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宙
過去30多年里,美國知名咨詢師朱迪斯·萊特(Judith Wright)與鮑勃·萊特(Bob Wright)夫婦對婚姻關(guān)系進行了大量研究。他們在合著的《如何正確吵架》一書中,將日常生活中的爭吵分為15類,剖析了關(guān)于愛情和婚姻的各種常見誤區(qū),提出了幫助伴侶獲得幸福的6條技巧。
在他們看來,爭吵更像是一次契機,能讓彼此更加親近,也讓自己更加了解自己。
朱迪斯·萊特:最早研究發(fā)生在我們自己的關(guān)系之中,我們常常吵架,想更多地了解自己,找到?jīng)_突原因。后來我們也開始做起了其他情侶的工作,從他們結(jié)婚、生小孩,到小孩長大、上學離開家,我們能看到一個人一生中的所有人際關(guān)系,能夠看到每段關(guān)系的不同特點,以及一段良好關(guān)系里的要素。我們發(fā)現(xiàn),適當?shù)臓幊撑c毫無保留的表達能讓我們更加親近,并給予了我們更多了解對方的機會。
朱迪斯·萊特:伴侶們不會因為爭吵而分手,只會因為不知道如何利用吵架增進親密關(guān)系而分手。其中的關(guān)鍵并不是避免爭吵,也不是找到一種解決沖突的標準模式或是贏得爭吵,而是去挖掘爭吵背后的豐富信息。
婚姻問題專家約翰·戈特曼的研究顯示,伴侶在交往早期的爭吵中經(jīng)歷的“暫時性痛苦”,從長遠來看,對他們的關(guān)系是有益的。有趣的是,交往初期和平相處的那些伴侶,表示自己比爭吵伴侶更幸福,但當研究者在3年后回訪時,他們卻更有可能已經(jīng)分手或處于分手邊緣。而解決了問題的伴侶則更有可能保持穩(wěn)定的關(guān)系。
朱迪斯·萊特:在書中的章節(jié)里我們提到了互動的規(guī)則,比如:“每一方最多對現(xiàn)狀承擔50%的責任”——不管是誰挑起爭端或讓情況變得更加嚴峻,你們雙方都是這個整體中的一部分,無論發(fā)生了什么,你們都負有部分責任;“爭吵的目的是有所收獲,而非表達反對”——我到底渴望什么?在乎什么?答案應(yīng)該與爭吵背后的渴望有關(guān),但往往我們的重點會被“你當時就是那么說的”之類的胡攪蠻纏或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帶偏,這條規(guī)則要求你在對話時為爭取而爭吵,而非執(zhí)拗地堅持自己的觀點,或是一味反對自己的伴侶;另外還有“預設(shè)對方是出于好意”——盡管他現(xiàn)在表現(xiàn)得非常生氣,但他不是魔鬼,他是很愛我的。
朱迪斯·萊特:因為在這種模式下你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對雙方來說都是沮喪的。約翰·戈特曼將這種模式稱為“阻礙議程(stonewalling)”,你想進行交流,而另一個人要么不參與要么直接離開,那這段關(guān)系就不會有任何進展,因為沒有人能夠承擔起責任,去弄明白到底發(fā)生了什么,這是非常具有破壞力的一種模式。
鮑勃·萊特:最早朱迪斯就是一個“阻礙議程”的人。每次我們吵架的時候,我就會跟著她,她會躲到浴室里去,鎖上門,而我就會砰砰地敲門,讓她跟我說話。大約3年后的一天,當她從浴室里沖出來,我還堵在那,她把我給撞倒了。后來她習慣了表現(xiàn)出自己的攻擊性。
朱迪斯·萊特:當我這么做的時候,他一直沖我笑。我也很高興,我能夠表達出自己(的憤怒),接著我們就開始爭吵,開始有了交流。
朱迪斯·萊特:沒關(guān)系,只要你是一個人,你就會生氣和難過。就算你脫口而出一些刻薄的話也不要緊,因為吵架并不是破壞一段關(guān)系的直接原因,真正的問題在于你們能否承擔責任,去修補這段關(guān)系。而且一旦積極的互動與爭吵多了之后,你們就會明白吵架并不是一件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這里說的“積極”不是說美好的,而是意味著承擔責任,彼此之間去說真話去理解。
我們發(fā)現(xiàn),適當?shù)臓幊撑c毫無保留的表達能讓我們更加親近,并給予了我們更多了解對方的機會
有一條法則是,每當你的伴侶說了真相,就告訴對方,承認對方說的是事實,比如“我不想聽到這些,但你說的沒錯”——哪怕你已經(jīng)快氣瘋了,不想讓對方感到滿意。如果你沒有立刻意識到,也該在之后意識到時馬上給予對方肯定。甚至是不情不愿地承認“天哪,你一定要這么得理不饒人嗎”“話是這么講,但我就是不喜歡你的語氣”。
另外,如果對方做了一些讓你不開心的事情,你要明白,如果這種不開心的感覺持續(xù)了10分鐘以上,這意味著讓你生氣的東西并不只有剛剛發(fā)生的事情,而有可能來自你過去的某些經(jīng)歷,這一點很有意思。
這時候你可以問自己:為什么我那么生氣?為什么這件事讓我那么惱火?這件事讓我想起了什么東西?我過去是否有過相似的感受?當你開始這么思考的時候,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你在兒時也曾經(jīng)歷過相似的事情。也許眼前讓你生氣的是對方做的一些小事,但真正的煩惱與痛苦來自我們的過去,只有我們看清這一點,我們才能真正地了解自己。
鮑勃·萊特:一個人的性格往往是在他7歲的時候定型的,包括我們的行為模式,還有我們對自己的態(tài)度與對世界的期望,這個世界是怎么樣的,以及它對我的期待,這些在我們7歲的時候就大約完成了90%。
許多年來我都是一個不錯的演講者,但我常常會感覺到自己在演講上很失敗,對自己很苛刻。直到我67歲的時候,我才意識到每當我面對一個安靜的觀眾時,我會想起那個總是不贊同我的母親,觀眾就像我媽媽一樣,對我做的事不滿意,我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事實上他們可能只是那天胃痛了,與我的表現(xiàn)無關(guān)。這就是一種心理投射,我把對母親的判斷投射到他們的身上。
朱迪斯·萊特:這種情況是不存在的。即使有,它也不會是一種好的關(guān)系,因為一段關(guān)系的真正目標不是讓你快樂,而是能夠在其中學習與成長。盡管爭吵常常是混亂不堪的,但卻非常真實——“我不喜歡這個”“那件事讓我非常困擾”“你為什么這么做”。那種為了保持完美而聽不到彼此真實感受的關(guān)系,反而是糟糕的。
朱迪斯·萊特:因為這是你讓對方了解你的唯一方式,也是你們了解彼此、理解彼此的唯一途徑。你能夠說清什么事情讓你不舒服時,你才能在一段關(guān)系中做真正的自己。
真正的煩惱與痛苦來自我們的過去,只有我們看清這一點,我們才能真正地了解自己
這種情緒能力包括:意識到某種情緒對你的身體造成了怎樣的影響,說出自己的感受,充分、負責地表達出自己的情緒,并讓此情緒發(fā)揮出它的功能。注意你的情緒、思想和行為,這些會給你提供重要的線索,讓你明白是什么讓你無法識別情緒,或壓抑了你的感受。
朱迪斯·萊特:這是需要練習的,比如我剛吃了6塊蛋糕,我感受到了什么?我為什么要這么做?我身體的感受是怎么樣的?我有點發(fā)抖,我的心在跳,你需要經(jīng)常去感知你的身體,了解并定義其中的情緒。
鮑勃·萊特:對,這是相當難的事情,就像彈奏樂器一樣,需要長時間的練習。
鮑勃·萊特:我注意到我在看手表,我注意到他們(工作人員)帶來了食物。我感到生氣,也感受到擔心,這很復雜。我生氣的是我的計劃被打亂了,我知道朱迪斯不會在公共場合吃東西,我們也不吃生的沙拉,我們計劃找一家餐館吃飯,休息和過渡到下一場演講,現(xiàn)在一切都失去了控制,這讓我很不安。朱迪斯昨晚只睡了兩個小時,前天晚上只睡了一個小時,我很擔心她,我也很擔心你,害怕讓你不開心。所有這些都在發(fā)生,這就是生活。
朱迪斯·萊特:所以通常我們生氣是因為我們受傷或害怕,因為我們沒有得到一些我們想要的東西。
朱迪斯·萊特:是的,“你太敏感了”“這不是什么大事”,這些在美國也很常見。因為人們對于情感往往有一種錯誤的觀念,認為你不應(yīng)該不高興,或者認為有情緒是一種弱的表現(xiàn),這是不對的。在神經(jīng)科學領(lǐng)域,已經(jīng)有許多關(guān)于情緒與感受的研究,表明如果我們有更多的感受,就應(yīng)該有更多的表達。如果我們能夠表達更多的情緒,有更高的情商,我們就會更健康,也會把關(guān)系處理得更好。
鮑勃·萊特:但是我們在成長中又被內(nèi)化了許多世俗觀念,認為生氣是不好的,恐懼也是不好的。這些錯誤的觀念來自家庭教育,或者一些迷思與信仰。我們或多或少都活在錯誤的觀念之中。
鮑勃·萊特:我舉一個例子,拖鞋。我們有兩個家,其中一個在威斯康星州。每次我回到家脫鞋的時候,我永遠都沒法在門邊的鞋柜里找到拖鞋,我們家的清潔工總是把我的拖鞋放在臥室里。我在4年的時間里不斷地讓朱迪斯明白,如果清潔工沒有把我的拖鞋放在門邊,會讓我覺得我在這個家里不重要。
朱迪斯·萊特:但(起初)我會說,這怎么了?這么一點小事兒,你為什么這么煩惱?當我明白那對他意味著什么時,這是非常不同的。有時候人們把一件小事看得非常重要,其實是因為這些小事所代表的東西,它們往往來源于他們童年經(jīng)歷。比如像我,如果我喊鮑勃一聲,他因為在忙著而沒理我,我的反應(yīng)會非常大。我的這種反應(yīng)和感受在我的一生中有過許多相似的體驗,它來自于我的父親——那個總是藏在報紙后面(不理我)的父親。
所以如果一個人不知道這些小事背后意味著什么,他們就很難處理這些爭吵。就像如果一個男人忘了買生日禮物或者買了個不好的禮物給女朋友,女朋友非常非常生氣,說“你根本不愛我”,但她之所以有這么大的反應(yīng),實際上是因為她覺得這件事情意味著她不夠重要——如果你能理解這一點,你們就能跨越普通的爭吵,去探討真正的問題。
朱迪斯·萊特:是的。如果你覺得自己并不完整,想要找個人來讓你變完整,那么你并沒有獨立人格。親密關(guān)系的建立,需要雙方都成為成熟、完整的個體。大多數(shù)成年人都沒有完全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于是無意識地試圖在兩性關(guān)系中完善自我。
在所有成功的關(guān)系中,都存在著兩種互相作用的強大生命力:一種是縮短彼此距離的拉力,一種是讓彼此保持獨立的推力。只有情緒成熟的人才能駕馭這兩種力量。在這種成熟狀態(tài)下,無論你的伴侶是否對你表示贊許,你都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表達自己的觀點、喜好和欲望。你有各種各樣的情緒,并能對它們負責,無論你的伴侶是成長、改變還是拒絕成長,你都不會覺得自己受到了威脅。
你越是獨立于他人而存在,就越不會為別人的認可和愛意而焦慮。指引你前進的方向?qū)⑹悄愕目释?,而非義務(wù)、內(nèi)疚感、固定的狹隘角度或是誰的期待。
朱迪斯·萊特:是的,如果你在情感上非常成熟了,你可以做自己,你可以在自己身上感受到歸屬感與親近感,你一個人也可以很好,談戀愛也可以很好,你不需要去結(jié)婚。要做到這一點在美國很困難,我想在中國會更困難,她們會被稱為“剩女”。
你可以通過許多方式來獲得滿足感,最重要的是學習、成長,成為更好的人。如果你愿意和另一個人共享你的一生,那是件很棒的事情,我認為一段關(guān)系可以幫助我們成長。但這并不意味著你需要一段關(guān)系來幫助你成為一個完整的個體,來幫助你過上幸福而滿足的生活。因為對于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一段關(guān)系是——與自己相處。
(本文部分內(nèi)容引自朱迪斯·萊特與鮑勃·萊特的《如何正確吵架》,感謝藍斐歷博士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