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偉
(本溪市中醫(yī)院中醫(yī)內科,遼寧 本溪 117000)
老年糖尿病高危足患者多表現(xiàn)為足部感覺遲鈍、皮膚發(fā)涼等特點,部分患者存在足部畸形情況,西醫(yī)目前多采取甲鈷胺、前列地爾、胰島素等常規(guī)藥品治療,但效果有限,而迄今仍未提出更高效的治療方案[1]。鑒于此,有中西醫(yī)結合研究專家提出,在老年糖尿病高危足治療中走中西醫(yī)結合道路,以中醫(yī)藥彌補單純西醫(yī)治療的不足,優(yōu)化治療效果,其中黃芪桂枝五物湯在本病治療中的應用頻率較高,但相關報道鮮見[2]。本研究旨在明確黃芪桂枝五物湯治療老年糖尿病高危足的臨床效果,對符合老年糖尿病高危足納入標準的病例進行分組對照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9月—2018年2月本溪市中醫(yī)院老年糖尿病高危足患者74例,根據(jù)治療方案不同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7例。對照組男18例,女19例;年齡為60~79歲,平均年齡68.49歲;糖尿病足病程1~6年,平均病程(4.35±0.56)年。研究組男17例,女20例;年齡為61~79歲,平均年齡68.97歲;糖尿病足病程2~6年,平均病程(4.76±0.34)年。2組患者的性別分布、年齡、糖尿病足病程等基線資料的統(tǒng)計學對比結果提示存在同質性(P>0.05),可作對比。
1.2 納入標準 (1)患者在任何時間內的血糖水平均在11.1 mmol以上,結合臨床癥狀、實驗室以及電生理檢查等綜合診斷為糖尿病高危足;(2)年齡均在60歲及以上;(3)病歷資料完善,治療期間配合行為較好。
1.3 排除標準 (1)中醫(yī)辨證里熱證患者;(2)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礙者;(3)對本實驗所用中西醫(yī)藥物過敏者;(4)精神病等特征人群。
1.4 治療方法2組患者均接受常規(guī)胰島素治療,嚴格限制糖分攝入,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分別控制在8 mmol/L、11.1 mmol/L以下。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西藥治療:口服甲鈷胺片(生產企業(yè):北京星昊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規(guī)格:0.5 mg×20 s;國藥準字H20060865),每次0.5 mg,每日3次;前列地爾注射液(生產企業(yè):西安力邦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2 mL∶10μg×5支;國藥準字H20103100)進行注射給藥,每次5μg,每日1次。
研究組患者則在上述治療基礎上加用黃芪桂枝五物湯治療,處方如下:黃芪30 g,白芍30 g,桂枝10 g,大棗15 g,生姜10 g。以水煎服,每日1劑,取汁300 mL,分2次溫服。
2組患者均堅持用藥4周。
1.5 觀察指標 (1)觀察患者治療4周后糖尿病高危足相關臨床癥狀如患肢皮膚感覺異常等變化,結合足背動脈搏動情況,評估其糖尿病高危足的整體治療效果;(2)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的踝肱指數(shù)變化。
1.6 療效評定標準 (1)顯效:患者治療4周后糖尿病高危足相關臨床癥狀徹底消失,足背動脈搏動有力,且踝肱指數(shù)較治療前提高0.1及以上;(2)有效:患者治療4周后糖尿病高危足相關臨床癥狀改善,足背動脈搏動改善,但未達顯效標準,且踝肱指數(shù)較治療前提高0.05~0.1;(3)無效:患者治療4周后糖尿病高危足相關臨床癥狀、足背動脈搏動、踝肱指數(shù)較治療前均無明顯變化。整體治療有效率=(有效+顯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3]。
1.7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本次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處理。定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實行t檢驗;定性資料以率(%)表示;對比則實行χ2檢驗;P<0.05,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觀察2組患者的整體治療有效率 研究組患者的整體治療有效率是94.59%,高于對照組的75.68%,其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整體治療有效率比較 (例)
2.2 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踝肱指數(shù) 治療前,研究組與對照組之間的踝肱指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的踝肱指數(shù)均高于治療前,其中研究組高于對照組,上述組間、組內對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踝肱指數(shù)水平比較 (x±s)
糖尿病作為老年病人常見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有病程遷延等特點,病人往往合并其他器官并發(fā)癥,其中以周圍神經病變類并發(fā)癥最為常見,而糖尿病足作為周圍神經病變誘發(fā)的并發(fā)癥之一,以足部疼痛、皮膚深潰瘍以及肢端壞疽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是糖尿病患者死亡、殘疾的主要原因[4]。其中,糖尿病高危足可劃為0級糖尿病足,足部四周神經病變、血管病變更加嚴重,出現(xiàn)足潰瘍的風險系數(shù)更高,且尤其好發(fā)于老年人,應高度重視,制定合理、科學的治療方案,改善病人預后。
在中醫(yī)學中,糖尿病足可劃為“消渴”“血痹”等范疇,是因長期陰虛導致氣血瘀滯,兼痰濁交織,致使脈絡失和,最終累及肢體,引發(fā)周圍神經病變[5]。因此,無論糖尿病足患者的病程長短,根據(jù)病機,均應予以活血化瘀治療。黃芪桂枝五物湯源自《金匱要略》,由黃芪、桂枝、大棗、白芍、生姜組成,其中以黃芪為君藥,可發(fā)揮補氣行血功效,用于糖尿病高危足治療中,不但可控制患者血壓,還可增強其機體免疫力,改善血管瘀滯狀態(tài),保持其體內循環(huán)處于正常狀態(tài);桂枝為臣藥,有通陽益氣作用,配伍黃芪使用,可進一步改善患者凝血狀態(tài),調節(jié)其機體血液循環(huán)。白芍可消炎止痛、調和營衛(wèi),預防缺氧,而大棗專攻補血,協(xié)同上述藥物共用于糖尿病高危足治療中,可有效緩解患者疲勞狀態(tài),增強其機體對于外邪的抵抗力,共奏滋陰益氣、活血化瘀、通痹溫經之功效,最終改善患者肢體麻木、疼痛等癥狀。然而,黃芪桂枝五物湯中兩味主藥黃芪、桂枝的藥性偏于溫燥,筆者在本次研究中,依據(jù)中醫(yī)學“八綱辨證”原則,排除“里熱證”者,以免因黃芪桂枝五物湯“燥熱傷陰”,加重患者“熱證”。
結果提示:研究組的糖尿病高危足整體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該組治療后的踝肱指數(shù)也較對照組高,且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充分證明了黃芪桂枝五物湯在改善老年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血供不足、足部皮膚感覺異常等癥狀方面的積極作用,可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