22],多數情況并不直接指向動作技能學習,而是通過游戲發(fā)展孩子們的基本動作和增加他們的樂趣;后者是以動作技能為主,是為動作技能學習而游戲,游戲服務于動作技能的學習,如小學基礎期的趣味化[22],學習某項專項運動時,會采取游戲的方式組織練習活動,但這類游戲是為動作技能學習而游戲。明確兩者之間的本質區(qū)別,有助于理解和建構“窗口期”。
2? 動作技能學習“窗口期”的理論框架
動作技能學習“窗口期”理論,是體育學科課程建設的關鍵性核心理論,是“窗口期”的存在形式、本質特征和內部規(guī)律邏輯關系的呈現。具體包含內外三層,核心層是存在形式,即“窗口期”本身,呈現的是某動作技能學習最適宜的年齡段;中間層是本質特征層,包含發(fā)展的“穩(wěn)定性”、難度的“遞進性”和功能的“疊加性”;最外層是規(guī)律層,與特征對應的“窗口期”的三大規(guī)律,即穩(wěn)定性是按發(fā)展匹配度確立、遞進性是據動作難易度排序、疊加性是依功能重合度定位。三層結構及各要素的關系如圖1所示。
2.1? “窗口期”的存在形式
動作技能學習“窗口期”以什么形式存在,是單一年齡還是跨年齡段?判斷“窗口期”的存在形式,是“窗口期”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也是客觀反映“窗口期”本質特征的關鍵?;谌说陌l(fā)展的個體差異性,既便是同齡孩子的動作發(fā)展、認知發(fā)展、身體發(fā)育有著極其相似或一致的規(guī)律,但個體之間有差異依然是絕對的,而無差異是相對的。對于專項運動的動作技能學習而言,孩子接受能力有的稍強、有的稍弱,有的稍快、有的稍慢,強弱與快慢都由個體差異所決定。因此,“窗口期”的存在形式,應該是跨年齡段,而無法確定到固定的某單一年齡上,如某專項運動的動作技能學習“窗口期”確定為7~8歲等。
2.2? “窗口期”的本質特征
作為跨年齡段存在著的“窗口期”具有什么特征?歸納起來,有3個:一是穩(wěn)定性。任何一項運動,一旦確立了動作技能學習的“窗口期”,無論是處于哪個跨年齡段,都有其相對的穩(wěn)定性,即發(fā)展上的穩(wěn)定性。因為,盡管人與人之間存在一定差異,但個體自身發(fā)展的特點是相對穩(wěn)定的,且不同的發(fā)展階段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基于此,在一體化體育課程建構與實施時,要充分考慮“窗口期”的相對穩(wěn)定性,合理規(guī)劃哪個年齡段要學什么的內容體系。二是遞進性。不同專項運動的動作技能學習的“窗口期”之間是有一定先后次序的,也就是說,先學什么、后學什么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因為,不僅人的綜合發(fā)展當中,在不同的年齡段其素質發(fā)展有先后順序,即存在敏感期,而且,各專項運動在促進學生身體發(fā)育、素質發(fā)展、健康促進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差異。當不同專項運動功能促進在對應人的不同年齡段的發(fā)展需求基本吻合的時候,動作技能學習的先后順序自然就有了排列方式,動作技能學習的邏輯鏈就能形成。因此,決定著“窗口期”具有難度上的遞進性。三是疊加性?;诟鲗m椷\動的多元化功能,有些專項運動的動作技能學習“窗口期”的年齡段相對比較接近,有的出現交叉,有的可能完全重合(或一致)。如某項運動其動作技能學習“窗口期”通過研究被確定為5~6歲,另一項運動的是6~7歲,那么,這兩項運動動作技能學習的“窗口期”就在6歲這里出現交叉。假如,還有一項運動的“窗口期”也是5~6歲,那么,就呈現出了兩個專項運動的動作技能學習“窗口期”完全重疊。因此,不同專項運動其動作技能學習“窗口期”與“窗口期”之間的關系還存在功能上的疊加性。
2.3? “窗口期”的內部規(guī)律
動作技能學習“窗口期”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并呈現出三大規(guī)律:一是從功能上,動作技能學習“窗口期”是滿足與服務于學生的發(fā)展需求而確定的,隨發(fā)展需求的變化而做出適當的調整。該規(guī)律與“窗口期”所具有的發(fā)展上的穩(wěn)定性相呼應。二是從外形上,動作技能學習“窗口期”呈遞進式線性排列,其先后順序受動作技能本身的難易度影響,呈現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規(guī)律。該規(guī)律與“窗口期”的難度上的遞進性特征相吻合。三是從連點上,專項運動功能一致性高低,決定著不同專項運動的動作技能學習“窗口期”重合度大小??傮w上可以劃分為:有連點和無連點。其中,有連點的又分為只交叉和全重合。無論是有無連點,還是交叉重合度高低,都與專項運動的功能范圍有著直接關聯(lián)。所呈現出的這一規(guī)律,與“窗口期”在功能上的疊加性相對照。
基于以上分析,動作技能學習“窗口期”的本質特征與內部規(guī)律呈一一對應關系, 創(chuàng)建“窗口期”需要充分考慮其自身存在形式、本質特征和內部規(guī)律,確?!按翱谄凇钡慕ㄔO科學而精準。
總的來說,“窗口期”是個跨年齡段(即年齡區(qū)間),能夠共同構成一條邏輯鏈,有的有交叉,有的完全重合。建立了各專項運動的動作技能學習的“窗口期”,才能真正發(fā)揮體育課程服務于學生發(fā)展的作用。各運動項目最終要作用在人身上才真正富有價值。
3? 動作技能學習“窗口期”理論建構背景
動作技能是各運動項目學習的核心內容,動作技能學習的質與量決定著運動項目運動技能“會”或“掌握”的程度。諸多文件中都明確提出重視運動技能的培養(yǎng)。如《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國辦發(fā)[2016]27號)明確提出:“遵循教育和體育規(guī)律,以興趣為引導,注重因材施教和快樂參與,重視運動技能培養(yǎng),逐步提高運動水平,為學生養(yǎng)成終身體育鍛煉習慣奠定基礎。”[23]但大量的研究發(fā)現,目前,技能學習還存在若干亟待解決的問題。當前技能學習存在的若干問題,呼喚動作技能學習“窗口期”理論的建構。
3.1? 動作技能學習邏輯不清晰現象
長期以來,體育學科教育領域,始終未理出一條邏輯,即先教什么、后教什么的內在順序。有專家曾說:“體育沒有邏輯。”也有專家表示:“體育理不出邏輯。”這兩種認識似乎表明,動作技能學習邏輯不清晰是客觀存在的、是必然的。實則不然,體育的邏輯聚焦在動作技能學習上,不僅有簡單與復雜之分,有對人體發(fā)展影響的側重點不同,還有基礎與提高之別,更有發(fā)展學生身體素質類型的先與后。例如,走、跑、跳的學習是具有遞進性的,是有序的。從動作發(fā)展的角度來看,“會走”是“會跑”的基礎,“會跑”又有助于完成行進間“跳躍”動作,后者完成的質量優(yōu)劣,與前者打下的動作技能基礎關系密切。又如有些項目是需要力量的,有些項目是需要柔韌的,還有些項目是需要平衡的,有些項目需要多項素質共同支撐。人的各種素質發(fā)展的敏感期決定了一些項目的學習不能過早出現,否則,就很有可能影響孩子們的生長發(fā)育,不利于動作技能的學習和掌握,甚至影響到對運動的興趣。動作技能學習“窗口期”的確定需要做出綜合研判。研究創(chuàng)設“窗口期”過程中,尊重教育規(guī)律,尊重發(fā)展規(guī)律,探尋動作技能邏輯等尤為重要。
3.2? 動作技能學習過程不充分現象
動作技能的學習和掌握是需要一定時間保障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就明確提出:“中小學要認真執(zhí)行國家課程標準,保質保量上好體育課,其中小學1~2年級每周4課時,小學3~6年級和初中每周3課時,高中每周2課時;沒有體育課的當天,學校必須在下午課后組織學生進行一小時集體體育鍛煉并將其列入教學計劃?!盵24]但現實情況是開不足、開不齊體育課的現象較為突出。既便是都能開足開齊了,各學段年級按照規(guī)定的課時實施體育課堂教學,大多數學生都難以完整掌握動作技能。按照動作技能形成的規(guī)律即泛化、分化、自動化過程,靠有限的體育課上的學習,很難達到自動化階段,學生對動作技能似懂非懂、似會非會現象普遍存在。早在2009年筆者就提出,學生動作技能學習的“前自動化階段”[25]存在的必然性,就是因為受體育課時量的限制,動作技能學習過程不夠充分的緣故[26]。那么,如何才能做得更充分?建立一體化課程,把握規(guī)律,提倡聯(lián)合,助推技能形成。動作技能學習“窗口期”的建構盡管與動作技能學習不充分不是直接的關聯(lián),但找準技能學習“窗口期”后合理分配學習內容,確定每個階段學習的程度,把控好學習的過程,將有利于動作技能的掌握。
3.3? 動作技能學習結果不理想現象
動作技能學習不僅要把握過程,更為重要的是要體現理想的結果。《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國辦發(fā)[2016]27號)強調:“研究制定運動項目教學指南,讓學生熟練掌握一至兩項運動技能,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教學模式,努力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盵23]早在2004年教育部辦公廳下發(fā)的《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體育、藝術2+1項目”實驗工作的通知》(教體廳函[2004]33)中就明確提出:“在全國中小學全面實施‘體育、藝術2+1項目,即通過學校組織的課內外體育教育和藝術教育活動,讓每個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能夠掌握兩項體育運動技能和一項藝術特長,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盵27]但現實中,學生對技能的掌握并不理想。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能夠掌握兩項技能的并不多見。高中課程改革,推行選項教學模塊化,但經調研獲悉,能夠堅持做選項教學的學校屈指可數。這種現象與不理想的結果,都不得不讓我們重新思考,動作技能學習的最根本問題在哪里?動作技能學習“窗口期”理論的缺失是課程有效實施的關鍵性影響因素。因此,要想達到理想的動作技能學習結果,確立“窗口期”,建構“窗口期”理論勢在必行。
4? 動作技能學習“窗口期”的創(chuàng)建依據
4.1? 基礎理論研究為“窗口期”確立打下堅實基礎
動作技能學習“窗口期”的確立,基于人體的發(fā)展與變化,離不開動作發(fā)展規(guī)律、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身體發(fā)育規(guī)律、素質發(fā)展敏感期、運動技能形成規(guī)律等的支撐。
第一,動作發(fā)展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一是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發(fā)展,即先發(fā)展頭部動作,再發(fā)展軀干部動作,最后發(fā)展腳部動作;二是按照由近及遠的方向發(fā)展,即接近身體中心(軀干)部分的肌肉和動作先發(fā)展,肢端部分的動作后發(fā)展;三是按照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規(guī)律發(fā)展,即混合大肌肉群動作發(fā)展,再到分立小肌肉群動作發(fā)展,進而到小肌肉群動作歸并發(fā)展[28]。動作技能的學習以及“窗口期”的創(chuàng)建要符合動作發(fā)展的規(guī)律。
第二,認知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也十分明顯。所謂認知發(fā)展是指個體自出生后在適應環(huán)境的活動中,對事物的認知及面對問題情境時的思維方式與能力表現,隨年齡增長而改變的歷程。皮亞杰將認知發(fā)展劃分為4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6、7歲)、具體運算階段(6、7~11、12歲)、形成運算階段(11、12歲及以后)[29]。這4個階段與之對應的認知發(fā)展是從感知運動圖示到能夠進行表象與具體思維,再到抽象思維,最后發(fā)展為能夠進行邏輯思維與演繹。動作技能的學習受認知水平發(fā)展的影響,動作技能學習“窗口期”的建設需要充分考慮人在不同年齡段的認知發(fā)展特點。
第三,身體發(fā)育各年齡段特點突出。人的生長發(fā)育四大系統(tǒng)包括一般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淋巴系統(tǒng)、生殖系統(tǒng),一般系統(tǒng)和神經系統(tǒng)與運動息息相關,動作技能的學習也受這些系統(tǒng)發(fā)展程度的影響,屬于一般系統(tǒng)的骨骼、肌肉、內臟、心血管等器官系統(tǒng),除了有兩個突增期,還隨年齡的不同而有明顯變化。屬于神經系統(tǒng)的腦與脊髓等神經系統(tǒng)器官和視覺器官等,在整個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只有一個生長突增期。具體而言,人體運動是神經系統(tǒng)和一般系統(tǒng)中的肌肉和骨骼系統(tǒng)協(xié)同工作的結果。神經系統(tǒng)控制肌肉系統(tǒng),產生對骨骼系統(tǒng)的作用力以完成各種機械動作[30]。一般系統(tǒng)與神經系統(tǒng)的發(fā)育水平直接關系到動作技能學習的類型與難度。因此,動作技能學習“窗口期”的確立一定不能違背人的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
第四,身體素質是人體在運動、勞動和日?;顒又?,在中樞神經調節(jié)下,各器官系統(tǒng)功能的綜合表現,如力量、耐力、速度、靈敏、柔韌等機體能力[31]。身體素質發(fā)展與年齡關系密切,身體素質的強弱,是衡量一個人體質狀況的重要標志之一。它表現在人們的生活、學習、勞動和體育鍛煉方面。敏感期是指特定能力和行為發(fā)展的最佳時期,在這一時期個體對形成這些能力和行為的環(huán)境影響特別敏感。身體素質發(fā)展敏感期與年齡段的對應性是:柔韌素質敏感期為5~12歲;靈敏素質敏感期為7~14歲;速度素質敏感期為7~17歲;力量素質敏感期為10~16歲;耐力素質敏感期為12~16歲[32]。而身體素質發(fā)展的敏感期對動作技能學習類型關聯(lián)度高,動作技能學習“窗口期”的確定更離不開素質發(fā)展敏感期這一重要依據。
第五,運動技能的形成是有階段性的,不同的階段具有不同的特點,通常把運動技能的形成劃分為3個階段,即認知階段、聯(lián)系階段和完善階段。認知階段即泛化階段,該階段注意范圍較窄,知覺準確性較低,動作之間的聯(lián)系不協(xié)調,多余的動作較多。聯(lián)系階段即分化階段,該階段注意的范圍有所擴大,緊張程度有所減少,動作之間的干擾減少,多余動作趨向消除,動作的準確性提高。完善階段即自動化階段,該階段注意范圍擴大,主要用于對環(huán)境變化信息的加工上,對動作本身的注意很少。練習者的動作已在大腦中建立起鞏固的動力定型[33]。動作技能學習“窗口期”的確定需要充分把握運動技能的形成規(guī)律。
以上理論均能為“窗口期”的創(chuàng)建提供重要依據。尊重規(guī)律、崇尚科學、打牢根基,“窗口期”及理論體系才能凸顯出更大的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
4.2? 教學實踐研究為“窗口期”確立提供重要依據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是理論建構的重要根基?!按翱谄凇钡慕㈦x不開實踐,包含已經在大量的實踐中總結的經驗,也有大小樣本的實驗。
首先,“窗口期”的確立,體育教師長期的教學經驗和專業(yè)教練員的訓練經驗至關重要,極其寶貴,他們經過長期的教學與訓練已經對動作技能學習規(guī)律性問題有了基本判斷,訪談專業(yè)老師和教練能夠得到可靠的實踐性經驗材料。
其次,實驗法是“窗口期”建設的重要研究方法。在“窗口期”的具體年齡區(qū)間提出之前,需要先進行小樣本實驗,使得假設的提出既建立在了一定的理論依據基礎之上,又初步進行了小樣本實驗的驗證。但“窗口期”的最終確定,只有小樣本實驗遠遠不夠,還要經過大樣本的實驗過程。大樣本實驗能真正為“窗口期”確立提供重要的實踐依據。因為,“窗口期”及其理論最終是要用于課程實施、教學實踐之中。通過實驗驗證后,該理論才能真正對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發(fā)揮推動作用。尤其是大中?。ㄓ祝┮惑w化體育課程的建設與實施才更具科學性、合理性、專業(yè)性、系統(tǒng)性和引領性。
動作技能學習“窗口期”及其理論框架是體育課程理論的核心,是體育課程改革能否順利推進的關鍵,是體育教育教學內容選擇與確定的依據,是學生學習和掌握動作技能的起點。致力于“窗口期”確定與理論體系的建設對推動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意義非凡,影響深遠。
參考文獻:
[1] 卓金源,米靖,蘇士強. “敏感期”是否對訓練敏感:不同年齡段青少年力量訓練效果的實驗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38(10):139-145.
[2] 袁圣敏,吳鍵. 中國兒童青少年1985—2010年速度素質發(fā)展敏感期變化[J]. 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8(2):304-306.
[3] 吳鍵,向靜文,袁圣敏. 中國1985—2010年兒童青少年爆發(fā)力素質發(fā)展敏感期變化[J]. 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8(8):1132-1134.
[4] 周國海,季瀏,尹小儉. 兒童青少年體能發(fā)展敏感期相關熱點問題[J].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6,42(6):114-120.
[5] 鄧淑珍,常利濤. 云南省少數民族學生身體素質敏感期研究[J]. 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6(5):651-653+657.
[6] 易妍. 吉林省青少年學生身體素質發(fā)展敏感期的研究[D]. 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
[7] MARC H B. Sensitive periods in development: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al interpretations[J]. 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9,105(2):179-197.
[8] PATRICK B. How do sensitive periods arise and what are they for?[J]. Anim Behav,1979,27:470-486.
[9] CLARKE H H,DEGUTIS E W. Comparison of skeletal age and various physical and motor factors with the pubescent development of 10,13,and 16 year old boys [J]. The Research Quarterly,1961,33(3):356-368.
[10] EDWARDS. The science behind the genius[J].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6,27:183-187.
[11] FLATTERS I,HILL L J B,WILLIAMS J H G,et al. Manual control age and Sex differences in 4 to 11 year old children[J]. PLOS ONE,2014,9(2):1-12.
[12] ATKO V,JAAN L,MAARIKE H,et al. Critical perio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erformance capacity during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J]. European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1999,4:75-119.
[13] 田麥久,劉愛杰. 聚焦“跨項選材”:我國運動員選拔培養(yǎng)路徑的建設與反思[J]. 體育學研究,2018(5):69-77.
[14] 劉衛(wèi)民,秦更生. 相對年齡效應對運動員選材與發(fā)展影響的元分析[J]. 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2,36(6):67-71.
[15] 劉衛(wèi)民,王健. 運動員選材過程的反思與重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38(9):123-129+135.
[16] 楊建軍,閻智力. 運動員科學選材的人類學研究及展望[J].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5):6-10.
[17] STEPHEN M R. Critical overview of applications of genetic testing in sport talent identification [J]. Recent Patents on DNA & Gene Sequences,2012,6(3):247-255.
[18] ANGELA A,CHRIS B,GERT-JAN P,et al. Unnatural selection:Talent ident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sport [J]. Nonlinear Dynamics,Psychology,and Life Sciences,2005,9(1):61-88.
[19] SARAH B,SUZAN T PERIKLES S. Conventional and genetic talent identification in sports:Will recent developments trace talent?[J]. Sports Med,2014,44(11):1489-1503.
[20] ADAM M,ADAM Z,IGOR R. A neural network model approach to athlete selection[J]. Sports Engineering,2011,13(2):83-93.
[21] ROEL V,MATTHIEU,WILLIAMS A M,et al. Talent ident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grammes in sport [J]. Sports Med,2008,38(9):703-714.
[22] 于素梅. 論一體化課程建設對學校體育發(fā)展的促進[J]. 體育學刊,2019,26(1):9-12.
[23]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國辦發(fā)[2016]27號)[EB/OL].
(2016-05-06) [2019-04-30]. http://www.gov.cn/zhengce/
content/2016-05/06/content_5070778.htm.
[24]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EB/OL]. (2007-05-24) [2019-04-30]. http://www.gov.cn/jrzg/2007-05/24/content_625090.htm.
[25] 于素梅,毛振明. “前自動化階段”存在的必然性分析[J].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9,26(1):107-111.
[26] 于素梅,毛振明. 體育學法論[M].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9.
[27]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體育、藝術2+1項目”實驗工作的通知(教體廳函[2004]33 號).
[28] 寧科. 幼兒大肌肉動作發(fā)展特征及教學指導策略研究[D].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7.
[29] 楊龍祥. 皮亞杰認知發(fā)展階段理論下的學前教育思考[J]. 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10):51-52.
[30] 靳樂樂. 兒童少年身體素質發(fā)育規(guī)律視角下早期田徑訓練探析[J]. 體育師友,2017(2):29-30.
[31] 郝傳旭. 新型體能訓練手段改善初中生身體素質的實驗探索[D]. 成都:成都體育學院,2018.
[32] 王偉杰. 兒童青少年身體素質敏感期的變化特點[D].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5.
[33] 劉傳勛. 從運動技能形成的規(guī)律探究體育教學[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06(4):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