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紅
【摘要】高校學生德育管理工作的好壞,從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校辦學綜合水平和學生素質的高低,中師升格為??茖W校,辦學層次發(fā)生根本變化,學生德育管理工作會出現新的挑戰(zhàn),本文就不同學制的學生德育管理方式進行辯證分析,提出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中師升格;生源特征;德育管理
中師升格為??茖W校,學制和辦學層次勢必發(fā)生根本變化,三年制中專學歷層次會很快取消,五年制大專學歷教育會迅速壯大,高中畢業(yè)起點的大專學歷教育會成為發(fā)展方向。中師升格后的??茖W校,在校學生人數會劇增,初中畢業(yè)的五年一貫制與高中畢業(yè)起點的三年制大專學生會同時存在于同一個校園,升格后學校如何健康有序地開展學生德育管理工作是一個新的挑戰(zhàn)。
高校學生德育管理工作的好壞,從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校辦學綜合水平和學生素質的高低,影響學校的整體發(fā)展。數量龐大的、不同年齡層次和知識結構的學生同時存在,勢必給學生德育管理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傳統(tǒng)的中師學生德育管理模式不能適應升格后的??茖W校學生德育管理。創(chuàng)新高校學生德育管理新理念、健全學校學生德育管理制度和組建一個強有力的學生德育管理隊伍,在維護學校的穩(wěn)定,提高學校的辦學質量和在社會上的美譽度,使學校在激烈的競爭中能立于不敗之地,顯得異常重要。
一、不同年齡和學歷層次生源特征的辯證分析
五年一貫制大專是國家教育部進行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的重要項目,是國家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差額性計劃人才培養(yǎng)的辦學模式,生源來自初中相對優(yōu)秀的應屆畢業(yè)生。這部分學生畢業(yè)后有相對穩(wěn)定的工作去處,家長也寄予厚望,一般學習態(tài)度端正,有相對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較強的學習動力。但這些學生入校年齡較小,心智不成熟,生活自理能力、獨立生活能力較差。與高中畢業(yè)進入大專的其他學生類型相比,文化基礎薄弱,且彼此之間的性格差異及個性發(fā)展變異也較大。
普通高中及中職畢業(yè)起點大專生源,普遍存在中學階段成績不會很好、個體基本素質相對較差的情況。這些學生在學習能力、知識結構、綜合素養(yǎng)、生活與學習習慣都存在有一定的缺陷,普遍存在心理承受力差,注重自我利益、個性張揚、自私任陛,人際關系處理能力較低,紀律觀念較差,集體觀念相對淡薄,基礎知識薄弱,缺乏學習動力和興趣等。
二、不同學制的學生德育管理方式的辯證分析
五年制大專學生德育管理,在充分考慮這部分學生生理、心理特征,現行的方法是參照中學管理模式,如兩課一操制度、晚自習制度、請假與考勤制度、上網規(guī)范制度、獎懲制度和家校聯系制度等。這種方式在低年級效果還是明顯的,學生也是聽話順從,但這些學生在校一待五年,正是學生身體成長、個性形成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yǎng)成的重要時期,在相對缺失家庭輔助教育和幫助的前提下,學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就非常關鍵。但在實操中不少學生德育管理者純按制度辦事,未能順應時代發(fā)展和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客觀要求,把與學生成長息息相關的一些切實問題都引入傳統(tǒng)管理制度的范疇中,難以發(fā)現學生隨年齡增長勢必帶來的個性差異,很少結合新形勢需要和生源的實際狀況與時俱進。改變管理者中心地位,探討以人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思維的個性化教育管理,從思想意識上規(guī)范他們的行為和習慣,減少學生由初中直接進入大學后產生的不適應時期,采取多樣式學生德育管理模式,以適應學生的生理、心理成長。
高中畢業(yè)起點的大專生源,年齡稍大、個性鮮明,少部分學生心理甚至可能是將學校作為避難的場所來逃脫父母的約束,優(yōu)缺點明顯,行為習慣不良,社會公德意識薄弱,對自己缺乏自信心和上進心。對這些學生的管理,必須健全學校德育管理制度、加強管理隊伍建設、加大人文關懷方可見效。如果過分強調制度,不優(yōu)化形成與之相適應的制度,采用傳統(tǒng)中師的學生德育管理的條條框框來規(guī)范學生,忽視生源的實際情況,對這些在以往學習過程中對制度管理相當麻木,甚至對制度管理有抵觸或逆反心理的學生而言,管理難度很大,簡單的訓斥和限制收效甚微。如果學校制度達不到學生德育管理的目的,學生德育管理工作者管不住學生,勢必造成學校混亂,甚至波及五年制學生的教育管理。
三、推進大專學校學生德育管理工作的辯證思考
(一)以人為本主,創(chuàng)新高校學生德育管理工作制度體系
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是踐行科學發(fā)展觀、推動社會持續(xù)發(fā)展的內在動力與本質要求?,F代社會的組織形式和生活方式多樣化發(fā)展,高校人才培養(yǎng)與就業(yè)多元化的轉化,必然導致高校師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道德準則和行為方式等顯現出多元化、復雜化的狀態(tài)。學生德育管理及教育如果不能適應這種變化,只是簡單地遵循中師學生德育管理制度,重復過去的方式、辦法,就難以收到好的效果。這就要求我們與時俱進、改革開放,根據不同學制學生生理和心理的基本特點,從養(yǎng)成學生“三觀”人手,以解決學生心理、生理和學習、生活實際問題為前提,創(chuàng)新學生德育管理理念,組織德育管理工作者學習高校教育與德育管理法規(guī),從招生入學開始全方位了解不同年齡段學生特點,共同探討和形成一整套適應社會人才市場需求、以人為本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制度體系。
在學生德育管理工作制度實施過程中,管理者要轉變觀念,強化教育意識,充分重視學生個體的個性發(fā)展,鼓勵學生實現自身價值,引導學生自覺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還要學會尊重學生,用寬容的心態(tài)來面對學生,加大對學生的關愛力度。重視個別化管理原則,認真分析每個學生的不同需求和個性特點,因人施教,建立與學生的平等關系。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確立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推動專業(yè)、科學、人性的學生德育管理工作的發(fā)展。鼓勵學生積極探究學習的樂趣,最終形成學會學習、學會生活的良好習慣,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二)以德為綱,加強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道德教育作為塑造人的靈魂的工程,是高等教育與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發(fā)展的日新月異、經濟的空前繁榮、價值觀念的多元化,學生在認同與迷惘、優(yōu)越與自卑、求異與從眾、奉獻與索取、個人與集體等矛盾中形成了可塑性特強的特殊人群,具有道德認知和道德實踐的矛盾心態(tài)。
高校學生德育管理應根據學校生源特點,以培養(yǎng)合格的人為目標,在傳授知識、創(chuàng)新技術與培養(yǎng)人才的高等教育中,學生德育管理工作者必須深刻認識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以德為綱,以德服人,以德育人,從行為教育出發(fā)加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在學生德育管理工作中講究一定的方式、方法,幫助學生逐漸提高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評價、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崇尚自我奮斗、積極發(fā)展個性、探索自我設計、實現自我價值的理念,引導學生認識和學會謀生的本領,學習適應和從事社會工作的知識和能力,自覺接受專業(yè)文化知識、人文環(huán)境等因素的熏陶和教化,陶冶情操,形成健全的個性心理品格,高尚、獨立、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使人的精神品位得到提升,全力把學生培養(yǎng)成有德、有志、有識、有為的人才。
(三)以育為主,提升學生工作隊伍的管理意識
“師,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yǎng)子使作善也”。學校學生德育管理工作者集“師、教、育”為一體,要時刻保持育人的心態(tài),克服說教習慣,從內心真心關懷學生。一些管理者在對違規(guī)學生處理時,不是暴風聚雨式的批評,就是生硬地要求學生對錯誤行為認錯,不給學生留有解釋的余地、糾正錯誤的機會,這勢必會導致學生當面認錯或寫檢討,背后仍是我行我素,犯錯違規(guī)現象仍頻頻發(fā)生,屢禁不止,更有甚者會對學校、老師產生敵視、對立情緒。所以,對待問題學生不能一味采用懲處態(tài)度。在學生的問題出現前先發(fā)現、先處理,不要到形成不良后果時,再按制度事后進行“治病救人”。學校在健全德育管理制度的同時,要加大學生德育管理工作隊伍的建設與培訓,給學生德育管理工作者足夠的重視與優(yōu)待,全方位提升德育管理工作者的管理意識。實踐證明,在高校學生德育管理工作中,管理制度不夠健全、在管理過程中又過于偏重制度、忽視學生德育管理團隊建設和培訓、不能樹立育人的德育管理意識、忽視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等的管理,往往難以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中師升格后,學生的人數增多,層次不一,學校也應適應現實的發(fā)展要求,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fā),結合學生德育管理的難度,改善班主任和輔導員管理制度,不斷完善學生德育管理工作者隊伍,積極培養(yǎng)一些輔導員助理及學生工作者,幫助輔導員及班主任開展學生德育管理工作,推動系統(tǒng)化學生德育管理規(guī)范的運行。