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峰 岳天天 孫淑偉
【摘要】國外一些發(fā)達國家高校在學生資助方面的政策相對比較完善,經過長期的發(fā)展,已經形成了完善且科學的資助模式。我們國家高校的資助模式,經過一段時期的發(fā)展盡管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還是存在不足和缺陷。筆者結合自身經驗,借鑒國外高校對學生的資助政策,對我國高校資助政策及模式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國外高校;資助模式;我國高校;啟示
目前,我們國家為了實現教育機會平等,對一些付不起學費的高校學生進行了補助,建立了一定的資助制度,這也是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一種普遍做法。不過,國外發(fā)達國家對學生的一些資助模式值得我們思考,相關人員應該借鑒國外先進的資助模式,對我國高校的資助模式進行改革。
一、國外高校的資助模式
(一)英國高校的資助模式
英國是一個教育歷史非常悠久的國家,其助學模式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fā)展過程。早在20世紀中期,英國政府就提出了免費助學金的助學模式,政府為所有大學撥款,并為所有全日制大學生支付學費,且為一些貧困家庭的學生提供助學金。當時,這一模式受到了各方的質疑。英國在日后的發(fā)展中,助學模式不斷演變,到21世紀逐漸形成了“先上學,再付費”“差異收費”等助學模式,使得英國的高校資助模式逐漸完善。
(二)美國的高校資助模式
美國是當今世界上高等教育最為發(fā)達的國家,長期以來都有著比較完善的高等教育資助形式。美國頒布的《國防教育法》更是第一次提出了用貸款方式資助學生。20世紀80年代,美國更是構建了一個將助學貸款作為主體,并將助學金和獎學金以及勤工獎學金混合的資助模式,這樣的助學模式已經十分先進。21世紀之后,美國的高校資助模式一直延續(xù)著原有的模式,且注入了全新的內容,美國政府對原有的資助模式進行了調整,更好地保障了學生的受資助權利。
(三)日本的資助模式
日本是亞洲的發(fā)達國家之一,日本國內的高校資助模式也是比較完善的。日本政府一直以來都讓高校實行繳費和貸款同步的制度,公立大學的學費給學生造成的壓力不小,貸款助學是一種很好的保障,能夠保證每個學生受到平等的教育機會。日本的貸款助學獎金主要分為“一般貸款”和“特別貸款”兩種,一般貸款的金額比較少,特別貸款的金額多,但是對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和學生家庭經濟情況要求比較高。不過,這兩種助學貸款形式,學生都不需要支付相應的利息,學生可以在畢業(yè)之后進行分期還款,有利于減輕學生家庭的經濟壓力。
二、我國的高校資助模式及現狀
現階段,我們國家高校資助模式主要是以助學貸款、減免學費以及各種助學獎金和補助為主。國家在幫助困難家庭的學生解決入學困難的同時,也讓那些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可以有獎金拿,這樣就能夠減輕學生在校期間的經濟負擔。與此同時,學校還設立了一些工作部門,讓困難家庭的學生可以勤工儉學,大部分學校都在學校圖書館和實驗室等設立了助學崗位,鼓勵學生用自己的勞動來取得相應的勞動報酬。不過,這種助學模式經歷了長期的實踐,雖然發(fā)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也在實踐中暴露了很多問題。學生在申請助學貸款和助學金之前,需要進行認定,認定工作占用了大量的人力資源,有關部門將工作重點放在了審核資料和收集資料上,忽視了資助的重點是為了幫助困難學生。此外,很多學生認為高校資助實際上就是“給錢”,這使得實際操作中一些家庭不困難的學生通過操作也能夠獲得相應的補償,沒有考慮學生的心理訴求。
三、國外高校資助模式對我國的啟示
(一)將被資助學生變被動為主動
現階段,我們國家的高校資助工作,往往是學生“被”資助,這就出現了學校資助熱情,學生接受得比較冷淡的局面,也容易讓學生產生一定的依賴心理,不利于學生養(yǎng)成獨立、自強的性格。因此,對英國、美國、日本三個國家的經驗借鑒,轉變我國高校的資助模式,發(fā)揮學生在資助模式中的主要作用,鼓勵學生參加到資助工作當中,進而讓學生養(yǎng)成學生愿意通過自己努力來改變現狀的意識,進而保證資助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資助模式
目前,我們國家高校資助的對象是貧困學生,因此,幫助貧困學生提高能力是資助的重點。這就需要相關的教育部門在資助的過程中,多多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養(yǎng)成。美國高校在資助中強調學生的能力提升,這就要求我國高校資助模式中納入技能培訓和心理輔導的相關內容,進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和素養(yǎng),有效滿足學生深層次的需要。我國的高校資助模式發(fā)展還存在一定的缺陷,應該多借鑒發(fā)達國家的先進經驗,構建完善的助學模式。
結語
總的來說,我們國家的高校資助模式還需要進一步地完善與發(fā)展,在新的發(fā)展階段,應該不斷借鑒英國、美國和日本等發(fā)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在實踐中總結教訓,逐步構建完善的助學模式,進而讓更多的學生獲得平等的受教育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