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雨
摘 要:唐代詩人白居易對音樂極度喜愛,他把詩歌創(chuàng)作與音樂藝術融會貫通,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音樂詩。本文即以白居易的音樂詩為探析對象,旨在分析其對古琴的偏愛的原因及音樂美學思想,從而為白居易音樂詩的研究做出貢獻。
關鍵詞:白居易;音樂詩;美學思想;意義
一、白居易對古琴的偏愛
唐代與南北朝及少數(shù)民族音樂兼容并蓄的時代風氣為白居易音樂詩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環(huán)境。在唐代繁榮的文化背景下,唐代的音樂發(fā)展狀況在白居易的詩作中都能被反映出來,其音樂詩更是在歷代作品基礎上的推陳出新。在他的音樂詩中,詩人對古琴最為偏愛。
(一)琴為藝術,而非技藝
琴分文人琴與藝人琴。文人琴注重傳達意象,平白樸實;藝人琴注重彈奏技巧,雍容華麗。但在同一時期下,兩者在各自獨立發(fā)展的基礎上又是互相促進融合的。文人琴在漢至魏晉時期倍受歡迎,到了唐代則遭到了冷落的地步,但白居易對古琴的鐘愛絲毫未受時代的影響,琴多次出現(xiàn)在其詩中。并且,詩人對古琴的喜愛,是因為其重視的不是“琴技”而是“琴藝”,不是“琴技”而是“琴境”。
在他看來,琴已經(jīng)遠遠超越了物質范疇,由琴彈奏出來的曲子亦不再是一種單純的藝術符號,而是升華為一種精神媒介。如《夜琴》中:“入耳淡無味,愜心潛有情。自弄還自罷,亦不要人聽。”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彈琴不是為了愉悅他人,縱使琴聲音質寡淡無味、聲調平和緩慢,甚至讓聽者感到清冷孤寂。但正是由于琴聲如此清淡,所以只有用情聆聽它的人才能品出這其中的滋味。琴音沒有濃墨重彩的修飾,沒有別具匠心的勾勒,但這份與熱鬧華麗不相容的清凈平和恰好能抒發(fā)詩人此時此刻的心境。詩人把這種與自己的心境融為一體的聲音稱之為藝術,這是多么高的一種意境,遠遠超出了那些只是用琴作為生存的市井樂技。詩人把琴視其為“知己”,再用文字把這種感想抒發(fā)出來,這就是白居易所寫的音樂詩的可鑒之處。
(二)借琴之勢,喻己遭遇
音樂與詩歌的完美結合,在白居易的詩歌里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白居易如此愛把音樂與詩歌融合起來也是有原因的。他自幼刻苦求學,十五六歲時中進士,踏入仕途。但白居易在仕途上卻極其不順,在其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期間,由于“盜殺宰相武元衡”事件中,白居易激于意憤,因此而觸犯了封建階級權貴之人,因此被貶為江州司馬,成為了他政治上的巨大轉折點。
這段時間,白居易一心寄情于自然山水之中,其詩大多表現(xiàn)閑適、感傷、寂寥的特點。詩人每每聽琴后便有感而發(fā),心中想起自己苦痛的遭遇,便借詩來抒發(fā)自己的心境?!稄U琴》中道:“絲桐合為琴,中有太古聲。古聲澹無味,不稱今人情。玉徽光彩減,朱弦塵土生。廢棄來已久,遺音尚扮扮?!痹娙藢懥恕皬U琴”有著極其悠久的歷史,但卻被世人冷落了,因為古琴的平淡無味比不上新生音樂的熱鬧繁華。所以,筆者認為這首詩更重要的意義是詩人借古琴被冷落的局面來感嘆自己被貶之后的遭遇,借古琴來寓意自己在朝堂的地位。詩人被奸人所害陷于江州,在此時此刻的所處之境中,更是把古琴視為自己的“同病之友”。
眾所周知,唐時漢族傳統(tǒng)音樂與少數(shù)民族音樂相互交融,新生音樂的注入使更多的文人雅士潛心投入新鮮的樂曲之中,“雅樂”的出現(xiàn)標志著唐代音樂與外族音樂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融會貫通,使唐音樂產生了空前繁榮的情景。琴音是古老的音樂,其聲調單調無味,既比不上形式活潑的曲子樂,也沒有西域傳來的琵琶聲清脆動聽,于是造成了琴被冷落的局面。當時,古琴在朝樂中雖然比不上胡人傳入的琵琶,但在白居易周身的文人圈里,古音仍受贊美。他們雖然也愛聽新傳入的琵琶之聲,但在心里卻始終認為只有琴聲才是“正始之音”,這一點下文會談及。
(三)借琴消愁,獨善其身
白居易一直以儒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態(tài)度處世,但他對兩者的取舍實際上并沒有兼得。在貶江州前,因仕途順利,詩人把音樂當作自己的娛樂活動,聽曲作詩,吟詩賞月,“兼濟”思想占主導地位。而貶官后,詩人把音樂當作派遣心中苦悶的媒介,借琴消愁,其思想從“兼濟天下”的處世態(tài)度轉向“獨善其身”的入世態(tài)度,可謂是“面上滅除憂喜色,胸中消盡是非心”。仿佛只要一聽到音樂,就能忘卻這世間的一切不快。他在音樂中尋求屬于自己的快樂與歸屬感,在一定程度上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尋到了苦悶生活中的一絲絲安慰。
正是詩人這種樂天知命的儒家思想,形成了一種平和曠達,自我解脫的處世觀,但這白居易來說,其實也是一種消極的人生觀。所以到晚年,白居易雖仍處官職,但其再無那種“兼濟”之志,一心只管吟詩做酒,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雖然促進了其詩歌的繁榮發(fā)展,但筆者看來,這是白居易音樂思想程度上的一部分停滯,其詩中抒發(fā)的情感再無早年那種對新樂府熱情創(chuàng)作的激昂之情,更多的是一種避世的消極觀,這種心態(tài)造就了一個有政治抱負卻又軟弱的封建知識分子的精神悲劇。
二、音樂詩中的美學思想
音樂與詩歌的結合具有藝術性,其作為審美對象給讀者不一樣的美感體驗,具有一定的美學價值。白居易作為一位酷愛音樂的詩人,其對音樂的喜愛并不是單一的,在詩人的價值判斷中,他把音樂與政治的關系納入儒家思想的范圍。
(一)政樂相通
儒家向來注重音樂與社會和政治的作用,先秦時期的《樂記》正是一部開山之作。白居易的音樂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樂記》的影響。如:《復樂古器古曲》中:“時議者或云樂者,聲與器遷,音隨曲變。若廢今器用古器,則淫之音息矣;若舍今曲奏古曲,則正始之音興矣”??梢姡拙右渍J為古音才是“正始之音”,與儒家推崇《韶》《樂》為正統(tǒng)之音一致。
他的基本觀點可以用這樣一句話概括:音樂的好壞必須從政治標準來衡量。這種美學思想在《法曲歌》中體現(xiàn):“法曲法曲合夷歌,夷聲邪亂華聲和。以亂干和天寶末,明年胡塵犯宮闕。乃知法曲本華風,茍能審音與政通。”詩人認為,《法曲》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風格的曲子,與政治相通,朝中舞《法曲》其樂融融,國民安康泰和;但是玄宗后期,少數(shù)民族夷歌開始涌入中原,傳統(tǒng)《法曲》開始雜糅變得十分混亂,破壞了唐代音樂原本和諧的景象。詩人認為音樂與政治是互相影響的,果然當時便發(fā)生了安祿山叛亂,人民遭殃、生靈涂炭的事件。再如:《華原磬》中:“宮懸一聽華原石,君心遂忘封疆臣。果然胡寇從燕起,武臣少肯封疆死。始知樂與時政通,豈聽鏗鏘而已矣?!痹娙送ㄟ^此詩發(fā)表對當時朝中政治變化的現(xiàn)象:君王不聽“正音”,而聽“靡音”,忘了邊防將士,以致胡寇入侵唐朝領土。詩人認為音樂是政治相通,“正音”興國,“靡音”亡國。
(二)無聲之美
老子提出“大音希聲”,“大音”指音樂的“道”,從它本身的性質來說,就是“聽之不聞”的,“聽之不聞名曰希”,“?!辈皇钦f沒有聲音,而是說沒有聽到的聲音淡而無味,反而更美。
那么,“無聲之美”真的指沒有聲音嗎?在白居易的音樂詩中,音樂在“有聲”與“無聲”中達到和諧,最后展示成無聲音樂的美。如《琵琶行》中:“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边@首詩贊美了無聲的美,聽者雖沒有聽到琵琶女的琴聲,卻對其演繹的音樂產生了無盡的想象,這種“無聲”余音繞梁、余味無窮。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彈奏至此,這聲音竟沒有隨著讀者的預期結束,而是再次將力量聚積了起來,音樂在水漿迸、刀槍鳴的情境中已然得到了升華。聽者雖沒有身處其境,但詩人描寫琵琶女的演奏用情至深至切,用自己熾熱的感情來描繪這場景,所以讀者才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又如《箏》中:“歇時情不斷,休去思無窮”。音樂進行的過程中,短暫的休止能產生弦外之音。這種“詩中有樂,樂中有詩”的感覺深切的刻畫出“無聲之美”的妙處,使讀者、詩人、作品達到了精神上的感情交流,讓我們產生共鳴的體會這其中的意境,這是多么崇高的一種境界。
(三)移情作用
亞里士多德在《修辭學》道:“凡是帶有現(xiàn)實感的東西就能把事物擺在我們眼前”,可以看出,移情是一種隱喻現(xiàn)象。在詩歌的創(chuàng)造過程中,可以運用聯(lián)想和想象的手法塑造一個鮮明的音樂形象, 使意境更加深遠, 使詩歌獲得更感人的力量。
白居易對這種音樂的移情現(xiàn)象在其音樂詩《箏》中有表述:“猿苦啼嫌月,鶯嬌語呢風。移愁來手底,送恨入弦中。”詩人聽到箏樂凄楚哀怨的聲音聯(lián)想到老猿撕心裂肺的嚎叫;聽到箏樂輕快甜美的聲音聯(lián)想到黃鶯清脆嬌美的歌唱。這種將聽到的旋律通過想象成視覺上的畫面,借助視覺的具象效果來達到對音樂的生動理解,正是音樂的移情作用才能達到如此效果?!肮~弦”本來只是一種無情無義沒有生命的冷血具象,只是因為彈奏的人將情感移入了旋律中,把詩人的怨恨送入了琴弦中,才使得這把琴發(fā)出的聲音像是有了斷腸的怨恨一般。詩人把自身的體會融入到箏樂的聽賞中,與箏樂“人琴合一”,達到了更高層次的審美象征作用。這種移情作用不僅傳達了詩人當時的心境,也能讓聽者真切的把這種感情移入自己的心中,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在朗讀白居易音樂詩之后,腦子里還久久回蕩著那種旋律的原因。
三、結語
白居易的音樂詩把音樂與詩歌融合、文學與藝術貫通,不僅豐富了詩歌的范疇,也讓后世學者在對唐音樂與詩歌的發(fā)展研究上有了更加清楚的認識。通過對白居易音樂詩的研究,我們了解到了詩人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及其隱含的美學思想,其音樂詩是唐代璀璨文化上的一幅偉大篇章。
參考文獻:
[1]白居易,白居易集箋校,朱金城箋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2](德)黑格爾.美學·第一卷,朱光潛譯 [M].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社,2015.
[3]朱光潛.西方美學史·下卷[M].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社,2016.
[4]魏季鳴.談白居易的音樂思想[J].湖北:咸寧學院學報,2004,08.
[5]陳智敏.論白居易音樂詩及其中的音樂美學思想[D].湖南:湖南師范大學碩士畢業(yè)論文,2013,05.
[6]李曇欣.論文人與古琴[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碩士畢業(yè)論文,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