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生
【關鍵詞】新聞演播室 布光 主干 細節(jié)
從事電視照明工作近二十年,一開始跟著師傅學習,后來自己單著干,到現(xiàn)在又跟同事一起合作,算起來換了三茬人,在整個新聞演播室電視照明過程中,感覺大家有個共同特點:都比較注重對被攝體“主干”的處理,即新聞演播室人物布光時,對主光、輔助光、輪廓光、修飾光等光元素比較重視,一旦主播或欄目領導覺得光效不滿意,大家總是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忙忙碌碌地反復對上述幾種光成份來回進行調(diào)整,以求達到理想目的,而結(jié)果往往是究盡了心力,卻事倍功半,收效很小。這是為什么呢?究其原因我以為是:大家沒有把電視照明放在一個系統(tǒng)工程中,重視主體布光,忽略了主干之外的“細節(jié)”成份,其實是細節(jié)決定了成效。
電視照明不是簡單的拍證件照明,它既是技術,又是一門藝術,是一項綜合而復雜的系統(tǒng)工作。對新聞演播室布光而言,人物光自然是重中之重,但除此之外,還應該處理好以下幾方面的細節(jié)。
一.光斑與耀斑的處理
人物布光時,主播或主持人臉上有時會出現(xiàn)光斑或耀斑的情況,這時候主播或欄目負責人往往會讓燈光師繼續(xù)調(diào)整,直到消除光斑或耀斑為止,技術部門的部分同志也贊同這種觀點。首先應該確定,光斑與耀斑不是一回事。人物面光臉上如果有光斑,無論怎樣打光都是有害的,尤其是光斑面積很大的時候,因為它會破壞主體表面外觀形狀,必須予以調(diào)整。而耀斑是允許存在的,只是形成的耀斑不能太亮、太大、太多,相鄰部位亮暗過度要自然,不能突兀,這對演區(qū)人物面部形狀和質(zhì)感的表現(xiàn)是有益處的。譬如主持人鼻梁、額頭、顴骨等部位,有適當亮度的耀斑有利于表現(xiàn)人物面部結(jié)構特征,是合適的。但是并不一定所有高凸部位都需要或呈現(xiàn)亮度相同的耀斑,可以有所側(cè)重,并且要注意不同層次亮暗過度銜接流暢。可以通過抬高光源,使用散光或者拍攝時鏡頭前加偏振光器來實現(xiàn),當然也可以利用化妝的手段配合解決。
二. 影子的處理
新聞演播室人物布光,單人至少需要五六臺燈,倆人則需要十余臺燈。就我臺而言,現(xiàn)在演播室都換成菲利普LED燈具(圖1),種類有平板燈、聚光燈、成像燈,功率有100瓦,有200瓦不等,應用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使被攝物(主持人或景物)產(chǎn)生影子,如小到脖影、鼻影,大的有主持人投在地上的身影,影子或明暗,方向不一。生活中一個較淺較小的影子看上去習以為常,但是如果同一個物體影子太多、太重,在畫面構成圖中既不美觀,也不符合邏輯,尤其人或物動態(tài)時,幾個影子跟著一起動,看起來很不舒服。
如何消除多余過重的影子呢?最簡單的方法是一個被攝物只用一個硬質(zhì)光源,其余方向燈具用柔光或者加柔處理。其次,調(diào)整燈位,盡量使影子變小,或者用輔助光減輕暗部投影。還有就是讓光源緊貼拍攝點,使光影全部擋在景物身后,這屬于技術性措施。對于全景主持人逆光位的輪廓光造成的長長光影,如果不能改變逆光方向和強度,可以調(diào)整遮光扉擋掉人物下半部分光線,從而避免投射到地上影子,或者把地面架設一塊透明玻璃(如圖2),在玻璃下方向上打光,讓主體“托在空中”,這樣主體腳下就不會有影子或者影子大大減弱了。最后一招,對地上已經(jīng)形成的光影布適當?shù)膲河肮庥枰韵?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9/07/03/qkimagescbzzcbzz201906cbzz20190613-2-l.jpg"/>
三. 與背景的配合
以我臺新聞演播室為例,2018年10月改造之前,《石家莊新聞》節(jié)目取導播間為背景,類似中央電視臺《新聞聯(lián)播》畫面(圖3),導播間與前景播音臺之間用玻璃隔斷。這時應非常注意玻璃安裝角度、玻璃與拍攝視點之間角度及玻璃與燈具間角度,盡量避免玻璃反射光線穿入鏡頭造成眩光,也不要使玻璃上形成光斑攝入畫面,以前我臺就在這方面出現(xiàn)過問題。另外,導播間作為背景,亮度要合適,太亮前景主播不能突出,缺乏層次,而且導播間那么多設備狀態(tài)和工作人員,太清晰會嚴重干擾主播畫面,太暗,黑乎乎的,觀感不好,也不能反映出直播狀態(tài)。
改造后的《石家莊新聞》(圖4)。
背景是一塊由若干LED小顯示器無縫拼接而成的約22平方米大屏幕,雙人播取景時整個背景都在大屏幕內(nèi),大屏與前面主播之間距離約5米。這就要求LED調(diào)整亮度不能太高,高清攝像機調(diào)焦時背景也不能太實,太實LED點陣就太清楚,高亮光點會大大影響前景主播形象,另外,由包裝制作大屏播放的節(jié)目動態(tài)背景,基調(diào)既不能高調(diào)也不能低調(diào),光色搭配合理, 要與欄目莊重、大氣、嚴謹、樸實的定位相一致。
四.空間照度與對比度的處理
從事演播室照明這么多年,合作過這么多同事,普遍感覺大家都比較注重對主體本身的布光,如播音員面光是否合適,而對主體之外如周圍空間照度和對比度關注度相對不高。其實,任何主體的空間照度和對比度對自身的表現(xiàn)是相當重要的,合理的空間照度與對比度,既能很好的展現(xiàn)物體的表面質(zhì)感、立體感,又能塑造出畫面的空間層次,在縱深方面表達自然的透視效果,當然這部分的處理相對也是較復雜的。確定演區(qū)照度,通常理論上需要考慮畫面內(nèi)所有被攝物的反射率,還要看所用攝像機的性能如何,尤其是常用光圈開度,因為它決定了鏡頭景深的大小,影響畫面質(zhì)量,這里其實又涉及到與攝像機配合問題。
演區(qū)對比度方面,既要考慮同一畫面內(nèi)各被攝物的客觀對比度,又要考慮實際照明對比度,最后讓電視畫面的總對比度既保證在攝像機的寬容度之內(nèi),又最大限度呈現(xiàn)被攝物的自然效果。在這個問題上,我主張在演區(qū)上方最好先做一個泛光區(qū),在此基礎上再做重點布光,這樣操作起來相對容易,效果也較為理想。當然在實際的布光中,并不是這么簡單,既有理論指導,又有實踐驗證,反復調(diào)整、磨合,最后才能呈現(xiàn)良好的光效。
五. 與美工、化妝、服裝等的配合
電視是一門綜合藝術,電視照明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與美工、化妝、服裝等工作密切相關,只有大家通力合作,才能省時、省力,效果還滿意。而實際工作中往往是這樣:美工、化妝、服裝、燈光等崗位分別歸屬不同的部門管理,工作起來各干各的,相互之間溝通協(xié)調(diào)不夠,結(jié)果效率低下,效果不好。領導不高興,責怪下來,大家又相互推矮,各說其理,問題得不到很好解決。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huán),既影響團結(jié),又損害彼此利益。
相反,如果大家能一起努力,問題很可能迎刃而解。比如主播面光不均勻,燈光可以加柔處理,化妝師可以及時補補妝,二方面結(jié)合起來效果會更快更好。又如胖瘦臉型問題,化妝、燈光都可以處理,甚至可以通過攝像技巧來實現(xiàn)。服裝、美工方面有機配合也很重要,服裝的巧妙搭配,美工的精心設計只有跟燈光師溝通好,讓他充分領會其意圖,才能配以恰如其分的照明,呈現(xiàn)出亮麗的效果。所以在這里希望從事影視工作的同事們,要互相理解,積極配合工作,利己利他利事業(yè)。
六. 攝像機的取景問題
攝像機取景,景別大小一般是欄目規(guī)定的,有時機位角度稍有不同,畫面效果會受到很大影響。比如同一播音員在同一位置,景別大小一樣,燈光等參數(shù)不變,但每次和每次效果可能不完全一樣,如鼻翼、脖子投影有大有小,法令紋或重或輕等,這時如果燈光、化妝師不能很好處理或者太費周折時,不妨稍調(diào)整一下機位角度,或許能收到很好效果。一個原則就是什么辦法省時、省力、降低成本,簡單易行,就用什么辦法。
攝像機取景時,同樣要注意盡量避免與反光體如玻璃、光滑金屬面、顯示屏等垂直拍攝,一方面防止反射光入射鏡頭產(chǎn)生眩光,另一方面這樣取景畫面缺乏縱深感,呆板不生動,最好呈一夾角。有時光源也容易在這些反光體上形成多個明亮影子,反映在畫面上很不美觀??傊【皶r,既要突出主體,體現(xiàn)空間深度,又力求畫面干凈,構圖合理。
以上是本人能想到的主干之外的一些“細節(jié)”處理,其實被攝體本身在布光中的許多“細節(jié)”也很值得關注。比如新聞演播室布光中較常見的:主播肩光太寬、太亮,顯得突兀不自然;發(fā)型光顏色太紅、太強,缺乏層次,有壓抑之感;衣服修飾光不夠,無表面質(zhì)感;眼神光位置不準確,光點數(shù)量多且大,交流感弱,看上去像白內(nèi)障,如此等等。
我長期工作在新聞演播室照明崗位上,總想把各個細節(jié)做好把主播們的形象塑造的光彩熠熠,但這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這里把一點工作體會和盤托出,僅供同行參改并懇請指正。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