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志英
【摘要】最近幾年,隨著新課改的持續(xù)廣泛深入推進,對研究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模式的關注度日益高漲,但在傳統(tǒng)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的影響下,解決問題教學模式的應用流于形式,急需優(yōu)化.所以,本文主要研究新課改下優(yōu)化解決問題教學模式的策略,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優(yōu)化策略
對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而言,解決問題教學指的是讓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與數學水平.解決問題教學是新課改中小學數學的重要內容,是改革教學的關鍵,在實踐中建議小學數學教師采取以下策略優(yōu)化解決問題教學模式.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梳理解題思路
為提高小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梳理解題思路,進行一定的訓練,基于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教學模式,幫助學生鞏固所學數學知識[1].在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學生熟悉的教室、校園等地方,創(chuàng)設豐富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據此梳理思路、解決問題,體會成功的愉悅,同時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知道生活中有大量數學信息,發(fā)展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例如,針對求平均數的知識,教師可要求學生調查本年級學生參加興趣小組的人數,求每一個班參加興趣小組的平均人數,談一談自己對這種現(xiàn)象的看法.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設計問題,在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設計的練習題目還應聯(lián)系實際,遵守由易到難的原則,提高全體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如,在學生掌握求平均數的解題方法之后,應引導學生再次回顧平均數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如何求平均數等等,讓學生梳理解題思路,完成教材中的針對性練習題,自主求解平均路程、平均溫度等,鞏固基礎知識.
二、實行圖式教學,形成解題技能
小學生正處于由直觀思維轉變?yōu)槌橄笏季S的重要時期,教師應引導他們通過練習鞏固知識,學習、發(fā)展并運用邏輯思維.特別是在題目難度提高的情況下,教師應改變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問題的效果.在這之中,圖式教學是非常有效的方式之一,教師應把握重點,實行圖式教學,幫助學生形成解題技能,不斷優(yōu)化解決問題教學模式.
例如,為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圖式應用,教師可設計行程問題,先向學生展示題目:阿杰與洛洛各自從家里出發(fā),相對而行,行走速度分別是每分鐘50米、每分鐘40米,在走了4分鐘之后就相遇了,求阿杰家與洛洛家的間隔距離是多少米?在指導學生解決該問題時,就可實行圖式教學,通過線段圖展現(xiàn)阿杰與洛洛行走的路徑、列出時間與速度,計算間距.通過圖式教學的滲透,學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初步認識畫圖方式,教師把畫圖的重要內容告訴學生,安排學生自己依據題目畫圖;在學生畫好圖以后,教師隨機邀請一名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提問:她畫的圖如何?你們畫的和她一樣嗎?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圖上有兩個點和直線,分別表示什么?此時學生積極動腦思考,與自己畫的圖聯(lián)系起來,一些學生就會找出不足的地方,教師再安排學生相互對比,發(fā)現(xiàn)問題就改一改,不滿意的可以重新畫一次.在學生都畫完以后教師進行點評,繼續(xù)引導學生:大家剛才通過畫圖的方式整理題目的條件與問題,把握題目含義,現(xiàn)在可以正式去解決問題了.
在學生思考與動手畫圖的過程中,教師適時指導,幫助學生不斷探索用圖式的方式解決問題,在促使學生提高解決難點題目的能力的同時形成解題技能,體現(xiàn)數學知識建構過程[2].
三、變換思考角度,突破思維定式
在小學數學問題解決教學模式中,可以將思維定式理解成小學生作為思維主體在多次運用某種思維程序解決同類型問題之后慢慢養(yǎng)成習慣性的反應,之后遇到類似問題依舊沿用習慣程序思考,這不利于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變換思考的角度,整合知識、對比新舊知識,突破思維定式的不良影響,鍛煉學生解題能力.
例如,為促使學生積極變換思考角度,突破思維定式,教師應大力倡導算法多樣化的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設計開放性題目,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教師可設計題目:小剛的爸爸在他過十歲生日的時候送了一部手機給他,現(xiàn)在可選的手機卡有兩種,一種是月租20元,通話費每分鐘0.2元,另一種是零月租,通話費每分鐘0.4元,問小剛應當選用哪一種手機卡?很明顯,該問題的答案是開放性的,學生要基于小剛通話的時間去判斷他應選用哪一種,這是比傳統(tǒng)解決問題的教學更為開放和靈活的地方,學生在解題的同時還可進一步深入探究兩種手機卡在何時費用是相同的,并加以解決,打破思維定式,訓練靈活思維.
突破思維定式是循序漸進的一個過程,小學數學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要避免學生陷入長時間思考的狀態(tài),以免學生因疲憊而滋生厭煩的情緒.反之,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啟發(fā)學生,就能讓學生保持解決問題的濃厚興趣與強烈數學求知欲,實現(xiàn)思維多元發(fā)展.
綜上所述,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實行圖式教學和變換思考角度這幾點策略不僅能在新課改下優(yōu)化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還能豐富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幫助學生梳理解題思路,掌握一般解題技能,從而突破思維定式,達到提高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目的.在今后的工作中,小學數學教師還應繼續(xù)深入研究解決問題教學模式,進一步優(yōu)化數學教學,為小學生發(fā)展思維能力與數學素養(yǎng)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姜麗麗.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的實施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7(5):138+140.
[2]閆淑霞.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J].科技視界,2017(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