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萍
喜聞張宸宇和李林澤取得第三屆中華之星國學大賽全國二等獎的好成績,我著實感到欣慰。兩名同學取得這樣好的成績,只教過他倆一年的我實在不敢居功?!皢柷堑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我想,兩個孩子心中的清泉活水,就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它在國學大賽中汩汩涌動,日后也定將匯成巨流,奔騰入海。
為人師者,言傳身教。不少學生告訴過我:“老師,您一看就是個語文老師,身上有那種文人的氣質?!彪m是謬贊,但“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確是我孜孜以求的修養(yǎng)境界。上課的時候,我時常就一個成語或是一句詩詞拓展開去,說說劉禹錫與玄都觀里千株桃樹的故事,講講東坡先生應答遼使難題的聰明機智,聊聊魏晉名士的風流不羈與驚世駭俗……偶爾也從《聲律啟蒙》中截出一段讓學生試著對韻,孩子們積極性很高,往往讓我有意外之喜。課間我還給孩子們播放古風歌曲,跟他們一起學唱《詩經(jīng)》《蜀道難》《夜歸臨皋》,孩子們漸漸體會到博大精深的國學原來如此好玩。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了解、認同、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品格。我常對學生說:一撇是修身齊家的仁愛之心、博學之才,一捺是治國平天下的志向與使命,一撇一捺撐起“人”的風骨,撐起國的脊梁。
通過這些手段,學生們的熱情和才智被激發(fā)了出來,優(yōu)秀的苗子也露出了頭角。這兩個獲獎的孩子都是典型的愛讀書、愛寫作、愛研究的“有心”之人。張宸宇喜歡填詞,喜歡文言寫作,偏愛道家思想。李林澤見解獨到,喜歡評論,喜歡寫寓言故事。每次他們有了新作品就會主動與我分享,我在贊賞的同時,有時會提一點兒建議,偶爾也會為了一字一詞的改動費神許久,但那種知音相酬的快感也是無與倫比。
回顧我們取得的成績和積累的經(jīng)驗,不難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與語文素養(yǎng)息息相關,而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離不開閱讀,書籍是學生成長的精神食糧。我校堅持將閱讀作為第一課程,保證初中生每周不少于十節(jié)課,高中生每周不少于六節(jié)課。在老師的指導下,每人每學期至少閱讀兩部經(jīng)典文學作品。在閱讀之后開展多種多樣的閱讀成果展示活動——年級、班級的讀書交流會,讀后感、書評寫作及優(yōu)秀作品展出,劇本改寫、仿作等。除了閱讀書籍,我們還在周末組織學生觀看文化類節(jié)目,如《百家講壇》《唐之韻》《宋之韻》《中國詩詞大會》《國家寶藏》等。課外活動更是精彩紛呈。每年高三學子的成人禮上,學生在“成人墻”上鄭重簽下自己的名字,從師長手中接過徽章,許下誓言;每年一度的讀書節(jié),“飛花令”“成語接龍”“漢字聽寫大會”等都是保留節(jié)目;每逢傳統(tǒng)佳節(jié),班級外墻的展板則會更新與節(jié)日相關文化知識,以及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的感悟隨筆等。我校近年還開展了“嵌入式國學課程”,將傳統(tǒng)文化與各個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對接,讓國學如春雨般滲透課堂內外,為每個學生心中的那顆種子澆灌出肥沃的土壤。
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責任,每位教師都應該成為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者和守護者,以文化來澆灌祖國的花朵,使之根強苗壯、自信健康地成長。我們血脈中的文化基因,也許會因一首詩詞、一曲清唱、一幅畫卷、一襲水袖被激活,為孩子創(chuàng)建彌漫書香、崇尚文化、尊師重道的校園,也就是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yǎng)合格的接班人。國家之未來,正賴我輩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