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冰花
【摘 要】 目的:評價品管圈在房顫抗凝患者延續(xù)護理中的影響。方法:選入2017年11月到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房顫抗凝患者86例,采用奇偶法的分組形式將其平均分成實驗組(n=43,品管圈延續(xù)護理)與對照組(n=43,基礎護理),分析疾病掌握率以及栓塞事件、出血事件。結果:實驗組的疾病掌握率以及栓塞事件、出血事件遠遠優(yōu)于對照組,數據之間的對比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性,P<0.05。結論:在房顫抗凝患者實際護理的過程中,采用品管圈延續(xù)護理法,有助于引導其掌握疾病知識,減少出血以及栓塞等不良問題的發(fā)生次數,具有較高的推廣優(yōu)勢。
【關鍵詞】 品管圈;房顫抗凝;延續(xù)護理
【中圖分類號】R21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0019(2019)14-162-02
對于品管圈而言,主要就是不同部門工作人員自覺進入到品質管理的工作中,組建專業(yè)化的小組,各個小組成員都可以進行自我以及相互之間的啟發(fā),利用合理的統(tǒng)計方式分析質量管理情況,及時發(fā)現其中存在的缺陷,采用合理的措施改正。而在房顫延續(xù)護理的過程中,將品管圈法應用其中,有助于提升護理工作水平。針對于此,下文分析我院2017年11月到2018年11月收治的86例房顫抗凝患者,評價品管圈在延續(xù)護理中的應用優(yōu)勢。
1 基本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于2017年11月到2018年11月時間段之內我院收治的房顫抗凝患者當中,選入86例作為此次研究對象,通過奇偶法的形式將其均分成為兩組,即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各為43例。
對照組:年齡:45歲到76歲,中位年齡(56.11±1.22)歲。性別:男、女分別為23例、20例。
實驗組:年齡:46歲到75歲,中位年齡(56.13±1.26)歲。性別:男、女分別為24例、19例。
納入標準:經過檢查均符合房顫的診斷標準,采用抗凝法進行治療;對此次研究知情。
排除標準:對此次研究持有反對態(tài)度。
兩組基本資料,如年齡、性別,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處理,未見統(tǒng)計學差異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基礎護理。針對抗凝治療狀況進行合理的監(jiān)督,觀察體征指標,正確指導服用藥物。
實驗組:品管圈延續(xù)護理。①創(chuàng)建專業(yè)化的小組,要求具有豐富的經驗,正確評價患者的抗凝治療情況,針對疾病以及治療的知識進行宣傳。應針對小組成員進行專業(yè)知識的培訓,使其可以掌握具體的護理方式[1]。②創(chuàng)建宣傳手冊,在其中編輯簡單的圖片與文字,引導患者對相關知識進行學習。制作疾病知識的光碟,引導患者觀看光碟內容。③做好電話方面以及家庭方面的隨訪工作,全面了解病情恢復狀況以及用藥情況,采用合理的措施進行指導。④編制護理路徑表格,做好指導工作,使得患者與家屬了解延續(xù)性自我護理的方式,與此同時,還可以創(chuàng)建微信群,使得患者之間可以在群聊當中進行知識的咨詢與溝通。⑥開展社區(qū)方面的健康指導活動,提供高質量的護理服務[2]。
1.3 判定指標
①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針對疾病知識掌握狀況進行評價,總分為100分,得到100分可以判定成為很好,得到80分以上可以判定為一般,得到60分以下可以判定成為不好。此次研究中的疾病知識掌握率主要采用很好+一般的形式進行計算。②記錄出血與栓塞的發(fā)生次數,評價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對疾病知識的掌握率與不良事件,采用百分比形式進行卡方檢驗,核對數據軟件選擇SPSS21.0軟件,當數據之間的對比存在明顯差異時,采用P值小于0.05的形式合理表達。
2 結果
2.1 疾病知識的掌握率
對照組遠遠低于實驗組,P<0.05。詳見表1。
2.2 不良事件
對照組的發(fā)生率遠遠高于實驗組,P<0.05。詳見表2。
3 討論
房顫多發(fā)生于中老年人群體中,近年來在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的背景之下,發(fā)生率也有所提升。在發(fā)病之后癥狀多表現為憋悶以及頭暈等,短期之內難以改善,進行長期的治療,這就需要在出院之后可以正確掌握疾病知識,合理的用藥與運動,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長期治療的過程中,延續(xù)護理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然而,在基礎護理期間,只能針對用藥狀況進行指導,難以更好的引導患者與家屬掌握疾病知識,因此,需要探索最佳的護理措施[3]。
上文分析中主要研究品管圈在房顫抗凝治療延續(xù)性護理中的應用,實驗組的疾病知識掌握水平遠遠高于對照組,P<0.05。采用品管圈的形式開展延續(xù)護理工作,有助于合理統(tǒng)計可能出現的不良事件問題,并根據實際狀況創(chuàng)建專業(yè)化的護理小組,針對成員進行專業(yè)知識的培訓,使其可以掌握護理技巧。在實際護理的過程中,要求工作人員為患者發(fā)放疾病知識的手冊與光盤,使其可以掌握疾病知識,在家中正確的自我護理。與此同時,要求護理工作者通過電話方式、家庭隨訪方式、社區(qū)指導方式與微信指導方式等進行護理,以便于正確開展監(jiān)測工作,提升整體護理工作效果。在游莉,陳培麗,徐鵬輝等[4]專家研究的過程中,觀察組的疾病知識掌握率為86.7%,對照組為43.4%,觀察的出血以及血栓的發(fā)生率均為3.3%。在此次研究中,實驗組疾病的知識掌握率為97.6%,對照組為79.1%,可見此次研究還存在不足,應當改正。
綜上所述,在房顫抗凝延續(xù)護理的過程中,采用品管圈法,有助于提升護理工作的效果,減少不良問題。
參考文獻
[1] 郭美玲.探討延續(xù)護理在老年持續(xù)性房顫患者出院后提高華法林抗凝治療依從性的作用[J].心理醫(yī)生,2017,23(28):253-254.
[2] 高俊峰,許倩,寧允, 等.基于微信平臺延續(xù)性護理在慢性房顫患者華法林抗凝管理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8,39(12):1454-1456.
[3] 張燕,劉媛.延續(xù)性護理在慢性房顫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抗凝治療中的效果研究[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7,12(10):57-59.
[4] 游莉,陳培麗,徐鵬輝.品管圈在房顫抗凝患者延續(xù)護理中的作用[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8,36(17):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