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蓉
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教學目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預測的閱讀能力。所謂預測,就是猜測與推想。閱讀中的預測,是指學生在掌握現有信息的基礎上,依照一定的方法和規(guī)律,對文本中未發(fā)生的事情進行推測,以預先了解事情發(fā)展的過程與結果,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并且發(fā)展學生合理、科學的思維和想象能力,為學生編創(chuàng)童話故事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運用預測的策略,進行有趣、有效的閱讀呢?
一、依據課文題目,開啟預測
課文題目短小精悍,是課文的眼睛,是思維的窗口,是作者情感的呈現,是教給學生學習課文的思路。課伊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透過課題這扇窗戶,依據自己的閱讀經驗與生活經驗,或預測課文描述的內容,或預測課文表達的主旨,或預測作者構思表達的方法。依據課題預測,可以引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與思考,產生閱讀的強烈欲望,提升閱讀的品位。
一位教師在教學統(tǒng)編版三年級上冊《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時,先讓學生讀課題,然后讓學生依據課題進行預測。有的學生抓住課題中“老屋”這個重點詞進行預測:有的說,老屋已有幾百年了,全身黑乎乎的,到處都有破洞,地面上長著野草;有的說,風雨中的老屋全身濕漉漉的,還會咿咿呀呀地響,好像隨時都有可能倒下……有的學生抓住“倒不了”進行預測:有的說,從“倒不了”可以知道老屋暫時還不會倒下;有的說,善良的老屋還會耐心地幫助其他小動物……有的學生抓住“總”進行預測:有的說,從“總”字可以知道老屋還會一直站著,不會倒下;有的說,老屋會不厭其煩地接受其他動物的請求,為他們遮風擋雨……有些文章題目中的一些字詞是“文眼”,是作者構思文章的凝聚點,是統(tǒng)攝整篇文章內容、揭示文章主旨的點睛之筆。學生依據文章的題目,可以合情合理地預測故事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果。
二、利用文中插圖,聯(lián)結預測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插圖富有童趣、色彩艷麗、形象傳神。從內容方面看:有突出文中主人公形象的插圖,觀察分析這些人物的外貌、神態(tài)、衣著、動作等,可以揣度、把握人物形象;有展示事件場景的插圖,通過細看推測,可以預測事件發(fā)生的重要過程;有呈現景物(環(huán)境)的插圖,通過觀察聯(lián)想,可以了解景物的特點,猜測事件發(fā)生與當時環(huán)境的密切關系……課文插圖是學生預測的重要依據。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有一幅描繪老屋的插圖,一位教師在教學時是這樣引導學生觀察這幅圖的。教師一邊對學生說,根據對課文題目進行預測,大家對老屋有了一定的了解;一邊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課文插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并根據老屋的外貌進行預測。交流預測時,學生說得頭頭是道。有的說,從老屋灰不溜秋的外表、傾斜的樣子,以及額頭上布滿的皺紋、嘴唇上的胡須,可以看出老屋已經老了。有的說,從老屋的樣子、門板的顏色,可以看出這座老屋是很早以前的建筑,也就是說老屋有點老了……學生用語言表達了課文插圖的內容和意蘊,觀察與表達的能力都得到了發(fā)展,閱讀興趣自然也就濃厚了。
三、依據閱讀體驗,模仿預測
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陶冶了性情,獲得了人生的啟迪,同時也了解了文章構思謀篇的方法。如:設置懸念,引人入勝法;時空為序,脈絡清晰法;反復層遞,層次分明法;總分結構,主題明確法;等等。學生利用閱讀體驗,進行與方法相關聯(lián)的遷移預測,思路明朗清晰,情節(jié)跌宕有趣,令人信服。
統(tǒng)編版三年級上冊《不會叫的狗》一文,寫了一只不會叫的小狗兩次學叫的經歷后,提供了三種情境,啟發(fā)學生去預測小狗的結局。一位教師在教學時,要求學生運用掌握的預測方法,對三種情境進行預測。對第一種結局的預測:有的學生說,根據小狗前兩次的遭遇,順著往下想,小狗學牛叫,受到了要用牛耕地農民的抽打。有的學生說,小狗不但學會了牛的叫聲,還學會各種動物的叫聲,成了雜技團里最受歡迎的演員……對第二種結局的預測:有的學生說,農民需要不會叫的狗來看家護院,小偷不被嚇跑,就容易捉到。有的學生說,小狗遇到農民非常幸運,農民教它學會了屬于自己的叫聲……對第三種結局的預測:有的學生說,聽到“汪汪”的叫聲,小狗遇到了同伴,跟同伴學會了叫。有的學生說,小狗的同伴“汪汪”地叫著來了,要它學著叫,它卻跑開了,怕上當受騙……學生的預測源自閱讀的體驗,有根有據。教師引導學生與其他同學的預測比較,再與原文比較,體會哪種結局更合理、更貼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的思辨性,成就學生巧思妙想的智慧。
四、聯(lián)系生活經驗,練習預測
語文課本中的每篇文章皆來源于生活,是作者的生活體驗和智慧的結晶。學生在閱讀課文的時候,自然有預測的心理和傾向。教學時,教師應積極地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預測,將這種無意識的閱讀心理和傾向轉化為有意識的閱讀策略,并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地、主動地進行預測,更好地體會課文的精髓和內蘊,更全面地感知文字里躍動著的生命和活力,感受文字的精彩。
統(tǒng)編版三年級上冊《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一文,沒有呈現原文的結局,是要學生發(fā)揮想象去預測。學完課文后,教師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預測故事。一個學生說,我由姐姐解下頭上的紅頭繩給我綁書這件事,續(xù)編故事——公雞先生捧著一疊書走出書店,一不小心,書掉落在地上。公雞先生看見了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心花怒放:“我有捆書的繩子了?!惫u先生請胡蘿卜先生給點長胡子捆書。然后,公雞先生捧著書一搖一擺地走了。另一個學生說,我由眼鏡被踩壞這件事,續(xù)編故事——伙伴們邀請戴眼鏡的長頸鹿去打籃球。他既高興,又苦惱。高興的是可以去打球,苦惱的是擔心打球的時候,眼鏡會掉到地上被踩壞。突然,他看見胡蘿卜先生腦后飄動的長胡子,樂得手舞足蹈:“用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做繩子,把眼鏡系住,打球的時候就不怕眼鏡掉到地上被踩壞了。”他向胡蘿卜先生要來長胡子系牢眼鏡。果然,打完籃球后,長頸鹿的眼鏡安然無恙。學生的預測合乎事理,生動有趣。最后,教師再讓學生讀作者的原文。通過比較對照,學生開闊了視野,活躍了思維,豐富了認知。
預測的方法還有:緊扣關鍵詞句預測、依據課后習題預測、抓住過渡語句預測、憑借情感變化預測等,不同的學生對同一個內容去做預測的時候,因為認知水平以及所處的角度不同,擇取預測的途徑也是不同的。學生在掌握了預測的閱讀策略后,教師應鼓勵他們靈活運用,大膽推測,樂于表達,從而張揚多彩的個性,迸射智慧的火花。
(作者單位:福建省德化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