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科召
一、課前思考
“角的初步認識”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中的內(nèi)容.這一教學內(nèi)容是在學生整體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等常見幾何圖形的基礎上進一步教學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jīng)接觸過角,使學生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進一步學習,這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提供了感性認識的基礎,同時也為學生今后繼續(xù)學習角和其他幾何圖形奠定了基礎.此前有不少教師是這樣來設計這節(jié)課的:先從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情境圖中引出角,引導學生觀察實物中的角,讓學生初步感知角,接著在此基礎上指出角的特點,介紹角的各部分名稱.然后再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活動,進一步感知角;最后再畫角.要知道角的概念具有較高的抽象性.對缺乏感性經(jīng)驗的學生來說,此安排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并未收效良好.那該如何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且清晰的數(shù)學角的概念呢?筆者有了以下幾點思考:
思考一:引入可否更有效?
筆者認為,既然之前已經(jīng)完整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常見的平面圖形,且組成這些平面圖形的最基本材料就是“角”,為何不以學生熟悉的舊知為基礎,引導學生從平面圖形中觀察“角”入手,讓學生在直接接觸平面圖形中的角引入新課.
思考二:概念的形成可否更科學?
一般教師的教學設計都會讓學生先觀察實物中的角,然后從眾多的實物角中隱去實物外貌,抽象出“兩條邊一個頂點”,同時輔以教師的語言引導得出.筆者認為,學生生活視角中找到的角其實并非都是數(shù)學角,從表象到概念歸納的過程出現(xiàn)斷層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和自主性也體現(xiàn)得不夠.但若課始直接采用學生所熟悉的平面圖形中的角作為研究素材,我們相信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想象、比較、分析、自主歸納出數(shù)學“角”的共同特征.
思考三:學會正確指角是否很重要?
之前也有聽過多位教師上這節(jié)課,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如何正確指角并不太強調(diào).為得出個有效結論,筆者分別執(zhí)教過兩次.事實證明:學生掌握正確指角后,不僅對角的特征更加深刻,也為后面如何正確畫角做了很好的鋪墊.
帶著以上的幾點思考,筆者決定采用“多管”齊下的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且清晰的數(shù)學角的概念,進而讓學生對數(shù)學角的概念更加深刻.
二、教學實踐
(一)初步感知角,建立角的表象
1.創(chuàng)設情境,從幾何圖形中引入角
師: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來玩?zhèn)€游戲,它的名字叫作“我猜我猜我猜猜猜”.要是猜對了大聲喊“yes”,要是猜錯了就嘆口氣.明白了嗎?
師:請看大屏幕,猜猜笑臉背后躲著誰?(課件分別出示)
師:真厲害,剛才大家都猜對了.這里有什么訣竅嗎?
生:笑臉外面露出了角.
師:角,你是說這些圖形中有角,那三角形的角在哪里?
2.從幾何圖形中抽象出角
(1)從三角形中抽象出角
師:老師把你們指的這一個角留下來,想想留下來會是怎么樣的?
(課件出示點)
師:你們是說角不是一個點,那怎么再添上什么就會出現(xiàn)他們說到了尖尖的,要叉開的?
學生比畫.
師小結:哦,他們的意思是角除了一個點還要添上兩條線.(課件出示完整的角 )
師:三角形上另外兩個角誰能完整的指指?(教師指導學生完整地指角方法:從頂點出發(fā))
(2)從五角星和長方形中抽象出角
師:那五角星、長方形中你能找個角指指嗎?
(二)進一步建立概念,掌握角的特征
1.探究角的特征,知道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師:剛才通過大家的努力,已經(jīng)把三角星、五角形和長方形上的角都指出來了.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角都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都是尖尖的.
生2:都有兩條線.
師:他說的尖尖的這是角的頂點,兩條線是角的邊.(課件介紹)
師:現(xiàn)在誰知道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了?多說,同桌說,全班說.
生: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板書)
2.辨析是不是角,掌握角的特征.
師:你能把角寶寶送回家嗎?是角的就拍拍手,不是角的就跺跺腳.
師:1號,都拍拍手,為什么呀?
生:他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師:4號,怎么跺腳了?
生:他彎了,就不是角了.
師:哦,那誰能改一改,把它變成角.
生:把它拉直.
師:哦,原來角的邊是直的.
師:5號,為什么不是角.
生:因為沒有合在一起.要把他合在一起.
(三)通過活動,進一步完善角的概念
1.通過折角,感受由抽象到具象的過程.
反饋:讓學生指出折的角在哪里,指導指角的方法:從頂點開始指角.
2.通過畫角,感受由具象再回到抽象.
(1)描出折的角
師:想象一下,如果老師把他折的角描下來會是怎么樣的.
教師在黑板上描,然后把折的角移開一些
師:和你們想的一樣嗎?也把你們折的角畫一畫.
(2)用正確的畫法畫角
師:如果老師還想再畫一個角,想想有什么辦法?
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引出先畫頂點再畫邊.
教師示范畫角——學生獨立畫角——反饋評價
3.用幾何角找相對應的圖片中的角.
師:老師也畫了幾個角,猜猜這些角都是從哪里畫下來的?
反饋:你們是怎么連的?
(1)師:這個角在剪刀的哪里?(學生到實物圖片中指角)
師:有什么辦法證明他們是一樣的?
生:把那個角移下來.(課件從剪刀中抽象出來的角和幾何角重合)
(2)師:這個角在書本的哪里?
學生指角,通過課件平移并轉動角,證明書本上的四個角都能畫出直角.
(3)課件重合從扇子中抽象出來的角和原先的幾何角.
(四)感受角的大小和角的大小在生活中的應用
1.通過扇子的活動,感受角的大小.
師:扇子的角還藏著很多秘密呢,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
生:扇子這樣開了然后又合上的,它的角也這樣的在變大變小.
2.通過做活動角,感受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程度有關
師:扇子會變大變小,真有意思,我們就來做個會變大變小的角.
師:把你們的角變得比老師小,再小,你是怎么做到的?
生:把角的兩邊合起來.角就變小了
師:想想,如果要使你們的角變大一點,該怎么辦呢?
生:把兩邊張開.
師:這樣會使角變大嘛?(會)那我們試試,把角變大一點點,再一點點.
3.角的大小在生活中的應用
師:把角的兩邊叉開或合攏,可以把角變大變小,挺有趣的,我想到了小時候玩的游戲——滑滑梯.滑梯的這個面和地方形成了一個角,如果叫你設計一個新的滑滑梯,你會選擇下面哪個角?
(五)課堂小結,拓展數(shù)角
師:小朋友們,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收獲了什么?
師:老師這還留著最后一道題,想考考大家,你們有信心挑戰(zhàn)成功嗎?
三、課后反思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要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環(huán)境、知識背景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漸體會數(shù)學知識的產(chǎn)生、形成與發(fā)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shù)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上述教學過程比較好地實現(xiàn)了課前的預想,雖說沒有絢麗的情境、沒有教師苦口婆心地啟發(fā)引導和歸納,但學生始終保持著較高的學習熱情參與學習并學有所獲.細細品味,整堂課采取“多管”齊下的方法,恰如其分地發(fā)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讓數(shù)學角的概念深深扎根于學生的思維之中.
一管: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角
情境的創(chuàng)設應選取學生身邊感興趣的,切合學生認知水平的事例,以此來誘發(fā)學生學習新知的內(nèi)在動因,促使他們能以最佳的情緒狀態(tài)投入到教學過程之中,從而實現(xiàn)情感層面上的樂學.本節(jié)課課始,教師創(chuàng)設了一個以耳熟能詳?shù)膴蕵肪C藝節(jié)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來命名的猜圖形游戲,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大大激發(fā)起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興趣.當然情境的創(chuàng)設也應讓學生有思考,有回味,更要為后面的新知學習作好準備.本節(jié)課就基于學生已有的平面圖形經(jīng)驗,利用猜到的平面圖形,直接引入“貨真價實”的數(shù)學角的材料展開學習與研究.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促進了學生在學習上自主、活躍的發(fā)展.
二管:空間想象,抽象出角
空間想象是指人們對事物的空間形式和性質(zhì)進行感知、再認、理解和再造的思維活動.本節(jié)課,從平面圖形中引出角后,學生已對角有了個初步感知.再讓學生通過指一指角,進一步感知角.接著隱去角,讓學生想象下角的形狀.當課件出示“點”時,教師提問:這是角嗎?這時與學生頭腦中已有的角的印象發(fā)生沖突時,學生自然會回答:角不是一個點.順勢教師再問:那再添上什么就會出現(xiàn)剛才同學們所說的尖尖的、叉開的?通過各種感官,使學生真切地體會到“角是有一個尖尖的點和兩條直直的線”.從而建立起角的表象,豐富了學生對角的認識,發(fā)展了空間概念,真正體現(xiàn)了新課標提倡的“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數(shù)學知識形成的過程”這一基本理念.
三管:自主探究,建立角概念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學習過程充滿著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zhàn)性活動.教師要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本節(jié)課教師通過猜圖形游戲,自然地引出角,讓學生自主觀察平面圖形中的角,通過指一指、想一想、說一說,建立起角的表象,明確了角有一個點和兩條直直的線.在這個形成概念的過程中教師并沒有正面指出學生的錯誤認識,也沒有直截了當告之,而是通過學生自己探究,同桌討論,進而得到教師的肯定來得出的.整個過程,問題的發(fā)現(xiàn),以及解決都是由學生自己完成的,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四管:動手操作,完善角概念
教育學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手開始.”動手操作能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直接經(jīng)驗,使他們對所學內(nèi)容形成清晰的表象,從而形成新概念,掌握新的數(shù)學知識.
五管:聯(lián)系生活,深刻角概念
我們都知道,數(shù)學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離開學生的生活實踐、感性經(jīng)驗,單純、機械地進行數(shù)學學習活動肯定是不可取的.及時喚醒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激發(fā)興趣、提高認識、培養(yǎng)能力.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筆者先通過前面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頭腦中初步形成比較準確的數(shù)學“角”的概念后,安排了“用幾何角找相對應的實物圖片中的角”和讓學生帶著“數(shù)學角一個頂點兩條邊的特征”的數(shù)學眼光,去發(fā)現(xiàn)附著在日常生活中生動、形象、立體的實物上的角——滑滑梯.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數(shù)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