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偉明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因此閱讀教學效率的高低往往取決于對話的有效程度。而目前語文教學中的對話存在著這樣一些誤區(qū):一是“小眾對話”,即課堂對話只是幾個善于思考和表達的學生唱獨角戲,其他學生被冷落一旁。二是“淺層對話”,就是當學生把自己看法表達出來之后,教師只一味稱好,不進行正確、深入的引導,使學生的認知仍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
面對這些現(xiàn)象,我不禁思考:什么才是課堂上的有效對話?怎樣才能做到有效對話?下面我以自己執(zhí)教的《桃花源記》為例,說明在教學中如何充分重視課堂對話的有效性,以及怎樣通過有效對話使教學取得良好效果。
一、案例描述
《桃花源記》是一篇文言文。對于文言文,大多數(shù)學生覺得難而無味,教師也很苦惱,如果字字落實翻譯講解,學生難有興趣;如果放手給學生,又怕不能夯實他們的基本功,所以課堂經常陷入沉悶的境地。
一開始我仍按照“掌握字詞—疏通文意—品析人物”的模式進行教學,講漁人偶然發(fā)現(xiàn)桃花林、訪問桃花源、離開桃花源、再尋桃花源,課堂平穩(wěn)有序地進行著,這時一個聲音打破了課堂的平靜:
“老師,陶淵明為什么安排一個漁人發(fā)現(xiàn)桃花源,而不是一個樵夫啊?”
冷不丁的一問,底下馬上有了一點小騷動,還沒等我回答,那個學生又說:“樵夫在山里砍柴,看見了一個山洞,進去一看,發(fā)現(xiàn)了世外桃源,這不更合情合理?”
又是一陣竊竊私語,學生們的注意力顯然被這個突如其來的想法吸引過去了,而且都在看我的反應呢。說實話,預設好的教學進程被打斷,我真有點惱火,換做是剛工作時的我,肯定要批評他一頓,斥責他不專心聽講,擾亂課堂秩序。但二十多年的教學經驗已讓我變得平和從容,我看著大家,說道:“他的問題很有意思,本來在這篇課文結束的時候,老師也想問大家同樣的問題,既然有人感興趣,我們就放下今天的內容,一起來討論他的想法吧!”
話音剛落,學生們竟鼓起掌來說“好”,也許他們也沒想到,這樣一個“擾亂課堂”的做法,老師居然沒有生氣,還欣然接受。
我問學生:“如果你是作者,你會選什么樣的人?為什么?”
教室里一下子熱鬧開了,先是以小組為陣,后來變成了全班“大串聯(lián)”。有說樵夫、農民的,有說書生、獵人的,還有說官員、商人的……理由不充分的,被其他學生當場否決。
在大家熱烈討論的時候,我說道:“聽了你們設定的人選,老師也挺贊同的,都有一定的道理,那么,你們能否揣測一下,作者為什么選定的是‘漁人?”
沉靜了片刻,有學生說:“可能陶淵明也沒多想,他就喜歡漁人?!?/p>
“嗯,有這個可能。”我沒有馬上否定他的說法,“但作為一個有思想的文人,老師覺得他設定這個人物,應該是有用意的,你們覺得呢?”
陸續(xù)有人揣測了作者的用意,但都因為理由不充足被別人否定掉了。教室里一下子靜了下來??磥硭麄兪钦娴谋浑y住了。正當我要說出自己想法的時候,課代表徐同學站了起來:“老師,我猜想作者選漁人,是不是取愚蠢的人——‘愚人的諧音???”
“噢,真是太聰明了!”
“是??!”“對呀!”……
一語點醒夢中人!我趁熱打鐵:“那這個漁人愚蠢在哪里呢?”
學生們馬上翻閱書本,到文中尋找答案。
學生1:“外面戰(zhàn)亂不斷,而桃花源里環(huán)境優(yōu)美,生活寧靜富足,(如‘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他卻不想留下來,(‘停數(shù)日,辭去。)硬要回到現(xiàn)實生活中受苦去,真是愚蠢?!?/p>
學生2:“桃花源中的人熱情好客,民風淳樸,(如‘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他仍要離開,所以說他愚蠢。”
學生3:“既然要走了,卻還想著以后再來,(如‘便扶向路,處處志之。)桃花源是什么地方,哪是凡夫俗子想來就來的?所以,漁人的做法是非常愚蠢的?!?/p>
學生的思路打開了,智慧的火花在課堂上不斷閃現(xiàn)。在贊許了他們的回答后,我還做了引導性的補充:“其實漁人的愚蠢,還表現(xiàn)為他的言而無信,辭別之際,桃源中人明明要他不對外面的人講,他卻一回家就‘詣太守,說如此,還帶著人去尋找,如此不守信用、諂媚邀功的小人,不僅愚蠢,而且可惡。”
二、分析與反思
1.教師注意課堂生成,方能實現(xiàn)有效對話
回顧本案例,我原本是打算先疏通課文,再分析人物形象的,但由于一個突發(fā)的問題打破了我預設的進程,引發(fā)學生對“為什么一定是漁人”的討論,教學進程發(fā)生了大的轉向,我及時提出一系列問題:
如果你是作者,你會選什么樣的人?為什么?
你們能否揣測一下,作者為什么選定的是“漁人”?
那這個漁人愚蠢在哪里呢?
在追問中,學生不斷地深入文本,尋找證明自己觀點的證據(jù),這不僅極大地激發(fā)起學生的探索熱情,而且擴大了學生的參與面,活躍了課堂氣氛;在對話中,學生對“漁人”這個人物形象的理解也更深刻了。
由于我在課堂上重視了突發(fā)情況,并且及時調整了討論的方向,從而成就了一堂預設之外的精彩的文言文閱讀課。反思以往的教學,有時為了追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完整性與流暢性,我常常一廂情愿地把自己認為最重要的東西塞給學生,卻忽略了他們的興趣和疑問,讓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堂的細節(jié),而在于根據(jù)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之中做出相應變動?!边@正提醒我們要在課堂上關注學生的思想情感動向,關注對話過程中動態(tài)生成的教學資源,做有心人,及時捕捉有價值的生成性的話題,組織學生展開思考,引發(fā)他們進行深入的探究,提高教學對話的質量。
2.教師加強問題引導,才可成就有效對話
語文課堂需要各種觀點的碰撞,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放任自流。有些教師為了追求所謂的活躍氣氛,把對話搞得轟轟烈烈,但里面真正有價值的內容卻很少,這種對話是膚淺的,是無效的。因此,我認為,在對話中絕不可忽視教師的引導作用。比如學生在學《桃花源記》時提出的這個問題,事實上誰也不能確定它究竟是作者有意為之還是無心之舉,于是我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看待問題,到對話結束時,問題的答案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都能感受到陶淵明的良苦用心。因此,在教學對話中,教師不可放棄“平等對話中的首席”這個重要角色,只有充分發(fā)揮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的組織、點撥、引導的作用,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的對話,進而構建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
有專家說:“課堂是動態(tài)生成的、充滿變化的、富有個性的情景化場所;是師生、生生互動交流的,富有個性的情景化場所。”真心希望廣大讀者在今后的教學中能創(chuàng)設出更多的有效對話,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讓學生求知的激情盡情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